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竭陀尊者//阿氏多尊者

尊者16-1.jpg   尊者16-2.jpg   

伐那婆斯尊者//迦裡迦尊者

尊者16-3.jpg   尊者16-4.jpg   

十六尊者之一──因竭陀尊者 Arhat Angaja

在雄偉的岡底斯雪山上﹐居住著聖者因竭陀尊者﹐一千三百名阿羅漢伴隨著他﹐因竭陀尊者手持香缽和拂子﹐向尊者致敬﹗

  尊者因竭陀所持香缽與拂子的含義如下:

  因竭陀尊者為了他的弟子的利益﹐來到岡底斯山附近的色那丹禪修時,天人送給因竭陀尊者一個拂子以便能夠用它搧涼﹔非人和夜叉送給尊者一個盛滿香枝的缽。因竭陀收下香缽和拂子﹐對其進行加持後作為自己的標誌。

  所有看到﹑摸到﹑聞到香缽或香缽燃香的香氣的人, 可以獲得守持戒律的芬芳和瀰漫的甘甜﹔拂子可以令人安樂、免除疾病和痛苦。無論什麼人看到或觸摸到拂子﹐他就能漸次擺脫六根本煩惱(無明﹑貪﹑瞋﹑慢﹑疑 ﹑見)和二十隨煩惱(忿﹑恨﹑覆﹑惱﹑嫉﹑慳﹑諂﹑誑﹑害﹑無慚﹑無愧﹑昏沉﹑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亂和不正知),擺脫身心痛苦等種種殊勝加持力

  因竭陀尊者生平

  古印度王舍城曾經有過一名叫熱桑的家族。熱桑是個外道徒﹐妻子名叫德丹瑪﹐轉而信奉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在妻子懷孕的時候﹐熱桑答應妻子的請求﹐邀請釋迦牟 尼佛及其隨從前來。當時釋迦牟尼佛的隨從正住在王舍城的一處叢林中﹐稱竹林園。熱桑隆重的歡迎供養釋迦牟尼佛後。向釋迦牟尼佛請示﹐他的妻子是生個兒子還 是生個女兒﹐釋迦牟尼佛回答說﹕“生兒子﹗他出生後稱‘光’﹐將為你熱桑家族帶來耀眼的光芒。他還將擁有無比的財富。將跟隨我奉習佛法﹐出家為僧﹐最後獲得阿羅漢位。”

  熱桑有一施主與離繫子(古印度一教派名﹐其創始人離繫子不以裸體為恥﹐禪體苦行﹐故稱無慚派﹔以灰塗身﹐因名塗灰派﹔流浪遠方﹐因名遊派)有聯繫。該派有 一位名叫拉日嘎的外道徒問熱桑﹐喬達摩(釋迦牟尼佛俗名)說了些什麼﹐熱桑就一五一十地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話告訴了拉日嘎。拉日嘎以占卜術對釋迦牟尼佛的 預言進行驗證。結果發現釋迦牟尼的預言是完全準確的。他想﹕“如果喬達摩的預言到時真的兌現了﹐那麼﹐這對我離繫子教派必有損傷﹐熱桑和我派其他的施主信徒﹐將會皈依喬達摩的教法。我必須想一些辦法讓喬達摩丟人現眼。”於是拉日嘎對熱桑說﹕“那個狂妄傲慢的喬達摩知道些什麼﹗根據我的法力推斷﹐這個孩子會使你們家族的血統從此斷絕。‘光’意味著‘火’﹐待這孩子出生時﹐耀眼的火光會把你們家燒得精光。”最後﹐拉日嘎又作了很多不祥的預言。

  熱桑內心充滿了恐懼﹐他送給妻子一包墮胎藥﹐想打掉他肚子裡的孩子。但這一切無濟於事。熱桑非常惱怒﹐他把妻子拖到一個偏僻的地方﹐打得她奄奄一息﹐然後殺了她﹐把屍體拖到清涼寒林(摩羯陀國金剛麻東南一屍林名──譯者注)準備把妻子埋掉。

  當離繫子派的教徒知道了這件事﹐他們非常高興﹐說﹕“瞧瞧﹐這就是喬達摩預言的孩子﹐就是他還要變成一個富翁呢﹗就是他還要奉行喬達摩的教法﹐出家為僧﹐成為阿羅漢呢﹗現在瞧瞧﹐連他媽都死了﹗”離繫子外道徒如此嘲弄釋迦牟尼佛﹐並指熱桑妻子已死的消息廣為傳播。

  釋迦牟尼知道了這個消息後﹐和隨從一同來到清涼寒林﹐影堅王及諸臣也聚集在寒林附近。

  佛陀站在一邊微笑著﹐熱桑按照離繫子信徒的指使﹐向前走了兩步點燃了火葬用的柴堆。雖然屍體大部分火化了﹐可是子宮周圍始終不著火。當子宮裂開後﹐人們看見裡面躺著一個發育完好的嬰孩。在場的人看到這個情況都有非常驚奇。

  佛陀告訴熱桑到火堆裡抱出嬰兒﹐但由於離繫子教徒阻止﹐熱桑便沒有去抱。

  此後﹐釋迦牟尼佛讓他的一位弟子﹐醫生措切去抱那個孩子。措切私下想﹕“佛陀沒有告訴我用什麼方法去抱火中的孩子﹐大概是確實沒有害怕的必要吧﹗”

   於是﹐醫後措切心中毫無疑懼地走進火中﹐抱回完好無缺的漂亮男嬰。見此情景﹐離繫子外道徒都十分地羞慚和極度地悲傷。釋迦牟尼佛告訴熱桑要他好好地照顧兒 子﹐但又遭到外道徒的反對﹐他們對熱桑說﹐不要認這個從火堆裡生出來的孩子﹐他對熱桑家來說意味著災難。熱桑又一次聽從了外道徒的建議﹐拒絕照看這個孩 子。

  釋迦牟尼佛給這個孩子取名叫“梅傑”﹐意思是“炎生”﹐把他托給影堅王。孩子在影堅王的照顧下長大成人。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著名的因竭陀尊者﹐因竭陀﹐藏文音作“衍拉窮”﹐意思是“從部分生出者”﹐即指這孩子出生不凡﹐不是按平常的方法生出來的。另外﹐由於他智力非凡﹐雖然祗是籠統地教他一些知識概略﹐他也能將所有學過的東西抓住要點﹐因而又稱“蘇吉西”──意思是“理解迅速”。

  有一天﹐因竭陀的舅舅在幾個地方旅行之後回王舍城。他聽到了姐姐的死訊﹐他想證實一下佛陀所作的預言是不是真的。他就此事問了幾個鄰居之後﹐他們都說佛陀的預言是真實的﹐他們還告訴他外甥已被影堅王撫養。

  孩子的舅舅找到熱桑﹐痛罵道﹕“你這個蠢貨﹐聽信離繫子外道徒之言殺害妻子﹐還不哺養自己親生骨肉。如果你現在還不去認領你的兒子﹐我就要把你殺害妻子的事記在紙上﹐並且把這不光彩的事到處播揚﹐讓人人皆知﹐家喻戶曉﹐讓你名聲掃地﹐我還要告知國王﹐以殺妻罪對你繩之以法。”

  熱桑心生恐懼﹐進處王宮﹐懇求國王讓他把兒子領回去撫養﹐但被影堅王拒絕了。無奈﹐熱桑祗得靠釋迦牟尼佛的幫助討回了兒子﹐把他領回家去。

  熱桑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因竭陀成了熱桑家族的主人﹐他的財富也一日俱僧。他大量奉獻供品﹐對窮人廣放佈施﹐做了很多如此的善業功德。他還在母親被殺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寺廟﹐並為此寺大施財物﹐廣放救濟﹐後將此廟獻給了釋迦牟尼佛﹐這寺就是後來有名的“貢聶貝蔡寺”﹐意思是“母親被殺地方的叢林”。

  因為因竭陀福報廣大﹐他穿的衣物如同天人所穿。有一天,一件洗過的衣服放在陽光下曬乾﹐被風颳落到了國王的宮殿上。看到了這件昂貴的衣服﹐國王和大臣才知道因竭陀現在是如何的富有。

  一次﹐因竭陀邀請國王及朝廷文武官員到他家作客﹐君臣看到因竭陀家的財富比王室還要富裕﹐但影堅王品性高潔豁達﹐並不生嫉妒羨慕之心﹐他仍像以前那樣對待因竭陀。但是國王的兒子﹐王子阿闍世心生惡念之意。此後﹐王子阿闍世弒父篡位﹐他告訴因竭陀說﹕“你曾經被我父親撫養﹐所以我們如同兄弟﹐你應該分給我一半你的財寶和家產﹐這才是合適的。如果你不給﹐那麼就別怪我不客氣﹗”因竭陀回答﹕“大王﹐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必要把財物分成你的我的呢﹐我把我所有的財寶統統給你。”

  將財物完全獻出後﹐因竭陀出外尋找新家。由於他過去積累了大量的善業功德﹐他很快又成了一個富翁﹐而且比過去更富有﹔而阿闍世王的財物絲毫沒有增加﹐這使他心中更生嫉恨﹐總是跟因竭陀找碴子﹐即使因竭陀送給國王自己所有財物的數倍,也無法止息。最後﹐國王派了強盜到因竭陀家中去搶劫。這些人爬到了因竭陀家的屋頂上﹐被家中的婦女發現﹐大喊起來﹕“有賊﹗有賊﹗”因竭陀聽到呼喊聲﹐誠心祈禱道﹕“但願將這些賊人‘定’在他們所站的地方﹗”祈語完畢﹐這些盜賊都無法挪動一步﹐都被“定”在所占的地方﹐毫無辦法移身。第二天早晨﹐人們看見了屋頂上站定的賊人﹐知道了夜裡發生的事。大家都譴責阿闍世王。阿闍世王請求因竭陀解除對他手下的“定”術。因竭陀又祈禱道﹕“讓這些盜賊離開﹗”於是﹐“定”住的賊人才又活動起來。因竭陀心中想道﹕“我等的先王﹐法王影堅王在世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品性善良﹐走向善業之路﹔現在﹐因為貪婪的國王阿闍世當政﹐就是好人也已經變壞了﹐總有一天﹐我會因財物而喪命。財物永遠是導致不和﹑互相嫉恨﹑爭辨的禍源。”

  由此﹐因竭陀對塵世心生厭離﹐他將自己的財物全部施捨四方後,隨即於佛座下出家。其時﹐正值釋迦牟尼佛六十九壽辰﹐因竭陀二十七歲。不久後,又證得阿羅漢果。一次﹐眾弟子請求佛陀講述因竭陀尊者以何因緣﹐從火中誕生﹐並作為家族之主擁有無數財富﹐最後又出家獲得阿羅漢位。釋迦牟尼佛回答說﹕“在毗婆屍佛入世之際﹐有一位名叫聶梅(即現在的因竭陀尊者)的族長﹐他獲准供給毗婆屍佛三個月的供養。毗婆屍佛告訴他已經應允了聶梅的供養祈請。於是﹐國王念丹就試圖與聶梅達成一個協議﹐允許國王先供養毗婆屍佛。

  然而﹐聶梅不接受國王念丹的提議。為平息倆人的爭吵﹐最後決定為毗婆屍佛舉行一次宴會﹐看誰的午宴豐盛就由誰供養。午宴完畢之後﹐結果是聶梅的比國王的豐盛。於是﹐國王念丹下令禁止販售燒柴以使得聶梅無法為炊﹐但這也阻擋不了聶梅。他和他的家人用芬芳的香料木作燃料,為毗婆屍佛準備飯菜﹐這樣做出來的反而味道更好。最後﹐大臣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國王﹐國王就取消了禁止出售燒柴的命令。

  當聶梅聽到國王解除禁令的消息﹐他慶幸自己挫敗了國王的計謀。可是他又開玩笑地誇耀,甚至有足夠的燃料火葬‘國王和國王的母親”。正是這句玩笑話使得他今生母親被火葬﹐自己從火中出生。然而由於他懇請得到國王的饒恕﹐同時,由於他過去供養毗婆屍佛,及行其他善事所積累的功德﹐以致今世獲得如此善果。”

  佛陀說以上就是因竭陀在今世成為富翁的緣由。在他遵奉了我的教法之後﹐成為了阿羅漢。

  因竭陀的許多行止堪稱後人的楷模。因竭陀的一生也表明佛法的殊勝,我們前世所作的善惡業不會消失﹐終會成熟。

  因竭陀尊者的居地

  因竭陀尊者在岡底斯山的居地位於藏地的西部﹐那兒是眾多的河流的源頭。其中的大河有恆河﹑印度河﹑薩特累積河等。也正是在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和他的五百羅漢講述業力因緣的佛法。在佛陀講法之後﹐天人及其他的信徒都走上解脫之路。為了使未來的佛弟子,能夠從此處回憶起佛陀曾經到此講法的情景﹐通過這種回憶信徒也可獲取善業功德﹐於是佛陀和五百羅漢在岡底斯山的石板岩上留下了他們的腳印。

  據說阿底峽尊者也在此遇到因竭陀尊者﹐還有很多記述其看見因竭陀尊者示現的傳聞。

  因竭陀聖者根據釋迦牟尼佛的意旨﹐一直沒有圓寂﹐生活在此世間扶持﹑弘揚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他和一千三百名阿羅漢住在岡底斯聖山。

 

 

十六尊者之二──阿氏多尊者Arhat Aiita

   在仙人山上﹐居住著尊者阿氏多。他周圍伴隨著一百個阿羅漢﹐尊者雙手作禪定手印﹐  向尊者致敬﹗

  一位瞻仰﹑頂禮﹑崇拜阿氏多尊者禪定印的信徒﹐可以得到阿氏多尊者的佑護﹐並能獲得很多修習成就,如修行弦月般趨於圓滿、福慧二資糧增長、證得諸多三摩地。

  此外﹐如果信徒觀想禪定印且祈請供養阿氏多尊者﹐將增上對佛法的信心、堅定修行的決心來實踐種種善行與功德。

  無論信徒在什麼地方遇到邪魔的傷害,由於受到阿氏多尊者的加持佑護﹐這些外力和妖魔都將無法得逞﹐確保他們平安無恙﹔最終止息魔﹑人及非人的所做惡行﹐導引其等積累善業功德。

  阿氏多尊者生平

  阿氏多尊者出生在當時六大城市之一的室羅伐悉底城﹐父親來巴熱賽是一富翁﹐他與同種姓內的一婦女結婚。妻子懷孕後給他生下一個漂亮的男孩。男孩身上帶有很多吉祥善德的標誌﹐出生時有諸多瑞兆同時出現﹐孩子出生那天﹐由於嬰孩的福報所致﹐出現了一頭滿身珍寶的大象。所以就給孩子起名叫朗保巾﹐意思是“具有象的人”。孩子的出生也了卻來巴熱賽的一樁心願。隨著時間的流逝﹐朗保巾也長大成人。

  國王波斯匿王和王后有一個漂亮的女兒﹐這位公主出生便自然有清淨法衣附體,由此故﹐公主的名字就叫“卻郭巾”﹐意思是“具有法衣的人”。說來也巧﹐一天公主在叢林裡散步﹐下好碰見朗保巾也在叢林中。二目對視﹐雙方都被對方的美貌吸引住了。那天夜晚﹐倆人回家之後﹐仍然不能控制對對方的思念﹐仍舊朝思夢想。

  不久﹐朗保巾的父親來巴熱賽知道了這件事﹐就去問他的兒子﹐朗保巾把他們的詳細情況都告訴了父親﹐並懇請父親想個辦法﹐以便能讓他和卻郭巾公主成婚。父親聽了之後﹐回答說﹕“我們怎敢向公主求婚呢﹖如果你們倆人前生的姻緣已定﹐那麼﹐即使你不做任何努力﹐姻緣也會自然降臨。因此﹐不必去做無謂的努力。”

  一天﹐良保巾應國王波斯匿王的召請﹐帶上從他的“寶象”身上取下的兩支珍貴的象牙赴請。他來到王宮﹐將兩支象牙獻給波斯匿王。國王看見這珍貴稀有的禮物﹐非常高興。他向朗保巾表達了謝意﹐並讚揚了這位年輕人。國王問朗保巾叫什麼名字﹐最喜歡得到什麼東西作報償﹐朗保巾說什麼也不要。於是﹐國王對他更是心生喜愛﹐更加賞識。

  經過一段時間﹐朗保巾已知道自己得到了國王的鍾愛。他又將世間稀有﹐堪與任何珍寶媲美的象牙作為禮物獻給了國王。此後的一天﹐國王對朗保巾說﹕“我不能夠總是從你這兒拿如此珍貴的禮物﹐它們不能使我感到快樂。給我帶來快樂的是你英俊的容貌﹐你真是自然為國王生就的美飾。如此的青年是國王我的親信﹐對你來說﹐我願最大限度地滿足你的願望。即使是你要我的財寶﹐我也願意交給你﹐而且毫不反悔。”朗保巾雙手合掌說﹕“別的東西我什麼也不想要﹐我要的不是財寶﹐也不是權勢。我祗有一個請求﹐如果不惹你生氣的話﹐我想請求你把公主卻郭巾許配與我為妻。”聽到朗保巾說了求婚的話﹐波斯匿王非常為難。國王心情不快地沉默了一會﹐回答說﹕“明天早晨我再告訴你吧。”當朗保巾回家之後﹐國王召見宰相告訴他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將如何應付這次求婚。國王對宰相透露說﹕“我是不想把女兒嫁給朗保巾﹐我女兒是一位公主﹐朗保巾雖說英俊﹐又有很多令人稱羨的特質﹐但他畢竟出身平民。不過﹐如果他的希望破滅之後﹐也不能斷送我與他之間的友誼。我真不能想像我明天早晨如何見他。”

  國王一面說﹐一面露出為難的神色。宰相教給他一個方法﹐叫國王明天早晨按宰相的安排進行。

  第二天早晨﹐當良保巾來的時候﹐國王告訴他如果朗保巾能夠騎著“寶象”到宮中來的話﹐就把公主嫁給他。朗保巾聽完就趕回家去﹐不一會兒他騎著“寶象”和他的手下到王宮來迎娶新娘。國王看見朗保巾最好的“寶象”前來﹐真的吃驚不小。他開始信服這個幸運的年輕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國王一高興﹐想自己騎上“寶象”試一試。但當國王去騎乘時﹐“寶象”就遠遠地跑開了﹐甚至碰也不能碰一下﹐但朗保巾卻可以重新騎上向前走去。國王非常驚奇﹐於是他毫不躊躇地把女兒嫁給了朗保巾。郎保巾娶到了一位美麗的公主。他和妻子一起返回家中﹐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日子越過越昌盛﹐實現了以前所有的宿願。他們在任何地方面都沒有過分的欲求﹐也不悉心去追求財物。從此﹐朗保巾就以阿氏多的美名而為人所知。阿氏多的意思就是“不能擊敗的人”。

  此後的一天﹐波斯匿王由阿氏多和公主卻郭巾以及國王的大臣等﹐陪同來到陀林拜見釋迦牟尼佛。他們跪拜頂禮之後。國王請問釋迦牟尼佛﹕“由於阿氏多所修的善業﹐他已經獲得了如此的智慧和廣博的成就。對他來說﹐最大的福運是擁有最好的‘寶象’﹐請問是修什麼善業得此報償呢﹖又因前世的什麼善業使我女兒嫁給阿氏多為妻呢﹖”釋迦牟尼佛回答說﹕“現在世間生活的人其所有幸福都是前世業力的結果。毗婆屍佛駐世期間﹐帶領諸比丘和眷屬﹐訪問了念丹國王的城堡﹐路邊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在用木象玩具作遊戲。當兩個孩子看見毗婆屍佛走近時﹐心中充滿了崇敬﹐他們把手中的玩具小象作為禮物獻給了毗婆屍佛。佛明白孩子的意思﹐為他們兩人祝福﹔他還祝願男孩在來世擁有並騎乘最好的‘寶象’﹐具備最廣博的知識和智慧。正因為如此﹐阿氏多和有如此的智慧。那個小女孩﹐非常羨慕毗婆屍佛所穿的僧衣。佛便祝福她在來世也具有同樣的僧衣。”釋迦牟尼佛解釋說﹐“這就是你女兒身體上帶有法衣標誌的原因。”

  聽完釋迦牟尼佛的解釋﹐國王﹑大臣和所有在場的人都非常的驚奇。他們又一次參拜佛陀﹐然後才返回家去。阿氏多和卻郭巾聽完佛陀的開示﹐都希望從塵世的羈絆中解脫出來,於是雙雙皈依出家﹐後來他們都證得見道位﹐阿氏多更獲得阿羅漢果﹐成為人天禮敬尊崇的對象。釋迦牟尼佛說到阿氏多時﹐用了這麼一句話﹕“我的弟子比丘阿氏多﹐是所有善德之人中的姣姣者。”

  阿氏多尊者的居地

  根據一般說法﹐阿氏多尊者的居地是在仙人山﹐還有如下的一個傳說。

  從前﹐有一位禪師和他的五百個弟子在修習禪定。有一天﹐禪師覺得他的弟子也必須有更大的居地﹐於是禪師依自己的諦語之力來到一座山上。這座山真是一個理想的居地。禪師的弟子﹑學生和婆羅門建造了很多小小的靜修室﹑禪師就在這座山上靜修﹐並獲得了五神通。由於禪師在此山修習過,這座山就又被人稱作“仙人山”。

  根據另一份資料說阿氏多尊者居住在恰闊彭波日山﹐這可能是仙人的另一種名稱﹐也可能是阿氏多尊者在另外的時期住過的山名。

  阿氏多尊者為了回報釋迦牟尼佛的恩德﹐以全部身心救助所有眾生。按照佛陀的指示﹐他一直沒有離開現世間﹐和他的隨從﹑一百個阿羅漢一起住在仙人山上,佑護佛陀的教法。

 

 

十六尊者之三──伐那婆斯尊者Arhat Vanavasin

     在那七右山的岩窟裡﹐住著尊者伐那婆斯。有一千四百阿羅漢伴隨著尊者﹐尊者右手作期剋手印﹐左手持拂子﹐向尊者致敬﹗

  伐那婆斯的右手作期剋手印﹐左手持拂子。其含義如下﹕右手期剋印是降伏各種外力及事物的手印。期剋印可以息滅由四大造成的災害﹔調伏各種魔鬼﹑羅剎﹑龍﹑夜叉﹑非人等造成的魔障﹐制止魔類作祟。

  信徒感受到的從拂子吹來的涼風可以幫助他們避免由身﹑語﹑意三者造成的惡業﹔還可以斷除我執與錯謬。它還可以佑護﹑幫助信徒獲得共與不共的智慧。

  除此之外﹐伐那婆斯尊者還能以累世修行的成就,加持多年來由愚癡而妄見﹐背棄於“三寶”和做惡業的人,這些人若誠墾的向伐那婆斯尊者祈禱﹐就有希望從罪苦之中解脫。以上皆為伐那婆斯尊者所言。

  伐那婆斯尊者的生平

  伐那婆斯尊者出生在古印度庫薩拉地方一婆羅門家中。他長大成人之後成為精通四種吠陀和多種學科知識的大學者。

  從伐那婆斯的生平看﹐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富人之心不穩固。因為富人的一生﹐就是為了守護他的財富﹐經常同那此覬覦他財物的人進行鬥爭的一生。他要把財物在他的敵人﹑竊賊﹑強盜的眼皮底下藏匿起來﹔為了設法增加財富他可以不擇手段。他的心思總是為財富而焦慮﹑傷神﹐除此之外﹐富人還要為諸多世間事務所困擾。比如給國王交納稅款﹑忙於做生意﹑為家族和財產奔走等等。伐那婆斯尊者認為帶著這些羈絆很難走上完美的佛法之路﹐於是﹐伐那婆斯丟棄了家產﹐來到了位於室羅伐悉底城的七葉山上的叢林。叢林中居住著很多的聖賢﹐伐那婆斯到那兒以後也成為一個僧人。並且刻苦靜修達到了四禪定。

  釋迦牟尼佛以他的大慈大悲之心施于徘徊異路的芸芸眾生﹐使所有的眾生有情﹐都不錯過受益的機會。當時﹐釋迦牟尼佛知道要會見伐那婆斯﹐所以他來到了室羅伐悉底城的七葉山叢林(據說當時佛陀就住在那裡﹐時年四十九歲)。當釋迦牟尼及其隨從來到七葉山叢林﹐伐那婆斯看見佛陀之後﹐收中即刻生出無限的崇敬與信仰。他拜倒在佛陀面前﹐請求釋迦牟尼佛為他皈依。佛陀從容地對他說﹕“善來﹗”由於釋迦牟尼佛的諦語之力﹐伐那婆斯當下成為一名比丘。

  隨著時間的推移﹐伐那婆斯尊者從佛陀那裡得到了佛法﹔領悟研習《三藏》﹔勤奮修習﹐最後獲得阿羅漢位。

  釋迦牟尼佛讚揚那婆斯尊者說﹕“比丘伐那婆斯,是居於靜地禪定修習的弟子中的姣姣者。”伐那婆斯尊者依靠其甚深的智慧和神通﹐向嗜喜傷害的魔鬼宣講佛法﹐將彼等調服。尊者還堅定不移地護持佛陀的教法,具有廣大的善業功德﹐是天人崇敬的對象。

  那些遵從伐那婆斯尊者實踐修行的人們﹐從學習中認識到,希求得到世俗的永遠幸福是徒勞無益的,這不是佛陀的教法。應該遵循釋迦牟尼佛指引的道路力求解脫﹐但不能只為自己解脫﹐而是要為所有眾生求得解脫。為了使脫離塵世出家為僧的人更有效地修習﹐他們必須住在遠離嘈雜的塵世的荒野之地修習。

  鐃那婆斯尊者的居地

  伐那婆斯尊者的居地七葉山岩窟﹐最早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界之前。當時﹐岩窟地方住著一位名叫“七葉”的耄老賢者。賢者有無量的功德﹐以致於他的祈禱有求必現﹐異常靈驗。一次﹐賢者希望住到室羅伐悉底的林中﹐就念起祈求之語﹐果然靈驗﹐在夏丹的山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奇妙的岩窟﹐於是賢者住進岩窟中修行。這個岩窟從此也賢者的名字命名﹐稱七葉山岩窟。

  後來﹐地字很長時間﹐當釋迦牟尼佛降生﹐伐那婆斯擁戴佛陀教法成為尊者阿羅漢之後﹐賢者七葉成為伐那婆斯尊者的心腹弟子﹐把岩窟作為供物獻給了伐那婆斯﹐伐那婆斯就收下了這個供品。從那以後﹐伐那婆斯和他的隨從一直住在那裡。據說七葉賢者後來也獲得了阿羅漢位。

  根據另一文獻﹐據說伐那婆斯尊者住在魯帕貝日山﹐這可能是七葉山的另一種叫法﹐或者是尊者在其他時期內居住過的山名。

  據釋迦牟尼佛的口諭﹐伐那婆斯尊者沒有從塵世間逝去﹐他和一千四百羅漢住在七葉山上﹐守護佛陀的教法。

 

 

十六尊者之四──迦裡迦尊者Arhat Kalika

      在南瞻部洲的赤銅洲﹐住著尊者迦裡迦。有一千一百阿羅漢圍繞著他﹐尊者手持一對金耳環﹐向尊者致敬﹗

  迦裡迦尊者手中所持的一對金耳環是尊者的標記﹐其來源及含義如下。

  一次﹐迦裡迦尊者到欲界天去﹐在那裡講習佛法。欲界天眾中有許多聽了佛法之後﹐都脫離了輪迴之苦。於是﹐天眾供養尊者一副金耳環和很多其他的裝飾品。尊者對禮物作了加持﹐將之變成一副耳環﹐作為自己的標誌物。

  任何看或觸摸到迦裡迦尊者這些標誌物的信徒﹐都會受到佛菩薩的佑護﹐獲得對塵世的本質產生深切的覺悟﹐由此生起厭離心﹔並漸次獲得不還果至菩薩果位。

  此外﹐與其標誌物結緣的俱信者還可獲得諸多的成就﹐如三摩地﹑靜觀﹑透思﹑機敏﹑誠實和善智。

  慈悲的迦裡迦尊者以二乘的方便妙法﹐量適合於個人的方法來解救眾生。如信奉崇拜迦裡迦尊者﹐就會得到諸佛聖者的佑護。如果信徒想獲得菩薩位﹐也可以向迦裡迦尊者祈禱,尊者會加持願望能比較順利地實現。以上等等﹐都是這位無上的尊者所言。

  迦裡迦尊者的生平

  迦裡迦尊者出生於當時六大城市之一的室羅伐悉底。父親是一位富豪﹐娶了位合意的妻子﹐幸福地生活著。但夫婦倆沒有孩子﹐他們渴望有自己的孩子。為此誠心祈禱﹐廣放佈施。終於有一天﹐富豪的妻子懷孕了。因妻子原本是具有五種非凡智慧的聰明女子﹐所有一旦懷孕她隨即就能察覺。隨後﹐她把懷孕的喜訊告訴丈夫並告訴他懷的是一個男孩。丈夫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說﹕“我祈禱了這麼長的時間﹐終於盼來了我們的孩子﹗”富豪又接著祈禱道﹕“但願這個孩子能夠接傳我家的香火﹐使子孫綿延﹔但願孩子一生幸福﹔但願他有能力操持家政﹔但願他能夠守護好家中的財物和牲畜﹔但願他在我等雙親去世後﹐誠心祈禱﹐大行善事以慰藉我們的亡魂﹗”

  此後的日子裡,富豪精心地看護妻子與懷裡的孩子﹐他設法滿足妻子的任何一個要求。

  釋迦牟尼佛總是通曉一切﹐從不錯過一次有益眾生的機會﹐他的眾弟子也同樣是晝夜警覺﹐以便施益於眾生。當時﹐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阿泥律陀(阿那律)﹐為天眼第一。以天眼看見富豪之妻懷了一個男孩。知道此事後﹐為了查時這個孩子是否是釋迦牟尼教法的皈依者或弟子﹐阿泥律陀用天眼觀察。結果表明﹐這個未出世的孩子將來會皈依釋迦牟尼佛﹐成為其弟子﹐而且他能完成將這孩子引導至解脫之路。

  於是﹐阿泥律陀沒有帶隨從﹐孤身一人來到富豪家。富豪對阿泥律陀說﹕“尊者﹐你一人到此﹐是不是需要要給你準備個侍者﹖”阿泥律陀回答說﹕“我所需要的一切﹐像你這樣的任何人都可以給予﹐那麼﹐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得到一位侍者嗎﹖”富豪回答說﹕“尊者﹐我的妻子已經懷了一個孩子﹐如果生下來是男孩﹐我就把他送給你作侍者。”聽了富豪的回答﹐阿泥律陀說﹕“這事可要說話算數﹗”尊者將此事說妥後返回駐地。

  妊娠足月之後﹐富豪的妻子生下一個漂亮可愛的男嬰。從嬰孩身上散發出甜蜜的豆蔻花香氣﹐瀰漫在整個屋子裡。

  孩子出生之後﹐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由於孩子在出生之際﹐豆蔻花香縈繞身體﹐故以豆蔻花為孩子命名﹐取名那梅梅朵(豆蔻花)。

  那梅梅朵長大之後﹐家裡請人教他讀書認字﹑寫作﹑算術和八種研習深造方法﹐使那梅梅朵成為一名知識淵博的學者。在此之後的一天﹐阿泥律陀知道該是那梅梅朵皈依佛門的時候了。於是﹐阿泥律陀來到了富豪的家﹐對富豪說﹕“誠實的人許諾如同板上釘釘。在你的兒子出生之前﹐你不是就已經同間讓我把他帶走嗎﹖”富豪承認他確實是這麼答應把孩子交給阿泥律陀尊者原。他轉身對他的兒子說﹕“孩子﹐這是真的﹐在你出生之前﹐我答應把你交給阿泥律陀﹐他是一位聖賢的尊者。現在你就隨他去吧﹐要好好侍奉尊者。”那梅梅朵高興地說﹕ “這樣做確實對我有莫大的恩惠。”阿泥律陀勸慰那梅梅朵的父親﹐給他講述佛法使之快樂。然後﹐年輕的那梅梅朵跟著阿泥律陀上路。

  阿泥律陀帶著這個年輕人回到寺廟皈依出家,並指導他研習“三藏”﹐一邊修習﹐一邊理解其中的深奧意義。當他到一定的年齡時﹐那梅梅朵受比丘戒。他將自己全部的身心投入於佛陀教法的修習實踐中去﹐成功地斷除由塵世而生的所有虛妄與誤見﹐從而獲取了阿羅漢位﹐成為天、人祈禱崇敬的對象。

  那梅梅朵思維﹕“之所以能從塵世間的痛苦和由誤見導致的苦難中,徹底得到解脫﹐正是釋迦牟尼佛的救助﹐我已放棄了所有其他教派的教法﹐專為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於是,他為了救渡眾生報答佛陀的恩德,以神通觀察誰將是他最初渡化的對象﹐當瞭解到是自己的父母後。便示現神變﹐將自己的肉身隱去,從陀林(那梅梅朵即迦裡迦尊者居住的叢林)來到了他父母的家中。

   那梅梅朵從地下鑽出來顯現身形﹐出現在他父母的面前﹐並展示了其他種種神變法力。他用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方式,為父母及族人講述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講法之後﹐這些人都獲得了“預流果”,從而皈依佛法﹐

  那梅梅朵修完十二苦行﹐他堅持僧人要一無所有。他自己甚至不要供給僧人的所有生活必需品。因而﹐那梅梅朵祗有三件僧衣。他出外化緣時﹐對人家施捨的無論什麼東西都非常的知足。當他在外化緣期間﹐不管施主是富豪還是窮戶﹐他都逐依上門化緣﹔他選擇墓墳地作為居處﹔他情願拿著丟棄在荒之間的土陶碗作為飯缽﹔他將裹屍白布拾起來﹐洗淨﹑染成僧人衣衫所特用的顏色﹐縫成僧衣穿在身上﹔並食在土塚間被人丟棄的食物,成為經常出入墓地間的大比丘。

  眾弟子請示釋迦牟尼佛:以何善業和祈願﹐迦裡迦尊者才得到佛如此的厚重和佑護﹖為何在他出生時﹐有如雨的豆蔻花﹐花香一直縈繞著的身體﹖為什麼在他皈依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之後獲得了阿羅漢位﹐又以幫助他人皈依佛法作為個人幸福之源﹖

  釋迦牟尼佛解釋說﹐所有這一切都是迦裡迦在護光佛在世期間積累善業的結果。當時﹐迦裡迦是護光佛的信奉者﹐他在護光佛的教法下﹐出家成為僧人。他精進修習,除了自己積累善業之外﹐迦裡迦還督促別人也這麼做﹐並為很多的佛塔奉獻供品。他自己又在佛塔斯社前供奉豆蔻花編成的花環﹐並把豆蔻花瓣撒在佛塔上面﹐然後祈禱。於是他就得到了如你們所說的業報。

  迦裡迦尊者的居地

  迦裡迦尊者的居地赤銅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個關於窮人的傳說。傳說中講到﹐一個窮人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送給了一位聖者﹐他祈禱說希望成為一個統治大片領土的國王。聖者使用自己的祈禱加持力﹐使一片空無人跡的荒地出現了一個由成千上萬戶人家組成的繁華的城市﹐滿足了窮人的願望。這個城市以後就被稱為赤銅洲﹐人們說是南瞻部洲(古印度)的一部分﹐並不被大海分離而成的小島。另有文獻說迦裡迦尊者的居地是辛卡拉洲(即今天的斯裡蘭卡)。

  根據釋迦牟尼佛的旨意﹐迦裡迦尊者和他的一千一百名隨從住在赤銅洲﹐守護宏傳佛陀的教法。

 

http://tw.myblog.yahoo.com/namkhainyingpo-rinpoche/profile 文章資料來源

http://www.nanputuo.com/nptlib/ 圖片資料來源

 

arrow
arrow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