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江自行車租借站進入後,沿著自行車道續行,直到華江橫移門的水門出口,這一段是華江濕地區域。堤防彩繪為具有東方文化色彩的名畫描繪,除了被標榜為中國十大名畫的仿製作品之外,還有以新北上河圖爲名,描繪淡水河流域河岸的熱鬧景色,而更有趣的是作者都會在畫作中,有意無意的添加一些KUSO景色意象。這一段路如果只是騎車奔馳而過,實在太可惜了,還是下車散步牽行,好好仔細欣賞吧。
中國十大名畫部分,我還添加了原始名畫的網頁鏈接及出處説明,這樣就更能細部的比較與原作欣賞。
花卉鳥蝶圖
溪山漁隱圖
唐寅(1470一1523),明代畫家,文學家。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此卷繪松樹、丹楓黃葉,瀑布流泉掩映,茅舍水榭錯落於溪岸石間。皴山以披麻融入帶水斧劈長皴,山石以石青加墨漬染,受陽面露白,表現凹凸明暗,富有立體感。
觀景意象
十駿犬圖
郎世寧從來不用連綿富有彈性的線條來描繪物象的輪廓,而是以細碎的小筆觸來表達動物皮毛的質感。畫了十條品種高貴的名犬,分別命為:「霜花鷂」、「睒星狼」、「金翅獫」、「蒼水虬」、「墨玉璃」、「茹黃豹」、「雪爪盧」、「驀空鵲」、「斑錦彪」和「蒼猊」。
太白山圖
王蒙(1308-1385),元末畫家。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孟頫外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山水畫受趙孟頫影響,師法董源、巨然,集諸家之長自創風格。《太白山圖卷》所繪為浙江太白山天童寺及其周圍景物,著重描繪天童寺前二十里夾徑松林。畫面上松林蒼鬱茂密,蕭寺殿閣、草堂茅屋掩隱其間,騎者僧侶各行其道。樹木不下數十種,青紅間施,曲盡山林幽致。章法嚴謹,結構深邃。筆法尖細,別具一格。
百蝦圖
20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齊白石,畫蝦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在下筆畫蝦時,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筆痕表現蝦的結構和質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筆法描繪蝦須和長臂鉗,使純墨色的結構里也有著豐富的意味,有著高妙的技巧。《百蝦圖》是的晚年之作,又稱《群龍入海圖》。彼時白石老人畫蝦技術精湛,畫中百蝦只只靈動活潑,神韻充盈,是白石老人畫蝦技術登峰造極之作。更難能可貴的是,百餘只蝦大小相差無幾,然姿態神情各異。整個畫面結構錯落有致,畫家不著一筆而將蝦群置於水中。(這裏百蝦純為個人創作且被KUSO了六隻螃蟹在周圍)
溪山清遠圖
《溪山清遠圖》描繪江南晴日湖山景色,圖中群峰、山石、茂林、樓閣、長橋、村舍、茅亭、漁舟、遠帆,勾筆雖簡,但形象真實。宋代,夏圭,國畫長卷,紙本水墨,縱46.5厘米,橫889.1厘米,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瓮牖圖卷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詩文清遠,書畫復唐宋古風,為後世所宗。圖繪子貢見原憲於其居所,桑木為門軸,破瓮為窗口之陋室,以昭示君子以德樂道之理,故事出於《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端木賜,字子貢,衛人。少孔子三十一歲,經商相魯致富。原憲,宋人,少孔子二十六歲,樂道隱居而貧。原憲是孔子的弟子,他以清靜守節,安貧樂道而受人尊敬。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門是蓬草編成的,門樞是桑樹條,屋內上漏下濕,原憲端坐其中絲毫不覺清苦,以修習禮樂教化的儒道為樂。
有一天,子貢去找原憲,他乘坐著高頭大馬拉的車,穿著雪白華麗的衣服,因為小巷容不下他的大車,子貢只好下車步行前去敲原憲家的門,只見原憲戴著用樺木皮做的帽子,拄著手杖出來開門迎接他。可能見原憲一副窮困寒酸的樣子,子貢說:「嘻!先生這是生病了嗎?」
原憲回答他說:「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學了道卻不能身體力行去做才叫做病,我現在是貧並不是病。」子貢聽後非常慚愧。
念奴嬌 (蘇軾)---赤壁懷古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其他華江濕地景色
華江自行車租借站
華江水門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