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敘事詩---《摩訶婆羅多》

印度古代梵文敘事詩,意譯為“偉大的波羅多王後裔”,描寫班度和俱盧兩族爭奪王位的鬥爭,寫成於西元前1500年,距今約有三千五百多年了。據說書中記載的史實比成書時間早了二千年,就是說書中的事情發生在距今約五千多年前。

全書共分十八篇,以列國紛爭時代的印度社會為背景,敘述了婆羅多族兩支後裔俱盧族和般度族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 象城的持國和般度是兩兄弟。持國天生眼瞎,因而由般度繼承王位。持國生有百子,長子難敵。般度生有五子,長子堅戰。這便是偉大的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前者被稱作俱盧族,後者被稱作般度族。不久,般度死去,由持國攝政。堅戰成年後,理應繼承父親般度的王位。但難敵不答應,企圖霸佔王位,糾紛從此開始。

難敵設計了一座易燃的紫膠宮,讓般度族五兄弟去住,準備縱火燒死他們。般度族五兄弟倖免于難,流亡森林。其間,般遮羅國王的女兒黑公主舉行選婚大典,般度族五兄弟喬裝婆羅門前往應試。五兄弟之一阿周那按照選婿要求,挽開大鐵弓,射箭命中目標,贏得了黑公主。從此,黑公主成為般度族五兄弟的共同妻子。而般度族五兄弟也在這次事件中暴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於是,持國召回他們,分給他們一半國土。 般度族在分給他們的國土上建都天帝城,政績輝煌。

難敵心生妒忌,又設計擲骰子賭博的騙局。堅戰並不願意參加賭博,但出於禮節,還是接受了難敵的邀請。在擲骰子中,堅戰輸掉一切財產和王國,又輸掉四個弟弟和自己,輸掉他們五兄弟的共同妻子黑公主。於是,難敵命令自己的弟弟難降將黑公主強行拽來,在賭博大廳當眾橫加羞辱。般度族五兄弟之一怖軍怒不可遏,發誓要報仇雪恨。持國預感惡兆,不得不出面干預,答應黑公主的要求,釋放般度族五兄弟。但難敵不死心,找回般度族五兄弟,要求再賭一次,講定輸者一方流放森林十二年,還要在第十三年過隱匿的生活,如被發現,就要再次流放十二年。這次賭博的結果自然又是堅戰輸掉。這樣,般度族五兄弟被迫交出國土,流亡森林十二年,並在第十三年裡隱姓埋名,在摩差國毗羅吒王宮廷裡充當僕役。

十三年期滿後,般度族五兄弟要求歸還失去的國土,難敵堅決不允。於是,雙方各自爭取盟友,準備戰爭。般度族獲得多門城黑天(大神毗濕奴的化身)的支持。般度族和俱盧族雙方使者來回談判。難敵一意孤行,拒絕講和。堅戰為了避免流血戰爭,作出讓步,提出只要歸還五個村莊就行,而難敵宣稱連針尖大的地方也不給。後雙方在俱盧之野開戰。 大戰進行了十八天,經過反復的激烈較量,俱盧族全軍覆滅。眼看般度族大功告成,沒有料到俱盧族剩下的三員大將竟在夜間偷襲酣睡的般度族軍營,殺死般度族全部將士。黑天和般度族五兄弟因不在軍營而倖免。面對如此悲慘的結局,堅戰精神沮喪,但在眾人的勸說下,終於登基為王。堅戰統治了三十六年後,得知黑天逝世升天。於是,他指定般度族的惟一後嗣——阿周那的孫子為王位繼承人,然後與自己的四個弟弟和黑公主一起遠行登山升天。

 

敘事詩---《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歷險經歷)最早成書於公元前300年(至西元三世紀定稿),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後來(不早於公元前200年)補充進去的,原作將羅摩描繪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後來補充的部分將羅摩說成是毗濕奴的化身,兩部分的文筆也不一致。印度傳統認為羅摩是毗濕奴的化身,他殺死魔王羅波那,確立了人間的宗教和道德標準,神曾經答應蟻垤,只要山海還存在,人們就仍然需要閱讀羅摩衍那。

 

內容概要

第一章《青年書》

描寫拘薩羅國王向神祭祀求子,火中出現一位仙人,送來神奶,讓他分給三個妻子,生了四個兒子。眾友仙人到來,要求他的長子羅摩和其異母兄弟羅什曼去保護自己免受魔鬼的干擾,兄弟倆經歷了許多冒險,並受到仙人的教導,也從仙人那裡獲贈幾種神奇的武器。

他們受到遮那竭國王的邀請,參與國王為女兒悉多選婿大會,要求參賽者拉開一把濕婆神弓。沒有人能拉動,羅摩不僅成功地拉開神弓,而且將弓拉斷了,因此獲得悉多為妻,經過盛大的婚禮後,兩人回到拘薩羅。

 

第二章《阿逾陀書》又名《阿約提亞書》

十二年以後拘薩羅國王決定退隱到森林中,讓長子羅摩繼位。國王的另一位妻子曾經在一次戰爭中做出了貢獻,因此,國王答應滿足她兩個願望。在那次戰爭中,由於國王的戰車輪軸滑落,她將手臂插入車輪軸中讓戰車得以繼續前進。如今,在羅摩的即位大典前,這位曾經做出犧牲的王妃嫉妒起了羅摩的母親,在僕人的慫恿之下,她向國王提出了兩個願望: 一、讓她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 二、將羅摩放逐出拘薩羅的首都「阿約提亞」,十四年不准返回。

 

第三章《森林書》

羅摩和他的妻子退居森林,他的兄弟羅什曼堅決要和他一起退居森林。繼位的婆羅多也對自己的母親不滿意,跑到森林要求羅摩回去擔任國王。羅摩一定要完成父親的諾言,婆羅多祇得將他的鞋子要走,作為國王的標誌,宣稱自己只是代行王政,如果14年後羅摩不回來收回國王的位置,自己就要自殺。

魔王羅波那的妹妹對英俊的羅摩傾心,多方引誘,但羅摩始終忠於自己的妻子,毫不動心。羅什曼感到憤怒,將女魔的鼻子割掉。女魔向兄長哭訴,魔王放出一隻女魔化身的金鹿,引誘上了悉多,於是向丈夫羅摩求助抓住那隻金鹿。

羅摩雖然懷疑這隻金鹿是否魔王派來的東西,但也不想拒絕自己的愛妻,於是無奈地追上它去,同時也委託羅什曼替自己保護嫂子。不久,悉多仿佛聽到羅摩模糊的聲音叫著羅什曼同去,羅什曼不信,因為羅摩是天下沒有任何人能夠欺負的最強者。悉多固執讓他追。羅什曼臨走前吩咐她千萬不許出屋,不許接待任何人。羅摩和羅什曼追逐,魔王羅波那趁機化身為仙人過路求食,悉多不小心就被他用飛車劫走。

鷹王看到悉多被魔王劫走就連忙著去救回,可惜羅波那更強。兩兄弟把金鹿處理後從重傷的鷹王得知悉多被劫走的消息,決定出行救回悉多。

 

第四章《猴王國書》

羅摩在尋找悉多的過程中遇到猴王國國王須羯哩婆,須羯哩婆被其兄波林奪去王位和妻子,羅摩和神猴哈努曼幫助須羯哩婆殺死波林,奪回王位。

須羯哩婆重新作為猴王國國王後卻忽略對羅摩和羅什曼的承諾,樂於城裡的美色。羅什曼對此十分憤怒,而立即將猴王國都毀掉。須羯哩婆妻子多羅勸說他,讓他守諾以奪回自己的尊嚴及熄滅羅什曼的怒火。須羯哩婆答應幫助羅摩尋找他的妻子悉多。

 

第五章《哈努曼書》

須羯哩婆派遣哈努曼去尋找悉多的下落,哈努曼向南方一直走到印度洋,他有跨越印度洋的能力,但由於受到詛咒,他忘記了自己的能力,在大家的鼓勵下,他恢復了記憶,跨越印度洋,在斯里蘭卡找到了悉多。

哈努曼發現悉多被囚禁在魔王羅波那的宮殿中,於是偷偷地將羅摩戒指給悉多,以保證羅摩安全無事。哈努曼請悉多跟他一起回去,但是悉多不願意任何男人碰她而拒絕了。悉多委託哈努曼轉告羅摩,求他親自來救回,也將她被羅波那劫來的屈辱洗滌。

見悉多後,哈努曼騷擾了整個魔國。樹木、城樓、魔國衛軍都由他一手之下變成戰場。他胸有成竹地輕易地被逮捕,並向魔王說起要求放悉多回去的條件,否則會受到羅摩的懲罰。魔王非常憤怒,要處死哈努曼。但在他弟弟維毗沙那的勸說下,認為不應該處死使節,決定讓他的魔鬼部下將哈努曼的尾巴點著。哈努曼帶著燃燒的尾巴,飛出牢籠,橫穿整個斯里蘭卡,引起大火,燒毀了整個城市,自己並沒有受傷。然後返回向羅摩報信。

羅摩、羅什曼和哈努曼一起向南方進發,解救悉多,直到印度洋邊。

 

第六章《戰爭書》

羅摩要求羅波那放回自己的妻子,受到羅波那的拒絕,他決定發起戰爭,在神兵的幫助下建立了一座通往斯里蘭卡的橋樑,殺死魔王羅波那,救回悉多。由於被困在魔國了幾年,沒有什麼能保證悉多是以前純粹與貞潔。只好通過火驗才能證實她對羅摩的專一,當她走進火堆時,火神無法勝過她的貞潔,使得她一點的傷痕都沒有。這時已經過去14年,他們一起回到拘薩羅,羅摩接受王位。他統治的時期印地語稱為「羅摩萊亞」(羅摩統治期間),這個詞在印度文化中一直代表理想的治理和公正的法律。

 

第七章《結局書》

這章中講述由於臣民仍然懷疑悉多不貞,羅摩雖然對悉多有信心,但禁不起民聲載道而不得已地將悉多放逐到森林中,悉多為羅摩生下兩個兒子。兩位王子從師跋彌仙人讀書,長大的過程中對自己倆的身份依然是個謎。

跋彌仙人撰寫《羅摩衍那》經書給兩王子。後來,當羅摩在宮殿裡舉行典禮時,跋彌仙人一同帶著兩位王子,他們倆在羅摩面前念出《羅摩衍那》經到悉多被放逐的那段來,羅摩無意中掉下了眼淚。跋彌仙人請悉多出來,她再次呼籲大地聖母作證以聲明自己清白,然後被大地接納而吞沒下去。

羅摩領養自己兩個親兒子,直到收到閻羅王傳來的死亡消息。臨走前,他為兩子做好遺囑,於是他自己、同父兄弟以及猴軍們就此安心歸天。

 

 

薄伽梵譚

《薄伽梵譚》字面意思是至尊神的頌譚、頌讚、贊歌,又稱為博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經典,敘述了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中的一段對話,也簡稱為神之歌。學術界認為它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摩訶婆羅多》中敘述的事件導致了現在爭鬥時的到來,在這個年代的開始(大約五千年前),黑天向他的朋友兼奉獻者阿周那講述了《薄伽梵譚》。《薄伽梵譚》被多數印度教徒視為神聖,雖然是詩史的一部分,卻也被視為奧義書之一,總共有700句,分成18章。

《薄伽梵譚》描述了阿周那與黑天之間在俱盧之野戰爭前,在戰場上的對話。當時的阿周那看見許多親戚朋友都在敵對陣營,感到難過而困惑,因此向正在充當他馬車夫的黑天尋求指導。黑天對阿周那的勸導,採用了許多印度教基本的宗教信念與概念,而且他也向阿周那展現他與宇宙為一體的神身,最終成功說服阿周那參戰。

《薄伽梵譚》總共由18章組成:

1.阿周那要求黑天將戰車停在兩軍之間。當阿周那看到親友在敵軍中,便失去了勇氣而決定不再戰鬥。

2.黑天告訴阿周那,唯有肉體才會死亡,永恆的自身則是不朽;身為一個戰士,應依法擔起戰爭應負的責任。

3.阿周那問,既然知識比行動來的重要,那為何他要參與戰鬥。黑天強調依法執行責任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執著於其結果,才是正確的行動準則。

4.黑天向阿周那揭示,祂已經活了好幾世,一直教授著瑜伽,保護虔誠的人,懲罰為惡之人;提示行動或不行動的準則,並告訴阿周那追隨靈性導師教導的必要性。

5.阿周那問,到底是行動好還是不行動好。黑天回答,棄絕行動和以奉獻精神行動一樣能得到解脫,但後者會更容易達到解脫的目的。所謂以奉獻精神行動,即是不執著於行動的結果,不為感官與外物接觸的快樂或悲傷所惑,譬如蓮花之出污泥而不染,只為求自身的清淨而行動。

6.黑天描述冥想的正確姿勢以及達到三摩地(禪定)的過程。

7.黑天教授知識的道路。

8.黑天定義梵(Brahma)、最高靈性(adhyātma)、業(karma)、我(ātma)、最高存在(adhibhūta)和最高神靈(adhidaiva)等術語的涵義,並解釋如何在死亡之時憶念祂而達到永恆無上的住所。

9.黑天解釋何謂萬有內在神論(Panentheism),「一切皆在我之中」,以此方式在任何情況下都憶念著祂。

10.黑天描述何以祂是一切物質及精神世界的源頭。阿周那接受黑天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因為過去的聖者亦曾如是說過。

11.在阿周那的要求下,黑天向阿周那展現了宇宙的形體--一個「神的示現」,面對各個方向,放射光芒如千萬個太陽,並包含了各種生物及物質。

12.黑天描述奉愛瑜伽(Path of Devotion/Bhakti Yoga)之途。

13.黑天描述自性、神我和意識。

14.黑天描述自然物質的三屬性:憂、暗和善。

15.黑天描述一棵像徵性的樹木,根在上葉在下,代表物質的存在。此樹必須以利斧砍斷,如此對於感官的繫著才能切斷,而達到無上的住所。

16.黑天說明神聖及邪惡兩本性;要達到最高的目的,吾人必須放棄「慾望」、「嫉憤」及「貪婪」。藉由覺悟及經典的訓示來辨別正確和錯誤的行動並奉行不悖。

17.黑天說明無論人的信仰、思想、行為,甚至吃東西的習性等等,都與物質三屬性相關。

18.最後,黑天要求阿周那放棄其他的信仰,只皈依黑天,他形容這是人生最究竟的完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g3309 的頭像
    weng3309

    weng3309的部落格額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