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成長與教育
作者:高燦興2002
地點:文德路200號内湖高中第二棟及第三棟校舍間
説明:
本作品屬於現代鋼雕的裝置藝術,由3件作品組合成套。象徵著現代雕塑的意義,並且隱喩著「學校教育」是在培養學生成為各別不同的身心健全國民。它更顯現出內湖高中的優良教學精神。
名稱:大地之心+意象之球
作者:李天鐸2005
地點:康寧路三段220號南湖高中/中央主軸區川堂
説明:
在空間地圖上畫出一條線,空間詩意的感性線條而起,高感性方能支撐起高科技文明,詩的精密緊湊可重新創造已浮濫的日常語言,建立共同記憶的新色彩,校園空間成為學習成長的基調與過程,傳遞生命能量,綻放校園詩心。
名稱:生命之環
作者:李天鐸2005
地點:康寧路三段220號南湖高中/中央主軸區二樓
説明:(位在校園非開放區)
天地之圓,破與立,立於無形,給校園空間壹首歌。
名稱:光之城市
作者:李天鐸2005
地點:康寧路三段220號南湖高中/中央主軸區中庭
説明:(位在校園非開放區)
天的殿堂,青春,歡顏人間。
名稱:超越之道
作者:李天鐸2005
地點:康寧路三段220號南湖高中/中央主軸區操場
説明:
大地記憶,觀照,導引無界。
名稱:日出
作者:黎志文2005
地點:康寧路三段220號南湖高中/活動中心牆面與廣場
説明:
作品主體有二,一是活動中心二樓外牆象徵「天空」的色陶板,整體用藍色呈現,會出現漸層的藍色,由下而上,出現一片美麗的藍天。二是在建築物前有一「日」字型石雕,放置在大型石座上。
名稱:鱗鱗波光-水波
作者:台揚工程設計有限公司/陳昌明2005
地點:康寧路三段220號/南湖高中南北中庭區牆面
説明:(位在校園非開放區)
以風為自然動力,南北中庭以對稱式或非對稱式的美學結合水平與垂直的力學原理,表現水波的動感,以南北中東側牆面為設置點,每個中庭都有一組多件呈現,組裝內水波與三稜鏡。
名稱:鱗鱗波光-魚型雕塑
作者:台揚工程設計有限公司/陳昌明
地點:康寧路三段220號/南湖高中南中庭二樓廣場
説明:(位在校園非開放區)
以不鏽鋼烤漆之魚型雕塑,及運用科技之思考,以風為水之觀念,使中庭因動態的造型賦予空間驚訝的變化,具有輕鬆優游的視覺享受。
名稱:鱗波光-悠游的魚
作者:台揚工程設計有限公司/陳昌明2005
地點:康寧路三段220號/南湖高中活動中心二樓西側牆面
説明:(位在校園非開放區)
從窗外飄進來的落葉,變成悠游在空間的魚,穿過門扇游向大海。
名稱:鱗鱗波光-人、魚
作者:台揚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陳昌明 2005
地點:康寧路三段220號/南湖高中活動中心三樓西側牆面
説明:(位在校園非開放區)
自高處俯看的視點,描繪一個人自長廊走向一扇門,而人影居然是一條魚。
名稱:鱗鱗波光-隧道
作者:台揚工程設計有限公司/陳昌明2005
地點:康寧路三段220號/南湖高中活動中心四樓西側牆面
説明:(位在校園非開放區)
牆面兀自出現隧道,另一頭是藍天白雲的魚形出口,使牆面具有超現實意境。
名稱:躍動種子
作者:台揚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005
地點:康寧路三段220號/南湖高中校門及操場等處
説明:
透過環境標誌的整體識別系統運用,讓學校產生文化動力。校徽應用在識別證、座位牌、獎座、便條夾、筆記本與紙杯等,甚至學生的制服,學校的旗幟,公布欄課表裝置等,俱是學校整體意象設計規劃的成果。
名稱:飛鳥
作者:蒲浩明2005
地點:環山路二段100號麗山高級中學/校門口左側水池圍牆
説明:
從前,白鷺鷥在此遨翔、棲息。本件作品以近景拍攝手法。強調群鳥並飛的動感,飛鳥有如躍動的青春,充滿對未來世界的好奇,它同時也象徵青年學子輕盈、活潑、奮發的心靈。
名稱:小水滴的對談
作者:蒲浩明2005
地點:環山路二段100號麗山高級中學/行政大樓前之廣場
説明:
水,生生不息循環於天地間,而雨露滋潤大地,猶如教師春風化雨,作育英才。對談的小水滴象徵師生、朋友,親子之間的情感及知識與心靈的交流互動。
名稱:誕蛋(共5件)
作者:蒲浩明2005
地點:環山路二段100號麗山高級中學/教學大樓右側廣場
説明:
蛋形代表蘊育、誕生。在蛋形上切割不同的形狀,產生不同的意象,如同原生的生命,接受教育的洗禮,散發精緻文明的光彩。人們可以在此充滿遊戲性及親和性的角落裡,聊天、穿梭以達到更深刻的互動。
名稱:麗山之星
作者:蒲浩明2005
地點:環山路二段100號麗山高級中學/校園中央走道最後端點之方形草坪上
説明:
三角形的作品如學問之金字塔,積沙成塔,旣高且廣;刻劃的符號圖案呈現數理科技意象,點出麗山高中的重點特色。置於學校中軸最高點,古「山」字造型有其隱含意義。
名稱:時光之旅
作者:蒲浩明2005
地點:環山路二段100號麗山高級中學/圖書館前中庭側牆禮堂外中庭的側牆
説明:
本作品讓所有的畢業生都可參與創作,在母校留下感情的回億。每一個方塊就像是一個時光的波浪軌跡,好像長江後浪推前浪似的不停出現…。
名稱:游於藝(截江奪斗、藝高膽大、藝氣風發、藝無反顧)
作者:水岸藝術文化研發有限公司 (簡明輝)
地點:臺灣戲曲學院內湖路2段177號(作品一:截江奪斗-戲曲樓正前方矩形草坪;作品二:藝高膽大-鄰近戲曲樓前方三角草坪;作品三:藝氣風發-籃球場旁;作品四:藝無反顧-中正堂後)
説明:
《論語.述而篇》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意為進德修業的方法有四種,四者兼備體現的即是德行兼美的翩翩君子,其中以「遊於藝」為最高境界。王熙元《論語通釋》解釋道:「如果能涵養藝術,使身心獲得均衡發展,更能培養和諧的人生,完整的人格。」 作品以充滿程式語言與戲劇張力的場景,凸顯傳統戲曲文化之特質,由內而外呈現出學校強調傳統表演藝術、專業學能與品德涵養三者均衡發展的核心價,闡述以達「遊於藝」為目標的全人藝術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