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迎春風

作者:    陶亞倫/劉中興2012

設置地點:    西園路二段9號臺北服飾文化館建築物外牆空間

説明:

以「服飾版型」作為基本造型,來突顯服飾設計之意象。時尚簡約的造型,形穿透的空間,將原有古典建築的特色充分保留,使傳統與創新氛圍同時並置,相映生輝。風動而旋轉的綠葉,象徵創意源源不絕而來,展現「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為培養新秀的大樹 ,充分吸收在地的優質人文與歷史養分,是為孕育新銳設計大師的園地。

服飾文化館-迎春風1.jpg

服飾文化館-迎春風2.jpg    

名稱:   艋舺記憶

作者:    水岸藝術/簡明輝2013

設置地點:    廣州街2211號牆面

説明:

簡單詼諧的圖像,將傳統聚落特有的自衛措施─隘門,化為記憶迴廊,呈現艋舺風華及歲月厚度。

隘門-艋舺記憶1.jpg

隘門-艋舺記憶2.jpg    

名稱:   華彩綻放

作者:謙漢設計有限公司/林幸長2013

設置地點:    東園街65號交通部公路總局辦公大樓/大廳左側牆面

説明:

華彩綻放-其華字,乃指本局所在地-萬華,以其行政區域為雛形,結合臺灣之山形地貌,將萬華區以抽象之面貌重新詮釋,並結合即時互動與數位投影技術,呈現出絢麗的光影投射,企圖帶給觀賞者全新的光雕藝術體驗。

公路博物館-華彩綻放1.jpg

公路博物館-華彩綻放2.jpg    

名稱:   運轉相生

作者:謙漢設計有限公司/林幸長2013

設置地點:    東園街65號交通部公路總局辦公大樓/大門前左邊草地

説明:

運轉相生-以循環的意象流暢的姿態,巧妙地讓虛實的異質媒材保持形態上的平衡,愈加發揚本局的計劃與執行宗旨,使這片土地上的資源流通,相依相生,成為生命共同體。

公路博物館-運轉相生1.jpg

公路博物館-運轉相生2.jpg    

名稱:   記憶與重生----台灣雲豹

作者:    財團法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2013

設置地點:    水源路199 /青年公園閱覽室前草坪

説明:

台灣雲豹消失了,你知道嗎?2013 04 月,國內外研究團隊經過13 年長期追蹤,證實台灣雲豹已經「滅絕」;在人為忽略或破壞下,那些被我們視為珍稀的資產,在台灣正慢慢的被遺忘……。台灣雲豹的消失,再次提醒我們,是不是忽略這塊土地上珍貴人文與環境資產,正如同萬華這深具人文歷史與記憶的土地。 「萬華青年公園公共藝術計畫」希望藉由「公共藝術」與「民眾參與」結合「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的創作過程,促進萬華歷史文化以及社區的記憶與重生,並實踐永續地球、永續家園的理念。透過萬華區12 所國小,與社區里民共同參與,在消失的台灣雲豹身上重現萬華的記憶、創意與生命力。

臺北青年公園-公共藝術記憶與重生.jpg

臺北青年公園-公共藝術記憶與重生2.jpg    

名稱:   蛻變的舞者

作者:陳振輝1983

設置地點:    水源路199 /青年公園雕塑區

説明:無。

臺北青年公園-蛻變的舞者1983陳振輝.jpg  

 

名稱:  

作者:葉振蒼1983

設置地點:    水源路199 /青年公園雕塑區

説明:無。

臺北青年公園-琴1983葉振蒼.jpg  

 

名稱:   薄海騰歡

作者:許維忠1983

設置地點:    水源路199 /青年公園雕塑區

説明:無。

臺北青年公園-薄海騰歡1983許維忠.jpg  

 

名稱:   播種傳承

作者:臺北市八德獅子會

設置地點:    水源路199 /青年公園雕塑區

説明:無。

臺北青年公園-播種傳承塑像.jpg  

 

名稱:   母與子

作者:無

設置地點:    水源路199 /青年公園雕塑區

説明:無。

臺北青年公園-塑像母與子.jpg  

 

名稱:   家庭塑像

作者:臺北市八德獅子會提供

設置地點:    水源路199 /青年公園雕塑區

説明:無。

臺北青年公園-家庭塑像.jpg  

 

名稱:   浮光掠影青春風華

作者:    林舜龍/張明風2003

設置地點:    西門市場北廣場內(成都路38號屋後)

説明:

西門市場之發展與興衰,見證台灣自日治時期至今之商圈發展的時代樣貌. 多元的歷史建築與商業型態,形塑出此空間懷舊與流行並存的獨特 氛圍,在新與舊,中與西之間如何再造西區風華與場所精神是此作 品的主要目標.以歐風巴洛克與閩式建築單元符號為構成元素, 以當代市井小民剪影形象穿梭期間,營造出時空錯置並存之視覺意象。

 西門紅樓-浮光掠影1.jpg

西門紅樓-浮光掠影2.jpg

西門紅樓-浮光掠影3.jpg

西門紅樓-浮光掠影4.jpg

西門紅樓-浮光掠影5.jpg  

 

名稱:   我所到之處

作者:    /2009

設置地點:    西門市場北廣場內(成都路38號屋後)

説明:

西門紅樓-我所到之處1.jpg

西門紅樓-我所到之處2.jpg  

 

名稱:   節慶

作者:廖修平2000

設置地點:萬華火車站西站大廳東北角牆面曲面玻璃

説明:

作品的構圖採用安定的對稱形式,代表傳統的中庸哲學思想,內容出現的剪刀、雨傘、梳子、藤籃等身邊親切的工具什物,配以居家的門、窗,圍繞著男女、衣鞋等象徵圖形,則是要表達豐碩、安祥的人間生活;在色彩上以中國民間喜用的吉祥紅色為底,並兼有意味著豐足的金、銀色。而為搭配 作品放置的場域-車站,在這些符號中,襯以由黑色線條勾勒,並用代表活潑、生氣的深藍色為底色的 風景,也有著「人生、風景」的意涵。「在繁複的現代生活中,隱藏著生生不息自然秩序,充滿傳統節慶喜悅的況味」是作者在這件作品裡所要傳達的意念。

萬華車站-節慶1.jpg

萬華車站-節慶2.jpg   

名稱:   本位2000-1

作者:李錫奇2000

設置地點:萬華火車站西站大廳東側牆面

説明:

「本位2000-1」為大型長條狀之匾聯,主要以紅、黑、金色為主要色彩,運用靈活的抽象點、線、面等符號表達。創作者從萬華的街道、寺廟、古蹟等居民熟悉的生活作考量,透過深度思考將之淬取成繪畫元素予以表現。此作品對萬華地區的居民能產生親切的認同感,對外地人而言,亦能迅速傳遞出萬華當地的歷史與人文印象。

 萬華車站-本位2000a.jpg

萬華車站-本位2000b.jpg  

 

名稱:   明天

作者:胡宏述2000

設置地點:萬華火車站西站大廳天花板

説明:

「明天」的基本圖案是保留每一片中間的面為120公分直徑的圖形,在方形四角剩餘部分用不同色彩處理,產生了不同的視覺深度及立體感,在 20片中每片四個角顏色都採不同組合,當它們排列反映,透視的效果,將會給車站帶來一個幾何秩序、韻律協調統一且多彩之日月輪換,象徵美好明天。

萬華車站-明天.jpg  

 

名稱:   流金歲月

作者:郭雅眉2000

設置地點:萬華火車站西站月台入口處通道牆面

説明:

以「流金歲月」為作品名稱是因為有感於萬華的興盛是來自淡水河船隻往來貨運而起;故以流水如流金般的燦爛年代作為稱謂。古稱「艋舺」的萬華,是台北最早開發的地區。早在三、四百年前,先民就已渡海到此地開墾,因佔水利之優勢的艋舺爭得地利先機,成為貨物集散中心,造就了許多的商賈大亨,也使艋舺成為各城鎮的商業、文化中心。建築物是最能表達及記錄當時的人文思想,本組公共藝術作品共有5件,特別以傳統古建築來呈現當年萬華的風采,運用這些廟宇中局部的雕刻圖案於作品中,讓現代年輕一代能瞭解早期先民的精神思想及文化內涵。為加強對作品的認同,創作者在作品裡加入許多萬華知名古蹟的隻鱗片爪,如龍山寺、青山宮(祖師廟)裡的許多雕刻都應用在作品之中,更把龍山寺的主殿屋頂一角放在作品裡面,若細心的話,更可以在作品中找到龍山寺裡文昌帝君的神龕。

萬華車站-流金歲月1.jpg

萬華車站-流金歲月2.jpg

萬華車站-流金歲月3.jpg   

名稱:   起心動念

作者:彭志煌/風雲國際藝術有限公司2000

設置地點:萬華火車站第一月台牆面

説明:

人類自有文明以來就想盡辦法和時間賽跑,期許為人類營造出舒適安全的生活空間,而建造兩地間往來的快捷工具和方法,是人類一直再努力的方向,以達到最高的傳輸目的,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親近更密切。未來時空的生活美感,"速度"應有極大的參與成分。就像艋舺從早期的獨木舟到現代的地下鐵道,速度的改變引發了空間美感的質變,更讓人對距離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人們心中計算距離的度量衡已從公里數(多遠)變成時間單位(多大)。人類已能在音速的時空中轉移,將來或許可以光速傳輸物體,甚或在起心動念間即已到達目的地。本創作案所要表現的是速度所產生的美感,有對過去時空的緬懷情境及未來時空的憧憬。

萬華車站-起心動念1.jpg

萬華車站-起心動念2.jpg

萬華車站-起心動念3.jpg   

名稱:   印象萬華

作者:王國憲2001

設置地點:萬華火車站第一月台牆面

説明:

此作品的造型,選擇以底片的外形,是為透過一般人熟悉的攝影記錄形式呈現萬華真實的景象,用平易近人深入淺出、重點提示的方式介紹萬華的種種。另外考量的是如何提昇作品本身的質感與藝術價值,此作品採用精緻噴砂的石材,多層次噴砂浮雕,經燈光投射可呈現出半立體的畫面,是特殊且稀有的表現手法。不僅能吸引過路旅客的目光欣賞公共藝術,甚或讓人會去珍惜,進而想去保留它。作品共有24件,使用的石材是厚度約2.5公分的黑色花崗石,尺寸為寬140公分、長160公分,每片重量約150公斤,以35釐米的相片底片為造型,按順序編號,單片平放或直放裝置於月台壁面。作品內容所傳達的主題涵蓋:艋舺教會、媽祖宮口、三水市場、龍山寺、龍山寺外、萬華車站、第三號水門、青草巷、巷子內(華西街)、華西街、舊貨攤販、古玩拍賣、紅樓戲院、萬華夜市、蕃薯市、西園舊街、料館碼頭、育嬰堂碑(艋舺碩果僅存的古碑,現存置於仁濟醫院內)、高氏祠堂(文甲書院)、隘門、環河南路五金店街、電影街、凹料仔、老松國小。

萬華車站-印象萬華1.jpg

萬華車站-印象萬華2.jpg   

名稱:   舞陽門

作者:董振平2000

設置地點:萬華火車站西站東北側戶外空間

説明:

本組作品因地理位置周邊的特點,特別以"廟門"為作品所延伸的聯想對象,取材自傳統廟頂裝飾的飛簷圖騰造型,並以半抽象的圖式來演繹其面板造型,突出帝王冠冕般之飛簷而產生的輝宏坦蕩氣勢。

作品的門板部分,結合寓意「紅男」與「綠女」的顏面,讓男女的側面輪廓交接於一條折線而一分 為二,各自套合於廟門的左右二柱。以門面反映歷史意象,不論在寓意、造型、或色彩上皆呈現萬華當地人文風華、燦麗耀眼之特性。此外,兩座門扇可做一百八十度的轉動,以左右門柱為軸分別繞行半圓;因此,視覺上寓意紅男綠女的門扇或許有時分離,但本質上終能回到復合的狀態。

 萬華車站-舞陽門.jpg   

名稱:   時光的對話

作者:陳姿文2002

設置地點:萬華火車站P8緊急出口,艋舺大道上(大理街160巷口)

説明:

創作者考量此一出口幾何的矩形外觀,龐大卻無變化,因此在不減少、不變化原有機能及建築本身為前提,設計螺貝造型,外加在原有的建築體,讓緊急出口主體搖身一變成為一座藝術作品。依素材的不同分為三部分︰

(一)出口部分︰以堅固為主要考量,運用鍍鋅鐵件加上黑色烤漆為行架,其上置美國進口耐力板,堅固而品質穩定,將螺貝造型之出口呈現輕盈和結構之美。

(二)出口兩側螺旋造型假牆︰用傳統工法之彩色玻璃磚,在出口兩側距離主體10公分處,建築貝殼螺旋意象之假牆,其中設置燈光,夜間燈光由內部投射,猶如寶石發光,非常夢幻而浪漫。

(三)建築主體︰除了象徵螺貝的弧形造型外,還要在表面貼上傳統工法的鑲嵌,材料使用手工燒製的彩釉陶版。

萬華車站-時光的對話.jpg  

https://www.rrb.gov.tw/05100.aspx?id=6&lan=ch 萬華車站公共藝術(鐵路改建工程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