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個民主自由的地方,真是各類宗教發展的勝地,各教不同的派系,甚至不同神明的宗教,在台灣各處都能建立據點傳教,不受政府的排外限制,也鮮少有信徒間不同信仰的糾紛。但是近年來藏傳佛教進入台灣,在中南部多處蓋起豪華氣派的廟宇,而且某些還以密宗的神秘色彩吸引信徒,許多知名的政治大佬也參與活動,結果是互相爭是非,而且還有斂財及情色糾紛發生。我從網路上收集到這些藏傳佛教的資訊,揭開這片迷雲給大家分享。
藏傳佛教在西藏地區的主要派系來源
一、寧瑪派---俗稱為紅教
起源於吐蕃時期赤松德贊邀請從印度來的蓮花生大師,創立於11—12世紀,興盛於17世紀,寧瑪派也就是舊教派的意思,藏傳佛教在顯教部分沒有新舊之分,而密宗則有新舊之分,蓮花生傳授的是舊密咒,後宏期的仁欽桑布所傳授的是新密咒。
17世紀中葉,居美多杰在山南地區,雅魯藏布江南岸建立敏珠林寺,寧瑪派的勢力大增,並受到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的重視。
寧瑪派是修習-大圓滿法,大圓滿法的意思是說’’迷即眾生,悟即聖佛’’,寧瑪派的大圓滿法思想的理論,源自於印度佛教的如來藏佛性學說。該教派僧人只戴紅色僧帽,因而又稱紅教。
二、薩迦派---俗稱花教
也是藏傳佛教唯一世襲至的教派,於公元1034年創建薩迦寺,因其主寺薩迦寺建在後藏的薩迦地方而得名,是藏傳佛教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教派,從13世紀—14世紀的100多年間,該教派在西藏的地方佔據了統治的地位,並在元朝的支持下,建立了薩迦政府,管理全藏事務。薩迦派形成於11世紀後期,首創人是貢卻杰布(1034—1102),他是吐蕃貴族昆氏家族中,最早剃度出家的’’七覺士’’之一的後裔。
薩迦派的教義思想與其他派別不同的是’’道果’’見,也就是說心性是萬物的最高本性,心性回覆明淨的本來面貌後,舊能夠徹底見一切皆空的真諦,達到一切明空無執、明空雙融的境界。由於該教派寺院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
三、噶舉派---俗稱白教
於11世紀形成以密宗為主的大教派,教派繁多,其中達波噶舉派有四大系、八小系,也曾先後掌握西藏二次的地方政權,對藏傳佛教與西藏社會、文化影響至為深遠。因該教派創始人瑪爾巴和米拉日巴在修法時都穿白色僧裙,故噶舉派又稱白教。一開始噶舉派就分成二個派系,一為香巴噶舉派、一為達波噶舉派。
香巴噶舉派
瓊波南交赴印度向尼古瑪等人學法,後在香巴地方建寺形成香巴噶舉。後來他的弟子修建了甲寺與桑頂寺, 所以又分成甲、桑二派,西藏唯一的女佛活--佛多吉帕姆,就屬於桑頂寺活佛世系。在該教派中,也有位湯東杰布的僧人,以演藏戲募捐在西藏各河流上建百餘座鐵索橋而聞名。該教派後來融入達波噶舉中。
達波噶舉派
譯師瑪爾巴前後幾次赴印度向那若巴研習佛法,其弟子米拉日巴以其堅苦卓絕的修行,而成為西藏家喻戶曉的聖者,由米拉日巴的弟子達波拉杰創立出達波噶舉派,達波噶舉派又有四系八支之分,即達波拉杰的四個弟子形成的噶瑪、帕竹、蔡巴、拔絨四系,並由帕竹這一系的八個弟子,又發展出,直貢、竹巴(現在不丹國教)、達隆、雅桑、楚布、瑪倉、耶巴、修寶等八個支系。噶舉派各支系所奉行的教義為’’大手印法’’, ’’大手印法’’是噶舉派特殊的教法,’’手’’是空性智慧的意思,’’印’’是從輪迴解脫的意思。又分 為顯教大手印法與密教大手印法二種。
噶瑪噶舉派
創始人’’卻吉札巴’’是達波拉杰的門徒,當時被稱為都松欽巴,藏傳佛的的活佛轉世制度,就是由此派開始的。黑帽系也是噶瑪噶舉活佛轉世系統之一。噶瑪噶舉創始人都松欽巴是第一世活佛,現在已經轉世到第十七世噶瑪八大活佛。
帕竹噶舉派
是達波拉杰最有明的弟子帕莫竹巴.多吉杰波創立的,1364年擊敗薩迦地方政權,統一了衛藏地區,但於1618年又被噶瑪地方政府所取代,帕竹噶舉派有一座寺廟叫做澤當寺,是講習顯宗經文為主的寺廟,另有一座丹薩替寺,是以修習密宗為主的寺廟。
蔡巴噶舉派
創始人向蔡巴,因於自己的地方建立了蔡巴寺,所以得名蔡巴噶舉,後來又修建了貢塘寺,原先想結合薩迦萬戶與雅桑萬戶,要來消滅帕竹萬戶,反被擊敗,所以一直就衰敗下來,格魯派興起之後,蔡巴寺與貢塘寺就由格魯派接管了。
拔絨噶舉派
由達瑪旺秋在桑雄與拉堆絳(今昂仁縣)創立,並建立拔絨寺,原先是由家人世代相傳,但因為紛爭而式微。
四、覺朗派
印度僧達瓦貢波入藏傳給域摩、米覺多杰,下傳之第七代宮幫圖解尊珠建覺朗寺,形成覺朗派。覺朗派有一著名人物多羅那塔,著有<<印度佛教史>>,曾在蒙古宏法。圓寂後其轉世改宗格魯派,即為蒙古政教領袖哲布尊丹巴。由於他的教義’’他空見’’與藏傳佛教其他教派的宗教思想意義相牴觸,而受到排斥,隨即逐漸的式微。
五、噶當派
在西藏分裂初期的戰亂過去後,西藏社會日趨安定,於是,藏人紛紛拜請印度學者、高僧、譯師來西藏講經說法,公元1041年,阿里王"益西翰",迎請印度超岩寺尊者阿底狹到西藏,尊者阿底狹以61歲的高齡,於公元1042年到藏宏法,其弟子仲敦巴建熱振寺,由此傳出藏傳佛教噶當派。‘’噶當’’的意思即用佛的教誨,來指導人民接受佛裡的意思,所以也稱為教誡派。在格魯派的發展過程中,噶當派的寺院和僧人融入格魯派,對格魯派的迅速發展,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格魯派---俗稱黃教
由宗喀巴創立。宗喀巴有鑒於當時西藏的其他教派,戒律不是很嚴謹,隨即發動一系列的宗教改革,並獲得當時藏民的廣大迴響,隨即創立了格魯教派,並與弟子在拉薩創立三大寺院,也就是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以利宏揚佛法,他的弟子賈曹杰、克珠(即一世班禪)、根敦珠巴(即一世達賴),並採用活佛轉世制度,直到現在達賴十四世與班禪十一世。尤其五世達賴喇嘛結合了政教合一的制度,把西藏文化推向另一高峰...。由於宗喀巴及其追隨者戴黃色僧帽,故又俗稱黃教。
七、苯教---俗稱黑教
苯教是波苯教的簡稱,又稱本教、缽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由西藏的原始薩滿信仰演變而來的,也是西藏歷史上最早的宗教。其崇拜的對象包括天地日月、雷電冰雹、山石草獸等各種自然物以及自然界的神靈和鬼魂。苯教教徒頭裹黑巾,因此也被藏傳佛教信眾稱為「黑教」,并且不承認其為藏傳佛教的一支。雍仲苯教是由象雄王子辛饒米沃在改革原始苯教之後創立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
以上參考http://www.travel104.com.tw/tibet/other-4.htm
其他在台灣衍生的藏傳佛教新教派:
1.黑教在台灣則另有林雲所創立的密宗黑教革新派,全名為佛門密宗黑教革新派,是一門混合了西藏苯教、佛教禪宗、佛教淨土宗、道教與漢人民間信仰的宗派。林雲認為,西藏苯教進入到第四階段,教義混合了佛教禪宗、淨土宗與道教成份與漢人的民間信仰,就是「黑教革新派」,而林雲是革新派的導師。雖然它起源於西藏本土的苯教,也得到西藏苯教法王認可,但它與藏密或原本的黑教皆有所不同,因此許多人認為它屬於一種新興宗教。2010年林雲在美國圓寂,生前指定入室弟子總持「朱筧立仁波切」傳承法脈,為黑教革新派第五階段法王,繼續黑教革新派在世界各地的弘揚與發展。(在台灣似乎以道場秘傳方式沒有寺院)
2.在台灣頗受爭議的「嘎檔巴」佛教,這個教派由「赤慶法王」創立,赤慶法王在今年8月曾因為炒股疑雲遭檢調約談,因此登上版面;這個教派成立只有短短7、8年的時間,曾被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在官網上澄清,這個別稱「綠教」的嘎檔巴與西藏佛教之間沒有歷史傳承。不過嘎檔巴透過政商界人士捐贈,獲得千萬資金,最近4年來也由此得以年年辦布施。http://www.kadhampa.org/index_tc.htm# (國際嘎檔巴佛教基金會)
3.在台灣另有新創的真佛宗是由盧勝彥(被稱為「蓮生活佛」)創立的新興宗教,具備藏傳佛教與道教色彩,是融合道教、佛教和密宗中的一個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新教派。真佛宗把自己定位為佛教密宗的宗派,而且提出更簡易和普及化的參與方法。該教派的宗旨是「自主生死、明心見性」,信徒明瞭自己內心、看見自身本來的佛性,可以完全自主生死、清除業障、從煩惱中解脫,最終涅槃並成就佛果;修行時要「慧命雙修」,既要修好智慧,也要注意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