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北投地近山區因而廟宇衆多,且多數爲近代新設的大型廟宇,也有許多未登記的小廟作爲私人團體的禪修拜佛場所。根據臺北市民政局資料登記廟宇有47所,經過一一詳細探訪得知,有規模較大推薦游覽的寺廟有以下10所,其他具中型規模或歷史性特點尚可值得參觀的有12所,其他小型或非開放性廟宇有25所。
中型寺廟如下:
由於北投地近山區因而廟宇衆多,且多數爲近代新設的大型廟宇,也有許多未登記的小廟作爲私人團體的禪修拜佛場所。根據臺北市民政局資料登記廟宇有47所,經過一一詳細探訪得知,有規模較大推薦游覽的寺廟有以下10所,其他具中型規模或歷史性特點尚可值得參觀的有12所,其他小型或非開放性廟宇有25所。
中型寺廟如下:
清康熙52年(1713)鄭珍、賴科、朱焜侯、王謨等人,以「陳和議」戶名,請墾北投庄、海山庄、坑仔口,漢人開始大規模拓墾北投。雍正、乾隆年間,七星墩圳、八仙圳與唭哩岸圳等水利設施開鑿,乾隆年間唭哩岸街發展成淡北最早的街肆,是北投的政治、商業中心。石牌地區於雍正、乾隆之初,漢人墾民與平埔族人因土地問題時起爭端,乾隆年間淡水同知曾曰瑛於埔漢交界處立界碑,以絕埔漢爭域,遂有石牌地名。嗄嘮別(關渡)地區於清康熙54年(1715),通事賴科鳩集北投住民,將天妃廟(今關渡宮)易茅以瓦,可知康熙末年漢人已開墾淡水、關渡一帶有成。北投地區早期漢人移民祖籍地及區域分布,在平原地帶漳泉移民混雜,但又以泉州同安人為多;山區頂北投、竹子湖區域,則以泉州安溪移民為多。
由於北投地近山區因而廟宇衆多,且多數爲近代新設的大型廟宇,也有許多未登記的小廟作爲私人團體的禪修拜佛場所。根據臺北市民政局資料登記廟宇有47所,經過一一詳細探訪得知,有規模較大推薦游覽的寺廟有以下10所,其他具中型規模或歷史性特點尚可值得參觀的有12所,其他小型或非開放性廟宇有25所。
這個地方有其地利之便,就緊靠在淡水捷運站旁,很容易吸引游客過路一行,但是以其缺乏文物典故的内容,來作爲淡水文化園區的招牌就未免太沉重了。
根據記載遠在晚清的1894年11月,著名茶葉外銷洋行“嘉士洋行”的英籍商人范嘉士(Francis Cass)透過中間人向滬尾草寮莊外鼻仔頭居民紀化三,以2千4百銀元及“盡斷根永遠出租田園山埔地段字”的名義承租約一甲的土地,並興建倉庫,經營茶葉貿易。三年後煤油進口商殼牌公司買下鼻仔頭嘉士洋行倉庫後並增建兩座倉庫及三座油槽,分別為2500噸、1200噸及60噸。區內更鋪設鐵軌(台鐵亞細亞支線)接通淡水線 的鐵軌,透過鐵路淡水線,成為其全球業務的一環,大規模經營臺灣的煤油買賣。
炮臺歷史及現況介紹請至---基隆炮臺巡禮全記錄1---炮臺歷史及現況介紹 weng3309.pixnet.net/blog/post/8799265
其他圖片請至---基隆炮臺巡禮全記錄2---炮臺現況圖片1 weng3309.pixnet.net/blog/post/329127483
炮臺列表:(詳細炮臺歷史介紹請至基隆炮臺巡禮全記錄1-----炮臺歷史及現況介紹 weng3309.pixnet.net/blog/post/8799265)
二沙灣砲台---獅球嶺砲台---白米甕砲台---大武崙砲台---槓子寮砲台
很奇特吧。一個沒有航海學系的大學校園内,居然能有規模不小的海事博物館,不僅規模勝過專業的陽明海運文化藝術館,内部的展示品精細度也可以與長榮海事博物館相比,可真讓號稱培養臺灣海洋人才技術的海洋科技大學羞慚不已。這個占有整棟大樓三層空間的展覽館内,除了常展部分該有的航運設備及工具展示,以及多達五十幾種的古今航海船隻精細模型之外,近期展示還有詳細介紹清代水師資料的特展,很值得推薦前往觀賞。尤其是美麗的船隻模型不僅是各部分均按照實體的固定比例製作,看版上還清楚説明船隻的歷史以及各項武器配備的性能。另外我也對於這個海事博物館的網站資料資料很是敬佩,除了所有展示品的照片能清楚的顯示在網頁上,再有時間長短不同的三種導覽影片製作,顯示主事者的用心,這是其他展覽館所沒有的。
展覽資訊:免費//星期日及國定假日休館//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