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觀音爲楊柳觀音, 龍頭觀音,持經觀音,圓光觀音,遊戲觀音,白衣觀音,蓮臥觀音,瀧見觀音,施藥觀音,馬郎婦觀音,德王觀音,水月觀音,一葉觀音,青頸觀音,威德觀音,延命觀音,眾寶觀音,岩戶觀音,能淨觀音,阿耨觀音,阿摩提觀音,葉衣觀音,琉璃觀音,多羅尊觀音,蛤蜊觀音,六時觀音,普照觀音,魚籃觀音,合掌觀音,一如觀音,不二觀音,持蓮觀音,灑水觀音。

 

31.不二觀音

觀音31.jpg  

法像:

   兩手低垂,乘立於一片蓮葉浮於水面,表像本跡不二的觀音。也可以說名相不二,意思是沒有第二個,就是萬物同一之意。諸多『觀世音』名號,雖有各種差異,但是『觀世音菩薩』,關懷眾生的慈悲來說,眾生對『觀世音』的讚美是不二的。

 

願力:

   普門品有『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所謂執金剛神,『入楞伽經第八』中也有『金剛密跡常侍隨衛』,此執金剛神為佛之守護神,觀音是佛的守護者,而且是佛垂跡的應化身。

   不二亦稱無二,指一切現象渾然一體,彼此「無分別」,或超越各種區別。佛教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不二法門最高。禪宗把不二法門,當做一種處事態度和發揮禪機的方法。不二觀音,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緊那羅、執金剛身。

 

 小故事三則:

1.少林寺本是中國一大叢林,有很悠久的歷史。自從六祖達摩禪師開山以來,非但禪乘遠搖,就是武功也極著名。但是在初建的時候,卻並沒有觀音閣。直到元朝時代,天下大亂,兵禍蔓延到中州,有個首領李全,他深知少林寺的武功,要想招致寺中僧徒,收為已用。不料少林寺僧眾都是嚴守戒律,不肯殺生的人,拒絕相從。因此,李全老羞成怒,率眾圍攻少室山,聲稱非掃滅少林寺不肯罷休。那時,少林寺僧雖說是擅長武功,到底眾寡懸殊,勢不能敵,竭力防守,後來漸漸不支,正在危急的時候,忽然殺出一個莽和尚來,手提鐵棍,直衝到李全隊裡。眾人看時,卻正是新來的掛單和尚。只見他寶棍起處,如同疾風猛雨一般,寒光萬道,殺得那李全軍馬仰人翻,聲聲叫苦。就是那為首的鐵槍李全,也大敗虧輸,率眾遠遁。那時,眾人都覺跟前金光一閃,就失了那莽和尚的所在。四下探望,才見他正站在嵩山御寨之上,現出丈六法身,自稱是觀音大士化身緊羅那王,來解厄的。於是少林寺就依他現化的寶相,塑成此像,蓋造觀音閣供養。這件事在《少林寺志》上也載得明明白白,可見並非虛造了,也可知觀世音所以有種種不同寶像。

   所以在少林寺裡那一尊法像,是與眾不同。塑得環眼巨鼻,闊口廣顙,頭上邊亂髮如蓬,兩隻耳朵長大無比,穿著一對粗而且大的金環,直垂兩肩,衣折痕也散亂不整,赤著一雙大腳,手中還斜支著一條黃金寶棍。這尊法像倒像五百羅漢裡邊的鳩摩羅多尊者,其實是觀音菩薩的應化身,不二觀音。

 

2.《佛祖統記》載:梁釋道融。獨宿旅舍,彼時,天落大雪,其凍無比,至半夜方才困倦入眠。剛欲閤上雙眼,忽見有無數鬼卒,出現榻前。中有一鬼將,身披盔甲,腰佩寶刀,身形高大雄偉,走到床前,粗暴地厲聲說道:「君為何方鬼神,見著本將軍,何不參拜?」。言畢,急令鬼卒拖曳釋道融下地。諸鬼卒即將動手,他趕忙虔誦「觀世音」聖號,初誦一句,即見所住床後有一天將,身高丈餘,身穿黃色戰袍,手執金剛杵,撲向鬼將。眾鬼大喫一驚,急作鳥獸散,鬼將避之不及,身被金剛杵擊中,甲冑為之碎裂,化作灰塵。眨眼間,執金剛神即消逝無蹤。

 

3.《天竺志》云:宋太宗雍熙三年〈西元九八六年〉五月。大將曹彬有歧溝之敗,見辱於契丹。帝以兵敗寇迫,形勢險惡。內心深感煩憂。於是,派遣內使,赴上天竺。虔誦祈禱觀音菩薩,請求解救,不久之後,派齊賢途有代州之捷。是時諸將夜戰,遙見火光中有金甲大將,高數丈許,立於雲端。持赤幟指揮,軍心為之大振,虜騎望之。俱時膽顫心驚,爭相奔逃,以致潰不成軍,國土方得轉危為安。

 

32.持蓮觀音

觀音32.jpg  

法像:

   手持蓮華的觀音。觀世音菩薩都以蓮華為本誓象徵,以未開蓮華或已開蓮華為持物,亦稱蓮華手。又以蓮華為台,與蓮華有特殊因緣。持蓮觀音形像立於荷葉上,雙手捧持一莖蓮華,多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

 

願力:

   因手持蓮花而得名。蓮花淑世芬芳,出汙泥而不染,佛教常以蓮花比喻佛或佛法。〈普門品〉中載:「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據此,持蓮觀音成三十三應化身中的童男童女身,又稱童子相觀音,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童男童女身、摩睺羅迦身。持葉觀音,在《宋景濂集》中,記載有古鼎銘禪師,將圓寂時,告訴其徒曰:「觀音持蓮花至矣!」言畢,安坐而逝。火化,舌根齒牙數珠不壞,五色舍利無數。此乃導引往生淨土之功德也。

 

小故事三則:

1.根據《普陀山 志》所載,五代梁貞明二年,日本僧人慧諤和尚前來中國五台山,請了一尊玉雕觀音打算回日本膜拜。不料,當船開到舟山群島附近時,海上忽然興起陣陣波浪,如朵朵蓮花(因此有蓮華洋之稱),擋住了船的去路。後來慧諤許願留在當地弘法,船隻果然順利開向普陀山 ,從此慧諤所主持的觀音庵被稱為「不肯去觀音院」(有觀世音菩薩不願意去日本之意)。而船在蓮華洋打轉時,觀音菩薩曾在普陀山 的白華絕頂顯現手持蓮花的金身,後人又稱為持蓮觀音。這個故事跟,一葉觀音、南海觀音的小故事一樣。所以有人說,一葉觀音又稱為,持蓮觀音、南海觀音。

 

2.《一行居集》載曰:「清 彭尺木 居士,從子希曾婦姚氏。當患痞。因發心持大悲咒,一夜裏,夢一老媼,授以一枝蓮華,姚氏欣然接受。頓覺身輕若葉。其病遂不藥即愈。」

 

3.《可信錄》記載,說,清沈均安,江蘇高邮人,官拜江西蓮花廳。素以廉潔為人稱誦。其祖父文崧,任職於山東省霑化縣時,有同事,雙親老邁,膝下惟有此子,忽奉上命,出差西藏,心中甚難捨下雙老,正一愁莫展。事為文崧知曉,慨然答允代其前往西藏出差。眾同事聞及,皆深感文崧大情高義。長途跋涉三年,才回到任所。途中冰雪苦寒,往往月餘不見人煙。隨僕二僕,忠心耿耿,一日晦霧,行至陡坂坡,一不留神,二僕突然跌入萬丈深淵之中。文崧所乘馬騎,足已失陷,情況危急。忽見雲霧中,觀音菩薩手持青蓮華,向崧指導,不久,身已越過深礀,安然落至平地。雖身已脫險,但心中為二僕不幸喪命,而傷心落淚。其座下良駒,亦似有同感。裹足不前,長嘶不已。過了良久,驟聞人語聲,急呼之。則僕人夏祥獨至,云墮礀時,有綠毛人長丈餘,自礀中將他負出,主僕相擁大哭。

   崧歸返家園後,向高堂文良公稟訴經過。文良於是命人繪就觀音手持青蓮花,在雲霧中,指導出險圖,以供人膜拜。衙內同事,知崧脫險,有此奇遇,皆言崧義感天,觀音於危急之中,降駕解救云云。持蓮觀音救人於危難災厄。

 

33.灑水觀音

觀音33.jpg  

法像:

   灑水觀音又名滴水觀音,左手持缽,右手執楊枝作灑水狀。

 

願力:

    普門品有『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如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燄』。灑水是一種灑著香水,念誦印詞,加持淨化的修法。依『以性淨之戒香,和合性淨之悲水,灑遍法界眾生性淨之心地』,以顯示灑水的意義如此以灑水開發一切眾生佛性,乃此灑水觀音之誓願。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執金剛神身。 

    灑水亦稱灑淨,即取撒水器以散杖灑香水於壇場使得清靜,此為密宗之修法。散杖為灑水用具,灑時,醮水右旋而灑。灑水觀音與淨瓶有關,淨瓶又稱寶瓶,內盛甘露水。觀音手持寶瓶,以楊柳枝醮水灑向人間,或救旱災而降雨,或除病害而降魔。觀音菩薩灑向人間的甘露水,不但是讓久旱逢甘霖,也是對惡人澆冷水,使其猛然省悟。《法華經藥草喻品》中所載:「為大眾說甘露淨法。」甘露亦喻佛法,觀世音菩薩不僅降雨滅災,而且還用甘露法雨滅除眾生煩惱之火焰,使之達到不生不滅的清淨世界。《觀音經》亦載,如果遇到洪水,只要口誦觀音菩薩之尊號,自然能到達淺水處。謙卑柔和的灑水觀音,同時也提醒世人有容乃大。

    此外與一葉觀音相同,若遇到海難,大洪水,就會施援手拯救眾生,此外也與『阿耨觀音』,有相同的功德。傾注在壇上的淨水,亦稱為加持淨水,具有清淨煩惱,去除污穢之功德。「灑水觀音」,將淨水灑到地面,這表示以清純淨水的功德,滅除煩惱燄。

 

小故事:

1.相傳姑蘇有數十萬百姓慘遭金兵殺害,觀音菩薩便化身一位美麗少婦前來建台誦經超度,將甘露功法水遍灑四方,讓亡靈往生樂土,並在河中顯示寶相。於是姑蘇人便在觀音菩薩誦經的地方供奉一尊誦經灑水的觀音法像。表示觀音菩薩樂於救贖眾生,即解除生者的苦難,還超度死者的亡靈。這個故事是不是與水月觀音的小故是很像,因為水月觀音又稱灑水觀音。

 

2.《現代封神榜》記載,七千年前,阿修羅和大羅金仙國叛將聯手,逃竄至東勝身洲,欲佔領中原地區,作為盤據地球之前頭堡。不意巧遇玄華率領的龍族聯軍,大戰於焉展開。此時,九佛玄女之獨子佛尊,為殲滅叛軍,使出「九佛神功大法」中的「笑佛常開」神功,降下火與光,將一干叛軍,格殺於天目山,山後峽谷。叛軍為大火焚身,疼痛難當,狂風怒號,大地震裂,眾叛軍哀號連連,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當時,九天玄女麾下十二女弟子,也奉法旨前來促就無量無數之「未來佛」。

   其中有一女弟子,名喚釋音璇,於心不忍,遂顯現觀音法相,手持淨瓶、柳枝,灑下甘露。當下,化去一場災厄。大地隨即復合,火光頓熄,叛軍傷口立即癒合,恢復戰鬥力。上行天帝玄靜佛見狀,知放縱叛軍,日後徒增添大師兄玄華清剿之困擾。但見七師妹釋音璇,天性大慈大悲,不忍苛責。種下玄華〈韓信〉、楊通〈劉邦〉、陰宇〈項羽〉等人,萬年後,相互之間的恩怨情仇,在累世的果報之中,不停地穿梭輪迴。

 

3.《佛祖統記》云:宋侍郎,邊知白,元豐二年,觸暑成病,忽夢觀音,以水灑之,自頂而至腳底,倍感清涼,醒而頓爽,病立癒。又該書中,另有一則宋法師繼忠,浙江永嘉邱氏子。初其父母求嗣於佛。同時夢一僧,授予好子。云螺溪尊者,寄汝養之。母娠,即厭葷血,幼見佛像必致敬。八歲入開元,即往湖南依廣智學。積勞成疾,乃行請觀音三昧。感動大士放光,以水灌頂,其疾即癒,既而洞悟教觀,無所疑滯。

 

4.《高僧傳》四集中有云:元,釋真淨,江蘇華亭人。其母姚氏,夢白月墜懷而娠。有異僧路過,驚曰:「此乃海月法師再世也。」九歲出家,皈依於無極度法師。盡其所性,一心向佛。後住於下天竺。釋真淨,素有疾苦。一日,忽夢觀世音菩薩,持淨瓶水,灌其口曰:「汝病當自癒。」醒來,果如菩薩所言。

http://blog.xuite.net/cocobookstory/cocobookstory/468906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