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八景前後有四种版本,在這裡先為大家介紹的是1918年的臺北廳志提及清領時期的"基隆八景"如下:

鱟嶼凝煙 社寮曉日 海門澄清  杙崎聳翠 奎山聚雨 毬嶺布雲 峰頂觀瀑  仙洞聽潮。

文章標籤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淡水地區的風景系列演變

1. 首次登載於清康熙卅五年(1696年)《臺灣府志》之「淡水廳四景」。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北投雖已是台灣十二勝景之一,鐵道部更在北投圈出「北投八景」,很難得在網路上找到一些老照片請大家緬懷共用。日本在統治臺灣時期,相信是為了鼓勵本土民眾移民來臺灣,除了有許多獎勵政策之外,也利用對於臺灣風景的介紹,甚至昭和二年(1927年)八景十二勝的投票選拔選來達到宣傳目的。 早在1937年也已經在臺灣成立了三個國立公園,也就是陽明山,太魯閣,玉山國家公園的前身。

遺憾的是在民國時期,北投除了以酒家及色情文明之外,也極少在風景上有所著墨,近年來雖然已擺脫惡名,所為人知的不過是美麗獨特的捷運車站,與溫泉博物館而已。希望臺北市政府或北投區公所能夠以北投新八景的選拔,重振當年的雄風。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以為清朝康熙年間,只有臺廈巡道高拱乾所修的《台灣府志》中,(1694)提及台灣八景,後來才發現乾隆年間又有巡府-錢琦在臺陽八景(1752)一詩,也對農家與打獵等生活做了註腳,由此顯示出八景是一個概念,是一種將景色作為繪畫與詩作題材的一種作法,也是文人到某處旅行的記錄方式。

 《台灣府志》首度提及台灣八景,分別是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 雞籠積雪、東澳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台觀海。清代的台灣八景主要顯現了當時安平一帶的風貌。

文章標籤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年,交通部觀光局重新票選出臺灣八景如下:

臺北101  國立故宮博物院  日月潭  阿里山  玉山  高雄愛河  墾丁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文章標籤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0年「臺灣省文獻會」徵集資料,1951年召開會議決定地點與本名,1953年由省政府指定。民國時期的臺灣八景如下:

雙潭秋月    玉山積雪    安平夕照    阿里雲海

文章標籤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的台灣八景,是在19278月,由台灣日日新報舉辦透過民眾投票方式,選出「台灣八景十二勝」,另加「二別格」。《臺灣日日新報》是當時臺灣北部第一大報,發行量近萬份)。於是臺灣八景便由清治時期的“官訂”,變成日治時期的“民選”。

 

文章標籤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值此臺灣發展觀光旅遊之際,有網友希望我能多介紹臺灣的風景。臺灣從清朝開始就已經連續四次評選了所謂臺灣八景。清朝時期是官方選定的,日治時期是1927年由報紙發動民間投票評選的,以後民國時期的省政府在1953年也指定了新臺灣八景,一直到2005年再由交通部觀光局重新經民間票選出臺灣八景。

清朝時期的台灣八景

文章標籤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