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繽紛建德快樂上學
地點: 基隆市建德幼稚園
作者: 全校師生
説明:
創作說明:以「兒童」為設計對象,規劃藝術教育體驗課程,啟發孩童無限想像。
名稱: 花園裡有什麼?
地點: 中正區祥豐街216號正濱國小(至善樓一樓開放空間後側草地)
作者: 崔永嬿/蹬蹬腳尖創意工作室2015
説明:
生態世界深不可測,雖然科技的進步,仍有許多難以探究領域。如同圖中的花園鰻,看似展露出了大部分的身軀,但卻依然有軀體隱藏在砂石中,象徵生物未知的一面,學著尊重不同物種的生存方式。
名稱: 愛‧西定
地點: 安樂區新西街1號西定國小(大門)
作者: 李昀珊/昀珊國際創藝工作室2015
説明:
以在地的「大樹」、「河流」、「山坡」、「海洋」為元素,勾勒出一條充滿想像力的夢想之川,創造一個以優質的人文底蘊和在地歷史為出發的藝術大門。
名稱: HELLO!華星人
地點: 七堵區泰安路34號華興國小(新大樓立面)
作者: 顏宏儒、張育萱/無二設計整合有限公司2015
説明:
童趣的故事,定位於未來有一群神祕訪客來到華興國小,尋找寶藏,但藏寶圖的祕密卻只有「華星人」能解讀。以互動的方式建立師生對校園的認同歸屬感。
名稱: 音符圓舞曲
地點: 仁愛區獅球路6號成功國小
作者: 潘娉玉2009
説明:
成功國小在基隆市以音樂教育著稱。公共藝術作品〈音符圓舞曲〉利用剪紙技藝所造成的連續或對稱的圖案,將音樂中的音符幻化成各式各樣的環形花朵。環形的音符花朵以交疊的構圖、和造成空間層次的顏色,構成彷彿是視覺圓舞曲一般的美感。圖案設計,是由藝術家與成功國小的老師與學生共同合作所創作出來的。
名稱: 藝趣解碼樂
地點: 仁愛區仁二路135號信義國小
作者: 江雅雯2013
説明:
本公共藝術計畫結合學校美術特色,成立集體創作活動營隊,過程以融合「藝術、戲劇與數位科技」的三方密切互動,讓師生在參與過程中對於藝術能有更寬廣體驗與接觸。成果作品並且結合「行動條碼」(QR code)數位互動概念,提供民眾與作品更貼近、更即時的對話,自由「解碼」與重新「閱讀」一段屬於在這裡的人文故事。
名稱: 知識海‧樂學習
地點: 中山區中華路46巷26號中華國小(運動場一樓樓梯牆面)
作者: 黃耿茂2013
説明:
本公共藝術設置地點選在運動場一樓樓梯牆面,將圖案設置於樓梯牆面的內外牆,使中華國小的入口意象更加明顯、活潑。內外牆以藍海裡跳耀的白海豚作為主題,海豚是大海裡最聰明的哺乳動物,有著友善的形態和愛嬉鬧的性格,這也符合國小學童的形象,而內牆的六隻海豚背上代表著一到六年級的學童,與外牆老師的領航相呼應,他們優游於知識海中,快樂的學習,並從中體悟到海洋帶給我們珍貴的資源。
名稱: 迎風啟航
地點: 中山區中山一路291巷45號港西國小
作者: 黃耿茂2013
説明:
學校就好比帆船,載著充滿朝氣的學子,航向未來。
名稱: 港西甲板物語
地點: 中山一路291巷45號港西國民小學(日新樓教室左側凸壁面4樓至5樓)
作者: 褚瑞基2010
説明:
港西國小以其「甲板」瞭望基隆…凝視曾經西班牙人、荷蘭人的來去、凝視法國人的封鎖及戰爭、凝視日本太陽旗的升起及降下、也撇望到大陸新移民的登陸。在這甲板上,港西國小的師生遊樂、學習、成長,共築成長的天地;又不時對於基隆的過去及未來做凝望及想像。
名稱: 我的探險及夢想
地點: 中正區中正路656巷150號忠孝國小校門口
作者: 褚瑞基2009
説明:
一條遊道通向學校, 儘管時間的改變,遊道改變了樣子, 儘管未來它或將變化成另一個模樣,
但是這個高度的變化, 這條彎折的線條絕對會繼續存在, 因為這就是我的學校、我的家園共同接續的物件 – 我的現在、過去及未來被它所串聯。
名稱: 紙在水中游
地點: 中正區中正路656巷150號忠孝國小
作者: 財團法人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2011
説明:
本次公共藝術創作以《海底世界》為主題,由樹火進行創作及裝置,從了解校園環境、在地文史、海洋生態之特色及發展脈絡出發,運用紙纖維媒材捏塑出基隆臨近海域的海洋動物如豆腐鯊、黑鯛、蝶魚、紅腳蝦…等,藉由創作過程,分享心中家園,創造公共記憶。
名稱: 通訊發報機
地點: 安樂區武崙街205號武崙國中(教學大樓)
作者: 邱昭財2013
説明:
探索與想像是穿越時空的密碼,分享一個充滿意象的情境,透過科幻想像,洞察未知世界。
名稱: 光年資訊站
地點: 安樂區武崙街205號武崙國中(活動中心)
作者: 邱昭財2013
説明:
作品是一座信息發送傳遞的載台,發佈傳送著關於武崙星球的種種資訊與創意。
名稱: 光年飛碟
地點: 安樂區武崙街205號武崙國中(教學大樓)
作者: 邱昭財2013
説明:
作品象徵人類對於飛行、光年星際旅行的夢想,準備飛行。
名稱: 光年探測器
地點: 安樂區武崙街205號武崙國中(教學大樓)
作者: 邱昭財2013
説明:
作品是充滿好奇,樂於求知的機具,以探索的姿態行動。
名稱: 光年基地
地點: 安樂區武崙街205號武崙國中(專科大樓)
作者: 邱昭財2013
説明:
作品是裝載著知識與想像的資料庫,紀錄了整個武崙星球的種種,也是學習與創造的基地。
名稱: 溫馨的印記
地點: 信義區東信路4號信義國中(自強樓中間川堂)
作者: 簡源忠/鑲嵌藝坊
説明:
由三個足跡所形構而成的畫面,各別象徵著學子心靈成長過程中青澀、靦腆及璀璨的面貌。在師長的關愛及鼓勵下,逐漸地茁壯,以快樂進取、正面積極的心迎向璀璨的未來。
名稱: 耕深‧耘心
地點: 信義區東信路4號信義國中(教學大樓側牆、莊敬樓牆面)
作者: 胡棟民、高德恩/京石文化設計有限公司2013
説明:
以樹與鳥的形象,象徵百年教育扎根與快樂學習,傳達「我愛信中」的信念。在陶版牆面上,刻畫出運動員及游泳水道的意象,凸顯學校對運動教育的深耕。
名稱: 藝之傳承
地點: 信義區壽山路9號成功國中(校門邊舊城牆)
作者: 李國嘉/李國嘉藝術工作室2015
説明:
沿著外牆躍動的樂音浮雕創作,記錄著本校在音樂、舞蹈上不遺餘力的灌溉。提琴中軸刻著各班級師生的座右銘,記錄著過去輝煌的歷史時刻,鼓勵後進以其為標竿,努力前行。
名稱: 正陽耀濱
地點: 中正區正榮街88號正濱國民中學(校舍前方綠地)
作者: 李昀珊/昀珊國際創藝工作室2014
説明:
在陽光的照耀下,讓海浪演化出亮麗的青春氣息;以揚帆的正濱號帶領學子們成長迎接未來。
名稱: 焦點
地點: 七堵區東新街20號明德國中(正心樓後側)
作者: 蔡政維2007
説明:
作品中的鏤空正方空間設計,在意涵中帶出空氣手槍射擊運動中的“標靶靶心”,更在視覺上減輕因材質所呈現的重量,使得光與氣能通暢的穿過實體流洩於作品四周。
名稱: 躍動
地點: 中正區中船路36巷59號中正國中校門口
作者: 林幸長(謙漢設計有限公司)2009
説明:
延伸的弧線上,記錄學習過程。 翻轉的圓弧中,綻放學習能量。
延伸之帶狀造型,象徵倚山座落、蜿蜒分佈的帶狀校舍;
刻畫之年代標記,表達生生不息、創新突破的薪傳精神。
連續翻轉之圓弧與上下擺動的多重軌跡,表達學習的樂趣與挑戰相互堆疊。
名稱: 波光粼粼
地點: 中正區中船路36巷59號中正國中(正德樓一樓,合作社右側牆面)
作者: 林幸長/謙漢設計有限公司2015
説明:
將山稜、波浪、漣漪、日影等元素,透過抽象的切割再重組。其所呈現的海景意象,隨著觀賞的位置、時間而有不同的視覺感受,解讀的方式微妙且多變,留給觀者發想遨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