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大校園的許多角落,都有著奇特的公共藝術建築,這些都是由知名的創作者,所留存的藝術作品,可惜很少受到路人或是學生的注意,實在枉費了藝術家們的心血及學校當局所付出的高額經費,而且讓這些創作逐漸隨著時光消逝或棄置,也真令人不捨,就讓我替它們抱怨吧。

1《捷》林良材2004

       寸:350 × 300 × 500 cm

       質:銅

       點:綜合體育館鄰新生南路綠帶

作品說明:

運動精神的最高原則為不斷跨越極限,追求止於至善。漫漫人生亦險阻重重;人活著需設法超越,使生命更有意義。

臺大公共藝術1-捷.jpg

臺大公共藝術1-捷2.jpg   

2《速度的藝術》莊普2004

       寸:600 × 400 × 400 cm

       質:混和媒材(不繡鋼、霓虹燈,冰刀溜冰鞋等)

       點:綜合體育館一樓大廳

作品說明:

以運動所產生的速度變化為創作構想,追求動力速度的美感經驗;作品以懸吊性的立體雕塑及平面繪畫的倒影相互產生的視覺趣味,其符號表現搭配金屬的質感與霓虹燈管的現代感,整件作品具當代藝術內涵。

臺大公共藝術2-速度的藝術.jpg

臺大公共藝術2-速度的藝術2.jpg   

3《奧林匹克》黎志文2004

       寸:500 × 1200 × 7600 cm

       質:白花崗石

       點:綜合體育館前廣場

作品說明:

希臘式的柱子,代表發源於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精神;花崗石平台中的四個植樹圓形,與廣場中的圓環合組成象徵奧林匹克的五個環,而山巒起伏的造景意味著人類與大自然的融合相處。

臺大公共藝術3-奧林匹克1.jpg

臺大公共藝術3-奧林匹克2.jpg

臺大公共藝術3-奧林匹克3.jpg

臺大公共藝術3-奧林匹克4.jpg   

4《斷象》楊偉林2005

       寸:310 × 180 cm

       質:棉線、化學纖維、鐵件

       點:新月台一樓室內空間

作品說明:(但本件早期作品似乎已經不存,由於新月臺一樓部分已經改建。) 

 

5《管窺》楊偉林2005

尺寸:70 × 70 cm1組三件。

材質:棉線、化學纖維、鏡面不鏽鋼

地點:新月台三樓室內空間

作品說明:

生命是管狀的、我在井底,閃爍、驚豔、獵取、想像。以鏡的反射照看,以月的形體封存。

臺大公共藝術5-管窺.jpg

臺大公共藝術5-管窺2.jpg   

6《知識轉向》陳龍斌2005

       寸:270 × 165 × 165 cm

       質:生鐵、玻璃、大理石

       點:新月台旁廣場

作品說明:

數千年以來,「書」承載「知識」的角色已被改變,同時人類也改變了對生命的思考方式。

臺大公共藝術6-知識轉向.jpg

臺大公共藝術6-知識轉向2.jpg   

7《用心帶領》陳正勳2005

       寸:主體:50 × 250 × 770 cm,圓球:直徑70cm1件)、直徑60cm3件)

       質:鑄銅、陶、不鏽鋼

       點:新生南路地下停車場上方綠帶

作品說明:

「用心帶領」是一個以「人本」為出發點,具有現代風的街道傢俱,象徵臺大人以運動家風範,帶領社會邁向更美好的生活。不鏽鋼球滾動般地設置在街角廣場邊,表現出不斷前進的活力;問號造型的銅座椅隱喻求知的動力、追尋宇宙的歷史意義和人文內涵,創造校園新視野,讓開放的行人空間成為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也為現代都市的生活開創了一個「心」的空間。

臺大公共藝術7-用心帶領.jpg

臺大公共藝術7-用心帶領2.jpg   

8《太極》朱銘1991

       點:文學院旁太極池

臺大公共藝術8-太極.jpg   

9《教室裡的地球》劉國滄2012

      寸:1750 cm × 1565 cm × 273.9

       質: 金屬、壓克力、顏料等複合媒材

       點:博雅教學館東側走廊

作品說明:

以「世界公民」之理念為出發點,具體呈現於空間中。以白色鐵條形成立體的單消點透視圖畫面,與平面的線條共同呈現出立體與平面交錯的浮雕效果。縷空的視覺效果不僅成為室內空間的延伸,也意圖將封閉的學習環境轉變為通透無邊界的教室,期望大學教育能以宏觀的角度和世界社會、自然生態有所呼應。

教室線性浮雕造型的正中央,以LED燈形成立體地球,五大洲的光影輪廓形成地球旋轉效果,暗示大學生應該關懷國際社會,並再次強調大學教育對環境議題的重視,作為一個新世代的「世界公民」。

臺大公共藝術9-教室裏的地球.jpg   

10《鼎》許維忠2009

       寸:高450cm

       質:銅

       點: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

臺大公共藝術10-鼎.jpg

臺大公共藝術10-鼎2.jpg   

11《分子之間》杜俊賢2011

       寸:520 × 340 × 200 cm

       質:石

       點:化學館與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間廣場

作品說明:

化學世界何其大,施展魔力變技法;氫氧碳氮矽與氫,分子之間任你搭。

臺大公共藝術11-分子之間.jpg

臺大公共藝術11-分子之間2.jpg

臺大公共藝術11-分子之間3.jpg   

12《狀態之間》陳健、蔡淑瑩2012

       寸:直徑 300 cm ,一組兩件。

       質:不鏽鋼

       點:化學館一樓大廳

作品說明:

或站、或走、或動、或跳躍,看似隨意的試管,組構成不同的「姿勢」(知識),而圓中逸散的飛躍,環裡溢流的舞動,說明著跨越學域的研究與知識的整合,在訊息傳遞與匯流的空間點,走向不確定的「狀態之間」,迎接著碰撞後令人期待的未來。

臺大公共藝術12-狀態之間1.jpg

臺大公共藝術12-狀態之間2.jpg

臺大公共藝術12-狀態之間3.jpg   

13《圓滿同心》王秀杞2005

       點:應用力學研究大樓戶外中庭

作品說明:

銅雕其意象徵地球村協和圓滿,各種族彼此同心,並藉此希望我們立足臺灣、放眼天下、圓滿同心。

臺大公共藝術13-圓滿同心.jpg   

14《閱讀的小女孩》王秀杞2005

       寸:55 × 55 × 75 cm

       質:青銅

       點:資訊工程德田館旁綠地

作品說明:

小女孩安靜在樹下閱讀,專注的神情帶幾分傲氣,散發著一股書香的喜悅。凡路過此處者,莫不停下匆忙的腳步,寧賞那份靜謐閒適的氛圍。創作是有形的呈現,分享是心境的芬芳及生活的充實。

臺大公共藝術14-閲讀的小女孩.jpg

臺大公共藝術14-閲讀的小女孩2.jpg   

15《太極系列—撥雲見日》朱銘2006

       寸:88.3 x 55.4 x 52.7 cm

       質:鑄銅

       點:博理館大門右側

作品說明:

朱銘「太極系列」展現東方太極拳內運的氣與外顯的勢,是一種超越文化與地域限制的國際藝術語言。其中第十招式「撥雲見日」意喻衝破黑暗重見光明、或喻疑惑消除,心中頓時明白。

臺大公共藝術15-撥雲見日.jpg

臺大公共藝術15-撥雲見日2.jpg   

16《社會科學院》伊東豐雄2013

       點:社會科學院

作品說明:

建物由傳統格子狀、簡潔直線造型,並大量採用特級清水模建築工法的教育大樓,及一座顛覆傳統建築手法、仿效大自然繁衍生長法則如森林般的圖書館組合而成。整體建築與周遭綠蔭巧妙地融為一體。

臺大公共藝術16-社會科學院.jpg

臺大公共藝術16-社會科學院2.jpg

臺大公共藝術16-社會科學院3.jpg   

17《幻獸》陳玟吟2005

       寸:45 × 35 × 35 cm16件)、60 × 35 × 35 cm8件)、80 × 35 × 35 cm1件)

       質:陶、釉、混凝土

       點:獸醫系三館戶外開放空間

作品說明:

可親性之造形與擬象化,充滿無限的想像空間。金字塔般的排列方式,散發神秘的力量;象徵醫者蘊藏的能量,探索著自然界的奧秘。

臺大公共藝術17-幻獸.jpg

臺大公共藝術17-幻獸2.jpg   

18《知識園》賴純純2011

       寸:知 to know 258 × 55 × 255 cm to understand 243 × 81 × 40 cm210 × 70 × 40 cm96 × 59 × 40 cm

       質:鏡面不鏽鋼、花崗岩

       點:霖澤館弄春池

作品說明:

「知」是智慧「識」是學習,知識是一種積極的能量,獲得知識背後的動力,也許是助人,也許是端正法紀,這都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正面能量。作品以「知」之字形投影為元素,隱約中如「知」字的草書。代表的是求知精神與明白的境界,勉勵法學院的學子們,體察社會,以法律專業服務社會伸張正義。

臺大公共藝術18-知識園.jpg

臺大公共藝術18-知識園2.jpg   

19《梯》許禮憲2007

       寸:L150 × W270 × H550 cm

       質:青銅

       點:明達館前綠地

作品說明:

以臺大建築特色圓拱為雕塑的結構元素。四個相同的組件,用不同的高度與角度,構成一件多重律動之造型。 從單一的方圓狀造型,經結合而成為一件完整的雕塑。由律動的斜線最終成為直線,代表誠信正義、不偏不倚、循序漸進的處事態度。象徵學生經學校教育後而有了規矩,優秀的學子,於協力整合後,將可成就一番事業。

臺大公共藝術19-梯.jpg   

20《民以食為天》許慧娜2005

       寸:180 × 220 × 5 cm

       質:鐵片、木材、金屬罐、玻璃瓶

       點:食品科技研究所

作品說明:

呈現如同罐頭製作,由平板的鐵或鋁片,經過充填、封罐及殺菌等步驟而成為可保存且可口的成品。瓶瓶罐罐的誕生,生生不息,滋養大眾。另外,在鐵片上鑲入以雷射切割,擷取懷素行草「民以食為天」的字體,使作品之意涵更為彰顯。

臺大公共藝術20-民以食爲天.jpg   

21《飲水思源》陳正勳2002

       寸:190 × 90 × 95.8 cm

       質:黑色花崗石、噴砂玻璃

       點:尊賢館前地坪

作品說明:

以石質展現明確簡約的現代風格,厚實文字線條透露吳尊賢先生百折不撓的性格,方體柱型在文字延伸行體下,產生交錯的塊面與有趣的陰影,整體顏色是黑色石材,內斂而沉穩,四個面分別有噴砂玻璃配合字形筆畫、塊體的轉折,形成豐富節奏。

臺大公共藝術21-飲水思源.jpg   

22《記憶之門》黃文慶2005

       寸:300 × 250 cm,共5件。

       質:彩色玻璃、鋼材

       點:學人宿舍

作品說明:(學人宿舍已經拆除改建,故本件已經不存。)

 

23《邀請》福德列克.歐迪 Frederic Oudry2005

       寸:300 × 250 cm,共5件。

       質:馬賽克磁磚、粗陶土瓷磚

       點:學人宿舍

作品說明:(學人宿舍已經拆除改建,故本件已經不存。)

 

24《數碼與軌跡》許禮憲2012

       寸:數碼─L 200 × W100 ×H 80 cm 軌跡─L 300 × W 150 ×H 100 × T 0.6 cm

       質:臺灣白化石、316不鏽鋼亮面板

       點:天文數學館入口處

作品說明:

作品以代表性的計算工具,算盤珠子與計算機的鍵盤為造型元素,象徵數學存在久遠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出產於臺灣東海岸「東河」地區的白化石,具有抗熱功能。是戶外座椅的上好材質。 以雷射切割同心橢圓,不同角度經圓心,首尾相連。錯開之後,形成立體有如太空星體運行的軌跡,使用高面板,意在作品可以引入玄關建築之色彩,讓作品融入空間。

臺大公共藝術24-軌跡.jpg

臺大公共藝術24-數碼.jpg

臺大公共藝術24-數碼與軌跡.jpg

臺大公共藝術24-數碼與軌跡2.jpg   

25《無限》張子隆

       寸:90 × 90 × 300 cm 460 × 320 × 200 cm

       質:鋁合金

       點:天文數學館11樓空中花園

作品說明:

《無限》的圓弧環狀造型,象徵著行星運行的軌跡,宇宙班的無限時空系統,旋轉的樣態猶如生命永恆的循環。另一墜子般的造型,象徵著生命如流星般璀璨,生生不息,縱使無常卻也無法被抹滅其曾經存在。

「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時間與空間構成的宇宙即是無限。」宇宙浩瀚無垠,當代人類依賴數學與天文學來解析宇宙的奧秘,藝術家即以創作來追求生命之永恆。

臺大公共藝術25-無限.jpg   

26《凝聚的力量》賴純純1999

       寸:1500 x 600 x 1000 cm

       質:不鏽鋼、雲紋大理石

       點:凝態科學研究中心一樓大廳

作品說明:

以地面延伸至牆面之大圓來象徵宇宙太虛空間的運轉即電子旋轉能量轉化的磁性場域。大圓的中心一點挺立雕塑,造形有如圓規一點頂立向外展開,又如原子的中軸線,芭蕾舞的單點旋轉姿態,傳達出能量在空間的轉換;蓄待而發的爆發力→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精神指標。

臺大公共藝術26-凝聚的力量.jpg

臺大公共藝術26-凝聚的力量2.jpg

 

資料説明參考網站http://www.publicart.ntu.edu.tw/article_clist_works-3

本文最後附上依照編號的位置地圖。 

公共藝術位置圖

臺大公共藝術-位置圖.jpg  

 

  

 

arrow
arrow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