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西部濱海公路,行經竹圍漁港一路向南,走訪老街溪、雙溪口溪兩河匯流的海岸桃花源,海很美,天空很藍,伯勞鳥優雅飛翔,彈塗魚萌樣張眼,時光就像岸邊輕轉的風車,緩緩而動。原為廢棄軍營的許厝港,因河流水系發達、河口地形發育良好,形成候鳥過境的最佳場所,其占地961公頃、縱長達10.5公里,內政部公告劃定為「重要濕地(國家級)」,放眼而去除了自行車道及紅樹林木棧道,幾乎沒有什麼人工設施,乍看也許覺得毫無特別,但這裡其實藏著許多「國寶」,豐富的原始生態,每次來都能有不同驚喜!
被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評為重要野鳥棲地的許厝港濕地,每年10月至隔年5月總是湧進了不少賞鳥人潮,懷著期待與黑面琵鷺、唐白鷺、黑嘴鷗、小燕鷗等候鳥相見歡。擁有潮間帶、防風林、魚塭、水田的濕地,是候鳥大規模南遷的中途休息站,現有鳥種已超過200種,約占全台560種的41%。群鳥在此覓食、休憩,構成一幅靜謐的生態風景畫。望遠鏡、單眼相機、不打擾的態度與不趕的行程皆是賞鳥必備。許厝港濕地不只是桃園最佳的野鳥棲息環境之一,也是認識潮間帶生態之美的自然教室;台灣蘆竹、朴樹、馬鞍藤、羊蹄上百種植物,與澤蛙、黑眶蟾蜍等兩棲類,以及台灣特有種生物皆可在此發現。
「草漯沙丘」號稱臺灣的撒哈拉,綿延8.1 公里的沿海沙漠特殊地景,是臺灣海岸中保持最寬廣而完整的,每當夕陽西下時,成排的發電風車佇立、沙岸與海連成一線、起伏的沙丘上,蜿蜒沙紋交錯著腳印,有一種寂靜又蒼涼的美感,吸引不少攝影達人和網紅前來拍攝。臺灣環境資訊協會曾評選草漯沙丘海岸為「全臺九大值得守護的海岸線」之一,草漯沙丘具珊瑚礁生態以及豐富的海岸林生態,包含林投、木麻黃、苦楝、菟絲子、蓖麻、天人菊等耐鹽防風植物,阻擋風飛沙避免海岸線後退,也讓沙丘沿岸多了一道綠色風景。
許厝港濕地景色
國家級重要濕地的標識
一排小風車造景
許厝港介紹
整片濕地上的紅樹林植栽,還有上方的觀賞走道。
公路旁可觀賞海景
許多景點的指標
園區内的建築設施
防沙植栽遮網
自行車道的跨溪橋---這裏是新街溪的出海口
休閑區建築只能遮雨遮陽但不遮風。
濕地復育區標識
兩層樓的造型觀景臺
海岸防風林介紹
各種海岸動物的教育介紹牌
草漯沙丘地質公園景色
沙丘的生態體系
地質公園説明牌
整排的風力發電風車
通往海岸的步道
海岸及沙灘景色
留存的張家古厝
公園入口的漂流木造景
常見植物介紹牌---黃槿及馬鞍虅
觀景臺
遠望海灘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