目前分類:臺灣鄉鎮風景系列 (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青潭與粗坑簡介

青潭是新店進入石碇、坪林與宜蘭重要的孔道,因潭水如玉而得名。此處是漢番在新店地區最早對遇之地,雙方互動瀕繁。1907年為興建小粗坑發電所,日人在青潭溪上起建「青潭橋」,以築路取代渡船過溪的不便,此路即為通往屈尺及烏來的要道,今為新烏路。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坪林簡介

新店溪右岸的大坪林地區,早期因為地勢平坦、森林密布,所以將這塊土地稱為大坪林。1764年清乾隆年間,新店大坪林五莊成立,下設七張、十二張、十四張、二十張、寶斗厝等五聚落。十四張早期為新店大坪林五莊之一,現今已成為新店區的一個老地名。大坪林五庒墾戶蕭妙興等人,于1760年打通大坪林引水隧道,引入新店溪水灌溉,促進地區農業的發展。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幾個月前在新店文史舘參觀新店百景特展,對於當地文史工作人員的努力深深感動,尤其經由百景的挑選介紹,更能清楚了解新店由古至今的發展過程。在上網搜尋相關資料時,也發現這些百景已經隨時間逐漸消失于網海内,本人特爲文引用相關圖片文章介紹及親歷探訪,希望能引發有心人的關心。新店百景是以新店區内,碧潭,大坪林,青潭,粗坑,屈尺,龜山,廣興,塗潭,直潭,灣潭,安坑等地域,共同挑選100個具有鄉土特色的景點。

新店簡介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朝初期,平埔族已進入關山開墾,之後阿美族也在關山聚居和建社,漢人則在清朝光緒晚期開始移入開墾。關山鎮原名為「里壠」,起源於阿美族語,指當地多「紅蟲」之故。1920年(大正9年)設里壠區役場,之後開闢關山警備道,以其位於大關山之下,改名為關山。1946年國民政府設治關山鄉,之後改設里壠鎮,1954年再改名為關山鎮。

關山鎮四季白雲縈繞著青山,風景優美而富有神秘感;約二十幾年前曾有關山八景之說,充滿著美麗的傳說,現將這八景簡介如下:里壠山下、中福晨鐘、豐泉紅石、德高春曉、新福電光、文教萃集、水源大圳、月眉遠朓。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子嶺在臺灣西南部,位於烏頭山的北面,被枕頭山、虎頸山,鷲鳳山等山峰所環抱。關子嶺是一個海拔270米的小山岡。過去,這裡僅有一個荒僻的小山村,居民自稱“鐵國”,意思是沒有人攻打的安全地方。(備註:這裡説法有誤,應該是鐵谷雄關的鐵谷,因爲地勢險要難以攻打,而台語鐵國與鐵谷發音類似。)後來在這裡發現了溫泉,很快發展成為一個街市繁榮、旅社林立、遊人絡繹的小市鎮。關子嶺地區是臺灣著名遊覽勝地。南臺灣佛教中心大仙寺、世所罕見的“水火同源”奇觀及關子嶺溫泉都集中在這裡。  

  關子嶺溫泉位於關子嶺北麓的滾水溪左岸,泉水從山後岩石中涌出,合礦物質,硫磺味相當濃,泉有清、濁兩種,濁泉水溫80華氏度,清泉水溫54華氏度,是鹽類碳酸泉,呈乳白色,浴後膚滑若脂。兩泉均有很高醫療價值,尤其濁泉,療效更佳,對神經痛、皮膚病、關節炎、神經衰弱等疾均有奇效,飲用清泉還可治胃腸病,過去曾被稱為“仙奶泉”。如今,泉水通過人工水道被引入旅館,供遊人沐浴。由於水質良好,而且周圍景色宜人,所以關子嶺溫泉號稱臺 灣南部第一溫泉,並與臺北的陽明山、北投和屏東的四重溪合稱為臺灣省四大溫泉。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屏東縣恆春鎮位處恆春半島南端,隸屬於屏東縣,是台灣最南端的鄉鎮,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西臨台灣海峽(南海),南臨巴士海峽(呂宋海峽),由於氣候溫暖,從前此地遍布蝴蝶蘭,恆春的古名「瑯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清同治年間,恆春半島發生牡丹社事件,於是沈葆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築城牆,並在瑯嶠設縣,是屏東最早的縣治。由於此地氣候溫暖,四季如春,沈葆楨將其改名為「恆春」。

[琅嶠八景]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今三百餘年前,牡丹全境尚為一片原始森林,居民則以排灣族為主,少部份為阿美族,以漁獵為生,分居於茄芝萊(Jakachiral)、新保將(Sinvaujan)、高士佛(Kuskus)、四林格(Stagl)等地,由頭目領導的部落社會。清朝治台時未明確劃定原住民行政區,日治時期正式劃分本鄉為茄芝萊、牡丹、高士佛、牡丹灣、八瑤、四林格等六社。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實行地方自治,遂改「社」為「村」,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定名為屏東縣牡丹鄉。

牡丹鄉位於屏東縣東南方,北與獅子鄉及台東縣達仁鄉為界,西與車城鄉為鄰,南連接滿洲鄉與恆春兩鄉鎮,東臨浩瀚的太平洋,全鄉面積為181.8平方公里,為台灣最南端的山地原住民鄉,居民善良純樸、環境優美宜人,有恆春半島後花園的美稱。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武督(泰雅語:Ma'oto/M'utu,人或物資匯集的地方),又稱錦山,台灣泰雅族的社名,在今新竹縣關西鎮東部山區,原為泰雅族馬里闊丸(馬里光)群馬武督社地。日治時期初期為新竹州新竹郡所管轄蕃地,分為大竹坑(東山里)、竹頭(東山里)、舊馬武督(金山里)、馬武督社(錦山里北部)、六畜(錦山里南部)、赤柯山(玉山里)等六個大字,後來漢人(主要是客家人)移入,1924年併入關西庄,今日為新竹縣關西鎮東山里、玉山里、金山里、錦山里。但泰雅族原住民並未完全離開此地區,兩個族群仍然彼此雜居,客家人稱該地為「錦山」,而泰雅族仍稱「馬武督」。

狹義的馬武督地區是指金山里和錦山里,西邊的金山里,門牌地名仍稱「馬武督」(舊馬武督),而東邊的錦山里門牌地名則稱「錦山」(馬武督社),造成原住民地名與客家地名共存的特殊現象。縣道118號羅馬公路的「馬」即是指該地區。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沿革]

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閔泉惠安縣人柳櫻隨鄭成功來臺,後裔即到東石開拓。康熙年間閔泉晉江縣人吳重燕、吳允秀昆仲渡海入墾,編漁戶,累世以蚵田為活計。同年代黃懷哲工支派第十一世孫黃生、黃聖昆仲,自閔泉晉江縣東石渡海來臺移拓樸仔腳東石寮,為東石地開基祖。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閔泉晉江縣人蔡某與陳、鄭兩姓先民入墾大坵田西堡。康熙末葉(西元1712年前後)閔泉晉江縣人黃某與吳、蔡兩姓先民合墾蔦松堡鰲鼓庄。同年代又有蔡搆入斯墾土。另有福建人林、鄭、唐、楊、姚五姓先民入墾栗子崙。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歸仁昔為平埔族西拉雅新港社的墾區,舊地在現今看東里「楊厝」庄東的「舊社街」一帶;,陳、李兩姓也在現今「歸仁國小」南側聚墾,因築紅磚蓋瓦之厝而居, 故初稱「紅瓦厝」,明鄭時期將此劃屬「歸仁里」,取其「天下歸仁焉」之佳意。日治初期相沿,一九二○年地方制度改革,始以此地為「歸仁里」舊地而改稱「歸仁庄」,屬「台南州新豐郡」轄。戰後據此改稱「歸仁鄉」,民國991225日改制為歸仁區。

古歸仁十景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歷史的記載,關廟區早期原為平埔族西拉雅族新港社的舊墾地,在明鄭時期因漢人自臺江內海(今安平),溯航新港溪(今鹽水溪),及其上游許縣溪(今之許縣溪)進入新豐里,墾荒聚落稱香洋社(明鄭氏臺灣軍備圖記內之小香洋民社)。明永曆15年鄭成功來臺驅荷,在台灣實施屯田制,當時的關廟是隸屬萬年州,1718(清康熙57)台灣府台灣縣轄制,先民在此設立「山西堂」,主祀關聖帝君,廟堂一帶便俗稱為「廟街仔」,也稱為「關帝廟街」到了光緒年間又改制為台南府安平縣,清日甲午戰爭後臺灣割讓給了日本,使關廟隸屬日治時期台南縣,明治時期又改為台南廳關帝廟之廳,大正九年時則隸屬台南州新豐郡,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將此地易名為「關廟」,設「關廟庄」,劃歸台南州新豐郡管轄,戰後改設臺南縣關廟鄉,20101225日改稱關廟區。

關廟(山城十景)如下: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門區是高雄旗山區最古老的鄉鎮,也是以往台南府城衛星城市,開發極早,古時稱為「羅漢門」內門,旗山鎮則為「羅漢門」外門,當時內門區是鄰近四鄉八鎮的文教發源地,區內到處名勝古蹟和奇觀美景。境內群峰羅列,展現出許多美麗風景。清國康熙、嘉慶等時期,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及清廷官員至此,對羅漢內門壯麗的景緻,觸景生情留下許多美麗的詩篇,其中有很多都是對內門奇景的詠歎。根據台灣全誌記載,位於內東村西南隅的青灰岩山群,有如列隊飛行的群雁,煙雨濛濛,景色朝暮不同,晴雨有異,稱為「雁門煙雨」,為台陽八景之一。 位於觀亭村北方的系列山脈,雲山千壘,層層並列,至為特殊,稱為「內門列障」,為高雄縣八景之一。

羅漢門八景(古内門八景)如下: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士林地名的演變

士林是原住民平埔族凱達格蘭人之社域Pattsiran(八芝連林)地方,意思是「溫泉」。位置是指士林區北方「三角埔」到北投區「頂北投」一帶(陽明山~北投:永平、倫等、大屯、泉源、湖山等里),此地的山區一帶為溫泉湧出的地域,譯其音並因其環境森林蓊鬱,而稱「八芝蘭林」,後簡稱「芝蘭」。嘉慶8(1803)淡水廳同知胡應魁巡視蘭林街時,見當地山明水秀、慨然曰:「宛如芝蘭之室,堪稱名勝之區。」遂命頭人吳奮揚等,將「蘭林街」改名為「芝蘭街」,此可能係士林最早官方命名之由來。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西鎮為台灣新竹縣的一個鎮,位於新竹縣之東北方,為牛欄河與鳳山溪匯流之處,過去是山地經濟重要的交換中心,曾與新竹市、竹東鎮並列新竹地區三大城鎮。[2]。南鄰尖石鄉、橫山鄉,西南接芎林鄉,西北為新埔鎮,北為桃園縣龍潭鄉,東臨桃園縣復興鄉,為新竹縣面積最大者的平地鄉鎮。 舊稱鹹菜甕,日治時期改名為關西庄,係受到鹹菜棚的「鹹菜」之台語發音(閩:Kiamtsai 客:Hamtsoi)與關西(Kansai)之日語同音。 鄉內以客家族群為主 ,關西鎮東部山區錦山里有少數泰雅族原住民居住的部落(馬武督)。

1964年關西陶社有關西八美景詩,提到當年的關西八美景如下: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山,古名圓山仔(今台灣閩南語尚沿用)。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大直間,為基隆河南岸的獨立小山丘,標高約36公尺,面積則約有數公頃。該土丘原名為「龍峒山」,其名來自此區域本來所住的平埔族分支凱達格蘭族「大浪泵社」的閩南譯音。後來因山丘平緩,被後人另取名為「圓山」且沿用至今。因該地為緊鄰台北盆地的第一處緩坡與大綠地,1897年,台灣總督府即於現址興建全台灣第一處都會公園。清末已有圓山八景之說如下:

神花朝曦、龍峒暮靄、稻埕春耕、芝山聚雨、星峰霽雪、古巢寒月、石壁絲虹、劍潭龍氣。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灣位於台灣新竹縣橫山鄉,當地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內灣山城三面環山,一端開口,形似港灣,昔稱南河新城,日據時期因此而命名「內灣」。內灣係嘉慶末年(1820年)陳福成墾號所開墾,至明治31年(1898年)樹机林志記載內灣庄居戶有十五,男四十一,女三十一,計丁口七十二。台灣光復之後,內灣鐵路通車,林礦業盛極一時民國四十年人口數高達一千五百多人,此時內灣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民國六十五年後禁止砍伐林木礦業沒落後,曲終人散,內灣洗盡鉛華,重回古樸與寧靜。直到後期台灣漫畫家劉興欽以內灣為背景,畫了阿三哥大嬸婆系列作品, 1999年期間,內灣商圈發展協會的總幹事彭瑞雲考量到當地的礦業已蕭條沒落,為讓內灣能轉型呈現為另一風貌,便請求與當地有地緣關係的 劉興欽能將他筆下的漫畫人物作為當地觀光題材的主題。 才又漫慢的發展起光觀人潮。民國九十年(2001)內灣重新出發,再展歡顏,歡迎大家慢慢發掘,屬於內灣的山城故事。

內灣十景如下: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潭鄉是位於臺灣桃園縣南部的一個鄉,因市中心的龍潭大池而得名。「龍潭」地名的由來,與龍潭大池脫不了關係。據說,這口大池塘水面遍佈野菱,當時先民稱之為「菱潭陂」,相傳泉穴有白石,即使歷經多次旱季,大池始終保持一定水量,倘若久旱不雨,只要在潭畔祈雨即可天降甘霖,先民深感其靈驗,後稱此潭為「靈潭陂」。

後因有人在某日風雨交加夜晚,發現潭中出現有黃龍出沒,因此改名為「龍潭陂」,又稱「龍潭庄」,龍潭的地名從那時開始沿用至今。對於土生土長的龍潭人而言,龍潭大池猶如藏寶箱,承載著滿滿的回憶。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嘉義縣民雄鄉舊稱”打貓”,街道上有很多貓的標誌。民雄昔稱「打貓」,係以前洪雅平埔族之打貓社,洪雅平埔族語Taneaw之台語近音譯字。日人安倍明義著「台灣地名研究」書中稱:打貓為平埔番社之所在地。

在明鄭時代,鄭成功率兵據台,鄭氏在民雄實施開屯招佃墾施屯田制,設營駐兵,現今雙援莊及福興村南邊許厝莊仔附近即為當時之「營盤地」、「營盤後」。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草嶺舊名番坪坑,位於雲林古坑鄉的東邊山,臨嘉義、南投、雲林三縣之間。居阿里山、溪頭、瑞里等遊樂的中樞位置,以奇特的地形、危岩和幽靜溪谷等景觀資源著稱。全省聞名的草嶺十景包括有斷崖春秋、蓬萊瀑布、水濂洞、峭壁雄風(小桂林之稱)、奇妙洞、青蛙石、同心瀑布、斷魂谷、清溪小天地、連珠池。

1999921大地震後, 因山區地層變動,阻清水溪成湖, 使得草嶺潭再度傳奇展現,而舊有的草嶺十景也因之變了樣, 曾有十景的風光,但如今卻少了斷崖春秋與斷魂谷兩景,只剩下八景。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草湖位于新竹市郊,在百年前是一座小湖,前人為儲蓄水量以灌溉農田,而築了小霸,光復後,第一任新竹縣長朱盛漪時代全面修築,集水面積達到三十平方公里,青草湖曾一度名列北台灣八名勝之列,湖水取自客雅溪,附近崗巒起伏,十分秀麗,青翠山巒,古剎如昔,恬靜安謐的意象是城市人心所嚮往之地,名湖之畔,寺廟林立,其中規模最宏偉就屬靈隱寺。

文人江肖梅寫了「青草湖八景」把五指山、靈隱寺、柴橋里、雙溪等地都入詩入景,江肖梅描寫的青草湖八景如下: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