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校創辦於民國79年,原名華梵工學院,82年更名為華梵人文科技學院,86年復經教育部核准改名為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為佛教界大德比丘尼,集教育家、宗教家、藝術家於一身,提倡重視德育的覺性教育。本校以「華梵」為校名,意在彰顯五千年中華文化及兩千年中國佛教思想,用專業技術服務人群,以高尚品德導正社會。

華梵-0.jpg

  

曉雲導師深諳佛學天人合一之理與中國園林景觀哲學,著重「自然境教」,依山水環境與大地素材,規劃出「五區」包括:「威德區」、「禪智區」、「友道區」、「道院區」及「書香區」;

至於「十景」則為:「大學之道」、「法雨人華」、「三友路」、「阿育王柱台」、「心鏡湖」、大崙攬勝」、「百丈寮」、「牧牛地」、「飲水思源」、「藏六池」

 

華梵十景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萬世言,山櫻相映更顯眼;梵宇覺教正傳統,明德新民止至善。

甫進校園,印入眼簾的便是大學之道,此處乃是取四書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之義,語帶雙關,大學之道不但是通往校內的必經之地,更是個人修養得終南捷徑,期全校師生共勉。

華梵-1.jpg

    

入學三部曲(法雨人華華果同時華開蓮現)

法雨遍施覺教發,崙山黌宇行教化;春風化雨度迷航,滿山芬芳盡人華。

法雨甘露潤人華,花開果結天造化;空有相融實無相,圓妙無滯傳覺法。

縈心勞慮心困擾,寂靜放下自性好;心在緣中不散亂,花開蓮現真美妙。

此為法雨人華,人為花,法是雨,花浴雨,人沐法。此為華果同時,春風化雨之中,人成善德花開果結。此為華開蓮現,人即華,華及花,花蓮互現。

 華梵-2.jpg  

 

三友路(竹林、梅園、松崗)

去年舊竹新筍生,今日新筍已長成;覺育化成虛心竹,風雨磨練志節清。

傲骨梅無仰面花,成熟時有低頭果;爭奪奪得無名利,謙讓讓出心中我。

松崗松林松風涼,石桌石椅石頭香;禽鳴樹梢草蟲鬧,閒聽閒觀不思量。

進入校門口往菩提大道前進約三十公尺,即到達三友路的路口。《漁樵閑話˙第四折》:「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三友即指歲寒三友,道旁栽了松、竹、梅林。《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四季常青,堅毅耐寒,經冬不凋,可謂剛正節操的象徵。白居易《池上竹下作》詩曰︰「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竹,剛直、有節、中虛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君子的象徵。所謂「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挴花撲鼻香?」梅,迎寒而開,傲雪凌霜,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而路者,方向也。三友路即以三友為我輩待人接物,立身處世之模範。

華梵-3.jpg

  

阿育王柱

阿育王柱四獅王,莊嚴威武震十方;崙山高豎護梵宇,千秋萬世續覺航。

阿育王柱由名建築師沈祖海規劃設計,曉雲導師親自指導製作。阿育王為頻頭娑羅王之子,是印度歷史上一位非常偉大的君王。他是一位佛教徒,後來還成為了佛的護法。阿育王強調寬容和非暴力主義,因此雖佛教為國教,但卻沒有迫害其它教派,相反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這樣寬容的氣度,正是我們所需要傚仿的特質。阿育王柱頭為六公尺高的純銅鑄造四面獅頭,旨在惕勵學子培養正氣,效法獅子的威德,能發獅子吼,正氣凜然,威震八方。阿育王柱矗立校園之中是為華梵的精神象徵。

華梵-4.jpg

  

心鏡湖

心如明鏡智圓飽,青草映湖湖亦草;反觀自照豈無愧,心鏡能使覺光照。

華梵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心鏡湖最可體現這種意涵,心鏡湖具有滯洪沉沙的功用,可以保護下游地區,避免因坡地開發後,產生大量的泥沙沖刷。平常也是師生休憩的好去處,以人心映湖心,波紋不起,湖若明鏡。

華梵-5.jpg

  

大崙攬勝

大崙攬勝山中奇,玉桂清泉養心怡;雲霞雕色草木青,猶在詩文句字裡。

沿大學之道前行至大崙山頂,遠遠的便可望見一座拱門造形的橋樑,上書「大崙攬勝」。此一橋樑用以連結牧牛地與松崗二處景觀,使從三友路到禪智區有完整的悠閒動線。橋後方有一觀景台,登高望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山光水秀盡包眼底。

華梵-6.jpg

  

百丈寮

六角亭中思古丘,八旬仍願做老牛;克勤克儉漸失落,不做不食猶記否?

百丈寮即指唐百丈懷海禪師,禪師對禪宗進行了教規改革,制定清規(後稱《百丈清規》),力行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把佛教僧侶乞食的傳統改為中國式的自食其力。希冀師生能夠效法禪師勤奮積極的精神。

華梵-7.jpg

  

牧牛地

未牧出調受制宰,迴首馴伏入無礙;任運相忘獨自照,人牛雙泯花草在。

普明禪師用牧牛來暗喻人心性的修持,從「未牧」經過「初調」、「受制」、「迴首」、「馴伏」、「無礙」、「任運」、「相忘」、「獨照」到最終的「雙泯」,分為十個修行的階段。行人至此地,不妨問問自己是第幾頭牛?

華梵-8.jpg

  

飲水思源

華梵崙山立宏基,一磚一瓦得不易;飲水思源示後人,前人種樹心常記。

華梵大學創校惟艱,在護持委員及十方大德的努力下,這座美麗的森林大學才能在世人眼前呈現所謂受人滴水之恩,自當湧泉以報,台灣人也有句俗話是這樣說的:「吃果子拜樹頭」,希望培養學生常懷知恩感恩心。

華梵-9.jpg

  

藏六池

藏六池內見禪機,烏龜自在池中戲;修攝六根治流心,轉識成智見菩提。

在藏六池右後方,巨石上鏤刻著曉雲導師所書「收攝六根」,言簡意賅的指出藏六池的精義,六即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藏六池即是要我們善加收藏六根如龜之藏六支。

華梵-10.jpg   

 

http://blog.iegoffice.com/hfu-01/ 華梵十景圖

http://cat.hfu.edu.tw/~b9303104/new_page_1.htm

http://www.hfu.edu.tw/hfu_intro.php 簡介

http://www.hfu.edu.tw/~pr/hfuen/hfuen_03.html 華梵十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