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歷史建築百景4(63-80)
高雄市
63.玫瑰聖母堂---高雄市前金區五福三路151號
主教堂的整體建築造型仿哥德式及羅馬式,整體建築呈現厚重、向上垂直發展的線條,正門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其左右兩側有教宗、樞機主教的牧徽。
64.高雄中學紅樓---高雄市三民區建國一路
建於1922年,為日治時期清水磚造建築,紅磚樓共有三棟,第一棟大樓一樓為行政樓層,二、三樓為教學樓層,第二及第三棟為教學大樓。
65.高雄火車站---高雄市三民區建國二路318號
落成於1941年,是第二座高雄車站,屬於日式風格的帝冠式建築,結合了日本傳統四角尖頂和歐式建築風格。
66.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原為日治時期為高雄市役所,建於1939年,為帝冠式建築;屋頂採四角攢尖頂,尖頂有寶塔,屋頂為暗綠色,屋身為淺青綠色皆為軍事保護色,建築內部廊柱採中西式混合柱式。
67.高雄港車站---高雄市鼓山一路、臨海三路交叉路口
為日治時代的打狗驛,哈瑪星(鼓山)為當時水陸運輸的總樞紐。高雄港火車站前後左右成四坡之屋頂,為所有屋頂中等級最高的一種,大多建於日治時期。
68.陳中和紀念館---高雄市苓雅區苓東路14號
陳中和故居外觀採巴洛克建築風格,其空間配置上融合中國傳統建築色彩。以當時社會風氣,在高雄的苓雅寮興建洋樓,代表著當時建築的一種新風尚。
69.旗山鎮聖若瑟教堂---高雄市旗山區德義街6號
教堂於西元1959年6月落成,屬哥德式建築,當時戴剛德神父請義大利人設計繪圖,富濃厚歐式風格。
70.旗山舊火車站---高雄市旗山區忠孝街33號
旗山舊火車站建於西元1910年,座落於旗山鎮中山路頭,是日本人殖民經濟時代的見證,也是居民集體記憶的依歸。
71.旗山鎮中山路老街---高雄市旗山區延平一路591巷53弄3號
日治時期日人在旗山致力糖業發展,在今中山路老街規劃三十棟二層樓巴洛克建築,可說是街道風貌改造的先鋒。
72.橋頭火車站---高雄市橋頭區站前街14號
據考證是1930年代後期所建,充滿日治時期現代折衷主義建築風格,水平式建築外觀,候車亭樑柱結構和鐵軌相同。
73.岡山舊水塔---高雄市岡山區岡山路450號
建於1924年,為一造型特別的鋼筋混凝土建物,雖然因阿公店水庫水量不足而停用,卻是岡山鎮最具代表性的地標。
74.大樹鄉三和瓦廠---高雄市大樹區竹寮里竹寮路94號
從日治時代到1960年代,曾經包攬高、屏、澎的製瓦市場,造就九曲堂陶業的興盛,目前仍產紅瓦,供應古蹟維修。
屏東縣
75.蕭氏家廟---屏東市崇蘭里69號
1880年崇蘭蕭氏家族所建,為傳統屋脊高出燕尾造型建築。家廟旁為日治時代私塾(課餘軒),四週建有圍牆牌樓便於管理。
76.神山頭目任家---屏東縣霧台鄉神山巷28號
霧台鄉重要的原住民建築,為大型橫向石版屋。屋簷有精美雕刻,外壁有淺石刻,穀倉在後室,中柱雕有祖靈像。前庭巨石為頭目司令台。
77.空軍招待所---屏東市中山路61號
建於1937年,屬和洋折衷式住宅,前棟為洋式二層樓房,用來招待賓客;後棟屬日式住宅型態,做為住家。可反映出日治時期屏東市官舍特質。
78.九如三山國王廟---屏東縣九如鄉九明村仁愛街174號
建於明永曆五年(1651年),為全省首建之三山國王廟。有三殿二廂房,屋頂為三川脊的建築,後殿牆壁的龍堵是交趾的藝術品,相當珍貴。
79.張家旭昇居---屏東縣南州鄉七塊村七塊路28號
1935年所建一堂二橫開放式三合院。整棟使用洗石子壁面,屋頂山牆的花鳥、花瓶、洗石子泥塑裝飾豐富。
80.劉氏宗祠---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西盛路70號
1864年落成。為二堂四橫式橫型圍屋客家磚瓦建築,祠堂上題有客家傳統注重的堂號,劉氏是為「彭城堂」。
http://greenkite.pixnet.net/blog/post/18892869 歷史建築百景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