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臺灣佛教道教寺廟 (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裏再介紹除了安溪地區以外的其他閩南地區的俗間祖師神明。

 

文章標籤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在漢朝就已經傳入中國,但一直到唐末五代才傳入福建,宋代達到鼎盛時期,也是快速世俗化時期,與其它地區相比,福建佛教的世俗化色彩比較濃厚。福建至今仍有不少影響民間的俗間神明,一般被稱爲祖師或真人,諸如:清水祖師、三平祖師、顯應祖師、扣冰古佛、慚愧祖師、定光古佛等等。首先介紹移民來臺灣的福建安溪人所主要供奉的俗稱三應祖師,也就是顯應祖師,昭應祖師(即爲清水祖師),及惠應祖師共三位。

顯應祖師簡介

文章標籤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城隍廟裏都至少供奉有六位司官,像是新竹都城隍廟城隍在左右文武判官外,下設六司:即延壽司、樂善司、糾察司、速報司、罰惡司、增祿司。而基隆城隍廟的六司官則是延壽,速報,糾察,奬善,罰惡,增祿等六位(現已增爲八司了)。臺北省城隍就增加到八位,而全臺灣城隍廟唯有屏東東港東福殿城隍廟有最多的二十四司官,而且還把每個司官的職責定義得很仔細,還真是難得呢。兹列出如下,謹提供參考。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隍為兼管陰陽的神。在陽間司懲兇罰惡導正社會風氣之職。在陰間則專司人間善惡之記錄、通報、審判、移送之職。有點類似人間之警察、檢查官及法官的綜合體。遇有善事則通報天庭;遇有惡事則通報地府。城隍下轄有文武判官、各司官大神、甘柳將軍、範謝將軍、牛馬將軍、日夜遊神、枷鎖將軍等神。唯大抵以陰陽司為諸司之首。陰陽司是城隍爺的第一輔吏,協調諸司,監察諸案後,方陳報於城隍,類似今日之秘書長的職務。

還有六位將軍統領城隍爺的兵馬:即謝將軍、范將軍、牛將軍、馬將軍、金將軍(枷爺)、銀將軍(鎖爺)。六將之下又有喜、怒、哀、樂四位捕快。 當人之大限一到,城隍爺之六將捕快即出動拘捕。先交文武判官初審,然後交由陰陽司公判決。此神善惡分明,絕無通融。善者上天庭受封,惡者入地獄受罰,毫無僥倖。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覺得道教神明裏面,最特殊的就是城隍爺了。首先,他是介於陰陽之間的人物,大概可以算是位階最低的神明,可是主管的卻是一個完整的衙門,裏面的職司官員還真不少,而他的職位似乎也不是長久性的,民間經常傳出有他升官或調職的説法,也因而不論是都府州縣的城隍爺,似乎都沒有像其他神明有其固定的姓氏與來歷的傳説。

  在民智未開的古時候,城隍爺在每一個地方,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概從三國時代以前開始,各個地方就有城隍廟的建立,舉凡地方官員新上任,一定得先到當地的城隍廟去參謁祭拜,然後才可以開始辦公 ;而民間若有什麼不公平的冤情,地方官無法解決的,也會進城到城隍廟來申訴城隍爺神明代為解決。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教寺廟與道教廟宇均常有三位神明并列,且服飾與神態類似難以區分。已經介紹過佛教的三寶佛,東方西方及華嚴各有的三聖,而道教方面就是三山國王,三官大帝,與三清道祖了。三山國王算是客家的地方神明,當然位階遠遠無法與中央官員的三官大帝相比,更別提是道教最高神明的三清道祖了。三清的下一位階是四御包含玉皇大帝在内,而三官大帝是他的部屬,應可算是第三等的高階神明。 

三山國王的由來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生娘娘』的來歷出自【封神榜】,是姜子牙奉“玉帝”之命,封三仙島的雲霄、瓊霄、碧霄掌混元金斗,金斗即產盆之意。雲霄、瓊霄、碧霄全稱『三姑』,據說是龜靈聖母之門徒。今天大多數人所稱的『註生娘娘』其實是三合一的說法。註生娘娘因未曾受到“帝王冊封”,故頭不戴紗帽,梳捲髻髮,保留漢唐婦女髮型,臉部探豐盈造型,粗寬的短鼻與微揚的小嘴唇,配上細瞇的眼神,左手執生育簿,右手執筆,服飾著漢代或明清的婦女服。

『註生娘娘』主要負責懷孕、生產的人間事宜,是婚後不孕及懷孕保胎的婦女奉祀的對象,所以她又稱:“授子神”。『註生娘娘』旁邊都配祀婆祖,又稱保姆、延女,有些稱為「鳥母」。其數目各有不同,小廟僅供奉兩尊,六尊,大廟則供奉十二尊、三十六尊,所以俗稱『十二婆祖』、『三十六婆祖』。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甲辰李誠星君 

甲辰太歲生於元代渭南〈今陝西省渭河平原東部一帶〉,名李誠,字克誠。曾任隴右憲司掾,後升任三原縣知縣〈今陝西省三原縣〉。李誠一生孝順父母,清正廉潔,做官處事寬容而能明察秋毫,既講威嚴又講仁愛,施行德政,緩以刑律,民間糾紛訴訟,以道理示諭雙方各自退讓和解;勸助農耕,興辦學校,清除社會的邪惡和偷盜,並且能夠約束屬下的官吏和將士。當地的盜賊聽到李誠的名字,就不敢進城騷擾。當時,河南有盜賊圖謀不軌,朝廷派遣軍隊來清剿,需要攤派糧食和賦役。李誠不以一般的人口數量課征,而按照百姓家庭的貧富差別,分別攤派。百姓並不因為承擔軍需而造成生活貧困,李誠所管轄的全境也都能得到安寧。當時百姓都稱李誠是“循良”,讚揚他廉潔的德政。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申方傑星君 

甲申太歲宋時降生於福建,名方傑。方傑,嘉定時知同安縣,緩催徵,平冤滯,興堤防,清浮田,勤荒政,倡教化,不阿上官,不假貴要,治稱最。父老以三善名其堂,一日田無廢土,二日市無遊民,三日獄無宿系。萬民稱頌之。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廟宇有專門供奉太歲的,正面中央必定是斗母元君,而元君的護法協侍,右手邊是惡童子 「右弼隱光星君」(紫微大帝),左手邊是善童子「左輔洞明星君」(勾陳天皇大帝),為精通法力千變萬化之護法神君。

善童惡童.jpg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先由藏傳佛教的五姓財神,到了中國以後就以本地人物誕生了五路財神,再陸續經過各個寺廟的繁衍,又有了八路財神與十路財神的各種不同説法,甚至連代表人物都有差異。這種情形與十六尊者及十八羅漢的變化很類似。

藏傳佛教黃財神.jpg  藏傳佛教白財神.jpg  藏傳佛教紅財神.jpg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十大明王,即十尊面現忿怒相之明王。不動明王爲大日如來的化身,大威德明王爲阿彌陀佛的化身,烏樞沙摩明王爲不空成就如來的化身(與金剛夜叉明王有同體異體之論,其本地另有釋迦、普賢、不動、金剛手等異說。),降三世明王爲阿閦如來的化身,軍荼利明王爲南方寶生佛的化身,大輪明王爲彌勒菩薩的化身,馬頭明王爲觀音菩薩的化身,步擲明王爲普賢菩薩的化身,無能勝明王爲地藏菩薩的化身,愛染明王爲金剛薩埵,或金剛愛、金剛王等菩薩的化身。

【降三世明王】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王(梵文:vidyā-rāja),又作金剛明王、持明王、忿怒尊、威怒王,是佛教護法神,屬於天界的天人,是執金剛神之一。據稱是佛陀、菩薩的忿怒化身,密宗修行者經常以明王為本尊,以修行天瑜伽。明王的明(vidyā),為智慧光明的意思,在密宗,指的是真言陀羅尼。王(raja,拉者),則是尊勝、具威力的意思,是對於君主或皇帝的一種尊稱。明王的意思即是真言陀羅尼的持有者。

明王在佛教中歸屬在佛部、菩薩部之下,屬(鬼神)明王部,共三十四尊。明王屬於佛的教令輪身,剛強眾生難以用說法柔順調伏,須以威猛教令強制調伏之。明王是諸佛、菩薩用以降服妖魔的忿怒形像,以衛護佛門為己任,並教化、調服不信從佛法的剛強眾生,使用善巧方便方法以大威力大忿怒相令其敬畏降伏,歸依佛法。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關於佛教著名的八大菩薩依據各經典的不同,有多種說法。依據《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裡所稱八大菩薩分別為:妙吉祥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慈氏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王菩薩。其次依據《藥師經》的說法則爲: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大勢至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

八大菩薩.jpg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臺灣臺北市的關渡宮古佛洞裡即有供奉此二十八天王(部眾),與日本京都的蓮華王院三十三間堂裡的二十八部眾之神像形體名稱皆相似,應該是臺灣參考日本的佛像製作。但二十八位神尊卻是略有差異:摩和羅女,五部淨,摩睺羅王,緊那羅王,金色孔雀王,迦樓羅王,阿修羅王,前闥婆王,毘婆迦羅王,善主大將,金毘羅王,金大王,滿仙人,滿善車王,歡陁龍王,沙羯羅龍王,毘羅博叉,毘樓勒叉,東方天,毘沙門天,神母天王,婆藪仙人,大弁功德天,密遮金剛,那羅延天,摩醯首羅王,帝釋天,大梵天王。

摩和羅女.jpg   五部淨.jpg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音二十八部眾,是千手觀音在弘法上的二十八部眷屬,也是擁護觀音法門修持者的良善鬼神眾。千手觀音是國人所常持誦之大悲咒的本尊;持誦大悲咒的人,除了蒙受到該神咒的直接法益及觀世音菩薩的護念之外,大梵天王還會派遣二十八部善神,各率五百眷屬及大力夜叉來保護他。

在【千手觀音造次第法儀軌】裡雖有形容各個本形樣貌與其密語,不過在【千手陀羅尼經】裡所提之護法應該不只二十八位,此外其間經過百千年的流傳所演變出來的二十八位神尊出處亦不可考,如金大王、滿仙人、婆藪仙人等三位神尊名於經文裡亦找不到。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北投地近山區因而廟宇衆多,且多數爲近代新設的大型廟宇,也有許多未登記的小廟作爲私人團體的禪修拜佛場所。根據臺北市民政局資料登記廟宇有47所,經過一一詳細探訪得知,有規模較大推薦游覽的寺廟有以下10所,其他具中型規模或歷史性特點尚可值得參觀的有12所,其他小型或非開放性廟宇有25所。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北投地近山區因而廟宇衆多,且多數爲近代新設的大型廟宇,也有許多未登記的小廟作爲私人團體的禪修拜佛場所。根據臺北市民政局資料登記廟宇有47所,經過一一詳細探訪得知,有規模較大推薦游覽的寺廟有以下10所,其他具中型規模或歷史性特點尚可值得參觀的有12所,其他小型或非開放性廟宇有25所。 

中型寺廟如下: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康熙52年(1713)鄭珍、賴科、朱焜侯、王謨等人,以「陳和議」戶名,請墾北投庄、海山庄、坑仔口,漢人開始大規模拓墾北投。雍正、乾隆年間,七星墩圳、八仙圳與唭哩岸圳等水利設施開鑿,乾隆年間唭哩岸街發展成淡北最早的街肆,是北投的政治、商業中心。石牌地區於雍正、乾隆之初,漢人墾民與平埔族人因土地問題時起爭端,乾隆年間淡水同知曾曰瑛於埔漢交界處立界碑,以絕埔漢爭域,遂有石牌地名。嗄嘮別(關渡)地區於清康熙54年(1715),通事賴科鳩集北投住民,將天妃廟(今關渡宮)易茅以瓦,可知康熙末年漢人已開墾淡水、關渡一帶有成。北投地區早期漢人移民祖籍地及區域分布,在平原地帶漳泉移民混雜,但又以泉州同安人為多;山區頂北投、竹子湖區域,則以泉州安溪移民為多。

    由於北投地近山區因而廟宇衆多,且多數爲近代新設的大型廟宇,也有許多未登記的小廟作爲私人團體的禪修拜佛場所。根據臺北市民政局資料登記廟宇有47所,經過一一詳細探訪得知,有規模較大推薦游覽的寺廟有以下10所,其他具中型規模或歷史性特點尚可值得參觀的有12所,其他小型或非開放性廟宇有25所。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托迦尊者 //  那迦希尊者

尊者16-13.jpg     尊者16-14.jpg  

文章標籤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