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也該來個應景的文章吧。台灣賞楓季節主要約為每年的11月至隔年1月,這時候的遊客在觀賞之時,總難免有到底是楓葉還是槭葉的困擾,即使普遍有三楓五槭的説法,並不能真正有效區分楓香葉與青楓葉。
根據資料台灣的楓樹種類則有六種:台灣紅榨槭(紅榨楓)、青楓(槭樹)、尖葉楓(尖葉槭,川上氏槭)、台灣三角楓、掌葉楓(掌葉槭),以及樟葉楓(樟葉槭)。雖然這些算是楓樹,也可稱爲槭樹,因爲這些楓樹在學名分類上屬於槭樹科,也就是楓樹與槭樹本來就是本家,反而臺灣數量最多的楓香樹,就另外歸屬金縷梅科,只是莫名其妙的被給了這個名字。
一般常見的紅葉樹是楓香樹與青楓,要想區分它們看地上落葉,還不如看樹枝上樹葉,樹葉成對生長的是青楓(對生),互相錯開生長的是楓香(互生)。
台灣紅榨槭(紅榨楓)---葉片卵狀心形或圓狀卵形,整片沒有明顯裂葉,會變紅。
青楓(槭樹)---掌狀五淺裂葉,由綠葉慢慢經過黃色,橙色,變爲紅色。
掌葉楓(掌葉槭)---掌狀五或七深裂葉類似手掌,由綠葉直接變深暗紅色(無黃橙色)。
台灣三角楓---掌狀三淺裂葉,落葉後才會變紅。
樟葉楓(樟葉槭)---長橢圓形葉片常綠不會變紅。
尖葉楓(尖葉槭,川上氏槭) --- 卵形至長橢圓形葉片常綠不會變紅。
楓香樹(楓香)---葉片多為三裂,幼葉常為五裂,由綠葉慢慢經過黃色,橙色,變爲紅色。
最後再補上一個也在這個季節出現,遠觀樹葉一片的橙紅可比楓葉,近看卻是羽毛狀的葉片,那就是落羽松了。
參考資料: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