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指出,這次舉辦臺灣宗教百景徵選活動過程相當慎重,光從全國上萬個宗教景點中提案彙整就耗費半年的時間,最後彙整出417個候選景點,從820日至1020日展開兩個月的網路票選,並由宗教學、歷史學、文化資產、文化創意、休閒觀光與宗教行政等6個領域,共計21位專家學者,從「歷史與文化價值」、「藝術與創意表現」及「休閒與遊賞功能」等3大面向,為417個提案逐案評分,才選出臺灣宗教百景。包括建築古蹟77個及節慶信仰23。(2020-0703更新圖片)

1.臺北市---臺北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肇建於1742年,1805年重建,主祀保生大帝,俗稱「大浪泵宮」或「大道公廟」,為市定古蹟。

每年農曆315日,為慶祝保生大帝聖誕,特別舉辦為期2個月,結合宗教祭祀、民俗技藝、古蹟導覽、藝文研習、美學競賽、家姓戲、遼境踩街、過火、健康關懷與學術研討會的「保生文化祭」活動;是北臺灣最盛大、最熱鬧,人氣最旺的廟會活動,也使大龍峒成為北臺灣重要的文化重鎮。

大龍峒保安宮廟宇的裝飾藝術,如石獅、龍柱、花鳥、剪黏、泥塑、交趾陶、木雕、彩繪壁畫等,這些遠近馳名的藝術瑰寶,每一件都具有歷史及藝術的價值。保安宮在興建時,就聘請郭塔及陳應彬兩位匠師,將建築分成兩半,各自創作木雕、剪黏、泥塑或交趾陶,這種良性競爭就是當時流行的對場作。因此欣賞保安宮的裝飾藝術時,可同時欣賞左右兩邊,不同匠師的作品。正殿迴廊的7幅壁畫,是國寶級彩繪大師潘麗水的作品,吸引國內外的遊客流連忘返,讚嘆不已。

保安宮-2.jpg    

保安宮-1.jpg

保安宮-3.jpg   

2.臺北市---臺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濟南教會是英國「仿哥德式」建築風格,歐洲教堂的風采極為濃厚,尤其是窗戶部份,有大型窗及石窗的裝飾,具多種形式,像是大門上的大型玻璃拼貼尖拱窗及兩側的雙尖拱窗、三尖拱窗,均運用石塊做出邊框裝飾;另外運用石材做出有現代百葉窗效果的羽板窗,除了能有遮光通風外,外觀也別具風味。大門是以拱圈作為裝飾,強化了整體的視覺感,讓大門有著威嚴的感覺。

濟南教會目前屬基督教長老教會,長老教會約在18655月傳入臺灣。日治時期為了安頓來臺的日本人,在宗教上有著充實的精神生活,在1916年由臺灣富商李春生的協助下,興建了這座教會。這座1916年(大正5年)由日本建築師井手薰設計的教堂,在日據時代是日人專屬的禮拜堂。有90多年的歷史,是市定的古蹟,經過臺大醫院附近時,一定要注意看看。

臺北濟南教堂-2.jpg  

宗教100-3.jpg   

3.臺北市---臺北清真寺

民國37年春,有常子春、鄭厚仁二位教中長者,鑒於臺北教親極需清真寺作為禮拜之所,乃將臺北市麗水街172號,佔地300餘坪之日式房屋一幢,捐作清真寺之用;爾後政府遷臺,臺北教胞激增,該寺已漸不敷用。民國40年代,政府積極拓展對外邦交,與世界回教國家往來頻仍,為因應外交接待需要,由當時之外交部長葉公超先生倡議發起擴建台北清真寺,並由我國與中東友邦國家共同籌募興建,於民國49413日,舉行落成典禮。臺北市政府民國88629日公告,將台北清真寺列為臺北市市定古蹟,並由財團法人臺北清真寺基金會負責管理與使用;以永久維護與保存。

台北清真寺以本身建築特色,面對大安森林公園,地處宗教中心,景觀宜人建構巍峨,係臺北市國際化重要文化觀光景點之一。台北清真寺為在臺教胞(含國際外籍人士)之重要信仰中心,除了提供在臺穆斯林作日常宗教與婚喪喜慶活動之外,平日也開放給一般民眾與臺北都會區各級學校自由參觀與校外教學,提供了國人與各界瞭解伊斯蘭文化與教義之管道。

台北清真寺-1.JPG

台北清真寺-2.jpg  

宗教100-4.jpg   

4.臺北市---臺北臨濟護國禪寺

位於圓山西麓的臨濟護國禪寺創建於1900年,於1911年落成,為日治初年日本僧人得庵玄秀禪師所建。在臺灣佛寺的建築特色,幾乎已成為唯一一座仿南北朝形式,仍保存良好之木構造佛寺,原為日本佛教徒靜修之地,並於民國87年(1998年)內政部列為直轄市定古蹟而加以保護,臨濟寺這座仿南北朝形式的木構佛寺,除了在臺北是唯一的以外,就是在全省論規模與匠心,也是名列前茅,同時是研究中國建築史的一個有力資源。

護國禪寺依山傍水,附近基隆河蜿蜒流過,寺面積頗廣,格局宏整,全寺占地四千餘坪;屬日本江戶時期風格,落成以來便在臺灣的佛教界占有一席之地,在本體建築結構或臺灣佛教發展史,該寺都有高度保存價值。臨濟護國禪寺大雄寶殿為臺灣木造寺廟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全為木結構之歇山童簷式;山門為日本江戶時代佛寺的典型建築,庭園景觀石板路、石砌臺階、八角塔石臺基、開山始祖墓及門外大砥石都保留原創的形貌,而被認定為市定古蹟。由於大雄寶殿無檐柱,為能達到出簷深之效果,故以密集之木材為檐做兩層武之伸出以承受出簷之重量,在隅角更做四十五度放射性之出挑,如此不僅合乎力學原理造成深遠之出管,且密集之檐構成了令人感動之圖案。就在右側屋簷下掛著一個古意盎然的鐘和鐘槌,乃是日本明治43年(1910年)所鑄,其上鏤雕佛菩薩數尊。

正殿中間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上有「慈悲為懷」匾額一塊,右側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其上有「現壽者相」匾;左側是「地藏王菩薩」其上匾寫著「戒壽並尊」字樣。殿內窗明几淨,實而不華,莊嚴之心由中凝起。護國禪寺的後山還有一些古物。沿著石階往上走,途中有一座托手的觀音石像,據說是護國禪寺開山時遺留至今,看起來相當古樸。來到後山上的萬靈塔,塔前廣場有九尊石佛,屬於日本所謂的“四國八十八所石佛”的信仰,這一信仰大約於日治時代大正年間傳入臺灣。原本應有88尊石佛,由日本各寺寺廟所捐獻,臺灣光復後,日本寺廟大多遭到破壞,目前臨濟寺僅存9尊而已。石佛位於戶外,長年風吹雨淋,面貌多已模糊或磨損,石佛的表情顯得滄桑與寂寥。開山祖師庵玄秀大和尚的墳墓就位於「萬靈塔」前。

護國禪寺-1.jpg

護國禪寺-2.jpg

護國禪寺-3.jpg   

5.臺北市---臺北行天宮

關聖帝君聖壽大三獻禮:行天宮台北本宮為恭祝關聖帝君聖壽,於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早晨六時,舉行大三獻禮,歷時約90分鐘。大三獻禮係參酌古代帝王祭祀天地之禮所規劃的儀式,歡迎信眾踴躍參加,以感恩關聖帝君洪慈護佑,福慧圓滿。

臺北行天宮-2.jpg

臺北行天宮-3.jpg  

宗教100-6.jpg   

6.臺北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大稻埕教會前身「大龍峒禮拜堂」係由馬偕博士於1875815日所創設,其地址為太平町九丁目(現延平北路四段),是台北市最早建立的禮拜堂。18848月,清法戰爭,禮拜堂被民眾攻擊拆毀成為廢墟。馬偕博士遂向清廷力爭賠償金,1885年在牛磨車街大橋町二丁目145番地(現迪化街二段67號)重建禮拜堂,改名為「枋隙禮拜堂」。1915年李春生長老奉獻現址(甘州街40號),獨資興建本禮拜堂,並改名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著名的大稻埕富商李春生,是因做洋行買辦起家而致富的大稻埕傳奇人物,他幫助英商經營台灣北部茶葉產銷,成效甚佳,被稱為「台灣茶葉之父」。

本禮拜堂之建築設計,將當時複雜性和融合性突顯並呈現出來。因與西洋文化密切交流,為傳統建築帶來新的設計觀念、新的構造技術與新的材料,也將東、西方的融合與矛盾,清楚的反應在此建築上,更重要的是接納與認同閩南建築。其特色為有西方挺立又高大的雙柱,有柯林斯式古典柱頭,且作最完美的對稱分割。又有尖拱窗和山牆兩端之尖塔是受到西方哥德式建築影響的作品。有本土之曲線形山頭、山牆之牛眼窗、傳統浮雕等。有用日本清水紅磚砌成之外牆。

宗教100-7.jpg  

大稻埕教堂-2.jpg   

7.臺北市---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及五月十三迎城隍

台北霞海城隍廟建於1859年至今有150多年歷史,未曾擴建就外觀及內部建築、雕刻、彩繪都極具歷史及文化價值。

五月十三迎城隍2010年列為無形文化資產,一百多年來持續著遶境傳統,掃去千災、招來百福,近年來台北霞海城隍廟也以文化節形式讓民眾更了解其文化意涵,如歌仔戲演出祝壽、陣頭會演、陣頭文化展覽傳承文化。

近年來本廟最受年輕人喜愛的月下老人,吸引許多本地及觀光客前來參拜,並於訂婚或結婚後拿喜餅錢來答謝,2012年累計8014對家偶如願答謝,10多年來也超過65000對佳偶前來答謝,本廟在七夕情人節配合大同區公所及板橋林本源邸舉行七夕情人節相關活動還有中秋節月下老人聖誕時也有相關活動。

 

宗教100-8.jpg    霞海城隍-2.jpg

 

 

霞海城隍-3.jpg

 8.臺北市---艋舺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為臺灣的市定古蹟,亦稱萬華龍山寺或簡稱龍山寺,與臺北101、國立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外國觀光客至臺北旅遊之4大勝地。

龍山寺主祀的神明是觀世音菩薩,在建築上為獨具特色的中國古典34合院傳統宮殿式建築,由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構成,在正面牆堵精雕細琢,圖像生動,故事多出自三國演義和封神榜,並加以中國吉祥圖案裝飾,美不勝收,寺內有各式石雕雕琢的藝術作品,屋頂也相當具特色,採用歇山重簷式,而在裡面屋簷的交界之處,不用一釘一鐵,全寺屋頂脊帶和飛簷由龍、鳳、麒麟等吉祥動物做造型,裝飾以彩色玻璃瓷片剪粘和交趾陶,色彩瑰麗,堪稱臺灣特有剪粘藝術之精華。

另外龍山寺是參拜包括佛、道、儒三教重要神祇,主要可分為前殿、大殿、後殿3個殿,此外可細分為許多廳,共有神祇百餘尊,7個香爐,讓你可以選擇你所信仰的神祇,自由參拜。

龍山寺-1.jpg

龍山寺-2.jpg

龍山寺-3.jpg     

9.臺北市---木柵指南宮

指南宮位於臺北市文山區指南山麓,創建於1890年,由淡水知縣王彬林自山西永樂宮分靈來臺。原為茅草建構,歷經前賢精心擘畫設計、重修擴建,成為現在的規模。指南宮主祀神純陽祖師呂洞賓,正式名稱是「孚佑帝君」,但民間習稱仙公或呂祖。呂祖是唐朝時人,飽讀詩書,曾考中進士,做過縣令,因為虔心慕道,得遇正陽祖師鍾離權仙師,以黃粱大夢點化,點石成金試測,傳授心法,終成大道,位列仙班。但因立有「度盡世人」的宏願,所以經常顯化民間「濟世度人,解難救厄」。

宮殿園區佔地廣,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全宮共有純陽寶殿、凌霄寶殿、大雄寶殿及大成寶殿4大殿宇。主殿均是依山而建,宏偉莊嚴,建築多採堅固青斗石,部分殿宇並用銅瓦覆蓋,可歷千年。純陽與凌霄兩殿間有長廊相連,亭池臺榭,四時花開,空氣清新,可以一覽臺北市遠近景觀,被譽為「天下第一靈山」。

指南宮-1.jpg

指南宮-3.jpg  

宗教100-10.jpg   

10.臺北市---松山慈祐宮暨錫口十三街庄過爐遶境

松山慈祐宮原名「錫口媽祖宮」,又稱「松山媽祖廟」,創建於清乾隆十八年(西元1753)。溯其淵源,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有一位泉州籍和尚,法號衡真,雲遊四方,廣結善緣,由湄州攜奉天上聖母分靈金身四處渡化世人,後決定渡海來臺,於乾隆2(西元1737)從滬尾(今淡水)登陸後,行抵錫口(今松山地區),當時錫口地方仕紳多為泉州同鄉,且先民均崇敬媽祖,乃群起倡議集資建廟,安奉媽祖神像。募捐達10餘年,清乾隆22(西元1757)完工,取名為「錫口媽祖宮」,成為錫口十三街庄居民的生活及文化信仰中心,十三街庄包含現今的松山、信義、南港、內湖、中山、大安區境內的十三個村庄。後來經過7次改建,「錫口媽祖宮」的規模越來越宏偉,期間並改名為「松山慈祐宮」。

松山慈祐宮鎮殿黑面媽祖,法相莊嚴,正龕背飾祥雲金龍,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分侍兩側。松山慈祐宮宮址,經衡真法師堪輿,再蒙媽祖指點,坐北向南,背水面山,前望四獸奇峰「虎、豹、獅、象」,向獅伏虎,背倚九曲長流,似衣帶旖旎,於是選擇「鯉魚吉穴、山川鍾秀、地靈人傑」的現址興建。

松山慈祐宮為三川五門三進建築,正殿為三層重簷,正殿左翼為鐘樓與右翼鼓樓相望,屋頂脊剪黏或交趾陶作品多以龍鳳與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為主,中門兩側有嘉慶年間(西元18世紀初)雕刻的石獅子乙對,中央門上書「錫口慈祐宮」,龍門曰「左輔」,虎門稱「右弼」,進入後殿係一巍峨堂皇的6樓建築,雕樑畫棟,呈現莊嚴氣象。

松山慈祐宮保存著不少歷史文物,如乾隆48(西元1783)眾弟子敬獻之「利齊參天」橫匾,光緒5(西元1879)福建師補鹽大使華有滋敬贈的「德水靈揚」匾額,光緒16(西元1890)庚寅科進士趙鴻敬題之「神之格兮」諸古匾皆功頌媽祖的靈顯,另有一百餘年歷史的石雕古香爐。

松山慈祐宮為恭祝天上聖母聖誕,相關慶祝活動自每年農曆317日起為期5天之義子女法會揭開序幕,媽祖聖誕當日舉行三獻大禮為媽祖祝壽,農曆32526日媽祖遶境十三街庄,遶境隊伍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祈求媽祖賜福闔家平安身體健康。另每年於農曆4月間舉辦「媽祖過爐」年中祭典,由錫口十三街庄輪流舉行。由擲筊最高允筊者當選為爐主,輪流迎接「爐主媽」至家中坐鎮,藉以保佑該街庄當年風調雨順,平安無禍。

 宗教100-11.jpg 

松山慈祐宮-1.jpg

松山慈祐宮-2.jpg

 11.臺北市---松山慈惠堂

坐擁臺北都會中清盧空明,山靈水秀的松山慈惠堂,位居信義區福壽山麓,沿福德街251巷順道而入,沿路兩傍綠葉婆娑,遠眺青山疊翠,步入山門,雲飛清風,視野遼闊,松山慈惠堂廟體建築,奠基高爽,氣勢龐宏,堂煌大廟聳立於青空綠野的福壽山麓,左後有虎、豹、獅、象四山環繞,有如四獸扶衛山靈,正有筆架山支撐,右後有指南山為護、此一殊絕的地理福地、絕非一般小神廟可以潛越。松山慈惠堂廟構,依山取勢而建,雄偉壯觀,殿脊同瓦覆頂,脊昂高翅,在青山綠野中實顯富麗莊嚴,靈氣十足,沿石階而上,爐煙觸目,清香四溢,讓人一洗風塵,實有絕殊離俗之感。

放眼大殿,門聯上書:「聖殿鎮松山蹟溯瑤池揚正道,慈光昭萬旬靈分寶島惠群黎。」充分訴說以瑤門聖道,光輝全臺為創設宗旨,這首門盈遂讓人聯想到,人死西歸瑤池,必賴金母慈悲引渡,無形中衍生對 金母的虔慕與崇敬。跨入祥殿,寬敞淨潔,四點金柱渾厚圓潤大柱,從地面沖天而起,氣概磅磚,大殿間隔三才,莊嚴的神龕,宛如雲中樓閣,主祀「無極瑤池金母」巨型聖像,飽滿豐實,眉慈目秀,神韻儼然,像貌慈祥,全身瀝粉貼金,在燈光映燦下,烘托出無窮的神感寶光,金母高居俯下,終年看視松信義千家萬戶,猶如一輪明月,普照萬物生靈外,且時刻關心來此朝拜香客善信的吉凶命運,庇佑信眾平安,廣度有緣。

 宗教100-12.jpg

松山慈惠堂-2.jpg

松山慈惠堂-3.jpg   

12.新北市---三峽祖師廟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公,本巖創建於清朝乾隆34(公元1769年),歷經三度重建。第一次因大地震原廟被毀,重建於清朝道光十三年(公元一八三三年)。第二次因甲午戰爭,清廷締約馬關。將台灣割治日本,三峽民眾不願異族統治,以本巖為反抗大本營,事敗後廟堂遭受日軍燒毀,至光緒廿五年(公元一八九九年)再度重建。

今本巖為第三次重建,始於民國卅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農曆七月,為弘揚中華文化與繁榮桑梓,并追念清水祖師公德澤,特聘大木師傅陳己堂、陳田、陳次武合力設計、畫家李梅樹督造,而規劃重建,其形態純以我國傳統式古法建造、建築雕刻之美聞名遐邇,故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

本巖建築均施以精雕細琢,歷經六十餘年,仍繼續建造中,殿內之木雕、石刻、銅雕及銅鑄等,全是匠心獨運、鬼斧神工之傑作。所供奉主神清水祖師本名陳昭應為福建安溪人之守護神,遷台之安溪後代均供奉清水祖師,主要慶典為清水祖師聖誕農曆正月初六,配合地方特色之神豬競賽致使三峽每逢祖師聖誕期間熱鬧非凡。

三峽長福巖-1.jpg  

三峽長福巖-2.jpg

三峽長福巖-3.jpg

 13.新北市---金山法鼓山教育園區

法鼓山是觀音菩薩道場,也是漢傳禪佛教重鎮,更是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為了讓來山訪客都能輕鬆體驗法鼓山的寧靜安定、以及禪悅法喜,所以採取預約參訪方式。參學室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參訪者的預約,並且為參訪者安排最適當的行程,由參學服務員導覽解說,目前提供中、英、日語的參學服務。此外,參學室還負責規劃各種參學課程,以協助訪客深入了解法鼓山的自然生態、建築之美、認識法鼓山「心靈環保」的理念,以及體驗漢傳禪法的精神,使來山訪客,都能在行曩中裝滿禪悅法喜,快樂平安地回家。

宗教100-15.jpg  

法鼓山園區-2.jpg

法鼓山園區-3.jpg   

14.新北市---林口竹林山觀音寺

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大媽、二媽、三媽而來,嘉慶六年(西元1801年)由林口台地大坪頂(五湖、五坑、龜山)地區信徒恭迎大媽尊寶像由十八坪位(現今改為二十坪位)輪流奉祀,已有長達270年的歷史。民國26年(1937),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禁絶本省人宗教活動,後來日本政府同意興建日本風格寺廟。經過地方協議找到現址,做為建寺基地。由黃永茂先生兄弟捐獻三甲多土地(一甲地約二千九百多坪)。

於民國27年(1938 開始興建,28年(1939)完工。由王金生先生取蘆竹鄉的「竹」字、林口鄉的「林」字、龜山鄉的「山」字,命寺名為「竹林山寺」。

台灣光復後第二年民國35年(1946)竹林山寺信徒共議擴建改為本國寺廟、歷經三年時間於民國38年(1949)完工。同時更名為「竹林山觀音寺」。

歷經五十多年的歲月廟貌和建材老舊,安全堪虞。廟宇於民國89年(2000 九月二十八日第三次原址重健。由廟宇設計師梁紹英先生設計,歷經十二年於民國101年(2012)十二月九日完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

建築特色、拜庭的橫樑是由台灣千年檜木裁切而成,總長跨距是52尺。(二根) 檜木立柱是34.4尺(四根) 全台唯一擁有三十八根。台灣千年檜木大木柱及屋脊六百處木雕採用台灣檜木興建。

拜庭中的香爐,貼心設計於香爐底部直徑二米一垂直挖深三米五,往廟外橫移三十八米以最新潛盾技術挖掘設立抽風函管設備將香煙排出,進行空氣煙霧淨化處理,維護拜庭的空氣品質。並且保護拜庭中的千年台灣檜木樑柱。

本寺建築特色採用三落七門閩南風格建築、屋頂採四垂頂式。寺廟主建物約1000,主殿高達23公尺。木柱38根採用台灣千年檜木、木雕600多處採用高級樟木、石雕3000多處採用大陸青斗石、屋頂是五彩高級琉璃瓦、匯集台灣傳統寺廟建築特色。本寺是北臺灣佔地最廣闊、結合觀光休閒、藝文表演、宗教巡禮的勝地。本寺總面積達24000餘坪。竹林山觀音寺,萬坪櫻花公園裡有江南庭園造景、小橋流水、亭台樓閣、畫艎。觀音菩薩、唐三藏取經塑像。椰樹隨風搖曳、櫻花樹林蒼翠、蟲鳴鳥叫、玉帶環抱、步道彎延其間伴隨森林浴呼吸氛多精。在園區裡寧靜祥和、心靈沉澱、身心舒壓。欣賞竹林山觀音寺文化、歷史、人文、建築之美,歡喜迎接每一天。

竹林山觀音禪寺-1.jpg

竹林山觀音禪寺-2.jpg

竹林山觀音禪寺-3.jpg    

15.新北市---貢寮靈鷲山無生道場

以「禪」樹立宗風的靈鷲山位處台灣東北角,是最鄰近極東點的佛教道場,建築群落與山海景緻融為一體,近300度的海景視野絕佳。不僅可俯瞰太平洋與北海岸,晨迎朝日、暮觀落霞,漫遊四大名山步道在林間與五百羅漢一起讓心靈「森」呼吸,雲水禪修讓心歸零。在各殿堂潛心禮佛祈願身心安適、家庭和樂,觀音、塔林伴隨鐘聲,讓人在靜謐的氛圍中隨著眼界的開闊也打開心中的視野。阿育王柱、多羅觀音、四大金剛、八大菩薩、金佛園區、天眼門、觀海台、四大名山道場…處處都讓來山的朋友,在欣賞佛教文化的同時,感受山海天人的寧靜祥和,並與自我和諧對話。

靈鷲山的美不僅在山光水色、蟲鳴鳥叫或亭台樓閣,更在滿溢法喜與禪意的空氣中,而到訪後樸質沉澱的覺察與豁然開朗,每每成為旅途中意外的驚喜。來一趟靈鷲山不僅能薰染佛教文化之美,讓心靈沉澱安住;同時也在優美的的環境中讓身心紓壓,歡喜迎接生命的每一天。

霛鷲山-1.jpg

霛鷲山-3.jpg  

宗教100-17.jpg   

文章待續

參考資料 http://web.topwin.com.tw/WalkToTaiwan/ViewIndex.aspx

 

 

arrow
arrow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