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8.嘉義市---嘉義城隍廟及城隍聖誕祭典繞境

名列台灣三級古蹟的嘉義市城隍廟,始建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歷經多次重建,一直到昭和15年(1940)才又重新建造竣工,距今已有三百年歷史,是當時諸羅縣轄域的第一座官設城隍廟,也即是說本廟具有清初臺南府城以北至中北臺灣第一座城隍廟的「首廟」地位,是無庸置疑。

位於嘉義市東區吳鳳北路上,一棟超過三百年歷史的城隍廟,沿石板步道往內走,堂皇富麗卻又不失莊嚴肅穆的城隍廟就坐落眼前,不論是廟簷上的垂花、斗栱,抑或是門前一雙開口的石獅,在在都叫人升起一股思古念舊的情懷。廟宇建築由三川殿、拜殿、正殿組成,正殿主祀城隍爺,神龕也仿廟門風采,形成『廟中有廟』的特殊景致。正殿後方的天妃殿是1906年大地震後從大天后宮所移靈而來的,恭奉媽祖神尊,一旁存留有咸豐年間打造的石爐,甚為珍貴。城隍廟中,三塊石碑、七張浮匾是必看的歷史文物。正門口的門神圖繪,亦是赫赫有名彩繪大師陳玉峰的大作。不論是王景木的八卦藻景,或是扁獅的雙重簷,都令人讚歎。而日據時期重建的城隍廟,當然也留下日本殖民的影跡,正殿左右兩旁忠君、愛國的和歌對聯,就是當年皇民化運動的最佳例證。

城隍祭典,由當地首長親自主祭。時代遞演,首長主祭,仍然存而不廢,故每年八月一日城隍千秋時,例必由嘉義市長躬親主祭,並由民意代表擔任副主祭,祭儀循古,肅穆隆重。擴大祭典活動,廣邀市內外諸廟神明、神輿前來遶境,共襄盛舉,吸引人潮。

宗教100-61.jpg   

49.嘉義縣---新港水仙宮

新港舊稱笨港,開發甚早,在清朝乾隆時期是台灣的重要港口,所以這裡的居民為了祈求航運及商運,便建造了水仙宮、笨港天后宮及協天宮三座大廟。

當中的水仙宮創建於乾隆4年(西元1739年),原址位於九莊笨港街上,由於十分簡陋,所以乾隆45年(1780年),貢生林開周便倡議募資重建。嘉慶8年(1803年),北港溪氾濫,沖毀笨港市區及三座大廟。所幸到了嘉慶19年(1814年),民眾、匠師利用部分尋獲的建材重建於現址,規模有兩個大殿和左右廂房。道光28年(1848年),再增建後殿,以附祀原本協天宮供奉的關帝聖君。民國37年(1948年)水仙宮才又進行一次整建。最近的古蹟主體修護工程,是在民國81年(1992年)所完成。

水仙宮屬於國定古蹟,四個主要大殿最外是前殿(三川殿),隔著中庭是拜殿和供奉大禹(水仙尊王)的正殿,最裡面的後殿則供奉著關公(關聖帝君)的神像。各個大殿寬度都是三個柱距的面寬,左右側以走廊前後連通。

在水仙宮中只要抬頭一望,就可以看到相當豐富的木雕和彩繪,尤其是木雕題材除了常見的鰲魚(龍頭魚身)、獅子、鳳凰、花鳥外,較罕見的是大象和龍。此外,水仙宮前殿屋頂的建築力學原理也非常巧妙,利用了蹺蹺板的槓桿原理來支撐屋簷中央的重量,這種設計在台灣也很少見。本廟還擁有台南名家陳玉峰繪製的壁畫和門神,亦值得欣賞。

宗教100-63.jpg   

50.嘉義縣---新港奉天宮及天上聖母元宵遶境

新港奉天宮開臺媽祖正尊神像,一年當中都供奉在廟裡,只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場合才會被迎請出來,如:正月十五元宵遶境,或四年一度的十八庄遶境活動時,神像坐於精美雕刻的神轎中遊行街面四村,以車巡或步行的方式遶行雲嘉兩縣十八庄活動,活動分成幾項重要過程:

1. 貼香條:貼香條揭開媽祖遶境的序幕,奉天宮香條上書有『新南港奉天 宮天上聖母擇於 月 日遶境平安』的字樣,用長條形的黃紙,在刻好的香條印版上拓印下來,因為上刻著新港的舊地名(新南港),所以此塊印版有很深的歷史價值,張貼還有一個規矩,香條要貼直的,為媽祖在此休息;如果會從此地經過香條要斜著貼,而且傾斜的方向為神轎前進的方向。

2. 炮:號炮的鳴放是為了告知要參加元宵節上元遶境的團體來到奉天宮前廣場集合,每一號炮鳴放的間隔大約為十五分鐘,參加遶境的團體一定要在第三響炮鳴放前至奉天宮廟口集合完畢,等候恭迎媽祖起駕,奉天宮的媽祖也要在第三響炮鳴放後出廟。

3. 疏:通疏分為『出巡文疏』與『祈禳文疏』兩種,當奉天宮的媽祖及眾神要出巡時,一定要由奉天宮董事長身穿長袍馬掛擔任主祭官祭拜,並恭讀出巡文疏後,將文疏焚化於香爐內,表示已告知眾神,立即由奉天宮董事長請出各神明會媽祖神像,交予各會的「爐主」,請至轎內安座準備出巡遶境。回駕安座用之「祈禳文疏」為媽祖回宮安座時所恭讀,內容除了誦讀媽祖已巡視境內並回宮「安座」之外,還有祈求今年全境都能平安順利。

4. 戲:點戲是媽祖出巡時的重要儀式,施放三號炮後,開臺媽祖的神轎會由姓「何」的宗親扛至媽祖大樓的戲臺前「點戲」,儀式雖簡單,卻呈現了新港的開發史。在嘉慶年間,原本奉祀開臺媽祖的《笨港天后宮》被洪水沖毀了,笨港南岸的居民就遷往東邊地勢較高的蔴園寮庄(現今新港)居住,媽祖亦隨著先民來到蔴園寮,並寄奉於蔴園寮肇慶堂土地公廟中,之後媽祖選上了現在這塊寶地要重建宮峨,擁有這塊地的當地何姓宗親,慷慨的捐出這塊土地,在由打貓西堡十八庄的居民合力興建奉天宮,所以媽祖感恩何姓居民獻了這塊土地的恩情,所以媽祖出巡時一定要由何姓宗親扛出廟,之後才能交予開臺媽祖會的轎班會員。

5. 媽祖出巡陣頭:新港奉天宮的信仰圈範圍大,所成立的陣頭數亦多,而且個個技藝出眾,常常獲得好評。陪伴媽祖出巡的陣頭以文館與武館來做其分別,文館:大鼓陣(聚聲社、聚英社、協和社)、北管(同樂軒、舞鳳軒、新義軒)、南管(清華閣)、崑曲(鳳儀社)、哨角(威揚團),武館:獅陣(順武堂、協和堂、平和館…等)、十二婆姐、高蹺(飛雲社)

6. 入廟安座:下午一點出廟後,媽祖會遶行整個新港街面的大街小巷,一直到凌晨才回到奉天宮,所有的神轎在廟前「犁轎」;神轎來回衝跑,表示對媽祖的敬意,在外地打拚的新港人都會回來參與犁轎的活動,犁轎原本只是單純的三進三退,但場內人員哨音高響及在旁的觀眾高聲歡呼下,可能跑上來回十多趟,年輕人也得到了英雄式的讚揚聲,這也是新港媽祖遶境特色之一。

宗教100-64.jpg   

51.臺南市---臺南孔子廟

臺南孔子廟,亦稱臺南文廟,建於明鄭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是臺灣最早的文廟。清領初期一度是全臺童生入學之所,因此亦稱全臺首學。建築物以祭祀孔子的先師聖廟為主體,旁設明倫堂,以設學延師,舉賢取士;不僅成為臺灣創建最早的孔子廟,同時也開啟了臺灣儒學的先聲,敢又稱「全臺首學」。

孔廟建築莊嚴宏偉,氣氛肅穆,格局完整,列屬國家一級古蹟。大成殿內屋頂為重檐歇山之形式;正殿粱上懸有自清康熙以降歷任皇帝與國家元首所贈之匾額。

廟旁蒼鬱的古樹,越發引人思古之幽情。此外米其林列為三星級必看景點,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春秋兩祭列為市定民俗。

宗教100-65.jpg   

52.臺南市---臺南延平郡王祠

明永曆16年(西元1662年)鄭成功去世後,台民為感念鄭氏來台驅荷,開疆拓土、矢志孤忠、奉明正朔的功績與精神,特在府城東安坊立廟奉祀,因政治顧慮,而稱「開山王廟」。康熙22年(西元1683年)臺灣入清版圖以後,廟漸傾圮;至乾隆年間重俢,馨香再盛。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因牡丹社事件來台籌防,深入瞭解民意後,奏請清政府為鄭氏立專祠祭祀,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而不是清政府的「亂臣賊子」。次年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官民籌募經費興工,從福州載來匠工、材料,就「開山王廟」原址擴展興建成「福州式」建築。

後經日治時期改建為開山神社,直至民國52年重建延平郡王祠,其建祠地點均在此地,地理位置的歷史價值深具意義。毗鄰之鄭成功文物館也在民國52年園區整體規劃時,一併設計興建完成,為鄭成功時期歷史文化及文物之展示場所。

祠中珍貴文書豐富,留有沈葆禎建祠奏請書、光緒元年准建祠聖旨及追贈「忠節」諡號諭旨全文等匾額及誥命箱,同時自清領時期以來文人墨客留下之對聯眾多,極具歷史價值。

 宗教100-66.jpg  

53.臺南市---臺南祀典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位於台灣台南市,為主祀媽祖的道教廟宇。該廟宇前身本為明朝朱術桂所居住的寧靖王府邸,1683年清政府將寧靖王府邸改建為媽祖廟,加封天妃為天后,廟稱「天后宮」(大天后宮又稱臺南大媽祖廟),為臺灣最早的官建祀典媽祖廟。經過幾次整修,現今廟宇的樣貌主要沿襲自1821年的大整修之後。大天后宮現今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國家一級古蹟。祀典大后宮為米其林三星級必看景點,每四年一科祀典大后宮府城迎媽祖列為市定民俗。

宗教100-67.jpg   

54.臺南市---臺南西華堂

乾隆15年(1750年),齋教金幢派翁永峰系的鍾、翁、吳、劉四位齋友來臺傳教,於臺灣府城東安坊右營埔北畔創建此齋堂。之後嘉慶3年(1798年)時,有劉港光、陳漳水等人予以修建,而同治5年(1866年)時,又有鄭蟬娘等人又予以復修。到了光緒20年(1894年),西華堂堂主林瑞雲與諸董事和齋友集資重修本堂,並買下左側民居,擴建左二護龍,在甲午戰爭前夕結束工程。

日治時期,昭和10年(1935年)曾予以整修。而到了民國時期,則在50年(1961年)、64年(1975年)、71年(1982年)與89年(2000年)進行過整修。

西華堂的空間格局為二進三廂的傳統合院建築,由凹壽形的堂門、正殿與兩側的廂房所組成,堂前還有前埕與花園。其方位坐東朝西,據說是朝著位在福州的祖堂。其正殿俗稱「三官廳」,是由於過去這裡是供奉三官大帝之處,但受到後來佛教化的影響,而改為供奉三寶佛。而在神龕之後則為教內稱為「內家鄉」之聖室,供奉金幢派教主王佐塘之畫像,只有皈依的信徒方可進入。正殿左右偏殿為七祖廳與祿位廳,左右護室及廂房則是信徒修行之處。

宗教100-68.jpg   

55.臺南市---南鯤鯓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又稱五府王爺廟,位於臺南市之西北方,居槺榔山之虎峰,為全台灣規模最大的廟宇建築之一、最古老的五府千歲的信仰中心,也是台灣王爺的總廟。每到王爺誕辰日(一年有4個進香期),當地會舉行盛大的祭典,也就是王爺祭,各地王爺廟都會回來進香,廟內雕刻精緻、彩繪與傳統剪黏非常特別,尤以正殿上和三川門最有特色。內政部核定為國定古蹟,其建廟歷史已有三百多年以上。米其林列為三星級必看景點,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4/26李王.4/27范王6/18池王.8/15朱王9/15吳王)列為市定民俗。

相傳於明朝末年,有王船漂流至北門南鯤鯓沙汕附近,其中供有「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五位王爺神及中軍神像,漁民建草寮供奉。而後神蹟流布,於清朝初年,當地信徒倡議建廟,於1662年(永曆十六年)落成,稱為「南鯤鯓廟」,又呼為「開基廟」,風水上稱為「浮水金獅活穴」。而後南鯤鯓沙汕淹沒,居民遷徙,決議重建神廟。改擇於北門地區槺榔山建廟,該地據傳於風水學上稱為「虎穴」。

清嘉慶(1817年)遷建於槺榔山之虎峰。同治十一年(1872年)增建後殿「青山寺」。大正十二年(1923年)重修。 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整修。於民國八十二年動工的凌霄寶殿,並於民國一百零一年(2012年)十一月十五日舉行入廟安座大典。

宗教100-70.jpg   

56.臺南市---白河火山碧雲寺

碧雲寺開山祖師釋應祥法師,在嘉慶元年已在大仙寺修行三載期滿,自己於鄰近的玉枕山腰處結廬而居,並將原供於大仙寺的觀音聖像迎移其間。隨後有安溪、土庫、番社(今東山鄉)儒生林啟邦等八人,隱居大岩石頂(今九股仔菜園處學地)研讀闈墨,後於嘉慶十一年(1806)應試登科,返梓後,率先捐軟,鳩工興建,取名碧雲寺,一則紀述此地滿山蒼翠,似帶穿雲;一則祈佑仕子青雲直上,登步碧霄,時嘉慶十三年(1808),是為碧雲寺正式立寺之始。

碧雲寺原名火山廟,位於枕頭山西南麓,俗稱「新巖」。源於大仙寺,古剎依山勢而建,寺門古樸雅緻,內部棟樑雕刻細膩,殿堂莊嚴清靜,香火鼎盛。碧雲寺附近有水火同源奇景,俗稱水土洞,地層裡同時冒出地下水與瓦斯熊熊火焰在水面燃燒跳躍,經年不滅。山門右方有一出米洞,寺前視野極佳,晴朗時可眺望嘉南平原風光與俗稱「舊巖」的大仙寺合稱前南瀛八景之「關嶺雲巖」。

宗教100-71.jpg   

57.臺南市---白河大仙寺

大仙寺為清領時期福建高僧參徹禪師所創,位於關子嶺群山的尾端,俗稱舊岩,相傅是「仙人拋網」的靈穴,而相距不遠的碧雲寺則是「半壁吊燈火」的靈穴,又稱之為新岩,日治時期大正4年(1915年)建大雄寶殿,外貌仿照日本奈良大佛寺,屋頂為「日式屋瓦」樣式,為全台保存日式屋頂結構的2座寺廟之一,大雄寶殿通樑上的擂金畫是彩繪大師李漢卿作品,而大雄寶殿後的「大悲出相圖」則是名畫家潘麗水作品。大仙寺與碧雲寺合稱前南瀛八景之「關嶺雲巖」。

本寺位於關仔嶺風景區內,附近有關子嶺溫泉區、水火同源及白河水庫等遊憩據點,具觀光價值和潛力。

宗教100-72.jpg   

58.臺南市---臺南祀典武廟

祀典武廟位於台灣台南市中西區,為台灣早期建造的關帝廟,相傳該道教廟宇為17世紀中,鄭氏王朝所建小型關帝廟(關帝廳)擴建而成,但並無相關文獻證明。不過可確定的是1690年與1717年時該廟已確定存在,並已大修過兩次。1720年代,雍正為了消弭反滿思想,極力排斥民間將宋代「抗金」名將岳飛與關公並祀,除了宣揚佛教之外,清朝於中國境內不斷提升關公的地位,也因此追封關帝祖宗三代為公爵,並將全國部分大型關帝廟改為官祀,並加設三代殿。受此影響,當時稱為「大關帝廟」的該廟,改名晉昇為今「祀典武廟」,而該名稱沿用至今。

經多次整修後,現存廟宇除了內進的觀音廳稍與原來模樣不同之外,該廟大體所呈現為1840年重建後的廟宇模樣。坐北朝南的祀典武廟,特色為八公尺寬,廿公尺寬,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由於各殿的高度不一,飛簷斜頂的山牆,從側面看去為起伏狀,造型頗為美觀。而在神明配置上,擁有三進三殿的該武廟,第一進祭祀關公;第二進為祭祀武聖三代祖先(1720年代後加設),第三進則為佛教的觀音菩薩與十八羅漢。除此,後進有祭祀文昌帝君的西社與配置廂房的小花園,並有台灣日治時期所加設的戲台等建物。

1983年,中華民國內政部考量其該廟的歷史重要性,特別指定該廟為國定第一級古蹟。米其林為三星級必看景點。

宗教100-73.jpg   

59.臺南市---臺南大智山玄空法寺

台南玄空法寺 位於台南市楠西區市區旁的玄空法寺,由開山方丈全真上人所創立,園區面積約3公頃,以各式奇木、雅石規劃出「生命之路」的步道,沿途廣植五葉松,營造出清幽特殊的林蔭,呈現自然和諧的廟堂建築之美,已成為當地頗為熱門的觀光景點。

玄空法寺園林造景優雅為全台佛寺之最,毗鄰永興吊橋為全台最長吊橋,玄空法寺展示古文物為最全台佛寺罕見。

 宗教100-74.jpg  

60.臺南市---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每三年一科土城香新列為市定民俗,每年元宵煙火大賽摸春牛活動盛況空前,宮廟規模為東南亞之冠。

明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延平郡王鄭成功來台驅荷,進取臺灣以作抗清復明之基地。鄭王座艦行抵鹿耳門外時已潮退水淺,無法進港。鄭王命設香案,冠帶禱告,祈求皇天列祖賜助潮水;並乘後潮之際,下小船由鹿耳門嶼登岸踏勘營地,蓦見聖母廟,乃入內焚香默禱,祈求鹿耳門媽顯靈庇佑。鄭王返艦後不久,潮水果然較平時加漲,鄭軍四百戰艦遂得魚貫渡過天險鹿耳門港道,駛入台江,殲滅荷方水陸兩軍,大獲全勝,奠定驅荷開台之基礎。

明永曆十六年(一六六二)春,荷人投降離臺後,鄭王開臺大業底定,為答『鹿耳門媽』顯靈相助之恩,乃大興土木重建神廟於登陸處(位於鹿耳門嶼西北隅濱台灣海峽)。清雍正乾隆年間,鹿耳門商民雲集、香客如潮,聖母廟香火鼎盛,冠甲全臺。

 宗教100-76.jpg  

61.臺南市---臺南首廟天壇

「台灣首廟天壇」廟址原為西元一六六一年(明永曆十五年)十二月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台灣之後,奉明正朔,就鷲領台地,壘土為台做為祭告天地之所,其意義及作用與現在北京天壇相仿,均為政權代表及宣示其正統地位昔人遂稱此地為「天公埕」即今「台灣首廟天壇」前身其後,每年玉皇上帝聖誕,

皆設廟於埕西舉行祭典、露壽植福,《台灣通史》唯一記載台南主祀玉皇上帝的廟宇,更是民間傳說「台灣最早的天公廟有兩間半」中唯一官民合建之首廟天壇,也是台灣少見以牌位「玉皇大帝聖位」祭祀之神廟

農曆正月初九為「天公生」每逢農曆正月期間,信徒、信眾參拜者多,廟內的「一」字匾為三大名匾之一。廟會活動有消災法會(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九),光明法會(配合高中及大學入學考試時間舉辦),禮斗法會(每年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主祀神明玉皇上帝(天公)農曆正月初九萬壽。

 宗教100-77.jpg  

62.臺南市---安定蘇厝第一代天府真護宮及王船祭

第一代天府王船祭文物館,為臺灣少見可供民眾全年度參訪實體王船,且典藏陳設最完整的王船祭文物館。雖然臺灣各地尚有他處或每三、五年定期,或不定期之類似祭典,但在燒王船(遊天河)儀式結束後,平日各廟多無實體王船可供參訪。然因本府獨特的王船祭習俗,全年供奉有一艘於民國47年由全檜木造長達12公尺之出巡王船。

另為了三年一科的王船祭中燒王船送王儀式之用,大部分時間另尚供奉一艘長達16公尺的巨型遊天河王船。除此之外,本館另典藏有大陸泉州富美宮贈予的泉州王船模型,及臺灣王船模型等。堪稱台灣王船祭文化的最佳全年性全方位櫥窗。本府王船祭文物館長久以來積極保存記錄王船祭之活動影像,館中有近五十年來本祭典之豐富照片及影片,具體呈現此項祭典在臺灣社會演變過程中的歷史深度及空間層次。本府三年一科之王船祭不但全國知名,且長年致力於王船祭文化之保存,於民國98102日由臺南縣政府審查頒證指定為重要民俗類之文化資產。為全臺灣唯一以王船出巡為主體,跨區域出巡繞境之傳統宗教祭典。本府2012年王船祭記錄片,更於臺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舉辦之「龍年刈香迎王醮典影項競賽」中,從眾多參賽宮廟中脫穎而出,榮獲最高獎項金牌賞及特別獎項金安獎。

宗教100-78.jpg   

文章待續

http://web.topwin.com.tw/WalkToTaiwan/ViewIndex.aspx

 

 

 

 

arrow
arrow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