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企業篇

名稱:   南瓜

作者:    何恆雄2001

設置地點:    臺北市中正區市民大道三段2/三創生活園區藝文廣場

説明:

「南瓜」為草間彌生創作中最重要且受歡迎的主題,除呈現藝術家的童年記憶及想像的表達,飽滿的外型同時具有「富足」的意象。無邊無際的圓點,如數位世界裡無數的10,是建構廣袠世界的基本單位,也是人類創意想像的起點。 除去常見的鮮艷表皮,「南瓜」選用應和科技意象的不銹鋼材質,透過質感俐落的細緻手工與圓曲的鏡面,澄淨光潔地反映著熙來攘往的台北街景,呼應三創園區的科技與自然元素。 具有穿透性的圓點,到了夜晚則會有神秘迷離的紫色光芒自孔洞中逸出,而成豐富的視覺效果與想像空間,隨時帶給觀者驚喜與歡樂。

三創廣場-南瓜1.jpg

三創廣場-南瓜2.jpg   

名稱:   波之舞

作者:    青鳥新媒體藝術2009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1/中華電信仁愛綜合大樓杭州南路步道水景

説明:

本件作品為水景道透亮的玻璃隔屏,每到夜幕低垂時,低限藍光如浪潮般在玻璃隔屏畫出一道道弧形,以光波舞動形塑密碼,試圖與往來人車進行「波」之交流。青鳥新媒體藝術團體運用LED 變化無窮的色彩及頻率軟體,從創造通訊世界基礎的「波調」出發,將戶外水景道化為通向未來的光波秘密花園,向無垠的時空發送傳遞訊 息。

中華電仁愛大樓-波之舞.jpg   

名稱:   水源之心

作者:不詳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92/水源大樓外牆立面

説明:

這件作品呈現三種觀點,從左側可以看到藍白相間的條紋,就像大海中的波浪;作品正面,可以看到漸層的彩虹映照在海洋波浪中,波光粼粼,充滿生氣;從右側則可看到漸層的彩虹顏色,象徵台北的多元文化色彩,整件作品也呼應水源市場生生不息的水源意涵。

水源大樓-水源之心1.jpg

水源大樓-水源之心2.jpg   

名稱:   韻-生命之旅

作者:    草間彌生2016

設置地點:    臺北市市民大道、中山北路口西側中央分隔島

説明:

生命之旅 - 如地球的運轉人生像水在流動中隨時空的際遇起伏,在生命的脈動中實現自我。

市民中山北-韻1.jpg

市民中山北-韻2.jpg   

名稱:   科技之窗、人文之門

作者:    賴新龍2009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金山北路77/台北資訊產業大樓入口左前方花台側

説明:

藉由頭腦與CPU的融合,道出當今思維與資訊科技密不可分的關係。

光華商場-科技之窗人文之門1.jpg

光華商場-科技之窗人文之門2.jpg   

名稱:   水之變奏曲(水舞)       

作者:    姜憲明2003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山南路七號/會議中心前方鄰藥學館前戶外開放空間

説明:

人類在醫學探索的過程中,也如同面對宇宙浩瀚不可預知的狀態。也許有一天人類只需要依靠簡單的方式,一種生命脈動的頻率,便可洞察生命任何一個出狀況的座標。

國際會議中心-水之變奏曲.jpg   

名稱:   生機之一

作者:    楊柏林2003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山南路7號/國際會議中心一樓大廳

説明:

人類在醫學探索的過程中,也如同面對宇宙浩瀚不可預知的狀態。也許有一天人類只需要依靠簡單的方式,一種生命脈動的頻率,便可洞察生命任何一個出狀況的座標。

國際會議中心-生機之一a.jpg

國際會議中心-生機之一b.jpg   

名稱:   生機之二

作者:    楊柏林2003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山南路7號/國際會議中心二、三樓挑空靠窗處

説明:

人類在醫學探索的過程中,也如同面對宇宙浩瀚不可預知的狀態。也許有一天人類只需要依靠簡單的方式,一種生命脈動的頻率,便可洞察生命任何一個出狀況的座標。

 國際會議中心-生機之二a.jpg

國際會議中心-生機之二b.jpg

 

名稱:   杏林大地      

作者:    陳麗杏 姜憲明2003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山南路七號/會議中心後方與醫院主體間綠地

説明:

人類在醫學探索的過程中,也如同面對宇宙浩瀚不可預知的狀態。也許有一天人類只需要依靠簡單的方式,一種生命脈動的頻率,便可洞察生命任何一個出狀況的座標。

國際會議中心-杏林大地.jpg   

名稱:   花舞浮波      

作者:    陳麗杏 姜憲明2003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山南路7號/會議中心前方與藥學館間戶外水池

説明:

人類在醫學探索的過程中,也如同面對宇宙浩瀚不可預知的狀態。也許有一天人類只需要依靠簡單的方式,一種生命脈動的頻率,便可洞察生命任何一個出狀況的座標。

國際會議中心-花舞浮波.jpg   

名稱:   球間隙

作者:    不詳2002

設置地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基隆路四段交口/台電試驗所大樓前庭

説明:(參見説明牌)

臺電研究所-球間隙1.jpg

臺電研究所-球間隙2.jpg    

名稱:   點子

作者:    袁廣鳴2000

設置地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基隆路四段交口/台電試驗所大樓前庭

説明:

本作品為一互動式動態雕塑。轉動的燈泡造型,象徵臺電試驗及研究單位的實驗精神與創新點子。當行人駐足,輕輕旋轉早期發電機模型的把手時,不僅會讓燈弧發出閃光,夜間燈座投射光的亮度,也會隨之變化。

臺電研究所-點子1.jpg

臺電研究所-點子2.jpg

臺電研究所-點子3.jpg    

名稱:   白日夢

作者:    簡俊成/2005

設置地點:    臺北市三元街131/龍興里活動中心出入口旁

説明:

主體採用不鏽鋼材質,具有鏡面反射之特性,能將週遭環境及景物吸納其中,和諧一體。而柱上分別有粉紅、粉黃及粉藍三朵雲彩,與廣大的天空形成趣味性,雲端的最上方坐著一隻愛作白日夢的慵懶小貓,而牠釣魚的模樣更讓人發出會心的一笑,藉此柔化並拉近與週遭居民的距離,而使空間更加輕鬆活潑。

龍興里活動中心-白日夢1.jpg

龍興里活動中心-白日夢2.jpg   

名稱:   城市好風光

作者:    潘羽祐/2010

設置地點:    臺北市三元街131/龍興里活動中心出入口旁

説明:(參見説明牌)

寶藏岩-城市好風光1.jpg

寶藏岩-城市好風光2.jpg

寶藏岩-城市好風光3.jpg

寶藏岩-城市好風光4.jpg

寶藏岩-城市好風光5.jpg   

名稱:太陽之詩

作者: 豪華朗機工2016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42/總管理處大廳内

説明:(參見説明牌)

臺電-太陽之詩1.jpg

臺電-太陽之詩2.jpg   

名稱:   日光域

作者:    華麗邏輯有限公司2016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42/總管理處外牆46樓處

説明:

《日光域》以一種客觀,闡述了科技後文明中的因果關係,消耗與環保、價值與本質、未來與末世、無感與感官。對於觀眾,這是整個作品思維的參與體驗,我們製造了一個意識靜止的時刻,讓觀賞者經過,思考。

臺電-日光域1.jpg

臺電-日光域2.jpg   

名稱:河飄風

作者: 豪華朗機工2016

説明:

將台電大樓與副樓前120公尺的通道,設計形如飄帶的Ribbon,在Ribbon上設置河飄風,包含透明玻璃、450組附有風向儀及LED燈的風力發電裝置。

Ribbon擋掉由台電大樓襲捲而下的「掀裙風」,也為台電大樓的夜景帶來銀河般隨風閃爍的效果。當風力強時,LED燈較為明亮;當風力弱時,LED燈就會比較黯淡,透過燈的明暗,人們可以更具象、即時地看到風力的大小,並將風之於身體的感受,轉換成視覺體驗;也藉此象徵台電發展再生能源的決心,就如同風一般無時無刻不在為發電、供電而努力。

臺電-河飄風1.jpg

臺電-河飄風2.jpg

臺電-河飄風3.jpg   

名稱:   電聲仿

作者:    王仲堃+噪咖事務所2016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42---台電總管理處大廳

説明:

「電聲仿」由兩個直徑一米的圓盤組成類似唱盤結構的機械雕塑,創作概念來自我們身處不可或缺電力的世界,電是環境的一部份,試圖用電的聲音與環境的關係發想,電力產生的頻率噪音跟許多自然環境相似,將電聲與環境融為一體。自然中存在蛙鳴、雨珠或者蟬鳴等聲響,恰與電在各種型態下可能產生的頻率聲音相似,電聲仿利用電流傳訊時的震盪雜訊模擬出與各種自然天籟相似的噪音,欲將大自然原始的聲音透過電力帶入此建築場域,在空間中蔓延開。

臺電-電聲仿1.jpg

臺電-電聲仿2.jpg

臺電-電聲仿3.jpg   

名稱:   樹雨霧

作者:    豪華朗機工2016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42--- 總管理處副樓前方

説明:

另一足以對台電勾起回憶的是「老電線桿」。豪華朗機工在台電大樓南側(244巷台電廣場),豎起5支木製老電線桿為創意發想,運用意象、轉換的概念,將電線桿翻製成銅雕鍛造作品,並結合造霧噴頭,讓藝術品重新回復到成為電線桿之前有生命的「樹木」。當「樹木」呼息時,間歇噴出的霧氣,會把「電線桿群」包覆在迷濛虛幻之中,人在其間,暫時地享有隱藏及脫逃的樂趣,而隨著時間前進,它們也將和周邊的植物相互融合、共生。

 臺電-樹雨霧1.jpg

臺電-樹雨霧2.jpg

臺電-樹雨霧3.jpg

 

名稱:   鏡山水

作者:    豪華朗機工2016

設置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42--- 總管理處副樓前方

説明:

《鏡山水》源自於旅行的經驗,看著車窗外垂墬的電線連動起來,我們看見一種視覺,而這種日常經驗中,代表電力建設人員的艱辛與血汗。「電」,流動在電線當中,迅速地飛越了山水,來到我們身邊,而我們舒適地享受著便利。這個遙想,啟發我們創造了一處休憩場域,這個看似抽象的座位區,在鏡子中是一幅山水。當觀眾坐在其間,辨別圖像的同時,自己將會變形,這是無我的比喻,身後的天空、街景、車流,都將變形模糊,那個瞬間,我們才真正地關注山水。

臺電-鏡山水1.jpg

臺電-鏡山水2.jpg

  

arrow
arrow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