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舊稱艋舺,其源自康熙48年(1709)由陳天章等五人申請設立之陳賴章墾號,率領民眾至大佳臘(今之臺北市大同與萬華區一帶)荒地開墾。當年平埔凱達格蘭族皆以獨木舟(Mankah)載運番薯等土產,至此地河畔與漢人交易,當時俗稱番薯市街,後被稱臺北第一街(今貴陽街)。日據民俗學者池田敏雄(1916-1981)指出:「漢人便以『蟒葛』或『蟒甲』,來表示番舟;以『艋舺』來代表番舟聚集之處以別之」,因而日後逐漸稱呼此地為艋舺;日據大正9年(1920)日人改稱萬華,係取其「萬年均能繁華」之意,同時也有「萬德莊嚴、華嚴世界」的寓意。而萬華在先民披荊斬棘、胼手胝足的開發下,使其發展成為與臺南安平、彰化鹿港並列清代臺灣三大城市之一,而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稱。
萬華區廟宇衆多,且多數爲年代久遠的古廟,也被列爲臺北市市定古蹟,在歷經多次的重建之後,廟宇美輪美奐值得游覽探訪。在臺北市民政局網站登錄的多達27所,特別推薦其中列爲前10所者。
1. 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廣州街211號
1738年創立,主祀觀世音菩薩。由福建泉州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自晉江安海龍山寺分靈。現爲市定古蹟。
2. 艋舺青山宮---貴陽街2段218號
1854年創立,主祀靈安尊王。由福建泉州惠安漁民自故鄉祖廟分靈。現爲市定古蹟。牌坊上的臺北第一街并沒有錯,那是清代的第一街。日治時期的臺北第一街應該是現在的衡陽路吧。
城隍爺部屬的8個司官。(要看廟的規模大小,最多可有36個司官呢)
3. 財團法人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康定路81號
1787年創立,主祀清水祖師。由泉州府安溪縣蓬萊鄉清水巖分靈。現爲市定古蹟。
4. 台北天后宮---成都路51號
1746年創立(新興宮),主祀媽祖。日治時期爲弘法寺,而清朝時臺北新公園的天后宮被日本政府移走至新興宮,以後國民政府時期再把天后宮移至此處。(因而現在佛道共存)
5. 艋舺地藏庵---西昌街245號
1760年創立,主祀地藏王菩薩。現爲市定古蹟。
6. 助順將軍廟(晉德宮)---康定路9、11、13號
1862年創立,主祀助順將軍黃道周。來自福建惠安。現爲市定古蹟。
7. 慈雲寺---漢口街2段119、121、123號
1840年創立,主祀觀世音菩薩。由浙江舟山群島普陀山分靈。屬於大聖鄭宗龍華齋教。現爲市定古跡。一樓爲張家祠堂,因此無法參觀二樓佛寺。
8. 財團法人台北市廣照宮---長泰街54號
1792年創立,主祀飛天大聖張聖者。由泉州府皇渡庵分靈。
9. 艋舺龍津宮---長沙街2段184號
1825年創立,主祀順正大王黃志。由福建晉江祖廟分靈。
10. 集義宮---康定路249號 3
1900年創立,主祀朱池李三府王爺。來自泉州石獅祥芝祖廟斗美宮分靈。據説以前居民要出發往山區工作,有遭受山胞殺害危險,會先來此尋求庇護。
城隍爺屬下有12司官
三個王爺座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