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漳聖王
陳元光(657年-711年),字廷炬,號龍湖,唐朝將領,曾任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漳州、潮汕與畲族史上的關鍵人物。福建漳州人與臺灣和新加坡的漢族閩南漳州移民後代,均尊稱其為開漳聖王。
從軍---13歲那年隨父親嶺南行軍總管陳政出征到福建,治理嶺南地區。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四月,陳政卒於任上,年方弱冠的陳元光襲職,代父領兵,封玉鈴衛翊府左郎將,平息廣東陳謙與「蠻僚」首領苗自成、雷萬興等「寇亂」,閩南一帶遂安定。陳元光被晉階為正議大夫,詔封為嶺南行軍總管。
開漳---當時陳元光所處的漳州屬「地極七閩,境連百粵」,是少數民族與漢族混居的區域。陳元光認為僅憑武力鎮壓是「兵革徒威於外,禮讓乃格其心」,而且「誅之不可勝誅,徙之則難以盡徙」,「功愈勞而效愈寡」。於是呈請皇帝在泉州、潮州之間設郡縣,以加強對該地區的統治。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后下詔,准奏在原綏安地段創建漳州,轄漳浦、懷恩二縣,漳浦附州為縣,任命陳元光為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
平閩---此後,陳元光平定閩粵三十六寨,建堡屯兵,安定邊陲。使北至泉州,南至潮州,西至贛州,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後來把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方式和耕作技術引進到這個地方,種植水稻和麻、甘蔗、香蕉、荔枝、龍眼、花卉等經濟作物。
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11月5日,苗自成、雷萬興之子又於潮州聚眾反抗朝廷,敵眾潛達岳山。陳元光聞訊率輕騎抵禦,因援兵晚到,被敵將藍奉高用刀刺傷,後於撤退途中死亡。漳郡黎民,聞之如喪考妣,為之哀號。其子陳珦守制三年。先天元年(712年),繼任漳州刺史。
後代景仰---陳元光開發漳、潮地區的業績,受到歷代朝廷的褒崇。唐朝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玄宗賜贈陳元光為豹韜衛大將軍,臨漳侯,謐忠毅文惠,後又追封他為潁川侯,賜「盛德大祀之坊」。宋徽宗賜與陳元光「威惠廟」匾額。宋孝宗加封陳元光為靈著順應昭烈廣濟王。明朝又改封他為昭烈侯。漳州地區人民把他尊為「開漳聖王」,崇祀他的廟宇遍及閩台及東南亞一帶,臺灣以開漳聖王為主神的廟宇有近百座,歷代香火甚旺。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右殿供奉武身開漳聖王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正殿主祀開漳聖王
雙溪威惠廟-正殿開漳聖王
護衛神明---陳元光開拓漳州時,麾下有「六輔將軍」,分別是:輔昭將軍許天正、輔勝將軍李伯瑤(一作輔信將軍)、輔順將軍馬仁、輔義將軍倪聖分、輔顯將軍沈毅、輔美將軍沈彪。
兩輔將軍---一般廟宇以輔勝將軍李伯瑤及輔順將軍馬仁爲左右護衛。且有各自獨立供奉爲主神的廟宇。
四輔將軍---也有以『輔順將軍』、『輔顯將軍』、『輔信將軍』、『輔義將軍』,同為『開漳聖王』陳元帥的四大部將。
高雄鳳山開漳聖王廟內奉祀的「六輔將軍」:輔信倪總趕將軍、輔智曾文將軍、輔禮翁祖光將軍、輔仁歐汪將軍、輔義林鳳將軍、輔忠吳中軍將軍。
輔勝將軍李伯瑤事蹟
李伯瑤(612年-672年亦649年至711年),又作李伯苗,字昆宗,號輔信,唐代將領,開國名將衛國公李靖之孫,京兆三原人(今陝西三原東北)。封輔勝將軍,卒於咸享三年三月,賜諡武惠,明代封為「輔信王公」。
開漳輔勝將軍武侯公碑記:因中郎將陳政出鎮衛,死藍雷之賊,總章元年仲春,朔書到京師,皇弟開之衛國公(李靖)府曰:「今授爾劍印為軍師,直抵泉潮,調將士救難臣。運籌決勝,字型賞戳。」伯瑤恭敬領聖旨。遂用江浦為左衛,盧震為右突,以助中郎將之計,引其來侵,生擒藍雷二賊,其三十六寨相繼而平,公乃利中郎將,為京奏捷。遂作孽娘子峒餌剎襲職中郎將先鋒,馬仁赴難而死,前功幾於墜盡,是夜二月之望,伯瑤公仰觀天象,牛女失度,二星隕於東南之墟,知有大難,連夜奔回,然事如此難救矣!遂遣人特書京兆,令十三子遂請允命隨征,迨重九至,共商除滅,俯察地理,用反間計,使之鑿鵝頭山,然後死戰力攻,遂平娘子峒連及諸寨,盡復漳江地。
唐命參軍-啟漳州安七邑報國功推第一 時西元六七O年總章三年(咸享元年)端午,大賞軍士,以皇帝斬其叛將妖及賊主謀余道,其餘孽赦免眾謝若崩厥角。著令第五子歸功。
帝封為輔勝將武惠侯,坐鎮漳江地方,生共享江山,死則厥祀。十三子隨征,俱有汗馬之勞,長當襲職,概封為防禦國練侯,分守閩中邵縣,各兼庶秩,以防百蠻。上元元年(六七四年)葬於北山(漳浦城北)之麓。後得妙應黃公之來,擇於北溪渡水而東,遷葬在虎形山,號曰:喬木世家。其諸公子因北而星處者,各展其所長以盡厥職。儀鳳元年(西元六七六年)夏季之晦曰,眾蠻和從來侵,襲爵將軍以兵禦,令都統等分兵大戰勝蠻,蠻主皆降,稱臣納貢,誓不敢背。唐儀鳳三年(六七八年)七月,班師閩中,上太平書賀天子之福。皇帝曰:爾卿等纘城之功也,各宜陛賞廊廟羽為儀僧其物彩,是一大統與輿圖,有衛國工蟻開其始,而諸元孫及克大其者,亦有諸元孫以奠其繼斯我公處,繼往開來之家道,所始所燕為無憂者其惟文王乎,是天之厚其所報也。而衛國公乃愈錫其光也。為此公之所以豪傑而名世也,故曰天定之矣。
明封輔信-興楊廟起三莊救民蹟著無雙 光化元年(西元八九四年)漳入請紀功勒石,節度侯題奏皇帝允之命詞。以臣韓愈為記而贈之。
《福建通志》唐宦績篇記載:李伯瑤(征閩中郎將),嘗任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參軍,因其佐政有功,賜號「輔信」。爾後,隨開漳聖王征討南蠻諸寨時,以驕兵之計,智擒賊酋,平三十六寨,遂奏封「司馬」。又嘗鑿斷鵝頭山,平娘子峒諸寨,戰功彪炳,卒諡「定遠將軍」,宋紹興二十年,追封「殿前檢點威武輔勝上將軍」,明洪武帝敕封「輔信王公」,漳人專由祀之,虔敬非常。
輔順將軍馬仁
據《陳元光開漳史篇》載:馬仁,河南光州固始人。由人變成神卻是在福建漳州,可說是漳州神明。《漳州府志》載:唐總章二年(669),馬仁以營將跟從歸德將軍陳政南征福建,後來成爲陳政之子陳元光的四大部將之一。馬仁不僅文武雙全、智勇兼備、善於治兵,並精研醫術。協助陳元光籌劃軍務,屢戰屢勝,軍功顯赫,在疫病流行時,普濟衆生,平息時疫,深得陳元光器重。
漳州建州時,陳元光薦舉其部屬馬仁等,其《舉薦部曲人才表》說:凡具有幹才與謀略者,請授爲司馬等官職,並蒙皇上採納。其中對馬仁的評語是「剛而無欲,斷而有謀」,可領本州司馬官職。由此評語可見陳元光對馬仁之慎重考核、用意精深。
睿宗景雲二年(711),蠻獠嘯亂,雷萬興等蠻首,糾集蠻兵潛伏至岳山,伺探陳元光行踪,突出襲擊。陳元光隨身士兵數量稀少,當時馬仁爲保護陳元光突圍,血戰陣前,大呼其下屬官兵:「拼死保護陳將軍突圍,不要管我!」最後頭被砍掉,身軀屹然立於馬背上,威烈如神仍橫刀禦敵。陳元光、馬仁遭到蠻兵伏襲身亡的噩耗傳開,漳州軍民無不悲痛欲絕。朝庭聞訊陳元光為國殉難之惡耗,痛失忠良,感慨系之,下詔贈豹韜衛鎮大將軍。
玄宗開元四年(716),下詔為元光立廟,以使一代忠烈,永垂不朽。廟的正殿當中供奉開漳聖王陳元光,左右分別配祀輔勝將軍李伯瑤、輔順將軍馬仁。人口較多氏族觀念較强村社,則獨立建廟而祀,如馬姓及鄰近雜姓奉祀輔順將軍馬仁,俗稱「輔順公」、「舍人公」、「馬舍公」。 南宋紹興年間(1131),宋高宗追封馬仁為殿前都檢使威武「輔順將軍」。百姓崇仰馬仁威武神勇,及感念保佑鄉土恩澤,並奉祀爲地方保護神。
桃園鎮海宮輔信將軍
臺南馬公廟輔順將軍
奠濟宮-廟前開漳聖王騎馬塑像
奠濟宮-廟前左右兩護法將軍
奠濟宮-正殿開漳聖王(文身穿著官服)
奠濟宮-後進正殿武身開漳聖王(穿著軍裝)
奠濟宮-右殿輔勝將軍
奠濟宮-左殿輔順將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