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要做一個稱職的好主管,誰都會知道一些所謂恩威並濟的說法,也就是對於屬下要有賞有罰,說得難聽一些就像老外們俗稱的棒子與胡羅菠並行做法。當然對於只是用來賣命的拉車驢子,這種做法可能是無可厚非,如果對於有工作情緒,有思考能力的下屬幹部,主管也只能有這種作為也太遜了吧。
多年的管理經驗,讓我發現一般主管可以區分為下列五種類型:
提到要做一個稱職的好主管,誰都會知道一些所謂恩威並濟的說法,也就是對於屬下要有賞有罰,說得難聽一些就像老外們俗稱的棒子與胡羅菠並行做法。當然對於只是用來賣命的拉車驢子,這種做法可能是無可厚非,如果對於有工作情緒,有思考能力的下屬幹部,主管也只能有這種作為也太遜了吧。
多年的管理經驗,讓我發現一般主管可以區分為下列五種類型:
早期-----市面售價反推囘生産成本及FOB報價
我記得在30年前, 電子成品的報價有業界一般標準公式, 即成品在市面售價的1/2為生産工厰的FOB報價, 而市面售價的1/3為生産工厰的材料成本, 如此計算附加值約為售價的30%左右. 這是由市面售價反推囘生産成本的作法, 對於一般小厰而言, 計算方法極爲簡單且至今依然有效, 但是已經很難符合現在市場競爭的需求考量.
我覺得當中國人實在辛苦,除了每個人都要承擔五千年歷史的重擔,還得努力學習說起來算是很落後的文字,這麽隨便一說說,就好像有些要討罵的危險了,應該有讀者義憤填膺的怒駡這個翁某有數典忘祖的大罪是吧。雖然國人一直自豪,中國歷史有多麽豐富,文字又是如何的優美,但從小就要熟記這麽多的歷史典故已經是很累人的事,再要把筆畫變化多端的文字字形給記住,那可就得花上更多的精神了。好像反而是那些沒有文化歷史的西方諸囯,利用字母去組合文字,不僅是記憶與書寫較爲方便,而且可以很輕易的納入電腦系統作業。有的國家以我所知的日本與馬來西亞為例,則不是直接使用英文字母編碼,就是本身的文字可以輕易的與英文字母直接轉換,很容易讓異國人士接受,這樣才像是國際化吧。
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假設50人的流水線日產量為3000台,因應客戶訂單需要,日產量需增為6000台,人力需求應該為多少人?(先不考慮人員熟練度差異)
把它當作一個數學測試的題目,誰都知道答案是100人。
原則:作業站的工時分配,不是以整條線的人數當作基準,需依照訂單交貨需求及工時分配的考量,從新產品試產開始,以每站的最低設備需求及最長分攤工時為基礎,熟練度提升後再陸續分割工時增加工位,以配合大量定單的需求。(至少應有兩種速度的編排)
工時分配的考量因素有很多,依照優先順序為測試檢驗作業,生產組立作業,前段加工作業,後段包裝作業。
台灣竹枝詞是一種文類,在傳統台灣文學當中多以風土詩的內涵呈現。形式上為七言體的韻文,內容上則以歌詠台灣的地方風光、習俗為主。目前最早的台灣竹枝詞出現於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中。從郁永河的竹枝詞可以了解清朝時期的臺灣地物及人文景色。
台灣的竹枝詞淵源於中國唐代劉禹錫、白居易的文人竹枝詞,元末楊維楨開西湖竹枝詞之唱和,一時之間相從者不下百家,竹枝詞遂逐漸形成歌詠地方風光、習俗的文類。清代結合時代文化特色,出現大型的連章竹枝詞、大量的詩加自註,創作客觀的筆調,使得竹枝詞原本詼諧趣味的特殊風貌,更與地方風土詩的采風觀念及方誌編纂的風氣,結下了不解之緣。台灣竹枝詞承此遺緒,在竹枝詞的發展上另外開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續前文)再往前行到了瑪西社區的末端,是富民親水公園。除了溪岸的觀魚步道之外,以及可以戲水的沙岸平臺,走過一條跨溪的小橋,對岸就是風景優美的桐花登山步道。步道入口就是一棵有五樓高的油桐樹,樹上依然點啜著點點粉白的小花,雖然現在已是油桐花的末期,環繞一圈約三十分鐘的山徑上,還是可以看到四處散佈的落花,還有遊客用心地把它們撿拾排成一個美麗的心字元號,真是有夠浪漫的。今天是午後小雨綿綿的氣候,在夏日更見一份清涼,溪水的浪花雪白飛濺,雨後步道上除了是鳥聲啾啾群蝶飛舞,還加上幾隻不甘寂寞的跳躍蜻蜓。
續前行到了瑪東瑪西的道路交會處,有苓蘭荷花池的指標,那裡就是瑪陵坑溪風景區的終點苓蘭生態農園。現在正好是荷花開放的時節,滿池都是紫紅色與橙黃色的香水蓮。山莊的餐廳正好有人辦理訂婚喜宴,看來是不準備招待外客了,只好啃一些零嘴繼續往前行。雖然後面的道路依然是鋪上平滑的柏油,可是一路蜿蜒盤整而上,已經年老力衰的我,只能勉強推車前進,偏偏此時又是雨勢轉大,還好路旁有土地廟可以暫時躲雨。就這樣兩腿發抖的掙扎前進,耗費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友納道路的匯合處,後面就是快樂的下坡路了。後面這一段艱辛上山道路所花費的時間,大概與前段遊覽整個瑪西社區相當。
在網路上發現七堵區的野山溪流還真不少,上次自行車之游跑了友納溪,總覺得是意猶未盡,還有一個瑪陵坑溪似乎也頗獲好評,而且兩條溪流的上游源頭在google地圖上,可知有明顯的道路相通,看來安排一個回繞兩條溪流的自行車行程,應該是很美麗而刺激的計畫。
從森泉灣住宅出發,沿著舊麥帥公路(也就是汐止大同路)北行,雖然是不太情願,仍是一路有大貨櫃車相伴以壯形色,沒辦法啦因為不是假日出遊,到達百福火車站前趕緊轉向,經由實踐橋跨過基隆河往前直奔,一路闖進六堵工業園區,在園區道路旁看到往瑪陵坑的指標。這一條道路正在施工拓寬,沿著瑪陵坑溪左岸往上游方向,連續由下方穿越中山高速及萬瑞快速兩條高架道路,一直到達瑪陵坑社區的瑪陵石橋。這裡是瑪東社區與瑪西社區的道路分叉口,前者是上坡前往山區,後者則是繼續沿溪續行,旁邊有寧靜的瑪陵國小,從校門旁的國小生態園可以就近處仰望雄偉的石獅山。
已經搬遷到有山有水的汐止地區,當然要開始瞭解附近的環境,尤其已經無力續攀百嶽的老朽,總也得找幾個小山走走練練腳力,以圖未來還有那麼一絲絲的可能。上網查了一下,好像隔壁裏的獅子頭山的景色風評不錯,而且距離近可攻可守,登頂後意猶未盡尚可越嶺縱走,再連續進攻其他幾個小山,此外鄉長里附近的可遊覽景點也還不少。過年期間天天陰雨綿綿,總算苦等到一個似將放晴的早晨,出發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