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準備把臺北市南港區的所有廟宇一一探訪現狀,沒想到在網路搜集資料之餘,也找到不少南港的古年代資料,就發展成這一個南港懷舊之旅的文章。

話説南港地名的由來,有以下四种説法:(參考http://ok100.myweb.hinet.net/nkhistory.htm網頁)

1.大約在三、四百年前,南港先住民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南港社(台北市文獻會出版的「北台古輿圖集」中的「康熙中葉台灣輿圖北部圖」,即有南港社與北港社隔河相對的地名。

2.據耆老闕山坑先生表示,光復以前,一般人稱基隆河為「基隆港」,基隆河河水很深,於南港附近有一個港仔,因在基隆港之南,故稱「南港」。

3.南港的地理位置在汐止老市集北碼頭{北連港(亦為「叭嗹港」,昔日有北港社}的南面,此地又是基隆河支流大坑溪口旁的一個自然港灣,以前港口未淤淺的時候,常有船隻往來,在此停留,因在北港社之南,故地名「南港仔」,後簡稱「南港」

4.據南港耆老黃王、闕德雨先生表示,現舊庄派出所一帶早期即稱「南港仔」,其範圍很大, 包括現在的山豬窟、九如里(昔日為四分里)、中研里、橫科各一部分。後來舊南港火車站一帶由原名三重埔改為南港時,南港仔才改名叫舊庄。

南港給人的印象是,除了高大的現代展覽館與科學園區建築,大概就剩下廢棄等候拆除的老舊工廠,反而少人知道還有殘存這麽兩條老街---中南街與東南街。

在清末、日治初期,東南街原只是一條牛車路。日治時期,南港火車站設立於此形成街道,兩側商店林立,販售了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日常用品,而且還有一家頗具規模的戲院---第一戲院。民國75年南港火車站遷走後,東南街日漸衰落,僅存部分早期的日式店屋(如下圖)。

南港-1.jpg   

中南老街則保存較爲良好,兩個古厝及幾棟老商店很值得一游。日治時期為了運送南港大坑(今舊莊里)、四份子(今九如里)一帶的煤礦到南港火車站,中南街上建有輕便車道,載著煤礦、茶葉、礦工等,當時繁華興榮的街景如今不再;但穿梭在現今中南老街上,仍能幽靜的欣賞古樸閩南式、日式、光復後與現代的建築,及保有傳統紅磚半圓式的拱砌築廊牆。(如下圖)

南港-2.jpg   

南港教會位於中南街113號,是西元1874年由加拿大傳教士馬偕博士設立的,當時稱為「三重埔禮拜堂」,是馬偕博士在臺設立的第五間教會,也是沿基隆河岸的首間教會。當時的會友分別來自錫口(松山)、南港、水返腳(汐止)等地。1875年錫口教會設立,錫口會友離去,留下的會友以水返腳會友居多,馬偕得到會友的同意,於1882年將三重埔教會搬至水返腳。其後46年之久,南港地區沒有教會。1928年重新開設講義所聚會,至1937年於現址重建禮拜堂,更名為「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南港教會」。(如下圖)

南港-3.jpg   

『周厝』位於中南街119號,是一間具有古色古香、典雅簡樸的閩南式建築。雖為清式建築,但根據其磚面應為日治時期興建的。(如下圖)

南港-4.jpg   

『闕家古厝』位於中南街街底與研究院路一段連接處,再往前步行約1分鐘,先爬上一段小斜坡,從闕宅的東南門進入,就能看到古色古香的闕家三合院大宅。(如下圖)

南港-5.jpg   

『南港聖玫瑰堂』位於研究院路一段113號,民國四十二年由裴德宣神父創設,先租用民房,四十五年十月新建教堂落成,以後因北市都市計劃將該處劃為學校用地,六十一年元月教堂被拆除,另購土地重建于現址。(如下圖)

南港-6.jpg   

中南街上有兩家較爲知名的老店。『萬春軒餅店』位於中南街56號,創立自民國38年,是在地南港人最熟悉的傳統餅店,早期以賣饅頭和紅龜粿為主。『志和煤氣行』位於中南街49號。此屋為礦坑名人王欽德之宅。王欽德與其子王列盟經營煤礦生意,於早期三、四十年前是當地的大戶。

參考網頁:

http://icontent.nkps.tp.edu.tw/naturesci/HtmlPageOrder.aspx?kindID=11&funcID=5&orderID=2

 

 

arrow
arrow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