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校園區公共藝術作品

作品名稱:青春 

作者:楊柏林2003

地點:復興南路252號/大安高工停車場上方廣場

説明:

青春是生命的黃金歲月,對人生充滿綺麗的幻想,身體裡的能量需要一種美麗的釋放,而運動和舞蹈正好提供陽光般的轉換機制。 健康生命的能動方式,其實是感覺到大地與我們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太陽出來了。

大安高工-青春.jpg

大安高工-青春2.jpg   

作品名稱:大安樹     

作者:不詳

地點:復興南路252號/大安高工校門入口

説明:

大安樹以木棉與小葉欖仁為枝、幹體裁,利用小葉欖仁的水平側枝特性以半反射鏡營造另一度空間的森林,鏡面會隨著四季樹容反映不同的風貌。而夜晚燈光亮起,如同黑幕樹叢中的燈塔,為捷運列車指引方向。

大安高工-大安樹1.jpg

大安高工-大安樹2.jpg   

作品名稱:精誠

作者:楊英風2003

地點:基隆路443/臺灣科技大學校門入口

説明:

精誠—由四塊不鏽鋼塊有秩序的相互嵌合而成,並相錯展開,如果將鋼體套合起來,就是一個分毫不差的鋼體套合起來,精密的機械構造,不浪費絲毫空間與素材。恰巧整潔、清晰、微妙地彰顯本校創校的精神。

臺科大-精誠雕塑1.jpg

臺科大-精誠雕塑2.jpg   

作品名稱:飛躍的世代

作者:不詳

地點:基隆路443/臺灣科技大學學校宿舍前方草地

説明:

以『飛躍的世代』表現青年學子豐沛卓越的創造力,以及宏觀多元的國際視野。以靈活躍動的飛揚動態,結合人型符號的特徵曲線,表現人文科技、設計創意的新思維,在剛柔急緩的線條構成當中,寓意有機與幾何代表的自然與科技的和諧共生。以穩定的三角穿透結構表現豐富多元的視覺變化,雲型基礎在多視角的狀態,結合立體造型表現作品在三度空間中不同面向的多元意象。整體造型以象徵智慧的人型側臉,寓意青年學子的蓬勃活力與美好未來。

臺科大-飛躍的世代1.jpg 臺科大-飛躍的世代2.jpg   

作品名稱:跳躍的月影

作者:竹生設計+角度設計

地點:基隆路443/臺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與營建系中間的風雨走廊

説明:

豔陽下(星空下) 一彎色彩繽紛的明月 輕巧地烙影了綺麗的廊道 行走其下 彷彿走入了 動人的故事裏。呼應臺灣科技大學將「建築科技」作為尖端特色研究領域,設置「台灣建築科技中心」的前瞻性。試圖將「建築」、「科技」與「藝術」結合,更進一步將此工程視為大型藝術雕塑,安置在校園空間這個大尺度的開放展示場所,希望將此風雨走廊提昇至藝術的層次。

臺科大-跳躍的月影1.jpg

臺科大-跳躍的月影2.jpg   

作品名稱:生命之樹-歷史的軌跡

作者:賴純純2005

地點:基隆路443/臺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内

説明:

國際大樓開挖過程中,發現5000年前,台北盆地樹齡約150歲、尺寸長達10公尺之茄冬樹。賴純純老師以此作為聯想構思作品,著重在闡述新世紀台科大—科技人向前邁進,勇於創新的科技學術精神。如同一棵茂盛生生不息的大樹,結合歷史、人文、科技與藝術組合,在時代的互動關係中。

臺科大-生命之樹石雕1.jpg

臺科大-生命之樹石雕2.jpg   

作品名稱:陽光密碼

作者:王存武2015

地點:基隆路四段43/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大樓前

説明:

校園的一角,隱藏著陽光的密碼。第一個密碼-光譜:純鈦的奈米氧化表層產生干涉色彩,透露陽光的一個秘密,白光是譜色彩的混合。這些科學發現曾啟發印象派畫家的創意,以原兀色再現自然,自此開展了現代藝術。第二個密碼-光彩:不同角度的百葉,在四時陽光移行間投下變化的陰影。對照鄰近原有的密集垂直百葉,透露利用日光的原理。 記錄日影變化的週期,就是日曆的起源,文明歷史的基礎。第三個密碼-光能:近八百組不同方位和傾角的太陽能單元,各自收集到不同的能量,以超級電容儲存,經過微處理器調控,在夜間分別提供不同照明。

臺科大-陽光密碼1.jpg

臺科大-陽光密碼2.jpg

臺科大-陽光密碼3.jpg   

作品名稱:種子

作者:張可昱2006

地點:基隆路四段43/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的弧形走廊

説明:

人類發明工具,用以作為身體機能的延伸,種子像是抽象化的工具,如種子一般向天空飛散,象徵著學校培育的莘莘學子,在溫室中茁壯,熟成後邁出校園的過程。室內的種子體懸吊於室內弧形挑空走廊上方,視覺上活潑了週遭的環境。室外的種子,材質是鑄銅,形似漏斗一般,是室內種子的延續,陽光和雨水都其間的孔隙灑向大地,就像是台科大的校友雖是科技人,但也樂於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精神。

臺科大-種子1.jpg

臺科大-種子2.jpg

臺科大-種子3.jpg   

作品名稱:愛在大地

作者:許禮憲2011

地點:基隆路四段43/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第四教學大樓前

説明:

延伸珍古德博士之理念,於此特定區域將他代表性圖片轉科於石材之浮雕,讓"希望之樹"更受矚目。白色石材雕刻,配以柱狀原石,其上刻有空中、地上、水下的生物造型,以擴大生命共存之理念。

 臺灣科大-愛在大地1.jpg

臺灣科大-愛在大地2.jpg  

 

作品名稱:百年之樹

作者:郭茂林2012

地點:忠孝東路三段1/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園

説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出發,建構「百 年之樹」的主要設計概念。紀念碑以十根柱體形 成,代表「樹」的隱喻,十年代表一根,十根則 代表一百年;紀念碑柱體群本身具有不同的高度 變化(古樹高、新樹矮),象徵著多年的成長歲月。 基地內共有二十個紀念柱體的埋設位置,其中先 設立十根,其餘十個位置以「預留」的型式隱喻 臺北科大未來百年的發展。

臺北科大-百年之樹.jpg

臺北科大-百年之樹説明.jpg   

作品名稱:石叢林

作者:蕭長正2012

地點:忠孝東路三段1/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園

説明:(參見説明牌)

臺北科大-石叢林雕塑.jpg

臺北科大-石叢林雕塑2.jpg   

作品名稱:薪火相傳時空膠囊

作者:曹日章2012

地點:忠孝東路三段1/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園

説明:

本校百年紀念園區之設置,除了緬懷前人心 血的「承先」,亦期達到師生共勉「啟後」之意 義。因此在姚校長、副校長林啟瑞教授與學務處的 推動下,催生時空膠囊的設置與「萬人留言」至 膠囊體內的校慶重大活動。指導時空膠囊規劃的 林副校長認為面對未來百年,本校的時空膠囊首 重於本體外殼的高強度與內部的耐保存需求。因 此不同於往常所見以玻璃、塑膠桶、木箱所打造 的膠囊,本校採用高厚度不鏽鋼與真空技術,製成 外觀為膠囊狀的腔體,內部先抽成低壓真空後,再 加入高純度氮氣,有利於永久保存。

臺北科大-時光膠囊及薪火相傳.jpg

臺北科大-時光膠囊及薪火相傳2.jpg   

作品名稱:深耕臺灣放眼世界

作者:王秀杞

地點:忠孝東路三段1/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園

説明:(無)

臺北科大-王秀杞雕塑深耕臺灣放眼世界.jpg   

作品名稱:方圓之間

作者:不詳

地點:忠孝東路三段1/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園

説明:(無)

臺北科大-北科鎮寶方圓之間.jpg   

作品名稱:隔牆有耳

作者:不詳

地點:和平東路二段134/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展示樓東北側外牆

説明:

懸掛於建築牆面外的耳狀外形設計象徵著建築內與外的對話,並對外揭露美術館內部的種種。潔白、平滑、抽象的形態將為原有建築物褐色丁掛磚外觀帶來畫龍點晴的效果。

北教大-隔墻有耳1.jpg

北教大-隔墻有耳2.jpg   

作品名稱:雙觀點

作者:不詳

地點:和平東路二段134/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展示樓北側外牆

説明:

在這個世界中,有許多新事物是只能透過特殊的觀點或視角而被發掘。 若僅是匆匆地走過,你可能會錯失許多特殊的風景。

北教大-雙觀點.jpg   

作品名稱:師之華

作者:李億勳/廖瑞章/林維俞

地點:和平東路一段162號/臺灣師範大學校門口右側之空地(雕塑公園)

説明:

以臺師大校徽中「鐸」造型為發想,「鐸」大鈴有舌,因鐸之振舌發聲,引申為教師之宣揚教化,亦象徵著教師與教育之意。作品以鐸為單位元,運用放射狀的渦線幾何圖形構成花朵的形態,「華」字同花,義為光彩、精英、繁盛,意寓著師範精神如同光彩般地煥發,與臺師大師生傑出的精英表現,像花開般的繁盛。作品兼具有街道傢俱之機能,圓形環狀的座椅,放射的白色花瓣圖案,引用作品之燈光照明情境效果,宛如綻放中的花卉。

臺師大-師之華.jpg

臺師大-師之華2.jpg   

作品名稱:師之傳承

作者:李億勳/廖瑞章/林維俞

地點:和平東路一段162號臺灣師範大學/校本區校門口右側之空地(雕塑公園)

説明:

作品由大獅與小獅所構成,「獅」與「師」字諧音,大與太音似,小與少義同,中銜著鋼筆,代表人文,小獅口中銜著畫軸,代表藝術,獅身上之電路板線圖,代表科學,書本象徵知識與教育,寓意著師範傳承與高膽視野。 整體作品素達著臺師大之:「以師範精神為典範,並以人文、藝術、科學整合發展為特色」。以人文開拓視野,以藝術厚植生命,以科學反映現代,以師範奠定國本之意義。

臺師大-獅之傳承塑像.jpg

臺師大-獅之傳承塑像2.jpg

臺師大-獅之傳承塑像3.jpg

臺師大-獅之傳承塑像4.jpg   

作品名稱:師之道

作者:李億勳/廖瑞章/林維俞

地點:和平東路一段162號臺灣師範大學/校本區校門口右側之空地(雕塑公園)

説明: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本作品為三件成一組作品,以街道傢俱概念而成的座椅設置,提供師生在場域中有休憩的實質功用。從作品外在造型以幾何形態所構成,角面結構形成的基礎造型簡約風格,是充分反映機能,純粹化的形式表現,得以體現師大校訓-誠正勤樸的內在精神,希望從內心的修養到生活的實踐,從結構所產生的建構型態造型意象,對應師大成就大師的具體成果。

臺師大-師之道座椅.jpg  

 

作品名稱:理學對談

作者:不詳

地點:芳蘭路71/臺灣大學環境研究大樓

説明:

大學教育著重思想再塑造,與專業領域更深入探討,環境研究與動物中心的領域,引人聯想現代科學上理學的教育,通指研究自然物質運動,基本規律的科學,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天文、地質、地理等等,作品描述研究的起因、過程與結果當中的溝通和實踐。

環境研究大樓-理學對談1.jpg

環境研究大樓-理學對談2.jpg  

  

http://weng3309.pixnet.net/blog/post/344879023 臺灣大學校園公共藝術專欄

 

 

 

arrow
arrow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