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有一些客家子弟們,發起跟著賴和一起去壯遊的活動,也就是依循當年客家詩人---臺灣文學之父賴和所行走的路線,從臺北徒步一路走回彰化,以體會用雙足感受土地,關懷人文的精神。而剛好最近我閱讀了一本書,(黃志偉所著)省道台一線的故事,對於臺灣早期南北交通的路線情形,做了詳盡的介紹,也讓我對於先民的篳路藍縷心有所感。當時南北管道上所經過的一些溪流村鎮,至今也多數仍然保留其名稱,足以發人思古之幽情,也許哪一天我也能就此探訪先人之蹤跡,特此整理為筆記如下。

 

臺灣十七世紀行政區劃圖

臺灣府城,臺灣縣(縣城今台南市),鳳山縣(縣城興隆裏今高雄市左營區),諸羅縣(縣城佳里興今嘉義市)。

 

十七世紀官道

南路官道:府城,過阿公店溪,楠仔坑,鳳山縣城(今高雄左營),赤山仔(今高雄楠梓),下埤頭(今高雄鳳山),竹橋莊(今高雄大寮),赤山(今屏東新園鯉魚山),過下淡水溪(今高屏溪),上淡水社(今屏東萬丹),下淡水社(今屏東新園),力力社(今屏東坎頂),茄藤社(今屏東滿州),放索社(今屏東林邊),大昆麓官道終點(今屏東枋寮),琅嶠(今屏東恒春),沙馬磯頭(今恒春半島尾端)。

 

北路官道:府城,過二層行溪(今南高縣界二仁溪),新港社(今台南新市),目加溜灣社(灣裏社今台南善化),過灣裏溪(曾文溪),麻豆社(今台南麻豆),過急水溪,哆囉國社(今台南東山),過八掌溪,諸羅山社(今嘉義市),過牛稠溪(今樸子溪),打貓社(今嘉義民雄),過石龜溪(三疊溪),他裏霧社(今雲林鬥南),鬥六社(今雲林鬥六),過虎尾溪,西螺社(今雲林西螺),過西螺溪,東螺社(今彰化北斗),過東螺溪,大武郡社(今彰化社頭),半線社(今彰化市)官道終點,阿束社(今彰化和美),過大肚溪,大肚社(今台中大肚),沙轆社(今台中沙鹿),牛罵頭社(今台中清水),過大甲溪,大甲社,過柑尾溪,雙寮社(今大甲建興裏),宛裏社,吞宵社(今台中通霄),過打那叭溪(今西湖溪),新港仔社(今苗栗後龍),過後壟溪,後壟社(今苗栗後龍),過中港溪,中港社(今苗栗竹南),竹塹社(今新竹市),過金門厝溪,過鳳山崎溪,過大溪,芝包裏,南崁社,八裏坌社(今八裏),過淡水溪,淡水社,圭柔社(今紅毛城),金包裏社(今金山),大雞籠社(今和平島)。

 

清朝官吏郁永和采硫之旅-1697年(47日至427日)

府城,過大洲溪,新港社,嘉溜灣社,過灣裏溪,麻豆社,諸羅縣城佳裏興。04-07

縣城佳裏興,麻豆社,過急水溪,倒洛國社,過八掌溪,諸羅山。04-08

諸羅山,柴裏社。4-9

柴裏社,東螺社,過東螺溪,大武郡社。4-10

大武郡社,半線社,啞束社。4-11

啞束社,大肚社。4-12

大肚社,沙轆社,牛罵社。4-134-22大甲溪受阻。

牛罵社,大甲社,宛裏社。4-23

宛裏社,吞宵社,後壟社。4-24

後壟社,中港社,竹塹社。4-25

竹塹社,南坎社。4-26

南坎社,八裏分社,淡水社。4-27

 

臺灣十八世紀行政區劃圖

臺灣府城,臺灣縣(縣城今台南市),鳳山縣(縣城興隆裏今高雄市左營區),諸羅縣(縣城佳裏興今嘉義市),彰化縣(縣城今彰化市),淡水廳(廳城今新竹市)。

 

十八世紀官道

大雞籠(今和平島),金包裏(今金山),跳石,石門,圭柔社(今紅毛城),滬尾(今淡水港),渡淡水河,八裏坌(今八裏),南崁,中壢,渡大溪,大溪乾(今桃園楊梅),鳳梨汶(今新竹湖口),鳳山崎(今新竹新豐),渡鳳山崎溪,竹塹(今新竹市),渡金門厝溪(今頭前溪),香山,老衢崎(竹南崎頂),渡中港溪,中港,後壟(今苗栗後龍),渡後壟溪,渡打那叭溪(今西湖溪),白沙墩(白沙屯),吞霄(今台中通霄),宛裏,渡柑尾溪,大甲,渡大甲溪,牛罵頭(今台中清水),沙轆(今台中沙鹿),大肚,渡大肚溪,彰化縣城,員林仔(今員林),東螺(今彰化二林),渡東螺溪,渡西螺溪,西螺,渡虎尾溪,鬥六,他裏霧(今雲林鬥南),渡石龜溪,渡三疊溪,大埔林(今嘉義大林),打貓(今嘉義民雄),渡牛稠溪,誅羅縣城,水堀頭,渡八掌溪,下茄苳(今台南後壁),鐵線橋(今台南新營),茅港尾(今台南下營),渡急水溪,水堀頭(今台南麻豆),渡灣裏溪(曾文溪),灣裏,新港,渡二層行溪,府城,大湖,半路竹(今路竹),渡阿公店溪,阿公店(今岡山),橋仔頭(今橋頭),楠仔坑,鳳山縣城,打狗(今高雄港),下埤頭(今高雄鳳山),渡下淡水溪,赤山(今屏東新園鯉魚山),東港,枋寮。

支線(滬尾,新莊,艋舺,尖山,桃子園,霄裏社,中壢)

 

臺灣十九世紀行政區劃圖

臺灣府城,臺灣縣(縣城今台南市),鳳山縣(縣城興隆裏今高雄市左營區),諸羅縣(縣城佳裏興今嘉義市),彰化縣(縣城今彰化市),淡水廳(廳城今新竹市),葛瑪蘭廳(廳城今宜蘭市)。

 

十九世紀官道

雞籠(今基隆),水返腳(今汐止),艋舺(今萬華),渡淡水河,新莊,桃仔園(今桃園),中壢,楊梅壢(今楊梅),渡大溪,大湖口(新竹老湖口),鳳山崎(今新竹新豐),渡鳳山崎溪,竹塹(今新竹市),渡金門厝溪(今頭前溪),香山,老瞿崎(今竹南崎頂),渡中港溪,中港,後壟(今苗栗後龍),渡後壟溪,渡打那叭溪(今西湖溪),白沙墩(白沙屯),吞霄(今台中通霄),宛裏,渡柑尾溪,大甲,渡大甲溪,牛罵頭(今台中清水),沙轆(今台中沙鹿),大肚,渡大肚溪,彰化縣城,燕霧大莊(今彰化大村),永靖,渡東螺溪,北斗,渡西螺溪,刺桐,渡虎尾溪,他裏霧(今雲林鬥南),渡石龜溪,渡三疊溪,大埔林(今嘉義大林),打貓(今嘉義民雄),渡牛稠溪,嘉義縣城,水堀頭,渡八掌溪,下茄苳(今台南後壁),鐵線橋(今台南新營),茅港尾(今台南下營),渡急水溪,水堀頭(今台南麻豆),渡灣裏溪(曾文溪),曾文溪,木柵,渡二層行溪,府城,大湖,渡阿公店溪,阿公店(今岡山),楠仔坑,鳳山縣城,打狗(今高雄港),渡下淡水溪,赤山(今屏東新園鯉魚山),東港,枋寮。

 

清朝官吏姚瑩臺北道里記1821(行程110日至119日)

府城,三崁店(今台南永康),木柵,曾文,茅港尾。1-10

茅港尾(今台南下營),鐵線橋(今台南新營),汲水溪(急水溪),下茄冬(今台南後壁),八漿溪(八掌溪),水堀頭,嘉義縣城。1-11

嘉義縣城,打貓霧(今嘉義民雄),大埔林(今嘉義大林),興化店,他裏霧(今雲林鬥南),鹿場溪,西螺。1-12

西螺,三條圳,寶鬥,關帝亭(今彰化永靖),大埔心(今彰化埔心),燕霧(今彰化大村),茄冬腳(今彰化花壇),彰化縣城。1-13

彰化縣城,茄冬腳,龍目井(今台中龍井),沙路(今台中沙鹿),牛罵頭(今台中清水),大甲街。1-14

大甲街,渡大安溪,渡坊裏溪(房裏溪),椿梢街(吞霄今台中通霄),望高寮(今新埔),白沙侖(白沙屯),打那拔(苗栗西湖),烏梅崎,後壟。1-15

後壟(今苗栗後龍),山仔頂(後龍附近),中港街,魯衢崎(竹南崎頂),香山,竹塹(今新竹市)。1-16

竹塹,渡金門厝溪(今頭前溪),鳳山崎(今新竹新豐),大湖口(新竹老湖口),枋碑,楊梅壢(今楊梅),頭重溪,中壢。1-17

中壢,內崁腳,桃園,龜崙頂(今桃園龜山),大邱園(今桃園大園),龜崙腳(今山佳),新莊,艋舺(今臺北萬華)。1-18

艋舺(今萬華),八芝蘭(今士林),錫口(今松山),南港,水返腳(今汐止),八堵,暖暖。1-19

 

法國人于雅特之旅(十九世紀末)

打狗(今高雄港),舊城(今左營),阿公店(今岡山),府城,曾文溪,番子田(今台南隆田),嘉義,大埔林(今嘉義大林),鬥六,九芎林(今雲林林內),林圯埔(今南投竹山),集集村,日月潭,埔裏,草鞋墩(南投草屯),大裏溪(台中大裏),大社(豐原神岡交界),內社(今苗栗鯉魚潭),貓裏街(今苗栗),新港(今苗栗後龍),竹塹(今新竹),中壢鎮,大稻埕(今臺北迪化街),滬尾(今淡水港)。

 

附記:賴和壯遊

一九一○年的寒假,還在就讀總督府醫學校的賴和突發奇想,捨棄火車,想以步行方式,走回二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彰化老家。賴和的同窗杜聰明知道後,決定結伴而行,於是賴和寫下《旅伴》這首詩,「思向風塵試筋力,火車不坐自徙行。吃苦本來愚者少,追隨難得有聰明。」《旅伴》只是開端,賴和在五天的旅程中,把所見所聞寫成二十二首詩,從詩裡,可以看見當時的風土人情,社會現象,以及他對底層人民的關心。可是,對現在的學生來說,這些詩句只不過是躺在課本裡的文字,平板而冰冷。

今年,有幾位熱血的學生,秉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精神,要當賴和詩中的「愚者」,重現他百年前的足跡。決定要完成這個壯舉後,同學們重新閱讀賴和的詩句,從字裡行間認識當年的地貌景觀,並且拼湊出賴和返鄉的路線。賴和從總督府醫學校出發,行經新店溪、三角湧(今新北市三峽)、大嵙崁(今桃園大溪),沿著中央山脈縱走,過了苗栗頭份後再轉往西濱,沿途經過尖筆山(今苗栗竹南)、白沙墩(今苗栗後龍)等地,最終抵達烏溪(今大肚溪)。六人對照地圖,發現臺北到頭份的路徑,就是現在的台三線,當年的西濱即是現今的台鐵海線。

 

 

 

arrow
arrow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