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nikkei) COVID-19 復甦指數
台灣由原來六月底排名的83名(43分),在9月底已經提升爲18名(63分)。
大家應該都知道彭博社的COVID-19 復甦指數,台灣的名次被遠遠排在落後國家之中,想要攻擊政府的反對黨,經常以此報告評擊政府的疫情。事實上另外有日經產業的另外一份報告,説明台灣在控制疫情的成功真相,卻沒見到有人敢於提出説明。
以下左側·為9月30日最新排行榜-----右側為6月30日的排行
日經 COVID-19 復甦指數在每個月末對1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感染管理、疫苗推出和社會流動性進行排名。更高的排名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更接近復甦,其確診的 COVID-19 病例數較少、疫苗接種率較高和/或社會疏遠措施較不嚴格。
該指數為每個國家或地區計算 0 到 90 之間的分數。分數是三個組成類別和九個子類別的總和,如下所示:
感染管理---確診的 COVID-19 病例與高峰病例數;人均確診病例數;每個案例的測試。
疫苗推廣---人均接種疫苗總劑量;人均接種的新疫苗劑量;至少接受過一劑疫苗的人數比例。
流動性---社區流動;牛津嚴格指數;飛行活動。
該指數的數據來源包括Our World in Data;谷歌 COVID-19 社區流動報告;牛津大學布拉瓦特尼克政府學院的牛津 COVID-19 政府響應跟踪器;Cirium,一家航空數據和分析公司;和軌道洞察,分析衛星數據。每個子類別的最高得分為 10。對於這些子類別中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進行了相互比較。例如,在“至少接受過一劑的人口比例”子類別中,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比例高於所有國家的 90%,則為 10;如果百分比高於所有國家的 80%,則為 9;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