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年我首次參觀臺北市天文教育舘,第二次再來拜訪時,主館已經封舘開始整修,只能參觀旁邊小小的天文小棧。現在歷經三年的整修再重新開放,確實增加了許多天文相關的知識導引,尤其在互動式操作及動態影片的觀賞,宇宙結構的演化,外星群的資料,這些的確是讓人耳目一新。要勉强找出缺點,應該是哈伯太空望遠鏡所發現的一些資料,就比較忽略掉了,期待以後再加强吧。
基本上一樓及二樓為太陽系及地球的一般知識介紹,三樓則爲較艱深的宇宙,星群,星系相關資訊。
會場入口的環形動態互動影片
太空人的現在與未來太空衣設備
太空艙展示
太陽在各種光波與電波下的多重面貌
太陽系行星互動性操作介紹
行星的模型結構
太陽的模型結構
日蝕月蝕的形成説明
古代的天文觀察設備
各國的火箭模型展示
地球上的天文臺設備説明
地球系統説明
動態影片---太陽系的形成
地球的磁場與結構
兒童游戲區
登月設備展示
電梯旁的樓層介紹牌
展示場入口前的熱氣球
太空艙内的設備展示---厠所,食物區,植物栽培區。
龍捲風的形成設備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