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為兼管陰陽的神。在陽間司懲兇罰惡導正社會風氣之職。在陰間則專司人間善惡之記錄、通報、審判、移送之職。有點類似人間之警察、檢查官及法官的綜合體。遇有善事則通報天庭;遇有惡事則通報地府。城隍下轄有文武判官、各司官大神、甘柳將軍、範謝將軍、牛馬將軍、日夜遊神、枷鎖將軍等神。唯大抵以陰陽司為諸司之首。陰陽司是城隍爺的第一輔吏,協調諸司,監察諸案後,方陳報於城隍,類似今日之秘書長的職務。

還有六位將軍統領城隍爺的兵馬:即謝將軍、范將軍、牛將軍、馬將軍、金將軍(枷爺)、銀將軍(鎖爺)。六將之下又有喜、怒、哀、樂四位捕快。 當人之大限一到,城隍爺之六將捕快即出動拘捕。先交文武判官初審,然後交由陰陽司公判決。此神善惡分明,絕無通融。善者上天庭受封,惡者入地獄受罰,毫無僥倖。

四捕快-1.jpg    四捕快-2.jpg   

城隍的秘書長~黑白郎君陰陽司公

在城隍廟裡有一尊頭戴文官帽,臉上左邊黑右邊白的神尊,很像布袋戲裡的黑白郎君,我們稱之為陰陽司公,因為黑色表示陰,白色表示陽。既然稱之為陰陽司,就表示祂在陰陽兩界都有一定的地位。祂白天在陽間職掌獎勵善人及懲兇罰惡之記錄與通報的工作,晚上則專門處理人死後之審判其生平之功過,及移送之責。是城隍爺的機要秘書,審理陰陽,善惡分明,毫無通融。

陰陽司.jpg   

城隍的左右手-文武判官

在城隍廟裡,我們常會看到在城隍爺的左側有一個溫文儒雅手中拿筆的官爺,我們稱之為文判官,另外右側手執兵器面貌兇惡的官爺,我們稱之為武判官。一般城隍廟內的文判官立於城隍爺的左側,溫文儒雅,留長鬚,頭戴烏紗帽,右手執筆左手握有生死簿,調查人民素行的善惡及壽夭,執行各司的的判文或檢閱記錄。;而武判官立於右側,威武雄壯,留長鬚,頭戴烏紗帽或捕頭帽,手拿兵器〈鐧或錘〉執行刑罰。

民間説法有文判官叫李大神,武判官叫魏大神。但也有文判官叫康判官〈康子典〉,武判官叫龐判。

文判.jpg    武判.jpg   

城隍爺的下屬六將---牛將軍和馬將軍

牛頭馬面防邏人牛頭馬面二將軍是押解人間壽命該終的人,到陰間地府向閻羅王交差的陰師。佛家《五苦章句經》道:「鬼將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冥祥記》說:「宋朝何澹之得病,見一鬼,形甚長壯,牛頭人身,手持鐵叉,名為阿傍也。」據此記載,牛頭將軍又稱為「防邏人」,是巡邏捉拿逃跑罪魂的意思。馬面將軍在佛教稱為馬面羅剎,形相是馬面人身,與牛頭將軍一同執行擒拿的任務。(資料來源:台灣民間信仰總會)」

牛將軍和馬將軍,一是牛頭人身,另一個是馬頭人身,是在冥界奈河橋上任職的衛兵。倘若是惡人通過,即推落橋下。

既然是執行擒拿壞人的任務,因此在地方司法神城隍爺的眾將軍中,牛將軍與馬將軍也名列其中,而其造型也因廟宇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新竹城隍爺的牛、馬將軍是人的臉,在帽子上則分別雕有牛頭與馬頭以做區分,而部份城隍廟(如台北市迪化街的霞海城隍廟與左營的舊城隍廟)則直接雕為牛頭與馬頭。除此之外在城隍爺的廟會遊行中也常會出現牛頭馬面的大仙尪仔。各種不同造型,也顯現出不同的趣味性。

馬將軍與鎖爺

六將-1.jpg

牛將軍與枷爺

六將-2.jpg   

城隍爺的下屬六將---枷爺鎖爺

在城隍爺的部屬中,有一對專門為犯人上刑具的衙役,我們尊稱為枷爺和鎖爺,又稱為金將軍、銀將軍。祂們一位手拿刑具枷,另一位手拿刑具鎖,隨時為罪犯上枷鎖,而枷鎖可說是古代刑具中最苛刻的刑具之一。(枷:古時候的木製刑具,架套在犯人的脖子上;鎖:鎖鏈。)

枷爺鎖爺是道教冥界神明如東嶽大帝、閻羅王、等官員的部將,也是城隍爺的六將之一(其他四位部將分別是牛爺馬爺與七爺八爺)。兩將軍負責將亡靈送至奈何橋,並繳交生死簿,枷爺鎖爺一般時臉分別為紅色與綠色,有時會以金、銀顏色出現。

 

城隍爺的下屬六將---范謝將軍

謝將軍頭戴方形高帽,帽上寫有「一見大吉」字樣,左手持「火簽」棒,右手搖白羽扇,面蒼白戚眉長髮吐舌,衣帶飄逸,神韻與衣著奏摺細節,皆作的惟妙惟肖,是廟內最高大的塑像;范將軍則頭戴「判善惡」字樣之方帽,著黑袍,身材矮胖,黑面眼突,右手高舉除暴安良木牌,牌上繪有老虎紋樣。一般大家都稱呼七爺八爺,本廟及在地民眾則尊稱大、二爺。

相傳七爺的名字叫范無救,八爺則叫謝必安,二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同在衙門裡當差。有一天,當他們一同趕往鄰縣辦事途中,突然下起了雨,於是謝必安準備前往鄰近農家借傘請范無救則在橋下等待。誰知道等謝必安走後,溪水突然暴漲,范無救為了怕謝必安找不到他,為了信守約定,不肯離開,後來被洪水沖走了。 當謝必安帶著雨傘趕到後,發現好友已經被水淹死,非常傷心,便在樹下上吊自殺,死時口吐舌頭。上天知道了他們二人深厚的感情,便敕封他們為神將,在城隍爺旁負責捉拿壞人的工作。

也有人說,謝必安(七爺),就是酬謝神明則必安的意思,范無救(八爺),就是犯法的人無救之意。在台灣廟會的隊伍中,時常會看見一對高高矮矮的神像,踏著奇怪的步伐,搖搖擺擺地走著。矮的名就叫八爺,因為他的臉是黑赤色的,手上又拿著鐵鍊,所以又叫「赤爺」,而高的名叫七爺,因為臉色很白,舌頭很長,手上拿著出毛扇,而且又揹著雨傘,所以又叫白爺,因此也才有「黑白無常」的稱呼。傳說這兩個人是城隍爺的部下,專門負責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巡邏街道,並把壞人的靈魂捉到陰曹地府去,因此人人都很怕他們。

據說,七爺的心地很善良,就算有人得罪他也不會計較,所以又稱他為「謝必安」。據說他本來想要跳河,以死謝罪,但是由於他太高了,而且這時河水也慢慢地退了,因此七爺不得已,只好吊死於橋樑上,由於死時的七爺,身上背著雨傘, 舌頭吐的很長,因此他的形象,也就成為有著高高身材,和長長舌頭的模樣。不過八爺的脾氣卻變得很暴躁,這是因為當時河水蓋過了八爺的頭,把他淹死了,而他死時,臉色因為掙扎,而成黑赤色,之所以變得性情暴躁,不肯原諒犯罪的人,可能是因為他情同手足的義弟,不守約定,因而感到十分憤怒。所以,萬一不小心得罪了他,不管怎樣向他賠罪,他都不會原諒的,因此又稱他為「范無救(咎)」。

范謝將軍.jpg   

城隍爺的其他可能部屬

    這些部屬應該算是編制外的,在廟裏面沒有它的位置,衹有在盛典出巡的場面才有機會露臉。如甘柳將軍(甘鵬飛與柳鈺),文差武差,日夜游神,董排爺與李排爺等等。

 

日夜巡神

日遊神是遊盪於各方的兇神,相傳於癸巳至戊申這十六日,分別處在屋內的東西南北中五方,己酉至壬辰這四十四日則出遊,其所在方位,不宜安厝、打掃、設床帳等。若沒避忌,沖犯了日遊神,會造成大難臨頭。中國元代時的王曄在《桃花女》雜劇第三折說道:「今日伊出門之時,正與日遊神相遇,便不至死,也要帶傷上陣。」由此可見,沖犯日遊神真是災禍難逃。民間祭祀燒化用的紙馬之中也有日遊神,戴小紗帽、白袍黑靴、長鬚虯髯,一手扶帶,一手持卷簿;勸善書《玉曆寶鈔》中描述日遊神則披髮、手持木牌,上寫「日巡」二字;而廟宇所供奉的塑像,呈現出莊嚴威猛的姿態,以警世人,不可為惡。

夜遊神是夜中四處巡行的兇神,與日遊神輪流值班。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有關於夜遊神的傳說,著書年代可能在戰國時代至漢代的《山海經》<海外南經>說:「有神人二人,連臂為帝司夜於野。」就是指傳說中的夜遊神。《淮南子》<墜形訓>:「有神二人,連臂為帝侯夜,在其西南方。」高佑注:「連臂大呼夜行。」皆以夜遊神為兩個人,但是世人所熟悉的傳說中夜遊神只有一位。根據很多書冊、小說記載,世人若遇上日夜雙遊神,正是其元神最弱的時候,非死即傷。清代李慶辰《醉茶志怪》第五卷︿夜遊神出巡﹀中說,有一個姓王的人在夜中行經邑東關外崇寧宮前,見宮牆似有物,形如包袱,近看竟然為一大靴,長三尺餘,舉頭見一巨人,高三丈,微笑自稱:「我乃夜遊神也。」言畢消失不見。王某驚恐萬分,數日後身亡氣絕,查無病因。(資料來源:台灣民間信仰總會)

日夜游神.jpg   

專打壞人屁股的董排爺與李排爺

古時候的衙門裡,除了縣太爺和師爺捕快之外,還有一些在公堂上負責執行懲罰壞人的衙役,這些衙役手拿木棒,立於公堂兩側,隨時聽候縣太爺的命令,對壞人執行打屁股的任務,這些衙役我們稱之為排爺。當然綜理陰陽兩界的縣太爺城隍爺也有排爺的編制,其任務也與陽間的排爺相同,因此在城隍廟裡經常看到立於兩側的董排爺與李排爺,在造型上不像七爺八爺等將官那麼的威武兇惡,反而看起來比較具有親切感。(董排爺年紀較大有鬍子)

李排爺.jpg  董排爺.jpg   

 

***本部落格不作商業用途,内容文章及圖檔可能有部分取自網路,如果有侵權或誤謬行爲發生,請來函通知處理或更正,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