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捷運站篇

名稱:非想、想飛。

作者:林書民1998

設置地點:臺北捷運中正紀念堂站3號出入口之電扶梯側牆

說明:

在同一個城市長大的人,不僅分享相仿的成長經驗,大部分的人也同時追逐著共存環境所造成的共有價值觀下的共同夢想,而夢想也隨著每一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慾求而不斷修正改變。

人類對於飛行有一種原始本能的渴望與喜悅,飛行如同孤獨的咀咒,但卻如紙飛機的機身由一張白紙變成各種生命旅程中出現的文件,包括作業格紙、畢業證書、聯考考卷、放榜單、火車時刻表、報紙、薪水袋、罰單、鈔票、結婚證書、房地產廣告宣傳單、股票行情表、機票......最後化為一隻飛行的鴿子。

中正堂站-非想想飛1.jpg

中正堂站-非想想飛2.jpg   

名稱:舞台、月台。

作者:黃承令1998

設置地點:臺北捷運中正紀念堂站月臺層

說明:

舞臺是一個表演藝術的競技場,模擬著喜怒哀樂。月臺是歸人、過客的中途站,等待出發、告別回家、邂逅及重逢,臨場上演著塵世的悲歡離合。

將傳統的劇照及服裝簡化為簡單的線條與色塊,象徵著舞臺背景與布幕的垂簾使月臺成為生活的舞臺,此兩幅橫豎不同肌理的垂簾,象徵著已上演或將落幕的舞臺,疊印著月臺人潮的來去,伴隨著電車的訊號和節奏,是開始,是完結,抑或只是過渡。

中正堂站-舞臺月臺1.jpg

中正堂站-舞臺月臺2.jpg

中正堂站-舞臺月臺3.jpg   

名稱輕鬆的雲、跳躍的音符。

作者:莊普、楊岸1998

設置地點:臺北捷運中正紀念堂站7號出入口之通道壁面及天花板

說明:

將「詩」與「音樂」的性靈帶入此作品中,一個個的燈箱,代表著朵朵白雲,而燈箱中的景緻,則採用全臺灣不同時段、不同場景的畫面,企圖將自然情境溶入這灰色場域之中,輔以旁側跳躍的音符,試圖解放每雙停滯的眼神,每個佝僂沉重的腳步。當您經過這長長通道時,盼您能駐足感受作者所感知的,正如詩人羅門的一句:「天空容納鳥」。

中正堂站-輕鬆的雲1.jpg

中正堂站-輕鬆的雲2.jpg

中正堂站-輕鬆的雲3.jpg   

名稱:邂逅。

作者:李長發、曾英棟2008

設置地點:臺北捷運古亭站月台層上。

說明:

本站公共藝術以邂逅為主題,在人來人往的都市中,是合還是散?是喜、怒、哀還是樂?是男女老少?本站有12個臉譜,用以交會與互動的對比意象,代表著都市人的風貌與時空的交會,同時也呈現出人間的歡樂與喜悅。

老人與小孩。喧嘩與寧靜。情感與慾望。粗曠與細膩。原鄉與異鄉。時間與空間。

理性與感性。通俗與典雅。悲歡與離合。原始與現代。白天與夜晚。男人與女人。

古亭站-邂逅1.jpg

古亭站-邂逅2.jpg

古亭站-邂逅3.jpg   

名稱:   麗正崇熙、承恩景福

作者:    李乾朗2002

設置地點:    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501/捷運台北車站地下街(北門端)

説明:

本公共藝術為一組六件,統稱「麗正崇熙、承恩景福」,其名緣自現存四座古城門之門額,廣場二以代表「承先」的精神,出土文物與研究成果共同展現四件作品,主題分別為「府城春秋」、「城樓探源」、「再現古城風華」、「城牆乾坤」。

名稱:   再現古城風華

站前地下街-再現古城風華.jpg   

名稱:   府城春秋

站前地下街-府城春秋.jpg   

名稱:   城樓探源

站前地下街-城樓探源.jpg   

名稱:   城牆乾坤

站前地下街-城牆乾坤.jpg   

名稱:   古城一石條

作者:    王為河2002

設置地點:    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501/捷運台北車站地下街

説明:

廣場三以現代藝術創作精神帶進歷史石材中,賦予具有實質功能的石條新的抽象藝術生命,呈現精神為「啟後」,配合牆面陳列兩件作品,展示主題為「飛行船,海上之船」。

 

名稱:手之組曲

作者:李光裕1998

設置地點:臺北捷運台大醫院站月臺層

說明:

以生命探索的角度來思維,將人生旅途比喻為捷運旅程,一站又一站,無論過程如何,到最後不該是孤獨、怨嘆、不安,而是溫暖有愛,寧靜澄明。手可謂人類感情的化身,書寫了台大醫院站地緣的歷史與人文,也打造了捷運的生命力,呈現人性化的感覺景觀。本作品包括以下部分:

作品名稱:小公園

作品說明:

公園裡散置著一些休憩的椅子,累了,找把椅子坐坐吧!靜坐者,常將手平放相疊相扣於腿上。此手印,謂之「法界定印」。旅客坐在上面,總有不同的領悟,是一個自然公園的縮影。

臺大醫院站-小公園1.jpg

臺大醫院站-小公園2.jpg   

作品名稱:心手相蓮

作品說明:

雙手緊密交錯,猶如捷運車廂之間連結不可脫落,象徵人類與宇宙「一合相」的精神,互動共生,融合一體。

臺大醫院站-心手相蓮1.jpg

臺大醫院站-心手相蓮2.jpg   

作品名稱:蓮花持

作品說明:

持花之手默默承接著正在展開中的花朵,內在圓渾之能量,透發于外在手勢的表情之中,故手持蓮花乃人類正念、正行追求光明的象徵。

臺大醫院站-蓮花持1.jpg

臺大醫院站-蓮花持2.jpg   

名稱:水袖

作者:何采柔/郭文泰

設置地點:台北車站外周邊廣場

說明:(參見説明牌)

臺北車站-水袖1.jpg

臺北車站-水袖2.jpg   

名稱:夢游

作者:何采柔/郭文泰

設置地點:台北車站内臺鐵與捷運通道連接處

說明:(參見説明牌)

臺北車站-夢游1.jpg

臺北車站-夢游2.jpg

臺北車站-夢游3.jpg   

名稱:驛動

作者:Boontan

設置地點:台北車站外周邊廣場

說明:(參見説明牌)

臺北車站-驛動1.jpg

臺北車站-驛動2.jpg  

 

機場捷運線台北車站的公共藝術

臺北車站(A1站)公共藝術基於旅行的特質,機場捷運線台北車站的公共藝術以「壯遊」為主題,設置4件作品,說明如下:「文化基因-Meme」,風動藝術;「通往未來的領域」,觀念藝術;我們前面是甚麼 「宇宙」、「遠山無盡碧層層」,極簡藝術;「天地之窗」、「遊子之鏡」 ,互動藝術。 

名稱:我們前面是甚麼-遠山無盡碧層層

作者:不詳2015

設置地點:桃園捷運台北站大廳西端連通松山線北門站側牆面

說明:

藝術家就空間屬性創作了一種分散的統合品,意指一種初始的存在;作品可以單獨欣賞也串連成更大領域發想。設想空間的存在是為了讓所有事情發生它上面,藝術家試著刪除多餘的反思,卻又將大化的意象做成與小無限延伸。

 

名稱:我們前面是甚麼-宇宙

作者:高田洋2015

設置地點:桃園捷運台北站大廳東端連通高鐵臺北車站側牆面

說明:

藝術家將 18 90 度不鏽鋼板及 18 45 度不鏽鋼板組合成空間串連的作品,將視覺移動性與作品互做為創構成之焦點,再以垂直水平的排列形式組合成三角,詮釋旅行移動與存在思維的本質意義。如此多數的元件因排列方向不同,如同人群的聚集與分散。

桃園捷運臺北站-宇宙1.jpg

桃園捷運臺北站-宇宙2.jpg   

名稱:天地之窗,游子之境。

作者:黃心健2015

設置地點:桃園捷運台北站大廳東端連通臺高鐵北車站側牆面

說明:(參見説明牌)

藝術家將 18 90 度不鏽鋼板及 18 45 度不鏽鋼板組合成空間串連的作品,將視覺移動性與作品互做為創構成之焦點,再以垂直水平的排列形式組合成三角,詮釋旅行移動與存在思維的本質意義。如此多數的元件因排列方向不同,如同人群的聚集與分散。

桃園捷運臺北站-天地之窗1.jpg

桃園捷運臺北站-天地之窗2.jpg

桃園捷運臺北站-天地之窗3.jpg

桃園捷運臺北站-游子之境1.jpg

桃園捷運臺北站-游子之境2.jpg    

名稱:文化基因

作者:高田洋2015

設置地點:桃園捷運台北站月臺層

說明:

身處外國異地之際,相信許多人都曾有過因當地「文化」、「習慣」的差異而無法適應的經驗。對我們而言,自身的「常識」換了時空、到了異地,便可能被視為「不合常理」。即使同為亞洲人,也可能碰上出乎意料的文化衝擊。我們所存在的這個世界,在異文化相會的當下,即使出現衝擊隔閡,卻仍不斷挑戰,進一步努力理解彼此。彷彿會呼吸般的藝術,感受著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流動。其實人心亦同,即使抽象無形,卻仍能夠加以「感受」。這無具體形象、卻可傳遞至他人心中的文化種子,即稱之為「文化基因-Meme」。我本著這份思維,為這座僅仰賴些許空氣流動而獲得生命的作品命名。

桃園捷運臺北站-文化基因1.jpg

桃園捷運臺北站-文化基因2.jpg

桃園捷運臺北站-文化基因3.jpg   

名稱:紛紛從田裏飛起

作者:約瑟夫科蘇思2013

設置地點:桃園捷運台北站月臺層

說明:

透過文本與空間歷史緊緊相連:『每當火車來而複去,鐵軌兩旁的矮屋就顯得更其矮小,蒼鬱的綠野舒展成為全部的天地。遠去的笛聲揭開了天空的奧秘。只有這時,你心甘情願做成了小孩。長腳鷺不是被驚動,而是為了迎合急駛的火車,紛紛從田裡飛起,在空中吐露了生命的寒弱。這時,即使太陽還在頭頂,只要仔細望去,雙連附近總有一團露靄在移動。凝聚了又擴散,擴散了又凝聚,從你的面前一直流蕩到圓山鐵橋』。---郭松棻(1938-2005)《奔跑的母親》

桃園捷運臺北站-紛紛從田裏飛起1.jpg

桃園捷運臺北站-紛紛從田裏飛起2.jpg

桃園捷運臺北站-紛紛從田裏飛起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