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作品
名稱: 洄域之境
作者: 劉和讓/山墨文創有限公司2013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367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遺址廣場)
作品說明:
以漁用浮標、基隆嶼、煤礦以及漁火等地域元素,作為遺址廣場的雕塑創作,並融合電廠的歷史文化,提升民眾對人文、生活、環境的藝術關懷,以藝術作為重新認識在地文化的媒介。
名稱: 泡泡遇
作者: 陳怡潔、何采柔/2014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367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碧水巷廣場水池)
作品說明:
水面上的氣泡,象徵自地殼底層不斷向上冒出的氣體,穿越海洋,融入空氣中。繽紛多彩的氣塔,呈現泡泡在地球誕生至今的旅途中,所累積的沉積物,呈顯生命源頭的旅行紀錄。
名稱: 城中城
作者: 張力山/2013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367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題館入口大廳)
作品說明:
運用懸吊的透明玻璃水晶珠串,勾勒北火電廠的建築原貌,並透過透明水晶對光線的折射,創造成視覺上的效果,讓人有置身海中龍宮的錯覺。
名稱: 時間極光
作者: 陳敬元/2013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367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題館歷史記憶廊道)
作品說明:
長串的燈箱,如同一個個對外的窗口,與觀者敘述關於此地的故事。圖像呈現八斗子由島嶼填海成為半島的過程,以及從發電廠至博物館的邁進與更替,訴說臺灣與海洋之間的故事。
名稱: 海洋傳說之過去‧現在‧未來
作者: 連建興/誠品股份有限公司2014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367號海洋科技博物館(主題館三樓C棟簡報室外牆)
作品說明:
奇幻浪漫的三部曲為主調,省思人類文明發展中,對海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探討國際航海科學的權力版圖變遷、海洋資源過度開發等議題。藝術家筆下的美人魚,代表了被喚醒的良知,殷切呼喚著人們拯救可愛的世界。
名稱: 啟航
作者: 林昭慶/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2014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八斗子漁港臨海休閒區草地
作品說明:
停泊是為了新的啟航。造形簡約的風帆船隻,矗立於藍天海岸,希望臺灣之子能開創更寬闊的海洋疆域。
名稱: 飛揚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八斗子漁港臨海休閒區草地
作者: 林昭慶/古采藝創環境有限公司2014
作品說明:
結合風帆、彩帶和音符等造型,建構迎向未來的美麗新視窗!
潮藝術作品---進入第3年的「基隆潮藝術」,今年邀請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加入共同辦理,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藝術家駐地創作,亦融合在地歷史、社會環境、全球議題等思考領域於作品構思與創作中,希望透過藝術品的觀賞眼界,再次省思海港城市的發展與環境守護的平衡。
名稱: 夜網
地點: 中正區八斗街38號海洋劇場一樓大廳
作者: 王韋懿2017
作品說明: (參見説明牌)
名稱: 相濡以沫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367號海洋科技博物館(主題館門前廣場)
作者: 張漢寧2017
作品說明: (參見説明牌)
名稱: 絕地再生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367號海洋科技博物館(主題館五樓走廊)
作者: 楊金池2017
作品說明: (參見説明牌)
名稱: 潮之翼(憶)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潮境海洋中心
作者: 陳建智2017
作品說明: (參見説明牌)
名稱: 巨網者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潮境公園
作者: 艾琳2017
作品說明: (參見説明牌)
名稱: 彩虹球屋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潮境公園
作者: 關口恒男2017
作品說明: (參見説明牌)
名稱: 遇見椅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潮境公園
作者: 派崔克2017
作品說明: (參見説明牌)
名稱: 漫步的寡婦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潮境公園
作者: 唐娜/安地2017
作品說明: (參見説明牌)
名稱: 掃把救星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潮境公園
作者: 派崔克2017
作品說明:
利用巨型掃把來清除威脅海洋環境的垃圾、汙染物,提醒我們保護海洋、淨灘的重要。
名稱: 基隆嶼之窗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潮境公園
作者: 不詳/2017
作品說明:(無)
名稱: 展鱗飛翔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潮境公園
作者: 黛比/2017
作品說明: (參見説明牌)
名稱: 蜃景---眼界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潮境公園(海科館車站公園)
作者: 李蕢至/徐建宇/楊正欣/劉季易2017
作品說明: (參見説明牌)
名稱: 蜃景---陸地幻景
地點: 中正區北寧路211號潮境公園(海科館車站公園)
作者: 李蕢至/徐建宇/楊正欣/劉季易2017
作品說明: (參見説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