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取自日本網站的資料,一位曾經居住在汐止的日本人,以照相機留下的歷史見證。地點在從五堵車站到友蚋地區的輕便鐵路沿綫,如果能夠有地方耆老提供詳細地點資料,爲汐止的歷史增添色彩,就更加有意義了。(照片日期爲1976年12月)

網頁來源 http://www.kurogane-rail.jp/jinsha/cjs-idx.html

當時五堵車站的管轄區域比現在寬廣得多,由蒸汽機車與人推台車運送來的煤也都卸在此相關設備中。當時還沒有電氣化,行駛著蒸汽機車、柴油機車牽引的列車與柴油客車。照片中的這輛機車為台灣鐵路局最初的柴油機車R0形式的第一號R1,係1959年日本日立水戶工廠製造。R1號運到台灣之前,曾經借給日本國鐵使用,命名為DF911。在屬於水戶機務段的常磐線做性能測試,成了台灣與日本鐵路行駛的紀念機車。但是現在R0形式的機車已經全部被報廢了,僅剩一輛陳列在苗栗鐵道公園。

01.jpg

 

 

運煤台車使用纜車橫渡基隆河(照片右方的吊橋)到五堵車站,然後再轉裝於貨縱貫線的貨車上。車站內放著有幾輛的運煤台車。台車旁放置的木材應該是要運送去煤礦中當作撐木使用。

02.jpg

 

 

煤礦鐵路的蒸汽機車只通行到基隆河的對岸。從那裡到五堵車站,原本載煤蒸汽機車牽引的台車改成纜索牽引。現在這些吊橋已經消失,原先遺留的一座混凝土支柱也在2002年拆除。

03.jpg

 

 

在橋上運煤台車接已索纜牽引接連著渡河來到五堵車站。當時五堵的基隆河上架有三座吊橋。那三個吊橋結構都很相似,只是手推台車軌道的吊橋架設地點距離較遠。

04.jpg

 

 

這座吊橋可供人行走和手推台車行駛的吊橋使用比較細的鐵線,要渡行要相當地小心。橋下的基隆河一直都常常氾濫,即使到了21世紀也被超過累計雨量超過三千公厘的大雨造成的淹水襲擊了這個地區。

05.jpg

 

 

過了橋以後就是以纜線聯結運煤台車的工作場所。左端小孩穿著的衣物好像也是有日本風味和服。難道這也是日本時代的影響嗎?當時台灣到處都有受過日本時代教育的人,他們會說又正確又漂亮的日語。

06.jpg

 

 

從這裡到五堵車站都使用纜車牽引運煤台車。從車站方面運來的則是木材等煤礦用的物資。照片中的人正在將運煤台車聯結上鋼纜。

07.jpg

 

 

這裡是礦車總站,兼具貨物調度站機務段的功能。蒸汽機車牽引來的台車到這裡機車就被摘除,改連接鋼纜以渡過基隆河到五堵車站。另外,這裡也兼做蒸汽機車或台車的修理等工作。

08.jpg

 

 

我完全不懂這個具有有趣外表的設備是什麼用途。蒸汽機車的鍋爐上還裝著屋頂。日本曾經有以蒸汽機車的鍋爐代用辦公室的暖氣等情形。但是我推測這不是那樣的用途。真是非常有趣!

09.jpg

 

 

這是從正面看去的樣子。各位當中不知還有沒有人像我一樣看到它就禁不住笑出來了呢?它住悄悄地放在一旁,卻非常誇張地格外醒目。越是不明白,越是想要知道用途的東西

10.jpg

 

 

當時的台灣還在戒嚴,如果拍攝鐵路等設備可能會被懷疑是間諜。即使現在的台灣已經沒有這種限制,我還是覺得很難向年輕的鐵路迷們解釋當時的狀況。雖然當初我們經常害怕被沒收膠捲,但是幸好我一次也沒有被沒收膠捲。

11.jpg

 

 

礦車總站的一隅,放置著報廢的蒸汽機車與不堪使用的鍋爐。我覺得有一點遺憾,我如果能早幾年來看到這鐵路正興旺的樣子,就不會留下這樣的印象了。

12.jpg

 

 

這輛機車是大阪的楠木製作所製造的6噸水櫃式機車。相同形式的機車共製造76輛,不僅提供日本國內,台灣、朝鮮、樺太(庫頁島)的煤礦和工廠也都曾使用。基隆煤礦也有2輛。一般認為這個機車是1930年代製造的。雖然楠木製作所至今仍然還繼續存在於日本大阪,但是現在已經不製造鐵路車輛,所以沒有留下比較詳細的記錄。

13.jpg

 

 

因為當時正在建造高速公路,加上附近還有軍事基地,拍攝變得困難了。剛建好的混凝土橋因為經常通過蒸汽機車,所以被煤煙將混凝土燻成了黑色。

14.jpg

 

 

這裡是高速公路的下方,鑿切岩石以通過鐵路。這鐵路沿線還有幾個也是鑿穿岩石的地方。因為運輸列車的數量已經相當少,加上高速公路附近拍攝困難,所以我放棄了繼續在此攝影的打算。

15.jpg

 

 

通過切割岩石的地方,景色變了。這裡是基隆河支流的友蚋溪旁的田園風景。雖然鐵路邊的道路已被整修過,但是我沒看到過通行的汽車,只有自行車、摩托車或者三輪摩托車通過。我覺得這裡很像1960年代的日本,當時我還很年少。

16.jpg

 

 

往煤礦坑口的貨物列車上,戴運著煤礦使用的木材與回送的空台車。從煤礦坑口駛出的則是滿載煤的重車。照片中空台車上搭乘的乘客可能是煤礦相關人員。他穿西服也戴著帽子。當時日本已經沒有穿西服又戴帽子的習慣了。

17.jpg

 

 

這條鐵路是單線,但是途中也設有交換設備。每輛蒸汽機車從各部位噴出蒸汽,非常熱鬧。可是從礦坑口出來的貨物列車上都是沉重的煤。牽引重車的蒸汽機車相當辛苦。煙箱門下的箱子放著防止空轉用的沙與鐵鍬工具。

18.jpg

 

 

因為這幾輛蒸汽機車沒有沙箱的設備,此時上車的工作人員就要用手撒沙防止空轉。雖然列車的速度不快,但是一面攀附在行駛中的蒸汽機車前面、一面進行撒沙的工作,真是非常危險!

19.jpg

 

 

中間地點也不僅有交換列車的設備,也有機車給水的設備。先到達的機車,暫時在此休息。但是再出發的時候就要與沉重的貨車展開避免空轉的纏鬥。照片中他正在用鐵鏟進行撒沙的工作。

20.jpg

 

 

我已經不記得這裡列車更換的方式和景象。這照片中的兩輛蒸汽機車都是單機,並沒有聯結煤車貨物。替換牽引的貨物列車嗎? 那麼運煤台車在哪裡呢?

21.jpg

 

 

水牛與蒸汽機車。它們沒有被驚嚇的樣子,從蒸汽機車的旁邊從容不迫地走過去。當時在台灣到處都可以看到水牛的蹤跡。從現在經濟如此發展看來,真難以想像台灣曾經有過這樣的景緻。真是和風麗日的風景。現在還看得到水牛嗎?

22.jpg

 

 

翌年這條鐵路就報廢了,所以我想那時運煤列車的規模也已經縮小了。雖然蒸汽機車很小,但是牽引著長長台車的景象就有著動人的力量。右邊的橋是架設在友蚋溪上的,此處有煤礦鐵路與手推台車鐵路的交叉點。

23.jpg

 

 

往礦坑口的貨車列車裝載空車與木材,貨物雖然並不重,但是行駛起來也是具有相當動人的魅力。這個煤礦翌(1977)年廢止。我雖然只去過一次,而且時間也很短,但是能夠看見這條煤礦鐵路與手推台車鐵路,我覺得非常地幸運!

2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