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崘崇德宮周邊展區


20號豫章之家---豫章湖岸(中正路二段489號對面)
《豫章之家》象徵「水文化」背後凝聚的歸屬感,「安居樂業」及「蒙受恩典」的幸褔受惠!

20豫章湖-豫章之家1.jpg

20豫章湖-豫章之家2.jpg

20豫章湖-豫章之家3.jpg

20豫章湖-豫章之家4.jpg  


21號彩虹雨---112崇德路口//112中正路3段316巷兩處
晴空萬里,因為雨過天晴,大雨後的彩虹,像是一片斑駁與滄桑過後的色彩,完美的背後,往往都是那些經歷過的事物洄流所浸潤的結果.

21崇德宮-彩虹雨1.jpg

21崇德宮-彩虹雨2.jpg

21崇德宮-彩虹雨3.jpg  

22號微型聆聽溫室---112中正路3段316巷
建築作為和生態環境密不可分的學問,地景中隱性透露著的訊息卻不被細細覺察和傳遞。生態系統中有許多資訊以各種難以被人體感知的方式在相互溝通及傳遞,包括生物體和建築體之間的連結。試圖以空間的構築作為一種鑽探行動,探索地景中被忽略的資訊(地質、水文、植物、地表質感⋯⋯等),重新思考建築、植物和生態系統之間的連結和運作狀態。

21崇德宮-彩虹雨4.jpg

22崇德宮-微型聆聽溫室1.jpg

22崇德宮-微型聆聽溫室2.jpg

22崇德宮-微型聆聽溫室3.jpg

22崇德宮-微型聆聽溫室4.jpg

22崇德宮-微型聆聽溫室5.jpg  

23號三泰六道九重究極玄天陰帝獸---112中正路3段316巷
《三泰六道九重究極玄天陰帝獸》以臺灣老舊眷村為時空背景,由三個小孩的幼小慾望開始帶入,影射臺灣當代社會不同層面的愚昧現象,群眾效應的影響,相繼模仿、口耳相傳、趨之若鶩、失去靈魂,成為被操弄的對象。 這些事件,聚集起來,凝聚成一股力量,撼動社會的基底,造成道德觀的敗壞,進而使社會陰暗面的慾望流竄、炒作、變形,種種醜態,使人茫然無措。 誇飾的張力藉由劇情反思自身主體位置的重要性,不是一味的「盲從」。(三陽開泰六道輪回九重天)

23崇德宮-三泰六道九重1.jpg

23崇德宮-三泰六道九重3.jpg

23崇德宮-三泰六道九重4.jpg

23崇德宮-三泰六道九重5.jpg  

23崇德宮-三泰六道九重2.jpg  


24號Soga Monster 2---中壢崇德宮戲臺前
如何以外地人的藝術創作,打開在地對於人與土地的想像?大崙崇德宮為大崙聚落中心,巷弄間亦有大大小小的祠堂宮廟。此地住民族群多元,似乎潛在地透過信仰串聯起這個社會網絡。「若宮廟符碼中的『仁獸』並非虛構,是真實存在於大崙—時而隱匿、時而馳騁、時而漫步、時而長嘯—會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從觀察與採集開始,藝術家收集在地素材進行分類與整理,實驗與確立「構築這些物件的技術」。最終,以仁獸作為載體承載地方的「物與技術」,構成符合空間的特殊物件,創造情境和語境,好似信仰意念延伸的具現,虛實交錯地馳騁在大崙鄉間。

24崇德宮-sogamonster1.jpg

24崇德宮-sogamonster2.jpg  

25號有汝个日子---中壢崇德宮戲臺
當月桃溪日夜在崇德路面下滾滾流動之時,人們會如何闡述生活與溪水的關係?當人們在這塊土地上出入遷徙,關於溪流的回憶還能記得多少?蛙鳴蟬噪的夏日日常,看不見的溪流與記憶中的溪流將如何匯聚?天空會如何描述此地的地景,生命會留下什麼樣的足跡,而水,又是如何流經每段不同的生命?
當我帶著攝影機來到此地,我將與這塊土地共同生活,所遇之人、所見之物,都會是我探尋答案的對象,這些所記錄下的語彙、身形、痕跡,則共同交織成一句句留給後世的私密絮語。(戲臺上展示圖片)

25崇德宮-有汝個日子1.jpg

 

25崇德宮-有汝個日子2.jpg  

25崇德宮-有汝個日子2.jpg  

26號土地是何人---崇德路大崘派出所前方
內厝里、芝芭里一帶在古地圖上標註為平埔族「之八社」(Jhi-Ba-Li Sha),是凱達格蘭的部落所在,但今日那一群先民何在?是在清代漢人拓墾過程中消失的嗎?透過自身對於文化研究與歷史學、田野調查的經驗,藉由這次機會重新思考家鄉的人與土地、歷史的隱微關係。

26崇德宮-土地是何人1.jpg

26崇德宮-土地是何人2.jpg

26崇德宮-土地是何人3.jpg

26崇德宮-土地是何人4.jpg  

27號滴入看不見的河---崇德路大崘國小後校門
滴入看不見的河是由藝術家康雅筑與中壢區大崙國小及大崙國中的師生,透過5場藝術工作坊共同創作而成。其中以附近紡織工廠角料及學生舊衣作為編織的材料,纏繞出一顆顆彩色水滴。在這些看似浪漫色彩與造型的水滴,也隱喻著工業廢水汙染的問題,更呼應著「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河川,亦提點環境保護與資源再利用的可能性。

27崇德宮-滴入看不見的河1.jpg

27崇德宮-滴入看不見的河2.jpg

27崇德宮-滴入看不見的河3.jpg  

28號港口---桃捷桃園站A18號出口
茶席不但能使身心靈呼吸,更是與自然的對話。港口的設計用外在與內在的概念來傳達出茶席所帶來的體驗。外層是減少人工化的自然呈現,彷彿竹林受到外在環境而產生自然律動。內層結構則為以竹編工藝建構出一圓頂空間,進入後可以被寧靜、不受紛擾的氣氛包圍,如同茶席所帶來的體驗過程。

28桃捷A18出口-港口.jpg   

桃園2020地景藝術節其他展區 

https://weng3309.pixnet.net/blog/post/352935941 構築城市搶先看-1雙連坡展區  

https://weng3309.pixnet.net/blog/post/352936727 構築城市搶先看-3中央大學展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g3309 的頭像
    weng3309

    weng3309的部落格額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