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簡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1922年創立的「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1926年改稱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為日治時期日治時期進入大學前的預備教育,即所謂大學預科,臺灣光復後1946年原地創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時為台灣四大學府之一。1955年,師院改名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成為臺灣最早的師範大學,1967年,配合高等教育由國家管理的政策,省立師大改隸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75年7月,師大理學院遷至汀州路四段,即今日的公館校區。2006年師大合併林口的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定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口校區」
- Nov 09 Sat 2013 22:43
臺灣大專院校校景系列8---台師大十景
- Nov 09 Sat 2013 22:29
臺灣大專院校校景系列7---政大十景
政大簡介: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現址位於臺北市,前身是1927年由中國國民黨在南京創立的中央黨務學校。1929年,為了向外界略表黨政分離、為國育才之意,中央黨務學校改組為「中央政治學校」。1944年,為擴大訓練青年幹部,三民主義青年團創立「中央幹部學校」,以重慶復興關為校址。1946年,「中央政治學校」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定名為「國立政治大學」。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1954年教育部長張其昀批准國立政治大學在臺北縣木柵鄉(今臺北市文山區木柵)復校,成為嗣後大陸各國立大學(如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等)在臺復校之先驅。
- Nov 09 Sat 2013 19:47
臺灣大專院校校景系列6---成大十景
成大簡介:成大前身為日治時期(1931年)創立於臺南市現址的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44年改制為「台南工業專門學校」。1946年2月,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稱為「台灣省立台南工業專科學校」,同年10月再升格為「台灣省立工學院」。1956年改制為「台灣省立成功大學」,改制為「國立成功大學」至今。
- Nov 09 Sat 2013 17:00
臺灣大專院校校景系列5---交大雕塑十四景與圖書館八景
交大光復校區內散佈14件由知名藝術家楊英風所創作的景觀雕塑,當中還有三件大型雕塑,分別是緣慧潤生、正氣、明月、海鷗、翔龍獻瑞、水袖、茁生、風調雨順、龍賦、鳳凌霄漢、南山晨曦、龍嘯太虛、夢之塔,其中緣慧潤生為正品,其餘雖標示為原版,據悉為複製品。而鳳凰來儀同為楊英風先生的作品,放至於浩然圖書中心二樓之大門口。
- Nov 09 Sat 2013 16:46
臺灣大專院校校景系列4---交大十四景/十六景
交大簡介:
交大前身為1896年創立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58年在臺復校于新竹市博愛街成立博愛校區,1979年在新竹市大學路成立校總區(光復校區),1979年在臺北市忠孝西路成立臺北校區(經管暨交通運輸研究所),2009年在新竹縣竹北成立客家文化學院六家校區(客家文化學院),2009年在臺南市歸仁區成立臺南校區(光電學院)。
- Nov 09 Sat 2013 10:13
臺灣大專院校校景系列3---台大十景/十二景
台大簡介:臺灣大學的前身就是日治時期設立於1928年的臺北帝國大學。初期以臺北高等農林學校的校地為基礎而開展,地點位於水源區所在地的公館,南臨當時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的實驗農場,西北以瑠公圳為界。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政府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也是當時台灣唯一的一所大學。
- Nov 09 Sat 2013 00:09
臺灣大專院校校景系列2---開南八景與十二景
開南大學簡介:本校係由開南商工歷屆校友經長期努力、引頸企盼下所籌設,在董事會及校友們積極戮力地推動下,經教育部核准籌備並選定桃園縣蘆竹鄉為建校所在地。自民國89年8月正式招生,並奉准於民國95年8月1日正式改名開南大學。
- Nov 07 Thu 2013 09:53
汐止的六湖,六池,與六瀑
汐止地區原有三湖之說,也就是列爲觀光景點的金龍湖,翠湖,與夢湖。甚至有人將兩個市内的埤塘,四股埤及鄉長厝大埤,也列入共稱為五湖以壯聲色。而瀑布則僅有離市區不遠的大尖山下三個瀑布,秀峰瀑布,大尖山瀑布,茄苳瀑布較爲知名,稱爲大尖三瀑。以後一些登山客陸續報導了一些隱藏山區的湖泊池塘及瀑布,我覺得已經可以壯大為汐止的六湖,六池,與六瀑,特別予以整理列出,與各位網友共享。(湖泊與埤塘後面的數字為其大約面積公頃數)
六湖:金龍湖-13.4,白匏湖-4,櫻花大池-1.5,翠湖-0.5,夢湖-1.5,如意湖-0.5。(後面三個算是高山湖泊)
- Nov 06 Wed 2013 13:30
汐止的古厝與老店
汐止雖然號稱為水返腳老鎮,還現存一條熱鬧的老街,畢竟因爲交通方便,社區發展壓倒文化留存,似乎一些洋樓古厝不是慘遭改建,就是被荒煙蔓草吞食殆盡。清理現狀如下:(三古洋樓及六古厝)
前站蘇厝(李萬居洋樓)---大同路二段549號(老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