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藏傳佛教簡史 

藏傳佛教是指傳入藏區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漢地傳入藏區。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蓮花生來到藏區,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漸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時期稱為前弘期。此後經朗達瑪滅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經過朗達瑪時期滅佛運動的破壞後,約百年之久,到了宋朝初年,才又漸漸復興起來,並逐漸形成了寧瑪、噶舉、噶當、薩迦、覺囊、格魯等各派的傳承,此一時期稱為後弘期。 

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別最初為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兩支。由古印度向南方傳播到斯里蘭卡、東南亞以及中國雲南等地以上座部佛教為主的流傳,被稱為「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巴利語所寫。現在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北傳佛教主要由北方經絲綢之路向中亞、中國、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國傳播,其經典多為梵文、各種中亞文字和中文。自藏傳佛教出現後,南傳北傳佛教兩支的劃分漸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劃分法。按教理劃分,南傳佛教即是上座部佛教,而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 

松贊干布藏王先後娶了尼泊爾毗俱底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吐蕃,以十二歲等身釋迦牟尼像、珍寶、經書、經典360卷等作為嫁妝。也從尼泊爾和迦濕彌羅等國引進諸多經書、佛像和佛塔。藏王為文成公主帶去的佛像分建小昭寺,為毗俱底公主攜帶的八歲等身釋尊佛像建立大昭寺。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寂護大師及弟子蓮花戒入藏,建立了吐蕃第一座出家僧寺(桑耶寺),並為七位藏族貴族剃度出家(此即著名的「七覺士」),逐漸奠定藏傳佛教的基礎。但此時仍有許多人反對。後嫻曉三藏典籍的大法師寂護大師返印,敦請精通真言的蓮華生大士由印度入藏。蓮花生大士來到吐蕃之後,示現多種神通,在折服原來盛行的本地原始宗教苯教同時,也兼吸苯教的一些內容,並傳下大量珍貴的密法,開創了西藏密宗。蓮華生另一個重要的貢獻,是他吸取了許多西藏傳有的傳統與信仰的元素,加入印度佛教之中,使得佛教信仰得以在西藏生根,建立了獨特的藏傳佛教風格。 

當時唐朝禪師摩訶衍,入藏宏揚禪宗,後與蓮花戒辯論,史稱「頓漸之爭」大乘和尚所倡論點是,成佛之道應通過個人突發的頓悟,此頓悟來源於摒除包括善惡在內的一切思考。蓮花戒認為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摒除思考,要求自己不作任何思考的本身就是一種思考;他堅持只有經過逐漸的修持,才能取得成就。最後大乘和尚敗北。赤松德贊下令不得再修頓門法。因為西藏王室刻意壓抑漢傳佛教的影響力,使得漢傳佛教無法進入西藏。 

841年,吐蕃赤祖德贊在信奉苯教的貴族大臣發動的政變中被殺,其兄朗達瑪被擁戴即贊普位後,禁止佛教在吐蕃境內流傳,史稱「佛苯之爭」。在朗達瑪滅佛後,因經典散失,開始有人發掘編輯舊有保留的佛經,稱為伏藏,根據前弘期舊譯經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稱為寧瑪派,又稱舊派(舊譯派)。而在朗達瑪滅佛之後,重新由印度取回重譯的經典

 

藏傳佛教主要人物

一、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即位後統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贊干布為了鞏固統一大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遷都拉薩並建造布達拉宮,第二是把西藏從新行政規劃,劃分西藏為六大行政區域,第三是廣為推展佛教,第四是創立文字,第五與唐朝和尼泊爾聯姻,迎娶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並建大小召寺,第六是統一度量衡,另外還有開山、修路並教導農民農墾與水利,及創制了許多法律,著名的有“欽定六個大法”等,所以松贊干布是藏族最尊敬的一位藏王,被譽為是三大法王之一。被譽為是觀音的化身,也是三大法王之一。另外二位法王為赤松德贊和

  我們也順便說明一下,松贊干布娶了赤尊公主與文成公主的故事;大約在公元585年,松贊干布派噶東 贊(即唐史中的祿東贊)到尼泊爾迎娶尼赤尊公主,赤尊公主攜來了西藏第一尊佛像不動金剛佛。並修建了饒薩孜拉康(也就是拉薩大昭寺),赤尊公主在布達拉松贊干布的皇宮旁建了很華麗的居室(到五世達賴喇嘛建立噶登頗章政權後在此基礎上建成了舉世聞名布達拉宮)。

  公元637年松贊干布率兵攻吐谷渾,并第一次與唐朝發生衝突,公元640年派噶東贊迎娶唐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攜來了釋迦牟尼佛像並修建了饒摩齊(也就是拉薩的小昭寺)。

 

二、赤松德贊:

  赤松德贊從印度迎請了二位大師,也就是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蓮花生和西瓦措到藏弘法,建立桑耶寺--西藏第一所寺院。並規定貴族子弟出家為僧,隨著佛教的廣泛傳布,分別傳自印度和唐朝的兩派佛教開始發生分歧,雙方互不相讓。最後以印度僧噶瑪拉西和唐僧大乘和尚為首的雙方展開辯論,辯論結果以大乘和尚的失敗而逼迫按約定離開西藏。

  從此西藏不準再尊敬與修習唐傳佛教(據說大乘和尚宣說的並非是正統的唐朝佛教)。當時西藏還派出了三百人前往印度學習梵文並從印度迎請譯師,大量翻譯佛經。這也是西藏傳佛教的前宏期的尾期。

 

三、赤熱八巾:

  赤松德贊的孫子赤熱八巾,大力推廣佛教,定立喇嘛供給制度並對藏文進行了改革。西藏歷史上將他和松贊干布、赤松德贊合稱為西藏三法王。赤熱八巾約于公元838年被苯教徒殺害。

 

四、朗達瑪:

  佛教內部的矛盾被消除以後,佛教與苯教的矛盾卻日趨惡劣,熱八巾被害後,繼位的是達瑪烏東贊(又稱朗達瑪)。公元840年左右達瑪烏東贊(又稱朗達瑪)。達瑪採取興苯教滅佛教的政策,讓佛教在西藏幾近絕跡,朗達瑪興苯滅佛,又被信佛的拉倫多杰刺殺。朗達瑪的兩個兒子雲丹和烏松為爭王位而相互攻伐,由此引起的內戰擴及全國,加上庶民造反,西藏終於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即西藏史書所謂的分裂時期。

  內戰中,西藏全國形成許多互不相屬的小國,其中雲丹的後裔佔據拉薩一帶,形成拉薩王系。

  烏松的孫子扎德尼瑪貢退居阿里,並將屬土分封給三個兒子,其中長子據門域(印度河上游)形成拉達克王系;三子據象雄,為古格王系;另一烏松的孫子在拉多建立雅隆覺阿王系;該王系還在西藏安多宗喀一帶(即現西寧)建立了宗喀國(即宋史中的角斯羅)。宗喀國曾經很強大並與同樣是西藏藏族一個分支西夏人長期交戰。

  在這段西藏分裂時期,在政治上是各自為政,在文化上卻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學說、各種教派紛紛形成。對西藏未來的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佛教也是在這一時期成為主導整個西藏的宗教。這段歷史我們將在藏傳佛教各教派為大家介紹。

 

五、薩迦班智達:

  要說薩迦班智達,先來說一段的歷史公元1195年左右,蒙古的軍事勢力到達西藏邊境地區,位于西藏邊境的各部為自保紛紛派人獻上豐厚的財寶,才避免了蒙古軍的侵擾;此後為免兵禍逐漸形成由西藏各部向蒙古交納被稱為“達諾”的數量不大的財物。

  公元1227年藏人得知成吉思汗的死後停止向蒙古供獻。繼位的窩闊台于1240年遣大將多達那波進軍西藏,蒙軍攻到西藏中部,一路燒殺頗重。當時在涼州的闊端(窩闊台之子)去信給多達那波,稱需要一個引導蒙古的好喇嘛,問多達那波西藏何人最善。多達那波回信稱“僧團最眾多的是噶瑪巴,處事最強的是達隆巴,最為威嚴的是直貢巴(達隆、直貢是噶舉派的兩個支派),最精通佛法的是薩迦班智達”。

闊端稱人眾多與威嚴,我也有之,我是需一位精通佛法者。乃遣多僧宮和本覺達為使,專程前往迎請薩迦班智達。

  公 1244年,六十余歲的薩迦班智達應邀領著兩個侄子(十八歲的八思巴和六歲的恰那)起程前往涼州。到1247年與闊端會晤,薩迦班智達以西域學者為譯師,向闊端宣講佛法,令闊端敬信並使其免除天下僧尼的賦稅兵疫等,還勸說蒙古人並從此停止了由于懼怕漢人的反抗而每12年驅壯丁入海淹死的手法。闊端為薩迦班智達建造了幻化寺,供奉了大量的財寶,由此開始了西藏喇嘛與蒙古間的施捨關係。這點影響未來西藏的歷史非常重要。

   當時薩迦班智達鑒于蒙古武力強大,藏人無力抗拒而寫信給西藏各地官員,曉諭各地不要抱僥幸心理抗拒蒙古。

 

六、八思巴:

  公元1251年薩迦班智達圓寂,不久闊端亦逝。公元1253年,接受了薩迦班智達全部承傳的八思巴與忽必烈會晤。當時,忽必烈認為西藏人不過是一個荒蠻之地而已,當八思巴告訴他西藏的輝煌歷史時,忽必烈原先不相信,在查證諸多的史書之後,果如八思巴所言。在此期間,八思巴不僅向其講述佛法而且還解答了忽必烈提出的許多疑難問題,使忽必烈對佛法產生虔誠 的信仰。

  其後,忽必烈請求八思巴授其密宗金剛灌頂,八思巴婉拒道;“你不可能遵守誓言或戒律的,而且也沒有好的譯師,以后再說”。忽必烈問“需要遵守什麼誓言”八思巴指出﹕“從喇嘛處接受灌頂以後,上師喇嘛不僅要坐上座,接受灌頂者以身頂禮,而且對上師喇嘛所說的必須言聽計從,從內心深處做到不違背上師喇嘛意願”。忽必烈提出﹕平時和講說佛經時上師喇嘛坐上座。在會見大臣、民眾等時,為了服眾汗王坐上座。有關西藏的一切事務,唯上師喇嘛是聽。蒙古與中國地方的大小事務,因喇嘛慈悲為無量,恐難服眾,所以乞求喇嘛們不要發言。八思巴從之,乃先後三次為汗王、王后以及二十五位大臣等授薩迦派所特有的殊勝喜金剛灌頂。做為灌頂的供獻,在第一次灌頂時,忽必烈獻上了衛藏十三萬戶之地;第二次灌頂時,又獻上了整個西藏三區。

  八思巴自蒙古的支持下,開始對西藏的統治,任命自己的近侍釋迦松波為薩迦政權的本欽(藏語是大官之意),貢噶松波為內總管,共同主持日常事務並管理蒙古習俗建立的衛藏十三萬戶和其他官員。從此西藏停止了向蒙古交納被稱為達諾的財物,而改向薩迦政權納貢服役。這就是西藏的薩迦王朝時期。    

  公元1265年,八思巴回藏後,又劃分十四個不同的部門,各司其職並分別任命了官員,由此薩迦政權的統治機構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對康和安多地方則除了讓他們交納規定的賦稅而外或任命官員或繼續讓地方世襲部長管理。同時又陸續在康和安多建立了許多薩迦派的寺院。當時,還進行了被認為是西藏歷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

  在西藏期間,八思巴根據忽必烈的要求,按藏文字母的拼音方式創造了蒙古文字,史稱“八思巴文”。

  八思巴到北京後,薩迦王朝的第一任本欽釋迦松波征調十萬戶的差役,開始修建聞名的薩迦大佛殿。八思巴一方面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忽必烈給八思巴的尊號)的帝師駐北京,另一方面又是西藏的實際統治者。但以後的歷代帝師卻很少直接掌管西藏事務的。在此之前,忽必烈還曾建議八思巴在西藏禁止其他教派的存在而獨尊薩迦派,為八思巴所拒絕。公元1280年八思巴在西藏薩迦圓寂。

 

七、松秋堅贊:帕竹王朝的創建者...

  帕竹是噶舉派的四系之一,薩迦王朝統治下的西藏官員中,止貢、帕竹、嚓巴三個萬戶長不僅轄區地廣人眾,而且也是薩迦皇室的內侍。

  帕竹王朝的創建者松秋堅贊,於1302年生于隆氏家族,九歲出家為僧人,1313年前往薩迦,在薩迦與當時的本欽烏色僧格熟,因此獲推薦,被薩迦貢瑪(“貢瑪”藏語是皇上之意)任用為宮廷“當聶”之職,後因難於忍受貢瑪的責難而辭去“ ”的職務。

  公元1315年的一次宴會上,薩迦貢瑪用一金盤將剩菜賜予他後稱﹕“你堪任萬戶長,要勉之”等。二十歲那年完成學業後被薩迦貢瑪委任為帕竹萬戶長,並賜予大司徒稱號、印信等。於 1321年遣回帕竹擔任萬戶長。

  松秋堅贊擔任萬戶長後,以武力奪回了原來被其他萬戶奪取的土地,因此與雅桑萬戶長發生長期戰爭,雙方雖向薩迦提起訴訟,但對薩迦派來的調查官,由于雙方賄賂,爭端并未得到解決。

  後來薩迦政府決定任命一叫索南堅贊的薩迦內侍為帕竹萬戶長,松秋堅贊卻堅持要求力主這一任命的內總管說明原因並拒不交出權力。公元1351年,然而守衛帕竹萬戶府所在地乃東堡塞的軍隊,卻按照松秋堅贊的指示拒不投降,薩迦方面則將松秋堅贊押解到藏地。就在這時,薩迦王朝內部的內總管旺宗與本欽加瓦松寶之間的矛盾開始轉為白熱化,加瓦松寶為防旺宗奪取自己的本欽地位,試圖尋找一個強有力的外援,他選擇了松秋堅贊。

  1352年,加瓦松寶偽稱潛遵遁而將松秋堅贊放回,並陸續撤走了駐防在乃東附近的薩迦軍隊。松秋堅贊回來後不久就攻佔了雅桑和湯不切,查巴、止貢等衛藏其他地區則被松秋堅贊的威名傳遍西藏,康區和安多的大小官員和喇嘛等亦紛紛遣人前來表示歸順。

  幾年後,偏安一隅的薩迦朝廷再次內鬥,並造成本欽嘉瓦松保的突然死亡,松秋堅贊藉機於1358年揮兵進佔薩迦,廢除最後一任薩迦貢瑪羅珠堅贊,逮捕和處決了四百餘位官員,並任命囊喀松寶駐守薩迦寺。由此開始了帕竹政權統治西藏的時期,由于帕竹政權定都乃東,故史書又稱其為“乃東王朝”。

  推翻薩迦王朝後,松秋堅贊對西藏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推行?園制度並成立了十三個宗(縣)、宗本(縣官)由乃東政權直接任命;制定稅法並根據西藏贊布時代的法律,制定了有關法律條文,史稱“十五律”,以改進薩迦沿用蒙古習俗,征稅斷案等隨心所欲,無章可尋,且法令無常,加上本欽任勉頻繁,不利統治的陋習;且由於薩迦官員喜著蒙古服裝等,松秋堅贊參照西藏贊布時代的服裝,制定了官員、王子、夫人裝等;由于松秋堅贊的勵精圖治,西藏政局與社會穩定,史稱“老婦背金磚行全藏而沒人搶奪)時期”。公元1363年松秋堅贊過世。

  松秋堅贊建立帕竹政權政權以來,先後經歷了:嘉羊釋迦堅贊、京俄索南扎巴、米旺扎巴堅贊等人的政權,特別是米旺扎巴堅贊時勢力達到頂峰。但其後扎巴君乃開始權柄落入仁蚌巴手中,領地接二連三地被仁蚌巴侵奪,到後來,乃東王朝已是形同傀儡。

 

九、南喀堅贊:創立了仁蚌巴統治時期

  從仁蚌巴專權以及後來事實上統治整個西藏開始到藏巴王朝建立為止,西藏史書將這期間稱為仁蚌巴統治時期。

  仁蚌巴統治時期:仁蚌巴原為哥氏,據記載為松贊干布內相哥讓巴僧之後代,約1408年,該家族的南喀嘉贊,被任命為仁蚌宗的宗本,後又被任命為曲米仁莫萬戶長、薩迦大佛殿主管等,到乃東王朝的第五代王米旺扎巴堅贊時,得世襲仁蚌宗的敕令,由此南喀堅贊的後代被稱為仁蚌巴。

  1479年,仁蚌巴在拉薩建立了一個噶舉派寺院,均被色拉寺和哲蚌寺的寺僧所拆毀,仁蚌巴欲派兵討伐,被噶瑪巴阻止。幾年後,仁蚌巴還是先後佔領拉薩等地,並從1498年開始禁止三大寺的僧人參加傳昭大法會,期後二十餘年,傳昭大法會由拉薩附近的噶舉和薩迦派僧人主持。

 

十、辛廈巴才丹多杰:藏巴第司王朝

  辛廈巴才丹多杰,在1548年被仁蚌巴任命為日喀則宗本,1565年辛廈巴殺第司之弟;舉兵造反。先後佔據香、八囊倫珠孜、帕日等宗,到了1566年,幾乎囊括了整個藏地。從此自稱藏巴加波,( ”即今日喀則一帶。“加波 ”即國王之意)。

  辛廈巴有九子,他死後由拉旺多杰繼位;拉旺多杰死後,由其弟丹松汪波繼位。丹松汪波死後,由其子彭措南嘉繼位,公元1613年,彭措南嘉攻滅阿里王國,並將四邊的小國予以佔領。彭措南嘉崇信西藏佛教各教派中的噶舉派,並給噶舉四大支中的噶瑪巴封上衛藏之主的印信。同時卻仇視新興的格魯派。

  1617年,信仰格魯派的喀爾喀蒙古衛地格魯派信徒組成的聯軍反攻藏巴國王。次年,噶瑪巴丹君汪波率萬餘人前來,打敗了由色拉寺僧兵與其他格魯派施主所組成的聯軍,佔領色拉寺與哲蚌寺,殺死幾百名僧俗人,其餘僧侶被迫逃亡北方。并在扎什倫布寺與日喀則之間建一噶舉派寺院。藏巴國王還統一度量衡並制定了國法(史稱十五律)。

  1621 年,格魯派軍隊與由五世達賴喇嘛的管家,引來的蒙古軍隊在拉薩附近的決戰中,擊敗了藏巴國王的軍隊。藏巴國王的軍隊退守藥王山,危在旦夕之時,經班禪仁波切從中調解,藏巴國王允許哲蚌和色拉寺僧人返回寺院,退回格魯派寺院的莊園,改正被強制改宗噶舉派的格魯派寺院等。但藏巴國王並不甘心,此後仍繼續仇視格魯派的政策,五世達賴喇嘛的父親被拘押至死,吉秀德瓦等格魯派施主被迫逃亡蒙古。

  同時還與佔據青海而信仰噶舉派的蒙古林丹汗,和在康區信仰西藏傳統宗教— 苯波教的白利王聯盟(林丹汗與白利王已開始在其境內掃蕩格魯派僧侶),試圖完全消滅格魯派。在此之際,格魯派不甘坐以待斃,遂派人從新疆引來蒙古軍隊攻滅了藏巴王朝,建立了西藏噶丹頗章政權。

 

十一、宗喀巴:格魯派的創始人

   創建格魯派與歷任的達賴喇嘛宗喀巴是西藏安多宗喀(現西寧附近)人,名羅桑扎巴,十六歲前往衛藏學法,隨各派高僧學法,主要接受由阿底峽開始傳承的噶丹派理論。因目睹當時西藏各教派戒律鬆弛,修習無一定規則等現象而著有 <<菩提道次第廣論 >> <<密宗道次第廣論 >>等著作。

   公元1409年,在帕王米旺扎巴堅贊的支持下,宗喀巴首創拉薩傳昭大法會, 創建噶丹寺,由此標誌著西藏四大教派之一的格魯派的正式形成。

   宗喀巴自任噶丹寺第一任池巴(寺主或法台之意,噶丹池巴的繼承不採用轉世制,而是從格魯派最博學的僧侶中通過考試選任,在西藏擁有極高的聲譽)

   於1416年,宗喀巴弟子江永秋結扎西巴登創建哲蚌寺。1419年宗喀巴弟子釋迦益西創建色拉寺。宗喀巴於公元1419年圓寂,傳承與光大其事業者為其兩大弟子,也就是班禪喇嘛和達賴喇嘛。

 

十二、一世達賴喇嘛根登珠:

   一世達賴喇嘛根登珠(1391 1474)十四歲出家,1414年拜宗喀巴為師,1447年創建扎什倫布寺,集三千於僧。自為堪布,被稱為班禪格登珠。

 

十三、二世達賴喇嘛格登嘉措:

   二世達賴喇嘛格登嘉措(1475 1542)幼時被認定為根登珠之轉世而引入扎什倫布寺,1498年,仁蚌巴的軍隊攻佔拉薩等地,因達隆巴和噶瑪巴等從中調解,色拉、哲蚌等寺雖得以保全,但從此有二十年被禁止參加傳昭大法會。

   1517年,因哲蚌寺的再三請求,格登嘉措在扎什倫布寺任命代理人後前來哲蚌寺任池巴,並建立噶丹頗章(為一建築物,噶丹藏語極樂,頗章藏語是宮的意思,即 “極樂宮 ”之意,後成為由五世達賴喇嘛建立之政權的稱呼)。從1518年開始因仁蚌巴勢力減弱,格魯派僧侶又可以參加法會了。

 

十四、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

   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1543 1588)由班禪索南扎巴等人認為前世之轉始而引入哲蚌寺,成年的三 嘛,精通佛法,善于調解各割據勢力間的爭鬥。1559年被已趨式微的乃東王扎西扎巴堅贊請到乃東,並獻上 “遍知一切 “大國師 ”等稱號。同時,索南嘉措還到西藏各地傳教,足跡幾乎遍及整個衛藏。大約在此時,蒙古俺答汗(元大汗)進入西藏東北安多地區的青海湖附近。

   1575年,仁蚌巴率萬余兵攻掠堆倫等地。約在此時,俺答汗不斷地遣人邀請索南嘉措前去傳法,索南嘉措最後答應並沿北方荒漠地帶前來傳教。俺答汗亦前後幾次遣來幾千人拔涉幾百里前來迎接,1578年,雙方會面,索南嘉措向俺答汗傳教並勸俺答汗停止殉葬、血祭等習俗,並以符合佛教的習俗代替之。

   期間,俺答汗給自己的上師喇嘛索南嘉措獻上 “金剛持達賴喇嘛 ”的尊號,(其中 “達賴 ”乃索南嘉措之“嘉措 ”的蒙譯,為大海之意,從此該轉世系統就被稱為達賴喇嘛,一世和二世達賴喇嘛之號是後來追認的)達賴喇嘛亦賜予俺答汗 “法王梵天 ”之號。另外還有以三個王族成員為首的幾百人,跟從索南嘉措受戒出家。其後三世達賴喇嘛來到康區,於1580年開始建理塘寺。不久,俺答汗逝世,根據其遺願,三世達賴喇嘛再次前往蒙古,最終在蒙古圓寂。

 

十五、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

   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1589 1616)誕生于蒙古,是個蒙古族人。成年後迎至西藏,拜扎什倫布寺池巴班禪羅松秋杰為師,誕生由于格魯派和噶舉等教派的一些人愚蠢行為,使雙方再次發生衝突,來自青海湖邊的蒙古,和部分格魯派的施者所組成的藏蒙軍隊,被藏巴王擊敗,世局多有不寧,四世達賴喇嘛二十九歲時就圓寂。

 

十六、五世達賴喇嘛與噶登頗章王朝:

   五世達賴喇嘛于1617年誕生在瓊結;當時統治西藏的是國王膨措南嘉,他繼續崇信噶舉派而壓制格魯派的政策。那年朝聖的蒙古人因此劫奪了噶瑪巴的牛群。國王於次年派兵前來討伐,由蒙古和拉薩吉秀巴等格魯派施主,以及色拉寺僧兵等組成的蒙藏聯軍潰敗。後因與國王有姻親關係的達隆巴從中求情,色拉寺和哲蚌寺的僧侶得以返回被破壞的面目全非的寺院。

   不久,國王逮捕了五世達賴喇嘛的父親,因為他傾向于國王不和的貢波首領。就在此時,由拉尊羅桑丹增和顧實汗台吉,率領的兩千蒙古兵來到拉薩,與格魯派軍隊一道向國王軍隊發起進攻,國王軍隊損失慘重,被迫退守拉薩藥王山附近。

   這時在哲蚌寺靜坐的班禪喇嘛匆匆趕來調停,拉尊羅桑丹增經不住班禪喇嘛的再三請求,終於停止了進攻,使國王的千餘軍隊免遭屠殺。隨後雙方達成協議,國王允許將強制改宗的格魯派寺院予以改正;退還被沒收的格魯派及其施主的產產和土地等。

   當時夏額(官職名,相當于“總管”)索南求佩回到哲蚌寺後,四處尋訪四世達賴喇嘛的轉世,最後由班禪喇嘛根據僧團卦卜的結果,立瓊結靈童為第五世達賴喇嘛。班禪喇嘛為其削髮並賜名阿旺羅桑嘉措。

   1631年,國王去世,其子丹均汪波繼位。次年蒙古軍隊劫埃米格日地方,國王征調大軍前去防禦,因班禪喇嘛從中調解成功,國王允許格魯派恢復對拉薩的控制地位。

   在這同一時期,因內亂而遷移到西藏青海湖一帶的喀爾喀蒙古卻圖汗,逐漸控制了青海湖一帶,卻圖汗非常仇視格魯派。另有在康區的白利王,其父輩皆為佛教徒;其繼位之初亦然,後因故改信西藏苯教,亦在其境內殺害佛教僧侶,搗毀三世達賴喇嘛創建的理塘寺等,多行不義。卻圖汗和白利王還與藏巴國王聯盟,企圖共同消滅佛教干擾格魯派。

   格魯派噶登頗章(因達賴喇嘛住在哲蚌寺有一間叫做噶登頗章的建築內,故噶登頗章為達賴喇嘛辦事機構的代稱,後來也成為達賴喇嘛所建政權之名稱),夏額.索南求佩根據卦示,亦遣噶日譯師潛往新疆向厄魯特蒙古求援,厄魯特眾汗王鑒于達賴喇嘛與蒙古間的親密關係,決定派兵保護;顧實汗隨即自告奮勇願前去西藏。

   公元13,卻圖汗派兒子阿薩隆台吉,率萬余兵前往西藏搗毀格魯派寺院。顧實汗聞訊率少數隨從以朝聖為名在途中與阿薩隆見面,雙方密談幾日後顧實汗返回。阿薩隆到西藏中部後,違背父親的旨意,分左右翼進直貢和藏,自率中軍前往雅桌玉措一帶。噶瑪巴(紅帽)隨即寫信給卻圖汗,指責其違約。卻圖汗怒,遣人殺阿薩隆。

   這時顧實汗率本部及準噶爾軍隊進襲卻圖汗,以一萬兵打敗卻圖汗的三萬兵,擒殺卻圖汗。不久,顧實汗前來拉薩朝聖,在拜見達賴喇嘛時,五世達賴喇嘛賜給顧實汗“丹增秋吉嘉波”(持法法王之意)的尊號。

   顧實汗於1640年率兵進攻並擒殺了白利王。次年顧實汗”佯稱退兵,使藏巴國王放行讓班禪喇嘛前往拉薩後,突然進攻藏巴王。幾次交鋒,王軍或潰或降,均遭失敗。國王最後採取收縮軍隊固定各要塞的策略,這時蒙古和格魯派聯軍幾次攻擊均被打退。

   招來蒙古軍隊的夏額索南秋佩,得知國王軍隊所守各要塞極為堅固難于攻取時,欲請五世達賴喇嘛從中調解,為達賴喇嘛所拒絕。起初,達賴喇嘛以交戰帶來殺戳,反對向蒙古求助,甚至為免戰爭而不惜就父親囚死獄中一事,為國王辯護,卻未被聽從。

   此時達賴喇嘛認為﹕格魯派造反並引來軍隊是眾所皆知的事實,國王為權宜計即使接受議和,蒙古軍隊退走後絕不會輕易罷休,所以已無和解的回旋餘地。到了五月間,哲蚌寺僧兵設計僅用半日即攻克了冬嘎的宗堡。兵威所及,拉薩以東的迪欽、乃吾、沃噶、文扎喀、瓊結、拉嘉日、貢噶等相繼投降;夏域巴與格讓巴起義,迫使乃東巴與求嘉坡章等亦隨同跟進。

   16422月,蒙藏軍隊攻克由國王把守的日喀則宗堡。國王經班禪喇嘛和薩迦法王的求情得免一死,和其主要大臣一道囚禁在乃吾宗堡中。

   4月,顧實汗迎達賴喇嘛到日喀則,在藏巴國王的宮殿內,仿照忽必烈奉獻西藏三區給八思巴的故事,將西藏三區奉獻給五世達賴喇嘛,並將自身和部眾亦作為供奉獻給了達賴喇嘛。同時贈于夏額.索南秋佩“第司”(執政官)之號,讓其協助達賴喇嘛管理西藏,顧實汗自掌蒙古部眾。至此西藏藏巴王朝正式被推翻,代之而起的是由達賴喇嘛領導的噶登頗章政權。

   1645年開始五世達賴喇嘛在松贊干布修建皇宮處(當時僅剩一小屋)擴建布達拉宮,布達拉宮歷時43年的修建才告完成。

   1682年,五世達賴喇嘛圓寂。五世達賴喇嘛不僅統一了西藏,而且從政治、文化、醫學、歷史等各方面為西藏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同時還是西藏和蒙古兩族共同戴奉的領袖,也是讓西藏政教合一的第一人。由於五世達賴喇嘛在西藏歷史上的光輝業績,被西藏人尊稱為“偉大的五世”。

來源資料http://www.travel104.com.tw/tibet/other-5.htm

 

arrow
arrow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