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簡介

龜山是新店市最南端的一個村里,南與烏來交界,東與翡翠水庫為鄰,西北是屈尺里與廣興里,位處南勢溪下游與北勢溪交會之地,全境山明水秀。龜山的居民,大多是早期在日治時期因發電廠施工、製茶、伐木與製腦等開發需要而移入。1922年龜山併入新店庄,漸次形成聚落。

53.龜山發電所

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廠,19057月竣工,名為「龜山發電所」。龜山發電所亦稱「第一發電所」,2006年台北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目前廠房已崩塌,原山牆留有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及電紋標誌,內牆上緣註記1924年大水淹水線文刻,只能在記憶中尋找。

新店100-53.JPG     

54.龜山國小自然生態步道---龜山國小門前的蝴蝶步道

前身為「屈尺國民學校龜山分班」,1960年正式獨立為龜山國民學校。以「水可親」、「草可踏」、「樹可爬」、「鳥語花香、「蝴蝶飛舞」之優質校園為其教學目標,善用社區資源,將學校內外整理成可提供學生學習的自然環境。從門前的步道可續行至溪旁走道及公園。

新店100-54.JPG   

55.吸彎管---下龜山橋下面溪谷

吸彎管又名虹吸管(原名siphon,日語為サイフオン)是台灣第一個使用此工法的結構物。經過百年歲月摧殘,虹吸管目前剩下2個鋼管外露,當地人稱為眼鏡洞。

新店100-55.JPG   

56.龜山壩---新店與烏來的交界處溪谷水面

龜山發電所的攔水壩,稱為「龜山壩」,位在現今新店與烏來的交界處。龜山壩建於1905年,歷經整修,因狀似梳子,也稱「梳子壩」。1939年為新建發電所,築堤壩於烏來村,於是水流減少,1943年龜山發電所撤廢,龜山壩也隨之走入歷史。

新店100-56.JPG   

57.桂山發電廠---桂山路37

桂山發電廠,原名新龜山發電所,1941年竣工。光復後與小粗坑、烏來發電廠,簡稱“小烏龜”。桂山發電廠發電量為13,512瓩,年發電目標80,000,000度。堰堤位於屋來村,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長100公尺,壩高8.5公尺,蓄水量152千立方公尺,引水道長3.548

里,水位落差約38.5公尺。

新店100-57.JPG   

58.翡翠水庫---新烏路343

翡翠水庫為台灣第二大水庫,主要功能是供應民生用水。由台北市政府翡翠水庫管理局負責營運管理,並設立翡翠發電廠附帶發電。1979年動工興建,歷經8年時間,於1987年竣工啟用。

新店100-58.jpg   

59.華林農場---桂山路130

華林農場面積有92公頃,位於新店市龜山里四崁水。早期隸屬農林公司文山茶場,茶園廢耕後形成闊葉林區,局部有柳杉、相思樹等人工林以及小面積的天然林。目前是文化大學森林保育系的實驗林場。林場內蘊藏許多珍稀動植物,是賞蕨、賞鳥、賞蛙最佳戶外教學場地。

新店100-59.JPG   

60.聖母洞---桂山路208號宅前

大約在1965年,由天主教救主會的德籍神父所設立。位於桂山路轉大桶山登山口前。一次,天主教救主會的德籍神父上山拜訪教友,發現莊家茶園山壁有處天然石洞,視野開闊。為使山上教友就近聚會,就在石洞中安置一白色聖母像。石洞的後山每隔一段距離,立有一塊耶穌受難像,隨著山勢蜿蜒而上,至山頂共有14塊圖像,稱之為“苦路”。

新店100-60.jpg   

廣興簡介

廣興建築在較周圍高的台地上,當地人稱爲城仔。此處原為原住民獵地,在漳州人及泉州人移墾至此後經常廝殺爭鬥。為防禦番人侵入,在台地外圍種植刺竹為城,僅留四個出口防衛。

61.廣興市民農園---新店區廣興路57號附近

市民農園廣達二公煩,原為私有地,經市公所規劃,市農會承租後,加以開闢推廣,提供市民荷鋤樂,並設有完善的周邊設施如農作灌溉用水龍頭、停車場、公廁、休息亭等,十分便利。在這裡可以感受農夫耕種的辛勞,可以親自體驗動手收割的樂趣,是適合全家遊憩、運動以及生態教育的場所。在市民農園租一塊地,種植自己喜愛的蔬果,假日全家休閒兼運動,走在田埂間,就會有踏實的感覺。幫田裡的蔬果除草去蟲,空氣滿是土壤的芳香,採收自己種的蔬果,吃得健康、安心又香甜。

新店100-61.JPG   

62.長福巖---新店區廣興路6671

創建於1863年,現貌是1971年以鋼筋水泥重建。漢人由三峽翻山越嶺到廣興地區墾荒,常遭出草的烏來泰雅族人殺害,因此由三峽祖師廟分香建廟,以求庇佑。

新店100-62.jpg   

63.樹公廟---新店區平廣路

新店-平廣路九丁榕位於烏來平廣路樹公廟旁的九丁榕已經有千年以上的年紀了,樹高25公尺,枝葉豐盛,樹形優美,遠遠地看就好像一把墨綠色的雨傘。而它巨大的板根就像龍爪一樣,牢牢地抓住地面。如此優美的老樹實在是非常值得一看。這棵樹的由來早已不可考,但樹旁的樹公廟由來卻隱藏一段先民開台拓荒的血淚史。話說大約三百年前,先民渡海來台開墾,人數逐漸增多,只好往山坡上開發,來到九重吹老樹這附近定居,可是漢人的開墾卻漸漸威脅到原住民的生存空間,於是原住民躲在九丁榕樹下,殺了過往的漢人,將骨頭棄置在樹下,後來漢人將堆積的骨頭放置在骨灰罈,在樹旁用石頭砌了一間小廟置放,供奉「應翁公」。爾後由當地居民將廟中的骨灰罈送去靈骨塔存放,另外蓋了一間大一點的廟,改名為樹公廟。

新店100-63.JPG   

64.小坑渡遺址---小坑二路2巷口慈隱宮旁溪岸

早期新店溪沿岸的渡船運輸始于1881年,大大小小渡口計有挖仔渡、新店渡、直潭渡、小粗坑渡、灣潭渡、塗潭渡、礦窯渡、小坑渡、廣興渡等九個渡船口。此為小坑渡遺址,別名笨角渡口,因溪水衝擊山壁角落而分成兩路,讓水流像是分開的兩角。

新店100-6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