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大旅行時代
作者:郭原森/元禾通藝術有限公司2008
地點:敦化北路338號捷運松山機場站/出入口外地面廣場
説明:
在此交通便捷的時代中,旅行不再是終生之夢,而是隨時可以完成的目標。在人們旅行的過程中,旅行箱是親密、不可或缺的物品。本設計擷取旅行箱所發散出的旅行意象為表現形式,這個被誇大的旅行箱猶如放大數倍的夢想,裝滿著快樂出發或歸家的感受,亦宣示著「大旅行時代」的到臨。在此大旅行的時代中,每個人都是生命的旅者,每個人亦都在旅行中,找到新生。
名稱:飛行計畫
作者:陳宏誠2009
地點:敦化北路338號捷運松山機場站之穿堂層牆面
説明:
飛行對於人類來說就如同親臨駕馭自由的快感,本作品的創作是以懷抱對生命的關懷與熱忱,藉由表現人對飛行的意念,傳達生存環境與人能合諧共存關係。 場域的經營如同收藏著過去物品的博物館情境。因此,未來、過去與當下觀者的想像,共同形塑並牽動觀者內心對作品產生的感動,進一步讓觀者從中尋找與自身想法較為接近的造形與趣味性,喚起內心對飛行的想像。
名稱:夢想飛行
作者:羅志良/李儒杰/崔永嬿2009
地點:敦化北路338號捷運松山機場站月台層天花板
説明:
本件作品的基礎發想來自人類對飛行的渴望,由於渴望飛行,使得人類開始思考任何飛行的可能性,最終造就了人類飛行的歷史。 本案作品【夢想飛行】,在回顧實現飛行夢想的執著與熱情時,也期望再次點燃人們的內心中,從小就不曾遺忘的,夢想與熱情。
名稱:希望未來城 City of Future Hope
作者:葛菲雅奇視覺空間2014
地點:南京東路五段237號捷運南京三民站/穿堂層往出入口端牆
説明:
希望未來城,是反映科技為人類文明帶來的想像,南港軟體園區,是臺灣資訊軟體及智慧型工業園區,園區币有完善、先進之軟體發展環境與通訊網路,透過色彩與符號傳達出資訊園區的科技運用及時代特色的意象。
名稱:金融華爾街 Glamour and Glitz
作者:葛菲雅奇視覺空間2014
地點:南京東路五段237號捷運南京三民站/穿堂層往出入口端牆
説明:
金融華爾街,是指敦北及南京商圈,夜幕低垂時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在這區域給人感覺就是現代化金融及商辦地區,向東可連接到松山火車站及南港科技園區,此外,媒體廣告業亦多集中於此,使本區形成臺北都會一特殊金融、廣告產業聚集鏈。金融華爾街轉化為色彩強烈的圖型呼應環境特色。
名稱:時尚樂活網 Web of Fashion and Delight
作者:葛菲雅奇視覺空間2014
地點:南京東路五段237號捷運南京三民站/穿堂層往出入口端牆
説明:
時尚樂活網,臺北的東區是臺北都會流行時尚名品廣場,不僅高樓林立,豐富美食及迷人的夜生活,是觀光客必遊之地,同時也是臺北人約會的好地點。現代化的設施及精品百貨已成為臺北流行時尚觀察的門戶,是臺北永遠歡樂的驚奇地。
名稱:綠色叢林心 Green Heart of the Urban Junglet
作者:葛菲雅奇視覺空間2014
地點:南京東路五段237號捷運南京三民站/穿堂層往出入口端牆
説明:
綠色叢林心,指的是臺北民生社區,花木扶梳及安靜的住宅區域,人行道兩旁的喬木在陽光照映底下,讓人不自覺地自然放慢腳步享受片刻的寧靜及綠意盎然景觀,生活在期間,總是會讓人聯想到它是臺灣第一個集合住宅區,將這些景觀特色轉化為簡易幾合圖形和線條,表現出臺北清新綠色小叢林。
名稱:河流彎曲之處,域見繁花光穹 Winding River, Flourishing Flowers, Dome of Light
作者:麻粒國際文化試驗/江洋輝2014
地點:八德路四段742號捷運松山站/B1大廳非付費區挑空天花區域
説明:
松山起源於河流彎曲之處所匯聚成精華薈萃之地,在自然地貌的圍繞下,開啟了豐富的文化繁景,作品藉由「域見」的空間詩意,轉換出藝術品與基地地理環境、與人的「相遇」經驗。透過數萬根管狀單元垂直錯落出高低起伏的有機挑空造型,以有如河灣水波的迴流意象,在挑高空間中流轉、擴散出多重層次與角度的視覺體驗,藉以演繹松山豐沛璀璨的歷史起源。以富麗壯觀的巨型光雕形式,營造如同繁花百景的「繁花&光穹」,透過充滿生命力的生機力量,舞動出豐富的感官經驗,歌頌松山古今文明遞衍過程的百花齊放與未來希望。
名稱:門 Doors
作者:太紅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何桂育與帕特里斯‧幕尼葉
地點: 臺北市南京東路4段12之1號/捷運小巨蛋站口街角廣場(1座);北寧路側退縮人行步道(1座);二樓疏散平台(1座),共計3座。
説明:
都會景觀為所有在城市內生活的人們定義了環境感,其美學往往挾帶許多集體潛意識性的視覺要素,有的時候,這種終日不變的環境看來麻木不仁,只有流動的人群和車潮才能帶來熱鬧生動的城市視覺。 「靜止」作品提供大眾這種流動視感的再現,它融入人類時間感,導入長時性的城市景象。走向「門」的過程中,大眾逐漸由現實的再現感抽離,轉而掉入時間流中並以數百倍的速度行進。這樣的視覺特效描繪出介於人類時間感與城市時間感之間的有機扭曲狀態。從最攝入的猛烈到最撫心的平靜,它讓每個人看見未來集體遠景的可能性。
名稱:推進 Moving Forward
作者:不詳
地點: 南京東路4段10之1號捷運台北小巨蛋站/穿堂層往月台層樓梯及電扶梯前方牆面,共2面牆。(分別紅色及綠色)
説明:
作品以反轉透視的手法造成視覺錯視,結合藝術家洪東祿擅長之光柵片媒材,活潑的手法與思維,反映新世代無限的潛能與可能性。捷運不僅代表推進都市的原動力,進站與離站更隱含新舊世代間的接軌與傳承。以國球承載民族的歷史與情感,期許能持續往前推進至時代的前端。
名稱:啟動密碼Energy Activation Code
作者:不詳
地點: 南京東路4段10之1號捷運台北小巨蛋站/穿堂層往月台層樓梯及電扶梯前方牆面,共2面牆。(分別紅色及綠色)
説明:
本作品是以本站周邊運動歷史的地域文化特質為題材,試圖展現本區鄰近各運動場館內所經常發生之球類、田徑、藝文表演、休閒娛樂.....等活動樣貌。 透過摩爾動畫原理,以機械裝置將平面上原本無法解讀的剪影圖像,還原成栩栩如生的動態影像,並以桃紅色及鮮綠色展現運動的活力及能量。
名稱:在河轉彎處—時光鐵道迴旋
作者:林舜龍/羅嘉惠2012
地點: 松山路11號松山車站對面停車場上草坪
説明:
以鐵盒玩具喚起童稚記憶,刻有「希望」、「祝福」、「健康」等地名的站牌,象徵人們在旅途之中,一站一站找到了自己的夢想。
名稱: 在河轉彎處—像素流動
作者: 林舜龍、羅嘉惠2012
地點: 松山路11號松山車站停車場出口後方草坪
説明:
作品順著草坡鋪展,象徵河水流動,「錫口」也不再只是一個歷史名詞,而是透過河景再現,成為觀者可以親身接觸的畫面。
名稱:轉動幸福之環
作者:松本薰2012
地點: 松山路11號松山車站位在佛光山臺北道場前
説明:
「轉動幸福之環」由五件超過六米高的鏡面不鏽鋼機動作品組成。作品上方的圓環造形,構想來自於早期蒸汽火車的車輪。「蒸汽機」的發明帶來了人類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文明史及生活面貌,因此,「火車」可說是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項交通工具。「轉動幸福之環」以鏡面不鏽鋼環象徵了台灣鐵道的循環流暢;青色的機翼—源自於世界童話「青鳥Blue Bird」,象徵追尋幸福;隨風轉動的狀態,則意味了車站的功能及歡迎旅客的光臨。
由於設置基地周圍有大樓,這樣的環境將產生較為複雜的風向,而使作品有更為豐富的轉動效果。在夜間,鏡面不鏽鋼在燈光的照射下,將有更輝煌燦爛的反影,青色的機翼則具有透明感的光亮度,使整組作品在夜間也會帶來精彩美麗的演出。
名稱: 在水一方
作者: 王國益/繁體誌藝術事業工作室2012
地點: 松山路11號松山車站外靠南港運動中心
説明:
高聳似音叉、風鈴的結構,排列如蜿蜒的基隆河,極簡的設計也與站體的建築風格相融合。
名稱: 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錫口印記書寫
作者: 顏名宏2012
地點: 松山路11號松山車站前廣場
説明:
指紋轉化成立體透視空間,是「約定」與「溝通」的符號。一千多位市民繪製的「幸福花朵」轉印於作品上,重新塑造松山的場域精神和城市的記憶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