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各縣市可以說到處都有古宅或是故居,衹是這些古宅要不是完全棄置任其破落,就是整修完成卻乏于管理,不僅内部沒有值得參觀的文物,甚至還大門深鎖拒絕訪客,這樣子即使被列爲古跡或是歷史建築,不知有何意義存在。在内湖這間古宅被命名爲郭子儀紀念堂,就給人完全不同的觀感,僅僅兩層樓百坪有餘的磚蓋樓房,内部的郭氏文物佈置十分細緻,周圍環境也格外整潔,管理人員笑臉迎人熱誠導覽很是貼心。一條車行坡道上吉野櫻迎人,另一條人行步道則是油桐樹招客,門旁有整排百合花列隊歡迎,在此雪白桐花飄落之時,來此尋幽避暑正是時候。
郭氏古宅建于1917年,已被臺北市政府列爲市定古跡,并且由郭氏宗親設定爲郭子儀紀念堂,裡面分為上下兩層樓,一樓有供奉郭子儀聖像,郭氏古宅修復工程紀錄,及郭子儀的生平事蹟,另有内湖景區相片特展,二樓則為汾陽堂及圖書室,汾陽堂的堂號匾額題字者居然為蔣中正幾個大字,圖書室則展出郭氏族譜、宗譜及歷史文物等,最難得的是留存有郭子儀親筆前出師表的墨跡。我覺得這裏可以提供各姓氏大族們如何佈置祖居的典範,臺灣比郭氏更有成就的不知凡幾,但能夠將古厝如此發揚光大的就少見了。
詩人李白贈詩,另外清真五姓聯宗我就沒搞懂了。
一樓正廳的郭子儀金尊
戲曲的醉打金枝原來是夫妻吵架,結果郭子儀兒子毆打公主。
郭子儀親筆的狂草書後出師表,那個當朝一品的舉牌還真少見。
郭子儀出爲將入爲相,果真是文武雙全。
一樓後方是通往二樓的樓梯。
這麽擁擠的空間還佈置了這些相片真難得,這右側的古式雙扇木板門後面是現代厠所,有時光錯亂的感覺。
這一張内湖美景相片不容易,是大金面山的晚霞照映在岩石上,難怪被稱爲金面山。
郭氏家訓-----還真是長篇大論,不知道有沒有後代子孫會背的。
二樓圖書室---各界禮物盈室
汾陽堂正廳
連蔣公都要給個面子,夠大了吧。
八個兒子各個都是高官榮顯一時
郭子儀親筆的前出師表
冠冕堂皇的外觀
市定古跡
五月份可同時欣賞百合花與油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