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公會堂: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30號。(吳園藝文館現址)

該建築物於臺灣日治時期的19109月由矢田貝季陸所設計,以財團法人型態官民合資4萬多圓興建,於1911131日完工。當時是叫做臺南公館,1923年改稱臺南公會堂,是當時市民重要的集會場所,也兼具教化百姓的功能。當時臺南市甚至臺南州、高雄州重要公共政策之制定和演講、集會等均在此舉行,而臺灣文化協會成立後,蔡培火、連橫等人亦在此處演講。

二次大戰後,改稱為中山堂,為空軍新生社和軍友社使用,後來又於19556月改為省立臺南社教館並予以整修。而在社教館於1994年移到臺南市五期重劃區後,該建築一度因位於市中心而有拆除作為商業區興建大樓之議,最後此議作廢,該建築改為吳園藝文館。近年有再整修過,而呈今貌。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102077圖片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原臺南公會堂 簡介

臺南公會堂-1.jpg 臺南公會堂-2.JPG 臺南公會堂-3.JPG   

 

新化郡公會堂:臺南市新化區中山路134號。

該建築是日治時期新化郡的主要集會場所,用來舉辦如新化公學校畢業典禮等重要集會,於日治時期大正十一年(1922年)開始動工,落成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原來新化公會堂共有兩代,第1代為「新化街公會堂」,位於第1代街役場(俗稱杉仔厝)2樓。新化郡役所打造全新1937216完成的「新化郡公會堂」,不僅是第2代,亦為今日依然留存之新化公會堂。二次大戰之後,該建築依然用來作為集會場所與舉辦婚喪喜慶及藝文活動之處,直到民國五十年代(1960年代),國民黨租用改為新化民眾服務站、新化民眾服務分社。現已登錄爲臺南市歷史建築。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842499  圖片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原新化郡公會堂 簡介

新化郡公會堂-1.JPG 新化郡公會堂-2.JPG   

 

 

新營郡(街)公會堂:推測已拆除消失。

 

完成于193521日,其他資料不詳。

新營郡公會堂.JPG  

 

鹽水公會堂:已拆除消失。

鹽水鎮算是臺灣較早開發的鄉鎮,日治時期相當繁榮,當時日人在現今的中山路鹽水民眾服務社現址,建有「鹽水公會堂」,(1921/07/14)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鹽水公會堂」幸運地逃過戰火的侵襲,臺灣光復後就成為鹽水分駐所。後來,鹽水分駐所搬遷至武廟路與三福路交叉口處,原來的警察分駐所拆除,改建鹽水民眾服務分社。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 鹽水公會堂.jpg 圖片

http://xinying-culture.tainan.gov.tw/archives/index-1.php?m2=26&id=271  簡介

鹽水公會堂-1.jpg 鹽水公會堂-2.jpg   

 

嘉義公會堂:已拆除消失。

嘉義公會堂的現址,就是現在的中正公園,創建於大正9年(1920820日,地址為榮町二丁目36番地,佔地3647坪,建地為358坪,為鮮見的非對稱磚造歐風建築,入門凸出玄關,開有三面拱門,其上有八角望樓,總體型態典雅莊嚴,庭院花木扶疏,為日式花園;內部空間配置有當時全台最大的餐廳,可容一千餘客席,國民黨政府來台接收後,宓汝卓市長將公會堂闢為康樂區,附設圖書館、球場等,1948年被票選為嘉義八大勝景之一,稱「康樂暮鼓」

1989年在張博雅市長任內拆除重建為中正公園,只是園內樹木種得不多,市民戲稱水泥公園。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94/article/3219  嘉義公會堂

http://blog.xuite.net/isomer77/twblog/147508263

嘉義公會堂-1.jpg 嘉義公會堂-2.jpg 嘉義公會堂-3.jpg 嘉義公會堂-4.jpg   

 

佳里公會堂:已拆除消失。1931/06/01

全名為「台南州北門郡佳里街公會堂」,位在郵便局對面,範圍前臨中山路後至延平路,以T字型平面配置。簡潔大方的建築量體,由中央向兩旁漸往後退,一樓的長窗到二樓轉化為拱圈小陽台,立面上飾有古典的勳章與卷草飾、裝飾藝術造型的幾何圖案,揉合了鋼筋混凝土造的現代建築及歷史主義的裝飾。

公會堂由日本政府在台灣設立,進行政令宣導、戲劇表演、展覽演說或是民眾自我教習的空間,是現代化社會中的重要聚會場所。1935年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在此舉辦成立大會,他們的成立對鹽分地帶文學有著重要影響,郭水潭、吳新榮、郭維鐘等人為其成員。戰後佳里公會堂曾當作佳里中山堂,又改為國民黨民眾服務社,近年已拆除改建為連棟販厝。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01588270259624&id=189997484752036&substory_index=0  佳里公會堂

佳里公會堂.jpg   

 

岡山公會堂:岡山彰化銀行現址。(高雄市岡山區岡山路293號。)

岡山公會堂,原建築於1931年興建完成,為日治時期岡山街人民的集會場所,位於今日岡山鎮彰化銀行原址。全臺灣日治時期的公會堂,在戰後一般都成為中山堂,岡山公會堂也不例外。此期間亦曾用為岡山鎮公所,鎮公所遷走後接著以中山堂使用至1960年。1960年原岡山公會堂轉手賣給彰化銀行,並一直使用至今。該銀行保留部分建築物結構,前方大廳部分重建為今日所見,後方尚有部份保留,仍可見到當時的模樣。(但在岡山公會堂建築以前,已有岡山公館建築完成于1921/04/30,其地點及使用資料不詳)

1946.11.11岡山中山堂-岡山高中前身高雄第三中學創校暨1946年度上學期開學典禮

岡山公會堂-1.JPG 岡山公會堂-2.JPG 岡山公會堂-3.JPG 岡山公會堂-4.JPG   

 

恆春公會堂:屏東縣恆春鎮中正路30號。(恆春轉運站現址)

早期恆春已有「俱樂部」建築,完成于1912/04/15,是地方警官、仕紳重要集會場所,可能在1936年後才改稱爲公會堂,戰後成爲中山堂,而今日爲恆春轉運站。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4999340  圖片

http://hsulolo.pixnet.net/blog/post/87510030   恆春公會堂簡介

恆春公會堂-1.jpg 恆春公會堂-2.jpg   

 

臺東公會堂:推測已拆除消失。

建于1922年,其他資料不詳。

 臺東廳公會堂.jpg  

 

其他無資料的南臺灣公會堂如下:(共20所)

九塊保甲會館(1914完成),打狗公會堂(高雄市公會堂)(1915/01完成),里港保甲會館(1916/03/25完成),水底寮公會堂(1921/05/06完成),枋寮公會堂(1921/10/18完成)菁寮公會堂(1923/10/15完成),東石公會堂(1924/03完成),阿蓮庄公館(1924/08/20完成),潮州郡保甲聯合會館(1925/02/05完成),屏東圖書館附屬公會堂(1925/06/01),竹崎公會堂(1926/02/01完成),佳冬公會堂(1927/09/20完成),旗山街公館(1928/08/05完成),高樹公會堂(1928/08完成),鹽埔公會堂(1929/09/17完成),白河公會堂(1930/04/29完成),麻豆公會堂(1931/08/24完成),屏東公館(1932/04/01完成)鳳山公會堂(不詳),新港庄公會堂(不詳)。

 

臺灣各地的公會堂

臺灣最早興建的公會堂為1902年的基隆公會堂,其次是1911年興建的「臺南公館」(臺南公會堂),主要供民眾及團體使用。1918年至1935年之間,各市、街、庄亦陸續興建,估計應有70所以上。發起單位或主事者常有濃厚的官方色彩,落成後也多半交由地方政府管理,以利用公會堂進行宣傳政績或教化百姓之活動。建築風格則隨著時代而有所改變。日明治、大正年間,建築主體多採磚木構造,僅少部分為木構造。日昭和時期則以鋼筋混凝土或鋼骨鋼筋的混凝土構造,立面造形也呈現現代建築的簡潔風格。

外觀設計方面,可略分為3級。第1級為中央或州級行政層級之公會堂,形式較為繁複,如臺北公會堂、臺中公會堂等。第2級為市(郡)、街、庄之公會堂,建築多半類似:入口門廊量體較兩旁長矩形量體、正面呈凹狀,在凹口處後面銜接會堂量體,山牆露出於中央最高處,類似簡化後的哥德式建築,如北港、彰化公會堂。第3級為鄰里社區所屬,規模較簡單,出入口不同於前者從縱面向(山牆面)進入,而是從建築物橫向面中央進入。

http://takao.tw/time-space-and-the-texture-of-sinhua-assembly-hall/

其他資料:

http://solomo.xinmedia.com/archi/15623-PRHA   各地公會堂原圖部分參考

http://cyberisland.teldap.tw/graphyer/albumset/uFc  各地公會堂現圖部分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g3309 的頭像
    weng3309

    weng3309的部落格額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