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為健全基層組織,充分發揮市政功能,於民國79年3月12日將原有16個行政區調整為12個行政區,本區由原松山區縱貫鐵路以南地區與大安區和平東路3段以北合併而成,命名為「信義區」。由於本區中心點的臺北市政府、臺北市議會、國父紀念館、世界貿易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國際貿易大樓、君悅大飯店、各大企業總部等大型建物,構成北市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尤以全世界最高之ㄧ臺北101大樓結合未來捷運信義線通車後,則本區勢將成為我國甚至東南亞地區的金融貿易重鎮。
位于信義區的寺廟共有21座,這是在臺北市民政局的網站上有正式記錄的。多數位于福德街至松山路一帶的山區,其中較具有知名度的是:
1.松山奉天宮 福德街221巷12號 1862創立主祀玉皇大帝
評語:背靠臺北四獸山的大廟,鄰近101大樓,氣勢雄偉規模可稱爲北市第一。
2.松山慈惠堂 福德街251巷33號 1969創立主祀瑤池金母
評語:雖然建廟歷史不久,卻躍升為本區排名第二的大廟,可見其管理用心經營。不僅廟宇富麗堂皇氣勢雄偉,周邊也配合節日靈活佈置,非常值得一游。
3.台北市松山寺 吳興街284巷17之1號 1957創立主祀釋迦佛
道安長老由南嶽避秦來台,1957年開山平基結茅以居,始建木屋30餘坪,為供佛講經之所。承陳子平居士協力開山,遂於1961年創建法王寶殿,3年而殿成,嗣後由佛光山接管松山寺。
4.台北市松山五分埔福德宮 虎林街47之3號 1847創立主祀土地公
評語:市區内富麗堂皇的土地廟。
5.石泉巖 和平東路3段631巷50號 1852創立主祀清水祖師(茶道古廟)
評語:石泉巖為百年古寺,因石出湧泉,所以命名為「石泉巖」。廟旁為有名的茶路古道,台北市信義區的三張犁、六張犁與南港、文山隔著幾座小山,一兩百年來兩地之間的農民, 透過山路往來運輸米茶。
6.興雅福德宮 永吉路30巷30號 1828創立主祀土地公
評語:雖然只是小土地廟,外觀十分新穎美麗。
7.松山靈隱寺 松山路臨677之15號 1969創立主祀濟公佛
評語:廟前走道的佛像極具特色,廟后的公園值得一游,可順登獅山山頂。
8.代天殿靈雲宮 信義路5段150巷22弄43號 1962創立主祀三聖大帝(楊宗保)
評語:廟宇規模宏大,奉拜神明多,主神楊家將六郎很特殊,值得一游。
9.承天武聖廟 和平東路3段697之12號主祀関公
評語:需步行階梯登上廟宇,花木水池景觀良好,且可遠觀賞景或登廟後小山。
10.天寶聖道宮 松山路664之10號 1965創立主祀玉皇上帝(北星寶殿)
評語:廟宇位于松山路最高點,規模尚可,可順登象山山頂。
11.狀元廟 吳興街336巷52號 1860創立主祀黃狀元公(鄭成功部將)
評語:很少有的主祀神明,矮小的市街廟宇。
12.無極瑤池宮 松山路677-25號 主祀瑤池金母(新廟未登記)
評語:位于四獸山山腰,新廟富麗堂皇,廟旁即為豹山山頂。
寺廟遺珠如下:
1.港口奉聖宮 和平東路3段631巷52號主祀道教諸佛
評語:規模很大的道教寺廟,新廟剛落成整理中,未見大型佛像。
2.三張犁福佑宮 信義路5段150巷18之1號 1941創立主祀土地公
評語:位于捷運象山站出口旁的小土地廟。
3.信義天后宮 吳興街600巷臨68號主祀媽祖
評語:雖然是信義區唯一的媽祖廟,可惜規模太小。
4.真光禪寺 福德街221巷200號 1967創立主祀釋迦佛---中型
評語:山區的佛教禪寺規模不大。開山祖師聖慧老和尚所創建,民國56年開山堂首先落成,民國63年大悲殿及大雄寶殿相繼落成。
5.台北市靈源寺 虎林街26巷5號 1946主祀濟公佛
評語:市區小廟。創辦人悟道大師詹萬,別號枝仔。於民國三十五年為濟公禪師附身,民國四十年在松山永春坡山上闢墾道場,供信徒們膜拜修道,並命名為「湖春寺」。民國四十一年搬遷至現地。
6.中坡福壽宮 福德街221巷14號主祀土地公
評語:地區性的小土地廟。
7.松山進安宮 永吉路517巷8弄12-3號 1986創立主祀五年千歲及盧侯薛府千歲。
評語:廟雖小有很特別的神將。於民國48年(歲次己亥年)由馬鳴山鎮安宮分靈奠基,民國75年重建寺廟。
8.松山順安宮 松隆路臨45號主祀五年千歲
評語:廟雖小有很特別的神將。『五年千歲』為商殷年代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位神將〈老君弟子康續步下十二巨人〉因輔周伐紂有功,故生而為英沒後成靈,至漢代道教張天師倡行道法時「五年千歲」則顯現靈異奇蹟,相傳受玉皇上帝命為代天巡狩十二天王,主宰民間善惡,驅蘊除魔讓災植福司命。
9.吉福宮 松山路臨679-1號主祀玉皇上帝(山區小廟)
10.普陀山慈航寺 松山路臨677-7號主祀釋迦佛(山區小廟)
參考網頁:
http://www.mygod.tcg.gov.tw/tp90-1/mygod/ 臺北市民政局寺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