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弄典故(***目前尚存戲館巷,挑水巷,米市巷。)
細姨街不見細姨—細姨街,錯身刹那臉兒紅—摸乳巷,雙手拉起那板車—土車間,鑼鼓喧天龍門陣—戲館巷,一種鹽百種滋味—鹽館,一根扁擔挑水喝—挑水巷,一路豐收米市巷—米市巷,豬哥巷中住財神—豬哥巷,鹹菜醃漬甘苦含—鹹菜巷,大小豬熱鬧趕集—豬埔仔。
豬埔仔----新莊路775號變電所旁邊的巷子。它就是農家們帶著豬隻到此趕集的地方。
細姨街----新莊中正路263巷(新泰路夜市旁),這裡過去可是赫赫有名,新莊一帶的富商名流包的二奶都在這兒,因此這條街很有趣叫「細姨街」。現在細姨街徒留空名。
豬哥巷----新莊路649巷(豐年市場) 這裡叫做「豬哥巷」,原來附近早期養了不少種豬,「牽豬哥」在這很盛行。
土車間仔----地點約在新莊路259巷。日據時代,這間土車間仔是新莊唯一民營的運輸公司,提供人力拉車,以載運貨為主,專門到臺北載南北貨回來新莊買賣。當時的拉車約有一百台左右。
百年老店资料(取自網頁资料)
翁裕美行---翁成原先生於光緒二十六年(西元一九00年)創立本製貽場。麥牙糖的成份中若加澱粉,則顏色淡者稱「水貽」,很適合製造糕餅;顏色較紅者稱「朱貽」,很適合烤鴨、爆米花;硬度較夠者稱「羅貽」,適合用來作糖果。民間偏方認為,麥牙糖的成份中若加麥芽粉、糯米粉、樹薯粉則稱「米貽」,可以治療咳嗽。
老順香餅舖---本舖是百年老店。所出產的「鹹光餅」,是新莊每年 農曆五月一日 地藏庵大拜拜,所不可缺少的祭品。以前常將鹹光餅串成ㄧ串,掛在八家將的脖子上,讓百姓上前搶來吃,稱為「打八將」。後來則由祈福者、主祀者直接買來拜拜後,分給大眾吃,以祈求大家平安。
尤協豐豆干---原本是老祖母到新莊落腳賴以維生的手藝,由於製作過程純為手工,不用石灰粉,加上炭火燒烤,所以香味撲鼻,口感香醇美味,尤氏豆干因而聲名大噪。著名的大溪豆干業者很多皆師承於此。他們以傳統的手法製作豆干--大灶煮豆漿,用鐵架木盒加壓凝製,傳統刀法切割,再和漢藥混水而煮,接著上色、炭火烘烤,再蓋印,一塊滿口生香的豆干就出爐了。尤家製作豆干的目的並不在賺錢餬口,而是把它當作藝術品來製作,藉此與顧客結緣。
響仁和鐘鼓廠---在台灣鐘鼓界一談到「響仁和」,可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客戶廣到台灣各寺廟、學校和樂團,甚至日本、韓國、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地,也都有人專程搭機前來訂製。目前大家所熟知的蘭陽劇團和朱宗慶打擊樂團,也多使用響仁和的鼓。創始人阿塗 師王桂枝 先生,早年到泰山蔡媳婦家學製鼓,由於天分高,且蔡家後繼無人,因而獲得蔡家整套製鼓工具,開創了響仁和的一片天。現任的負責人—企管系畢業的 王錫坤 先生,繼承父親阿塗師衣缽,本著精緻卓越的理念,以省產楠木為鼓身(木桶部分)材料,從剝牛皮、製鼓膜、繃鼓、踩鼓、試音到產品完成,皆採一貫作業,精益求精,使響仁和的鼓打得更響亮、更持久。
日日用打鐵店---民國二年, 王金磚 先生從林口移居新莊所創立,當時名為「金日用打鐵店」,迄今已近九十寒暑。目前的金日用打鐵店、日日用打鐵店皆源自於此。老闆 王叔明 先生表示,五十年代的台灣農業發達,鏟、鋤、犛、鐮、耙和刀等農具所需殷切,也正是打鐵店的全盛時期。由於金日用產品精良,所生產的農具品質優秀,效率極佳,所以產品暢銷全省,口碑享譽全台,當時農復會主 席蔣彥士 先生,也常到店裡來瞭解農具生產、銷售的情形。隨著時代的變遷,為因應工商業的社會,現在由 王叔明 先生、及其子 王崇德 先生經營的日日用打鐵店,產品也由農具的生產改為家庭日用的刀類、建築用具以及工廠用的工具加工。
日日用打鐵店的各式用刀,以白鐵或黑鐵內包鋼片所製成,經錘鍊、削刀後,鋒利無比,韌度適中,絕非一般工廠,量產的鋼刀所能比擬。此外並生產專業用刀 —「功夫刀」如七星寶刀、青龍偃月刀、叉、戢或收藏家所指定的藝術刀等,更達到藝術的境界。
戲館巷
戲館巷內古宅
米市巷
挑水巷(巷道窄小到足以摸乳而過)
挑水巷底隘門遺跡
文德公園古樹群石碑
碧江街老樹
碧江古街小巷弄
329號僅存洋樓牌坊
林泉成古厝
百年老店招牌
百年老店---翁裕美行
百年老店---老順香餅舖
百年老店---日日用打鐵店
百年老店---尤協豐豆干店
百年老店---金合和糕餅店
百年老店---響仁和鐘鼓廠
新莊水生態公園
新莊公園造景
地藏庵陸橋造景
廟宇踩街活動---范謝將軍出巡
廟宇踩街活動---三太子出巡
廟宇踩街活動---神轎出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