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世紀樞紐
地點: 七堵火車站前站廣場
作者: 林舜龍/張明風 2012
説明:
世紀樞紐顧名思義,即是七堵車站的功能特性所詮釋出與氣勢,氣質相符合的作品。仿鐵軌鋼構的有機造型,代表著富含歷史意義的軌道。以行星軌道圍繞太陽旋轉概念,訴説七堵車站時間軸所背負轉運集散的責任。以大小不一散落金屬球象徵著連結各個車站,在中心球體上的無數光點,比喻車站内外人來人往的繁榮盛況。
名稱: 生命變奏曲
地點: 仁愛區南榮路509巷2號基地入口處擋土牆前緣
作者: 蘇福隆2014
説明:
以簡約律動的線條,展現白色蒲公英隨風飄逸的姿態,刻畫出生命的起承轉合,藉以引發悼哀者的共鳴。
名稱: 隨風而思
地點: 仁愛區南榮路509巷2號帶狀花臺、矮牆之牆面
作者: 蘇福隆
説明:
隨風而飄的蒲公英和飄帶,象徵送行者與往生者曾擁有的共同記憶,也希望送行人能逐漸回復平靜的心情。
名稱: 歲月印記
地點: 七堵區光明路23號七堵鐵道公園
作者: 李億勳/陳炳丞 2016
説明:
以時間倒流的鐘與基隆市鳥黑鳶等元素的重塑,帶領民眾回憶七堵車站的過往時光。整體作品以昔日鐵路與旅客的隨身物件及象徵記號為發想,由火車、時鐘、站長帽、鐵路便當、信號燈、行李、皮箱、礦場安全帽、公共電話 …等共同組成一組多件的作品,堆疊出七堵車站的時空故事。寓意著時間流逝與生活軌跡,藉由物體記號,訴說由記憶片段累積的七堵歲月印記。不同於一般公共藝術作品的設置,創作者結合燈光與聲音裝置,使觀者不僅於視覺上獲得享受,在聽覺上也能有全新體驗。此外,更讓藝術作品以燈光的調節,突顯其在環境中的視覺焦點,增加作品在空間的親和價值,表現出與日間不同的視覺型態意境,營造環境夜間的另類氣氛。
名稱: 車票
地點: 七堵區光明路23號七堵鐵道公園
作者: 王傑2012
説明:
寫著「七堵─幸福」的台鐵舊車票,底部的七組數字,代表七堵站營運終始的日期及末班車號;背面則是七堵站建築圖,凸顯這是一個「被拆開後重組」的「半新」舊火車站,也隱喻新舊融合、共創未來的願景。
名稱: 滅火小精靈
地點: 仁愛區成功一路86號(基隆市消防局仁愛分隊側門)
作者: 李國嘉2011
説明:
世界知名的尿尿小童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其由來說法不一:一說是中世紀有個神童用尿澆滅強盜放的大火。另一說是指西班牙人準備炸毀布魯塞爾時,有個兒童用尿澆滅了炸藥引線,自己卻中箭身亡,因此市民雕刻銅像,以茲紀念。創作者重新以頑皮而可愛的現代台灣娃兒造型呈現雕塑,使其成為打火精靈,因其意義正好是消防的最佳典範。
名稱: 快樂之鴿
地點: 信義區東信路123號基隆郵局(大樓外牆壁面)
作者: 李昀珊 / 昀珊國際創藝工作室2013
説明:
以和平的「信鴿」,象徵郵政人員同心協力、為民服務,演繹出郵差對於郵務傳遞的使命感。
名稱: 同心協力步步高昇
地點: 信義區信二路179號信義區公所
作者: 李明道2012
説明:
以幽默可愛的手法,象徵社區的每一份子,藉由互助合作,為社區貢獻己力。
名稱: 波麗士8號
地點: 中正區環港街98號基隆市警察局八斗子分駐所(大門左前方)
作者: 李明道2013
説明:
超時空的合金機器人,負責地方的安全維護及救災勤務。
名稱: 守護‧護守
地點: 中山區復興路204號中山區消防隊(大門右側)
作者: 李昀珊 / 昀珊國際創藝工作室2013
説明:
將消防英雄救援生命的具體形象轉化,表現消防弟兄在第一線的英勇衝勁。
名稱: 人心仁樹
地點: 信義區信2路268號基隆醫院
作者: 李彥宏、廖家正2009
説明:
公共藝術的創作,將人與心的造型轉化,並掌握關懷、愛心、柔軟的特性。運用地坪拼貼的表現手法,經由各種不同紋理的磚材,拼貼成象徵醫療體系的大樹。並運用綠色的地坪拼貼,襯托出人心雕塑的力與美,並展現民眾與醫者相依相存的巧妙關聯。並運用LED燈,將樹的拼貼帶來動感,表達醫療單位仁心仁術的醫療觀。夜間充分運用所呈現之光影效果,來引起大眾對此公共藝術的注意力。
名稱: 乘浪
地點: 中正區平一路360號基隆市和平島入園處右側三角草坪
作者: 王幸玉2014
説明:
踏著設計成白色海浪般的步道,讓人有乘風破浪,一路挺進和平島的感受。步道旁的藍白模型,正是和平島上特有海口平臺、豆腐岩等海蝕奇景的再現。
名稱: 啟航
作者: 林昭慶/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2014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碧砂漁港臨海休閒區草地
作品說明:
停泊是為了新的啟航。造形簡約的風帆船隻,矗立於藍天海岸,希望臺灣之子能開創更寬闊的海洋疆域。
名稱: 飛揚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碧砂漁港臨海休閒區草地
作者: 林昭慶/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2014
作品說明:
結合風帆、彩帶和音符等造型,建構迎向未來的美麗新視窗!
名稱: 燦流
地點: 基隆火車站新站(北口)
作者: 朴善熙
説明:
作品造型盤旋迴繞,起伏有致,呼應基隆在地依山傍海的地理特色。而由下往上看,作品在藍天下光彩奪目、閃耀迷人,似流動的魚兒奔向廣闊大海之勢,豐富多彩,在在顯現基隆海洋之都的特色。基隆火車站以「雞籠」造型來設計南側出入口之造型帷幕牆,形成波浪狀的排列組合,呈現出「海風漫漫波光粼粼」的獨特意涵與地標性,《燦流》的網格與閃耀與車站北口及南口形塑「海上圓鑽」的意象相互呼應,突顯基隆火車站的空間與藝術設計,強化了基隆海灣的場域感官與環境氛圍。
名稱: 藝術發電廠
地點: 八斗子環保復育公園
作者: 張惠蘭2015
説明:
以駐地創作計畫,融合海洋科技博物館特色,及本地的文化歷史與海洋元素。邀請藝術家,將水、火、風般的力量,轉化為八斗子社區環境美學,創造藝文的充沛能量。
名稱: 希望之星
地點: 基隆海洋廣場
作者: 不詳2014
説明:(參考紀念碑文)
以下均爲安全管制單位,不開放參觀照相取景,僅能使用政府網路相片。
名稱: 領航-錨
地點: 中山區中山二路94號(官兵生活大樓左側)
作者: 簡明輝/水岸藝術文化研發有限公司2015
説明:
碩大的船錨,威風地矗立在基地上,展現海軍的使命,確保了臺海安全。
名稱: 巡護者
地點: 中正區祥豐街46號旁(海岸巡防署北部地區巡防局)廳舍大門右側花臺
作者: 李億勳/紅毛港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説明:
以海巡署署徽圖像「海龍」與「警鴿」為發想。透過象徵祥瑞的海龍與和平的鴿子,表達海巡署防衛海域與護衛漁船的使命。
名稱: 圓
地點: 中正區豐稔街115號海軍基隆後勤支援指揮部
作者: 林正仁2011
説明:
設置點後方突出於牆面的樑、柱形成一方形的背景空間,故以《天圓地方》的概念,使作品在《方》與《圓》之間產生對話。取營區汽車隊車輪造型意象,以耐候鋼焊接成一個圓環形,表現海軍弟兄,生活圓滿,團結合作;左上方連結划槳的不銹鋼船形,則寓意其同舟共濟、互助合作的忠義精神。
名稱: 守護的座標
地點: 中正區中正路249號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總局
作者: 羅傑2011
説明:
海巡署為海上的警政及執法單位,其執行任務為法是從。通過 「矩」的古典文藝詮釋,取方框-「框範」之意,象徵使海洋和平的海事制度,得以規律而行。
名稱: 虎虎生風
地點: 七堵區明德三路 40 號陸軍關渡地區指揮部
作者: 姜憲明/璞林國際藝術有限公司2015
説明:
以虎躍龍騰威鎮八方之姿, 集忠貞凜然之氣節, 迎向時代新趨勢!
名稱: 保國安邦
地點: 七堵區明德三路40號(司令臺兩側壁面)
作者: 姜憲明、林昭慶/璞林國際藝術有限公司2013
説明:
以虎嘯之姿、奔雷之勢,展現王者保家衛國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