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觀音爲楊柳觀音, 龍頭觀音,持經觀音,圓光觀音,遊戲觀音,白衣觀音,蓮臥觀音,瀧見觀音,施藥觀音,馬郎婦觀音,德王觀音,水月觀音,一葉觀音,青頸觀音,威德觀音,延命觀音,眾寶觀音,岩戶觀音,能淨觀音,阿耨觀音,阿摩提觀音,葉衣觀音,琉璃觀音,多羅尊觀音,蛤蜊觀音,六時觀音,普照觀音,魚籃觀音,合掌觀音,一如觀音,不二觀音,持蓮觀音,灑水觀音。

 

13.一葉觀音

觀音13.jpg  

法像:

   一葉觀音又稱作蓮葉觀音。因觀音大士乘一片蓮葉浮於水上,故有此名。此外佛經稱蓮瓣為葉,千葉蓮即千瓣蓮,一葉蓮即一瓣蓮,故又名一瓣蓮觀音。

 

願力:

    普門品中記載:「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無論手執蓮葉或乘一瓣蓮花,所呈現的,皆是禪宗解悟:「幻人呈幻事,依幻非真相,真滅幻亦滅,了無相可得。」此外,一葉觀音也是「救水難之身」,如〈普門品〉載:「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文意是說,若遇到海難,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必會漂至淺處。大水也可以比喻為人生的生死大海,人在此海中浮沉,受了種種愛欲的迷惑,以致沉淪墮落。人們若能以理智克服貪欲心,心生慈悲喜捨,必能從驚濤駭浪中漂至淺灘。除了具體的海難之外,『一葉觀音』也有拯救處在,動亂現實的社會中,所有受難者的功德。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宰官身

 

小故事:

    相傳日本曹洞宗開山祖師「道元」禪師,自宋朝返回日本途中,遇到狂風巨浪,眼見船即將沉沒,「道元」隨即口唸法華經普門品,頓時出現乘坐一片蓮花的觀音,隨即風平浪靜,船隻也安穩無恙。及登岸,師自刻其所睹觀音像,安奉於南海普陀山 (古稱「梅岑山」)觀音寺。以此故有「南海觀音」之號。

      另有一則小故事,放在南海觀音的小故事中,是一葉觀音故事後段延續。

 

14. 青頸觀音

觀音14.jpg  

法像:

   青頸,梵語nila-kantha,音譯抳羅健詑、建制。又稱青頸觀自在菩薩。 其形像,據不空羂索經卷九載,左手執蓮華,右手揚掌,結跏趺坐。又青頸大悲念誦儀軌載,其像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為杖、蓮花、輪、螺四種,身色為紅白,頸為青色,表煩惱即菩提之義。此尊之三昧耶形為蓮花或輪寶。

   青頸觀音,本有捨已為人的奉獻精神,進入了佛教之後,甚受崇拜。故眾生如果能虔誠供奉青頸觀音,有助於本身的修行,除袪病苦,消災解難,脫離恐怖厄難。延長壽命等。而修持的秘法,稱為「青頸觀音法」。其法像,另依《不空羂索經》卷九記載,則為右手揚掌,左手執蓮花,結跏趺坐。也有說其身呈紅白二色,頸為青色,代表煩惱即菩提的意思。

 

願力:

   青頸觀音,〈普門品〉偈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做依怙。」每個人生在這個婆娑世界,身心隨時都有憂苦煩惱事,也可以稱之為毒藥。「死」是生命的終結,「厄」是指天災人禍,在這憂苦的人海中,觀世音菩薩能救我們脫離苦惱死厄,能讓我們做依怙的。青頸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藥傳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頸呈現青色,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佛身。

 

小故事三則:

1.「青頸觀音」,其像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為杖、蓮花、輪、螺四種,起源於古印度婆羅門教,原名為「彌羅建他」,是濕婆神的別名,意思是指有青色頸子的人。相傳於太古時代,眾神與阿修羅,為爭奪長生不老靈藥,甘露。在曼荼羅山綑綁蘇吉龍王 ,雙方分別拉著龍王的頭與尾,攪拌大海,使大海變成乳海,然而誕生甘露以及萬物。在攪拌大海之際,被眾神以及阿修羅兩邊,拉扯的伐蘇吉龍王,因為痛苦難堪而咬住石頭,流出毒性極強的哈拉赫拉毒液,此毒可能毀掉全世界,所有的生物,因此濕婆神慌忙吞嚥下此毒液,拯救了世界,但是他的頸部變成青色,因此才有青頸觀音之稱,這是根據羅摩衍那,摩訶波羅陀詩篇的記載,也可說「青頸觀音」,是源自波羅門教,濕婆神的傳說故事。

 

2.另有傳說,認為「青頸」的典故,是來自于古印度的神靈─濕婆神。濕婆神在印度神話裡,是宇宙間創造一切力量的化身。為印度教尊奉為「大天神」的重量級神祇之一。有關溼婆神的的神話,記有:「諸神攪動乳海欲求甘露,在海中發現毒壺,惟恐毒害眾生故,濕婆發大悲心,吞下毒壺,因而頸項變為青色。」神話故事中,當世界原初之海被攪拌時,產生了可能會破壞全世界的猛毒,溼婆神為了去掉它,將毒液吸飲入肚中,咽喉因而被浸蝕,從此呈現瘀血的痕跡。有了如此的傳說,所以青頸觀音,被認為有除去厄難之力量。

 

3.相傳諸天天神,為了要求得甘露,竟群起擾動乳海。不料卻打翻了被護法神將鎖縛於海底的毒壺,此毒壺,裝有天下各種奇毒。海水受到毒液的侵襲,由藍轉綠〈青〉,變成了一海毒水。濕婆神,恐眾生會受嚴重污染而中毒,於是,大發慈悲心,將一海滲有劇毒的海水,全給吞進了口中,由於強烈的毒質,引發毒害的緣故,使得濕婆神被燒青了脖子,連上半身也燒成一條火帶。因此,此菩薩,便以濕婆的脖子青黑色而得名。後來,隨著時代的演變,此菩薩,便為佛教所吸收,成為「青頸觀音」。

 

15.威德觀音

觀音15.jpg  

法像:

   此法像為,岩上觀水,左手持蓮花,右手著地。『佛像圖彙第二』所繪姿態,左手執金剛杵(Vajra),現折伏之威,右手執蓮華,坐岩石上。金剛,佛教用語,漢語近似音,譯為「嚩日羅」或「伐折羅」。

 

願力:

   威德觀音是折伏之威和攝取愛護之德兼備的觀音。金剛(即鑽石)是古印度的一種礦石,堅硬無比。佛教運用金剛杵﹝Vajra﹞來形容教法的堅固和能夠破斥天魔與外道,而不被其所破壞。威德觀音與水月觀音相同,在岩山上面遊戲坐,眺望水面。傳說中的威德觀音,可能是源自禮讚觀世音的偈語,而出現的新觀世音菩薩,所以命名為威德觀音,右手著地的手印,左持蓮花,與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時的,觸地印相同。普門品有『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乃其由來。天大將軍威德全備,故名威德觀音。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天大將軍身。

   其實觀世音菩薩為了適應各類眾生的根性及各種環境的需要,化現的姿態是可以活用的,比如華嚴經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之中,就有從事於烽火戰爭及嚴刑峻法的菩薩,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應化身中,也現有大將軍身。在瑜伽菩薩戒本之中也說,菩薩如果見有惡賊為了貪劫財物而要殺很多的人,或者有人要殺已證聖果的大小乘聖人,菩薩為了不使那個殺人者因了殺死多人或聖人而墮無間地獄,寧可自己先把他殺了,讓自己墮地獄──這種出於悲憫之心而非出於貪心及瞋心的殺人。

 

小故事五則:

1.《高僧傳二集》載曰:「元魏末年,沙門,法禪,一日,偕法侶多人山行。忽逢強賊,法禪見賊人來勢兇暴,知難理喻。惟虔誦觀音名號,賊追之不得。挽弓射之,欲放不能。賊人大為驚訝,投弓於地,又不能得。認為遇到神人,遂捨命逃走。法禪等,因此安然脫險。」

 

2.《高僧傳二集》又曰:「元魏沙門,道集,行於壽陽西山,為賊擄掠,縛於樹,將殺之,道集至誠誦念觀世音。賊人引刀,屢斬皆不能傷其分毫。賊人大為恐懼,慌忙逃逸,道集因之脫離險境。」

 

3.《冥祥記》記載說:「晉沙門開達,隆安二年〈西元三九八年〉,為羌人所捉縛。時值大飢荒,羌胡以人為食。輪至開達之時,其至心念觀音真經,忽有大虎,突然出現,進逼羌族,憤怒狂號,羌人大駭,急忙逃遁。大虎上前啃噬栅木,成一缺口,可容人穿越。然後徐徐向山中而去。開達起初見到虎噬欄柵,心想必遭虎毒。及睹柵穿而虎不入內。心中豁然明白,知此必是菩薩慈悲救護。便即穿柵逃走,夜行晝伏,竟得脫險。

 

4.《天竺志》說:「唐光啟年間,黃巢作亂,殺戮屠城,血流成河。一日,賊眾忽抵杭州,人民逃離不及,哭聲震野。老弱婦孺,數百萬人,惟靠武將錢鏐一人捍衛,於是男女老幼,皆泣拜觀音大士前,乞請慈佑。黃巢率變民,即將入境。錢鏐所部將士,上下一心,奮勇抗敵,毫無懼色。黃巢素聞錢鏐神勇,欲以格戰降伏其心。正欲揮軍戰鬥之時,驟聞空中有念佛聲。急抬頭仰視,見雲端旌旗寶蓋,擁護觀音大士,其八部天龍部眾,無量無數。錢鏐所部官兵,見此異象,士氣大振,勇氣倍增。黃巢見之,歎道:「此乃佛土也,我等不得輕易獲罪於天。」遂下令三軍,調轉兵馬,向西而去。自此,錢鏐益篤信觀音大士。」,之後「唐昭宗乾寗元年〈西元八九四年〉春正月。越州董昌作亂,焚府庫,殺官吏。浙江一帶,人人震駭竄匿。死於刀兵之亂者,不計其數。鎮海節度使錢鏐,躬禱於觀音大士前,祈為慈佑眾生,以免生靈塗炭。禮拜後,方持鉞出兵。雙方對敵之時,空中忽聞萬騎馳騁而至之聲。董昌一見,嚇得魂不守舍。未及開戰,即為錢鏐所擄,於是,兵禍即除,一境平安。遂感念觀音之威神力也。」

 

5.相傳,護法武神稱將軍,佛教寺院山門護法神,左邊的那羅延堅固力士,右邊的密跡金剛力士,皆稱天大將軍。《韋陀贊》:「韋陀天將,菩薩化身。」此乃菩薩示現天大將軍最好說明。

http://blog.xuite.net/cocobookstory/cocobookstory/468906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