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簡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1922年創立的「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1926年改稱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為日治時期日治時期進入大學前的預備教育,即所謂大學預科,臺灣光復後1946年原地創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時為台灣四大學府之一。1955年,師院改名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成為臺灣最早的師範大學,1967年,配合高等教育由國家管理的政策,省立師大改隸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75年7月,師大理學院遷至汀州路四段,即今日的公館校區。2006年師大合併林口的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定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口校區」
師大十景:
1. 維也納森林--- (校本部)
校本部文薈廳前的維也納森林,椰林闊葉,筆直樹形,直立優美的蒲葵襯上行政大樓古色古香的建築作背景,是美術系同學眼中最美的角落。
2. 羅馬廣場--- (校本部)
位於校本部綜合大樓與教育大樓之間,向下俯瞰,圓環狀的廣場造型、羅馬式的建築風格,呈現出氣勢磅礡的美感,彷彿真的讓人置身在羅馬廣場一般,聆聽著遠古的呼喊。
3. 日光大道 (校本部)
位於校本部誠正勤樸大樓前,漫步在日光灑落的樹林大道上,涼涼的微風吹拂,時間好像就此靜止。大道上此起彼 落的活動聲響,將我們拉回現實,也帶我們進入一股活潑朝氣的氛圍。
4. 總圖書館--- (校本部)
環環相連、半圓造型總圖書館,給人書海浩瀚的感受與無窮盡的希望,一層層地往上攀爬,不斷地閱讀、尋找新知,最後到了知識殿堂的頂端─光明與未來。
5. 圖書館舊館大門--- (校本部)
位於校本部博愛大樓南面的圖書館舊館大門,莊嚴的希臘式建築是舊圖書館的象徵,與新圖書館相映成趣,一同訴說世代 交替的故事。
6. 孔子銅像--- (校本部)
孔子銅像正面是由創校校長劉真所題的師大校訓「誠正勤樸」,左側的「有愛無恨」亦為劉真校長所題,並與右側孔子的「有教無類」理念相互呼應。銅像背面則為孟子對孔子的讚揚--
-「聖之時者」。
7. 歐洲公園--- (公館校區)
位於公館校區中正堂前,老榕樹在蒼翠蓊鬱的公園中心,被盛開的翠綠棕梠、綻放的金黃阿勃勒圍繞守護著。傳說只要在期中考週經過這裡,就能考試「all pass」,因此又被稱為「all pass」公園。
8. 生態濕地--- (公館校區)
公館校區行政大樓後方是片自然生態豐 富的人工濕地,由於能淨化行政大樓所產生的廢水,因此又被稱為「大地的腎」。濕地裡的蓋斑鬥魚和蛙類能有效防治病媒蚊,還有燈芯草、水蓮等水生植物增加生態景觀的多樣性。
9. 鐘樓--- (林口校區)
七、八層樓高的白色鐘樓,高懸著「華僑為革命之母」,垂直矗立在藍天白雲之下,是林口校區的精神指標,也是所有僑生的精神堡壘。
10. 中庭湖--- (林口校區)
被林口校區圖書館、學生餐廳、教室 等建築包圍的中庭湖,涼亭、小橋、湖水、游魚,營造出綠意盎然、詩情 畫意的美景,是師生放鬆心情、靜思 冥想的絕佳地點。
http://archives.lib.ntnu.edu.tw/doc/c3_2.pdf 師大十景
附記:
難得在網路上又找到位在景美,台師大萬盛分部理學院的八景,雖然只是學生版本,還是蠻有意義的,特此推薦一下。
1.日落學七---萬里無雲的傍晚,暮色霞光輝映學七。
2.天台遠燈---理院天台映遠燈,冰冷的建築物中還是可以找到詩意的場景。
3.繁星理院---理院校區點點的街燈,恍若殞落塵世的星子,閃耀著點點星芒,點綴理院。
4.大道旭日---校區的南洋杉大道,天晴早晨接收著蟾蜍山上灑落的旭日,為理院注入一天的活力。
5.燈廊月色---長長燈廊,月色輝映,帶領行人走向未知的遠方。
6.樓頂雅座---將太師椅搬上頂樓,舒服坐下、晚風拂面,恣意觀賞夜景,乃人生一大享受。
7.福和夜暮---福和橋與水源快速道路奔馳車跡,映上日暮晚霞、抑或昏暗夜色,皆是名景。
8.涼蔭棧道---分部濕地林蔭下的木棧道,雨後未乾的雨水,沁入心扉的清涼。
http://www.wretch.cc/blog/mtmorrison/9338135 理院八景@師大萬盛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