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幾個月前在新店文史舘參觀新店百景特展,對於當地文史工作人員的努力深深感動,尤其經由百景的挑選介紹,更能清楚了解新店由古至今的發展過程。在上網搜尋相關資料時,也發現這些百景已經隨時間逐漸消失于網海内,本人特爲文引用相關圖片文章介紹及親歷探訪,希望能引發有心人的關心。新店百景是以新店區内,碧潭,大坪林,青潭,粗坑,屈尺,龜山,廣興,塗潭,直潭,灣潭,安坑等地域,共同挑選100個具有鄉土特色的景點。

新店簡介

新店的名稱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三百多年前。「新店」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相傳當時來自福建省泉州地區的林某等人,在通往烏來山區的道路旁架設小屋,開設店面銷售雜貨或與山區原住民交換貨品,由於商店沒有正式名稱往來旅人習慣以「新店」稱呼之,而成為此地地名。另一種說法是指,本地原先已有店舖,後來在道光年間,因為受到山洪爆發的沖毀,又重新興建店舖,而將此地命名為「新店」。

碧潭簡介

碧潭最早的命名由來源自新店客家住民將此處命名為赤壁潭或石壁潭,當地的詩人鄉紳蔡玉麟在與友人聚會吟詩作對時,以新店的青山碧水創作並且文藝化改命名為《碧潭》,後來這首詩被收錄於詩刊之中,再加上當時新店風景入選「台灣八景十二勝」行列,因此廣為流傳而成名。二戰戰後,國民政府副主席孫科曾來台遊歷參觀碧潭的景色,並且稱讚碧潭的美景因此在吊橋頭西岸旁的大岩碧上提上「碧潭」兩字留念,至今孫科的提字仍然可以在岸邊石壁上看見。

1.碧潭吊橋---新店區碧潭吊橋

碧潭吊橋位處新店溪中游,建於民國26年,為新店區內知名觀光景點,由於河面水色澄碧因此被稱為碧潭。碧潭兩岸的往來,早年是以擺渡渡船為主,碧潭吊橋完工後,不僅成為聯絡中和、新店間的重要橋樑,同時由於造形優美,獨具特色,數十年後,已成為碧潭風景區的景致焦點,更成為新店區的指標。碧潭三橋1937年啟用的碧潭吊橋,是新店指標景點,短短200公尺的吊橋承載了許多人的甜蜜往事。實際上碧潭不只一座橋,因吊橋鐵索難抵歲月侵蝕,1956年,下游修築水泥結構的碧潭橋,1997年北二高通車,又多了一座大拱橋,使碧潭同時擁有老中青三座橋梁,橫跨不同年代,成為特色景觀。

新店100-1.JPG   

2.瑠公圳圳頭---瑠公圳親水公園内(捷運站對面)

日治時代由台灣總督府於1930年代興建的排污水溝「堀川」也稱為瑠公圳,將大臺北盆地的旱地變良田,也奠定臺北市經濟發展基礎。為表彰清朝郭錫瑠開圳之功,及記錄當年水圳開鑿艱辛,讓探尋水圳源頭者體會飲水思源之意,1975年設立瑠公史蹟記念碑於新店溪取水口,現位於溪畔北二高橋墩正下方,目前除了碑文,還留有當年引水的水門一座,及親水公園可供玩賞。

新店100-2.JPG   

3.碧潭堰---碧潭公路橋下方河面上(水流量少時才可見)

碧潭雖稱為「潭」,但它其實不是真的湖泊地形,而只是因為地形造成一段比較寬闊的河面。曾有一度因為新店溪上游的支流北勢溪上修築了翡翠水庫造成碧潭水位嚴重下降而破壞了景觀,相關單位特別在碧潭橋下修築攔水堰幫助碧潭積蓄水量,保持舊日美景,因此今日的碧潭反而可以被視為類似人工湖泊一類的景觀地形。

新店100-3.JPG   

4.小赤壁---新店區碧潭風景區內(遊艇區對岸的懸崖可見碧潭兩字)

新店溪西岸溪谷巨石林立,經溪水沖刷後露出陡峭千仞連綿不絕,因與大陸長江的赤壁形似,加上文人墨客將此處比擬成蘇軾「赤壁賦」中的赤壁,因之當地民眾稱其小赤壁。

新店100-4.JPG   

5.新店堤防一號---新店路36號對面舊堤防上碉堡旁

19248月連續5日的大雨,新店發生了百年以來的大洪水,造成了百餘人的傷亡,這場大水也毀壞了沿岸民房及馬偕博士所建哥德式教會。大水過後,日治政府於當年12月完成新店堤防,目前尚殘存一號碑。字跡現已模糊,原有[總督府內務局]/[新店堤防一號碑]/[巨离五O]/[大正十三年]等字。具有現代性意義的一塊碑!這個碑相當不易發現,原因出在它不是一般長方形的碑,而是鑲嵌於一塊大石牆(應是舊時的堤防遺跡)邊緣!

新店100-5.JPG   

6.新店教會---新店區國校路22

18711230日,加拿大長老教會,首派宣教士偕叡理博士,經汕頭抵台,自高雄登陸,翌(1872)39日,偕博士由英國長老牌會宣教師李庥牧師及德馬太醫生等陪同,到達淡水,並開始傳道工作。二年後,即1874726日,偕博士帶領信徒數名到新店,開始傳播基督的福音,並暫借高霞嫂處,設立佈道所。由此新店教會正式誕生。

新店100-6.jpg   

7.新店國小校園---新店區新店路2

新店國小老師吳得福在學校組成「自然生態小組」,帶領學生將校園發展成蝴蝶保育天堂,並結合自然生態教育課程,讓學童就近觀賞蝶類成長過程,去年獲市府卓越學校環境營造優質獎,連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都來取經,成效卓著。長年綠化的校園值得一游。

新店100-7.JPG   

8.開天宮---新店區新店路65

位於新店路及新店後街路口,是新店著名的古廟,早年郭錫瑠開墾水圳時,因工匠經常遭原住民殺害,且逢惡疾,為安民心特在碧潭邊建立開天宮,供奉開天闢地的「盤古帝王」,當年僅一坪大的開天祠及祠後百年古榕早已消失,目前所見的規模,是完成於民國七十四年的新廟,著名的大坪林石硿就在廟店下方。(現在已不開放參觀)

新店100-8.jpg   

9.瑠公圳引水石硿---新北市新店區新店路65 號「開天宮」下方

乾隆5年(1740年)郭錫瑠父子為開鑿圳道,創「金順興」並集眾開鑿水圳,歷時22年,直到乾隆27(1762)完成,當時稱為「金順興圳」。後因一場洪水重創水圳工程,便由其子郭元棻重修水利,並將圳頭設在今的碧潭,另闢下埤大圳到景美溪。後來,郭錫瑠積勞成疾病逝,鄉人感念他的功勞,更改圳名為瑠公圳。瑠公圳引水石硿位於開天宮下方,主要係人工在山壁上開鑿打穿的隧道,不論在水利開發、農業產業等均佔有重要的地位,今日看到數百年前先人戮力所造成水利工程造福鄉梓,實在發人省思。

新店100-9.jpg   

10.新店渡---新店區渡船頭(新店路停車場旁)

新店溪的擺渡,始於清光緒7(1881),新店溪上游到中游有九個渡口,新店渡為現今僅存的人力擺渡渡口。早年新店渡是新店唯一進入灣潭、直潭、塗潭以及屈尺等山區的交通樞紐,在道路陸續開通後,此處漸已成為假日休閒的觀光景點。搭乘渡船前往灣潭的居民或遊客,懷幽思古之外,更能碧潭美景中,享受水岸輕舟之樂。

新店100-10.jpg   

11.渡口文學步道---新店區新店渡對岸

新店渡是新店溪流域裡僅存的人力擺渡渡口,百年前曾是進入灣潭、直潭、塗潭及屈尺等山區的唯一交通樞紐,如今已成休閒觀光設施。想體驗煙波江上坐輕舟,每人僅需20元,擺盪兩分鐘,即安穩渡到對岸灣潭。上岸後,150公尺長的「文學步道」就在眼前,堤岸牆面鑲嵌著新店名家手稿,從席慕蓉〈渡口〉出發,邊散步邊欣賞柏楊、張香華、周夢蝶、陳幸蕙等充滿意境的文字,體會在地濃厚的人文氣息。

新店100-11.jpg   

12.和美山水岸步道---過碧潭吊橋對岸端

走過碧潭吊橋,左側小徑通往碧亭,和美山步道入口也就是在此不顯眼處,由狹窄迎賓步道進入,步上迎賓平台後,展開藍色水岸步道和綠色親山步道兩迴路。和美山水岸步道早年曾經是灣潭與直潭居民來往新店街的一條古道,現在沿著溪岸步道前行,是輕鬆健行的林蔭步道,可遠眺東岸小獅山蒼翠林相,可近觀碧潭天鵝船影穿梭,經過古色古香的太白樓、以及詩歌劇場、雙心坪,臨溪賞景,清風徐來,是一處充滿生態野趣的水岸步道,也有浪漫的戀愛步道之稱。

新店100-12.jpg   

13.大佛寺---新店區碧潭路33

過碧潭吊橋前行,左側小坡直上即可至名剎大佛寺,大佛寺建於民國五十四年元月十六日,大千世界莊嚴樸素且香火鼎盛,還有寬廣的清幽花園,總吸引無數信眾在此俯瞰大新店極佳視野,尋覓心靈歸所。大殿供奉觀世音菩薩慈眉安坐,素顏風采暮鼓晨鐘,讓佛寺呈現極簡美學風格。

新店100-13.jpg   

14.海藏寺---新店區碧潭路55

海藏寺位於碧潭西岸,大門口供奉11尺高,晶瑩剔透、潔白無垢的坐姿釋迦摩尼佛。寺內還供奉清嚴法師的金身,傳說法師坐缸六年之後,破缸取出,肉身不壞而成佛尊,故供奉於寺內讓民眾瞻仰,是一座歷史悠久、香火鼎盛的佛寺。

20101103_31     

15.和美山步道---新店區碧潭西岸

和美山自然步道位於新店碧潭西岸,從碧潭吊橋通往美之城社區約二公里,風景秀麗、視野遼闊,沿線植相豐富成熟,蝴蝶與螢火蟲盛況熱鬧。和美山登山步道入口,位於碧潭吊橋西岸橋頭,沿著階梯走上,是一條時空迴廊,兩側牆壁上展示碧潭的老照片,訴說光陰的故事。出了迴廊後不久,即可抵達迎賓平台,平台上並有解說牌,展示步道的規劃為「由水到山」,區分為藍色水岸步道及綠色親山步道,並以欄杆顏色作為區分,使遊客能輕易辨識自己正走在哪條步道上。另外蝴蝶、鳥類生態豐富,如斑蝶、鳳蝶、端紫斑蝶、鳳蝶黃三線蝶、烏鴉鳳蝶…等,鳥種則有藍鵲、紅嘴黑鵯、五色鳥等,夜晚還可賞螢聽蛙鳴。

新店100-1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