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觀音爲楊柳觀音, 龍頭觀音,持經觀音,圓光觀音,遊戲觀音,白衣觀音,蓮臥觀音,瀧見觀音,施藥觀音,馬郎婦觀音,德王觀音,水月觀音,一葉觀音,青頸觀音,威德觀音,延命觀音,眾寶觀音,岩戶觀音,能淨觀音,阿耨觀音,阿摩提觀音,葉衣觀音,琉璃觀音,多羅尊觀音,蛤蜊觀音,六時觀音,普照觀音,魚籃觀音,合掌觀音,一如觀音,不二觀音,持蓮觀音,灑水觀音。

 

10.馬郎婦觀音

觀音10.jpg  

法像:

   馬郎婦觀音又稱為魚籃觀音,立姿,右手手持經書。   由於這一應現,在觀音像中,就有女相的「魚籃觀音」,在《法華經顯應錄》中,又將之稱為「馬郎觀音」。

 

願力:

   民間婦女形象。即在「魚籃觀音」故事中化身為少女嫁給馬郎的觀音。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婦女身。

 

小故事:

   這個故事由來原至於《佛祖統紀》記載,唐朝憲宗時,陝西一帶人民,善於騎射殺生,未曾聽聞三寶之名,觀世音菩薩即化現為賣魚婦人,以度化當地之居民,故稱「魚籃婦觀音」。

   相傳,有一天,純樸寧靜的漁村,出現了一位從外地來的賣魚姑娘。手裏挽著一隻魚籃,籃裏放著幾條活魚,沿街叫賣。輕柔的叫賣聲,及秀麗端莊的容貌,吸引著一大群圍觀的人,紛紛一擁而上,爭相買魚。可是,姑娘卻說:「魚是賣給人放生用的,不是買來吃的。」大家聽了,都哄然大笑。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漁村,都知道這個特別的賣漁姑娘。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漁村裏一些單身的年輕人,對姑娘起了愛慕之情,每個人都向她提親。姑娘說:「我只有一個人,如何能嫁給你們這麼多人呢?不如這樣吧,我教你們誦《普門品》,有誰能一夜之間把它背熟,我就答應嫁給他。」於是,大家興高采烈的,一字一句的跟著念。到了天亮,能背誦的,居然有二十餘人。姑娘說:「一女只能配一夫,所以,今天我改教大家誦《金剛經》,同樣地,有誰能在一夜間背熟的,我就嫁給他。」結果能背誦的,仍然有十數人;於是,姑娘又教眾人誦《法華經》七卷,約定三日之內,若有人能背熟的,一定嫁給他為妻。三日期限到了,只有一位年輕人能背誦,他就是當地馬姓莊園主之子,大家都叫他「馬郎」。

   於是,馬郎滿心歡喜,張燈結綵的把姑娘迎娶入門。正在欣喜之際,不料剛娶進門的嬌妻,突然死了,身體很快就腐爛了,傷心的馬郎只好捨不得的把愛妻埋葬了,並且還把愛妻當時賣魚婦的模樣刻成雕像留念。

   過了一段日子,有一位身著紫色袈裟的老和尚,來到馬郎的家,告訴傷心的馬郎說:「你不要悲傷了,那位賣魚的姑娘,其實是觀世音菩薩,特別化現來此度化你們的。若不相信,何不撬開墳墓看看。」話說完人就消失而去。馬郎聽完,心中半信半疑,馬上找人撬開棺一看,心中大驚,愛妻的屍體呈現一副閃亮的金鎖骨,當下才恍然大悟。由於以上的典故,陝西一帶的人民都非常虔信佛法。所以稱為馬郎婦觀音。

    另外,「馬郎婦觀音」在宋朝時也有著應化的事蹟。相傳當時擔任泉州知府的蔡襄,因為發現時常有人在橫渡洛陽江時溺斃,因此便發願興建一條橫跨兩岸的大橋,但是造橋需相當的物資和財源,蔡襄因此非常傷腦筋。

  然而,蔡襄的願心感動了觀世音菩薩,於是菩薩便化身為一位手提魚籃的美麗少女,為這個造橋計畫募得了許多款項,不但讓許多眾生結下了布施的善緣,也助蔡襄完成了整個造福人群的工程。自宋代以後,因其,手提魚籃,故世人又簡稱之為「魚籃觀音」。

   宋代黃庭堅的《觀音贊》說:"設欲真見觀世音,金沙灘頭馬郎婦。"

 

11.德王觀音

觀音11.jpg  

法像:

   趺坐於岩上,右手持綠葉一枝。

 

願力:

   蓋梵王為色界之王,因德性高超故名「德王」,法華經卷七普門品「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梵王乃色界之王,是指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德行高超。初禪,計有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的三天。梵眾天是指大梵天中的普通梵民;梵輔天是輔助大梵天的臣佐。梵王,就是大梵天的天王。婆羅門教認為,這個世界是大梵天創造的,也是人類的創造者。梵王能支配及主宰人類的一切,地位崇高。觀世音菩薩知道這類眾生,不是其他身分可以度脫得了的,所以就現大梵天王的身相,讓他們依法修行,獲得解脫。西藏佛教徒認為觀音是藏人的祖先,也是西藏的守護神,帶著「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從蓮華誕生,大慈大悲利益眾生,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梵王身。

 

小故事:

   是呈現具備全德的王者之姿,其法相與『楊柳觀音』有雷同之處 ,可能是根據補陀洛傳說,或者須彌山傳說而設定。德王觀音

 

12.水月觀音

觀音12.jpg  

法像:

   我國寺院所供奉之觀音塑畫像,作觀水中月影狀。或謂即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之水吉祥菩薩。有各種形像,據圖像鈔卷七所說:『水月觀音坐於大海中之岩石上,垂左足,右足豎膝,與左膝相叉鉤,面部微仰,作思惟之相。』另有三面六臂像,左三手分別持寶蓮花、金輪、孔雀尾,右三手分別持利劍、寶珠、青蓮花,身色如日光,坐於寶山上。又其圖像於尊容鈔載為,跏坐於岩石上之蓮座,左手持未開蓮花,右手結與願印,由掌中出水。這幅觀音像是,月下乘蓮瓣,飄蕩海面觀看映照水上之月。“水月”意為“水中之月”,在 佛經中寓意佛法皆無實體。身後的一輪圓月可以說是水月觀音的標誌。

     水月觀音在早期佛教經典中並沒有出處,是佛教傳到中國後,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而產生的。五代時期所見的水月觀音為男性形象,面部有鬍鬚。目前學術界一 致認為,水月觀音,與中唐畫家周昉有關。周昉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的布呾洛迦山中的觀自在菩薩,而“妙創水月之體”,並在各地很快流傳開來。晚唐、五代時期水月觀音像已在各地寺院壁畫中能夠見到。北宋以後水月觀音的影響日漸擴大,人們對水月觀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間各個階層,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所見水月觀音形象已演變為女性形象,面容嬌美,體態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滿了智慧和慈愛。元代元世祖信仰藏傳佛教,將藏傳佛教視為國教,於是在全國範圍內廣建寺廟,塑造佛像。同時在景德鎮和龍泉窯也燒造了大量的瓷質佛像,如釋迦牟尼佛像、觀音菩薩像、佛龕等,水月觀音菩薩像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願力:

   位於岩石上遊戲坐,觀望輝映在眼下水面的,月光倒影,白衣形態,身邊岩石上,放置插著楊柳的淨水瓶,呈現水定的禪定法相,靜靜觀想水的變化。有人認為,此觀音是從隋唐思惟觀音蛻變而來。水月觀音有多種法相,都與水及月有關,以水中之月來比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教義理。《智度論一六》:「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按照佛理的解釋,凡是世間的一切事務,都跟反映於水面的月影一般,亦就是空無一物,隨緣而過隨遇而安。《華嚴經》上所示,觀世音菩薩修行道場,皆是山明水秀的聖地。其實這個婆娑世界,到處是觀世音菩薩的淨土,一花一木、星光輝映處,乃至整個天地間,只要是人性光明面的發揚,無處不是菩薩淨土,也是水月觀音哲理所在。『水月觀音』可能起源於印度,在古代傳到中國,敦煌千佛洞有水月觀音的畫像。法相有如前述,也有手持未開蓮花,或者坐浮於大海上的蓮花座。水月觀音作觀水中月形狀,以喻諸法如水中月而無實體,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辟支佛身。

 

 小故事:

   一天,觀音菩薩來到姑蘇城(今南京),看到因為戰火,有數十萬百姓遭到金兵的殺害。觀音菩薩心生慈悲,要施法力解救這些冤魂。於是,菩薩化作一個美麗的婦人,手持楊柳淨瓶,來到冤魂集中的地方。她用石頭疊成數丈高的高台,然後跏趺於石台之上,念誦《大悲咒經》。每念一千遍,菩薩便用楊柳在淨瓶中蘸一下甘露,灑向空中;然後插好楊柳,繼續誦念。

    當地百姓看見一個美麗的婦人建台唸經,十分不解,於是在旁圍觀,並且議論紛紛。觀音菩薩對眾人說道:「你們現在受金人欺侮,有數十萬人冤死,非常可憐。這些亡魂三界不收,六道不管,流散在外。我今天有緣來到此地,決心超度他們,所以發願築台,誦經四十九天,遍灑楊柳甘露,使他們早日脫離苦海。我既不是要募捐,也不是要化齋。等四十九天後,我再與你們詳細解說。」眾人知道她是在無償替姑蘇人做功德,就不再議論了。

   四十九天後,菩薩誦經期滿,眾人也如期而至。觀音菩薩向眾人詳細解說了所誦經文。其中一人悟到:這個美麗的婦人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於是,他走上前拜道:「我聽說觀音菩薩時常雲遊人間,常常現出寶相,不知今天我們是否有福氣得見您的真身?」菩薩說道:「可以。」然後指了指河邊:「那河水中央不就是菩薩嗎?」眾人順著菩薩指的方向望去,看見水中有一個影子,呈現出觀音菩薩的寶相。眾人急忙下拜。當時水中正巧有一輪月影,非常明亮,菩薩的寶相漸漸隱沒於月影中,慢慢消失了。等到大家起身,發現石台上美麗的婦女也消失了。眾人這才明白,美麗的婦女正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於是,眾人在菩薩誦經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寺廟,觀中供奉著一尊觀音菩薩誦經灑水的法像,民間稱之為「灑水觀音」或「滴水觀音」。

     在河邊看到菩薩現出寶相的人中有一位擅長繪畫的人,名叫丘子靖。他為了讓世人看到菩薩的寶相,就將菩薩在水月中的呈現的寶相用工筆畫出,所繪製的畫作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眾人無不叫絕。這幅水月中顯現的觀音菩薩像,世人稱之為「水月觀音」。後來,百姓紛紛向丘子靖求畫,並在家中供奉。至今,蘇杭一帶的民間所供仍以水月觀音居多。

http://blog.xuite.net/cocobookstory/cocobookstory/468906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