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區原名巴浪泵,乾隆28年〈西元1763年〉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時,載有「大浪泵庄」。道光24年〈西元1844年〉之契字述及「大隆同四十四坎」,即稱「大隆同」。大隆同有山,山形似龍,故有「龍穴」之稱,大隆同街得龍脈靈氣,山川鍾毓,人才輩出,遂成為淡北文人淵藪,後來邑人為酬謝龍山並傳之久遠,乃將地名改稱「大龍峒」,日據時有大龍峒町,臺灣光復之後35年2月規劃全市為十大區。合併大龍峒町、蓬萊町、太平町、大橋町、河合町為區,因轄區內有孔廟及大同路(現大同街),為紀念孔子天下大同之精神及取國父世界大同之崇高理念,配合舊地名而命名為「大同區」。
大同區的寺廟在臺北市民政局網站登錄的有29所,其中有被稱爲大稻埕三大寺廟的説法,爲
台北保安宮,法主公廟,及祠宇媽祖宮(慈聖宮)或台北霞海城隍廟,這些都是清代建立的寺廟。再加上有特色的樹人書院文昌祠爲游覽必訪的五間廟宇。
1.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哈密街61號
1742年創立,主祀保生大帝。由泉州同安白礁鄉戡濟宮分靈。
保安宮公園
保安宮雲衷廳(文物館)
2.法主公廟---南京西路344巷2號
1869年創立,主祀法主公。由泉州安溪碧靈宮分靈。
3.祠宇媽祖宮(慈聖宮)---保安街49巷17號
1855年創立,主祀媽祖。
4.台北霞海城隍廟---迪化街1段61號
1859年創立,主祀霞海城隍,配祀城隍夫人及38位義勇公。
5.樹人書院文昌祠---迪化街2段364巷14號
1928年創立,主祀文昌帝君。
大型寺廟有以下4間爲推薦值得一游的廟宇。
財團法人台北市覺修宮---重慶北路3段340號
1902年創立,主祀孚祐帝君。由淡水行忠堂分靈。
財團法人台北市普濟寺---華陰街100號
1949年創立,主祀觀世音菩薩。
平光寺---敦煌路78號
1944年創立,主祀釋迦摩尼佛。(非開放廟宇)
財團法人臺北市臺疆樂善壇---長安西路263號
1947年創立,主祀關聖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