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高雄市---高雄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玫瑰堂由道明會郭德剛神父建立後,教堂主體結構歷經四次的變化。亦即茅草屋、土角塊磚屋、西洋磚、紅磚式建築、西洋歌德式建築...

185912  郭德剛神父以稻稿茅草蓋了一所簡單的傳教所暫棲身之處。

18605  郭德剛神父以土角磚建一小教堂「聖母堂」教會正式成立。

1862  重新以紅磚、咕咾石、混三合土改建,命名「玫瑰聖母」堂。

1928-1931  李安斯神父籌建玫瑰堂。

1948  陳若瑟主教指定為主教座堂。

19955  單樞機極力爭取下,羅馬教庭冊封宗座聖殿。

19957  本堂大規模整修。

199811  舉行落成典禮及冊封聖殿晉陞隆重大典。

200110  本堂被列入高雄歷史建築十景。

宗教100-79.jpg   

64.高雄市---高雄佛光山寺暨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本來是一座荒山,在短短的數十年中,能夠創建成為台灣地區第一座十方叢林,其中論建築的氣派、廟宇的寬廣,佛像的雕塑,庭院的規劃,殿閣的佈置等皆與眾不同,獨樹一格。佛光山是由五座小山所組成的,包括:

()第一座山是東山,此山建設包括地藏殿、大佛城、大智殿、男眾學部。

()第二座山供信徒朝山禮佛,包括有放生池、不二門、淨土洞窟、寶藏館、朝山會館及大雄寶殿。

()第三座山內容包括有寶橋、大悲殿、東方佛教學院、中國佛教學院女眾學部。

()第四座山是福慧家園,是社會教育區。

()第五座山是峨嵋金頂──普賢殿、佛光精舍、大慈育幼院。

它形如蓮花瓣狀,在地利上,先天即已具備了佛國淨土的條件;在設計上,是仿效大陸四大名山而建設的,同時亦蒐集參照了世界各國佛教聖地建築之精華融合建造而成的。

佛陀紀念館緊鄰佛光山,占地一百公頃,因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感念佛光山為一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乃將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致贈星雲大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自二○○三年啟建,歷時九年,於二○一一年竣工,集「千家寺院、百萬人士」共同成就,開創「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宏偉格局,為一座融合古今、傳統與現代的建築,具有文化、教育、慧解與修持的功能。    

主要建築位於中軸線上,由東至西依序有禮敬大廳、八塔、萬人照相台、菩提廣場、本館及佛光大佛等。本館高近五十公尺,占地四千餘坪,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頂層「藏經閣」奉納百萬份由世界各國人士抄寫的《心經》,地下則設地宮四十八座,收藏各種佛教文物,未來預計每百年開啟一座,同時收入新的文物,讓人類的文化得以綿延不絕。

 宗教100-80.jpg  

65.高雄市---高雄一貫道神威天台山

六龜一貫道神威天臺山道場位於高雄市六龜區新寮里三民路81號,佔地約300甲,四周丘陵起伏、山巒疊翠,依山傍水、景色如畫;漫步於山中,自然感受到它的遼闊、靜謐;其主體建設有三大主殿,前殿為白陽聖殿,中殿為祖師聖殿,後殿為皇母聖殿,氣勢磅礡、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另有周邊建設:神威廣場、運動廣場、神威照璧、日月湖、道親大樓、宗德館、體育館、圓覺館、耀德園等。

沿著青翠蜿蜒的龍柏大道,進入一貫道神威道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巍巍矗立於路口圓環的一貫道道場精神堡壘,以六隻神獸((ㄅㄧ)(ㄒㄧ))馱負一石碑,贔(ㄅㄧ)(ㄒㄧ)為龍生九子之一,其性喜負重,穩固堅貞;石碑上以漢白玉石書刻「一貫道道場」五個大字,堡壘總高18公尺,雄偉穩健,象徵一貫道之精神,以天命傳承為己任,永遠挺立於天地之間的堅貞志節。

一貫道神威道場大門口旁一片如茵綠草,挺立著一尊全臺罕見的四面濟公活佛聖像,聖像高達4.95公尺;由整塊青斗石雕塑而成,聖像神態瀟灑自若、栩栩如生宛如濟公親臨,時時刻刻四面眷顧,以無上慈悲守護天下眾生永得平安喜樂。

持續走入道場,有一壯麗牌樓,是進入各三大聖殿之門戶,稱為「朝聖門」,門前有石獅守護,神靈活現,威嚴雄武;一進入白陽聖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色彩綺麗、雕工細膩的彩玉壁雕,呈現出彌勒祖師與諸佛共參同助已完成收圓大事的白陽盛景,天上人間再彌勒祖師慈心悲愿的護庇下皆成菩提,萬民禎祥,大同之世降臨。

拾級而上可見青斗石精雕而成的九龍圖騰,寬約4.6公尺、長約27公尺,九條巨龍騰飛於九天雲外,興風布雨、滋潤萬物,即可到達祖師聖殿,聖殿中矗立三尊聖佛:中尊為金公祖師,左尊為天然古佛,右尊為中華聖母,皆由漢白玉石雕塑而成,高約5.33公尺巍巍挺立於祖師殿中,仿若祖師累生累世的慈心悲愿。

再經迴廊前行突然豁然開朗,眼前即為皇母聖殿,殿前有一九龍玉壁高約6.95公尺、長約43.65公尺;進入聖殿後華麗莊嚴的神龕中豎立著金碧輝煌的神碑,高約20公尺,外框由木材精美雕刻後再塗抹金溪,中央以漢白玉石鑲嵌而成,其上書寫「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二十大字,金光耀眼、神聖玄妙。

宗教100-81.jpg   

66.高雄市---內門順賢宮

高雄內門宋江陣,除被評選為中華民國十二項大型地方節慶活動殊榮,也帶動高市文化觀光產業,吸引大批觀光人潮,讓社會大眾,看見藝陣,看見總舖師;企圖藉由民俗藝陣旺盛的生命力,與內門當地社區及地方文化產業做結合,開創辦桌文化的新契機。並積極推動辦桌產業升級,將內門獨特的總舖師文化行銷至全國。

高雄市政府年年不斷推動「高雄內門宋江陣」活動,整合了觀光、文化、宗教、產業、創意、教育,以健康社區之形象為主要內容。本宮秉持承辦「2013高雄內門宋江陣」活動之精神,推陳出新,突破傳統民俗技藝,拓展成為國際文化藝術活動,並推動地方產業文化轉型,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造訪觀光,打造出獨具台灣鄉土風情的魅力形象。此次更規劃四周圍設置階梯式及自由式的觀眾席位,約估可容納萬人觀賞,再搭配立體環繞音效、精彩水舞燈光、絢爛煙火施放,突破夜間開鑼儀式,呈現令人驚喜萬分、耳目一新之動感效果。

宗教100-82.jpg   

67.屏東縣---萬金聖母聖殿及聖母遊行

天主教於1861年在屏東縣萬鑾鄉萬金社區開教建聖堂,初期的傳教對象是以萬金與赤山兩地的居民為主,尤其是聖殿所在的萬金社區,很多居民的居住地與耕地,均為聖殿所有,因此天主教對萬金社區發展的影響很大。從開始建堂宣教,到台灣經濟起飛的一百年間,居民的生活作息,與教會的活動息息相關;因而形成了全台唯一具有濃厚天主教氣息的『聖殿社區』,發展出在地特有的宗教文化。

由於萬巒地區族群相當多元,有傳統的客家聚落、閩南式建築及原民風情,人文薈萃,非常適合文化觀光;另外萬金地區鄰近沿山公路,緊鄰許多著名的休閒農場,十分適合親子出遊;而泰武吾拉魯茲部落的咖啡香,也瀰漫在往萬金的路上。

宗教100-85.jpg   

68.臺東縣---臺東天后宮

臺東舊稱「寶桑」或「埤南」,日治時期稱「卑南」。1891年所完成的臺東天后宮,有清光緒皇帝所賜「靈昭誠佑」匾額一方,是臺東清代唯一的官廟。

現今臺東天后宮,經常舉辦各種慶典與民俗活動,每年農曆323日媽祖生日、元宵節「諸神繞境」、「炮炸寒單爺」,還有每12年一次大型的祈安清醮,都是最重要的慶典活動。其中又以「走佛」的「炮炸寒單爺」最為特殊。

天后宮,是地上一層樓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觀富有中國閩南地區傳統文化廟宇建築特色,相當的莊嚴肅穆。廟前的龍柱、石獅不但雕刻細緻,同時也相當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廟宇屋頂;正脊、脊堵、排頭也都有裝飾著剪黏著龍鳳、花鳥、演義人物,相當具有古色古香。

宗教100-88.jpg   

69.臺東縣---臺東三仙台

三仙臺,全島面積約22公頃,最高點海拔約77公尺。地質屬於都巒山集塊岩,原是一處岬角,因海水侵蝕,逐漸蝕斷岬角頸部,而成了離岸島,四周珊瑚礁環繞,海底熱帶魚群聚,適合潛水和游泳。因其火山噴發而出的小島,島上奇石分布,除了仙劍峽、合歡洞等與三仙臺故事有關的天然奇景外,並且散布著海蝕溝、壼穴、海蝕柱、海蝕凹壁等海蝕景觀,登島遊覽頗富尋幽訪勝之趣。其中又以三座珊瑚礁岩形成的山峰最為獨特,因此民間相傳,八仙過海時,李鐵拐、何仙姑和呂洞賓曾在此休憩,烙印仙跡,便取名為三仙臺。

充滿故事外,生態景觀豐富的三仙臺,可是海洋性鳥類的最佳棲息環境,礫岩之間有岩鷺出沒,夏天常見燕鷗,附近海域魚類豐富,是漁場亦是有名的磯釣場所。 島上處處可見林投、臺灣海棗、白水木、濱刀豆等濱海植物,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並被列為自然保護區。島的南端到基翬一帶海域,有美麗的珊瑚礁和熱帶魚群,而臺灣特有種「臺灣擬絲珊瑚」也在這裡的海面下生活,三仙臺可是花東海岸線海底景觀最美的地方。

宗教100-89.jpg   

70.花蓮縣---吉安慶修院

縣定古蹟吉安慶修院興建於西元1917年,前身是日本真言宗高野山派「吉野布教所」,至今已邁入第97年頭,昔日更是花蓮縣吉安鄉日人移民者之信仰中心。吉安慶修院是東部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日式寺院,院內花木扶疏,環境幽靜,充滿禪意。建築上最為特殊的是為四角銅板形式的「寶形造」屋面,以及中開房間向後延伸的「布教壇」。結構遵循日本傳統構造形式,型態以木構架系統為主,屋頂為日本式四注攬尖。寺內留有空海本尊、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及八十八尊石佛等重要文物,為日本旅客在花蓮的重要參訪地點。

擺放於庭院中的八十八尊佛像,祂們象徵著八十八種煩惱,也代表著八十八種願力,是吉野布教所創辦人,川端滿二及當時移民,遵循空海大師遺規,行遍日本四國八十八所寺院請回供奉,因巡行四國八十八處靈場,為日本密宗的傳統,但因路途漫長達約一千三百公里,在二十世紀初,遂有於廟內集中供奉八十八所寺廟的主佛的小石像,供不便巡行參拜者,在同一個地方進行參拜。而慶修院內石佛原已遺失僅存十多尊,由花蓮縣政府維護後,已將其餘石像新刻補足。

矗立高聳的「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相傳信徒由住持法師帶領,雙手合十,誠心祈禱並順時針方向繞著石碑行走,並唸佛號「南無大師照遍金剛」,便可以得到佛的保佑,使疾病治癒,來到這不妨繞著石碑走走,相信只要誠心一定可以得到保佑的。

宗教100-90.jpg   

71.花蓮縣---花蓮慈濟文化園區

座落在花蓮市中央路上的慈濟文化園區,包含慈濟醫學中心、靜思堂、靜思竹軒及慈濟大學校區,這四大區塊,是慈濟全球事業的總樞紐,也是凝聚慈濟功德會四大志業--「醫療、慈善、文化、教育」的地方,持續在東台灣的淨土花蓮,散發慈世濟人的沉穩力量。

1996年適逢慈濟三十週年慶,志工隊員臨時搭建竹屋茶軒供訪客休息、慈濟人分享之用,三年後竹屋拆除,在原地擴建可長久使用的竹屋,也就是現在的竹軒。

慈濟四大志業隨後再加上骨隨捐贈、環境保護、社區志工、國際賑災,稱為一步八腳印,這八腳印的第一步,就是慈濟文化園區。

靜思堂---靜思堂的建築包括瞻仰大道、道侶廣場、本體建築和周遭的庭園景觀,本體建築以靜思精舍為藍本,整體外觀採用自然材料,除了銅瓦屋頂之外,就是石材和木材,希望隨著時序的變遷,呈現出歷史的歲月感。靜思堂的興建主要是傳達佛陀慈悲濟世的精神,無論外觀及內涵均能呈現出一種「無聲的說法」,讓每位有緣人皆能感受到佛教的精神,及全球愛心人士共同寫下的動人篇章。

靜思竹軒---位於靜思堂與慈濟大學間的靜思竹軒是全台唯一使用古法搭建的竹屋,並以四方竹為建材,整座竹屋保有正身、兩側護龍等台灣傳統建築文化,又以方正工整的四方竹為材,動員超過六千人次的慈濟志工完成,代表慈濟端正、沁心、儉樸、合力的形象。

宗教100-92.jpg   

72.澎湖縣---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有幾項傲人的紀錄:它是全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有曰元朝即設此廟,有曰明朝已具規模,或曰1604年荷軍登陸澎湖時已見媽祖廟,無論如何距今已然四百年以上的歷史;天后宮亦是台灣少見的金面媽祖,乃清康熙皇帝封為天后尊榮;天后宮出土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為台灣出土最早的一方石碑;凡此種種歷史軌跡都增添天后宮的歷史地位與宗教內涵。

天后宮歷經多次修建,1923年日治時期的翻修為天后宮奠立了二進主構的型制,廣東潮洲籍的澎湖木雕師傅藍木先生在此時期為天后宮華麗璀璨的木雕藝術立下典範,成為天后宮傲世百年的宗教藝術聖堂。1985年文建會再為垂垂老矣的天后宮重新整修為現貌。

天后宮門埕前的照壁,山川殿前的八卦石階,門屏的木雕,中庭的蓮花吊筒以及清風閣內的宗教文物在在將天后宮廟宇建築的藝術與深層意涵退向至高。走訪天后宮,建議先觀其正面外觀屋脊以降的建築型制,再觀其內部木雕與泥塑藝術,最後飽覽宮內各項文物的歷史故事,便可虔敬感受到天后宮與澎湖發展歷史的密切關連與民心所繫。

宗教100-93.jpg   

73.澎湖縣---澎湖觀音亭

觀音亭位於馬公市區西岸,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剎,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由水師游擊薛奎倡建,主要供奉南海觀世音菩薩,是澎湖佛教濫觴與澎湖民眾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近三百年來,屢經重修,光緒十年(西元1884),法軍侵澎,不僅造成廟宇損毀,廟內原有名貴古物及觀音佛像兩尊、十八羅漢及鐘等均被掠奪一空,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由澎湖總兵吳宏洛捐資補修。

日本治台後,澎湖紳民於昭和2(西元1927)再度重建,並於南側放生池中增蓋涼亭乙座,2年後鄉紳薛佛然、王步程捐獻暮鼓晨鐘一組,民國46(西元1957)音廟宇年久蟻害嚴重,由鄉賢郭石頭集各方資金修建,即今日所見形式,民國92(西元2003)由縣政府整修,屋面新作,椼木檢修及抽換,費時3年於民國95(西元2006)完工。

值得注意的示,門口的兩座泥塑獅(一雄一雌),係光緒年間雕塑創建,雄獅由澎湖當地名匠林勇製作,母獅則由為唐山名匠彭海樂負責製作,這兩座泥獅的裁植、表情與姿態,異於常見的石獅,是由糯米漿、石灰、黑糖水調和雕塑而成,不僅外型威午,且歷百年不壞,台澎僅此一對,原為總政署衙門的鎮門之寶,直到衙門廢除,兩座泥塑獅才被移至觀音亭,守護居民們敬愛的觀世音菩薩。

另外亭前的兩座石象,據說是菩薩的坐騎,象在歷史中多半建於帝王的陵墓,其雄偉姿態代表君王大駕光臨之意,同時也藉君威讚頌菩薩神威凜凜,以石象鎮門是一般廟宇難得一見的景象,更增添觀音亭神秘的色彩。

宗教100-94.jpg   

74.金門縣---金門海印寺

海印寺又稱太武巖寺,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興建,明萬曆八年(1580)修建,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永曆十五年(1661年)又再重修,原名太武巖寺,供奉樂山通遠仙翁。,今改奉祀觀音佛像。海印寺在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金門八二三砲戰時遭到嚴重損毀,現貌為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之後所重建。

石門關縣定古蹟位於海印寺左方,太武山十二奇之一,為一座石楣、石柱帶半圓拱的小門,以石塊壘砌上有晚明儒將盧若騰所題橫額「海山第一」四字,其所記載之「重建太武寺碑記」有云:「海上各島,浯洲最著,諸島名山,太武最著此「海山第一」意即如此。

海印寺為金門地區佛教聖地,內供奉近八百年歷史的觀世音佛像及十八羅漢,可供觀賞之處計有:寺內前殿大雄寶殿、鐘鼓樓、醮月池、安心石、安心石石室文物展、卅三尊觀世音石雕佛像園區、靈修打坐之古石室、八角涼亭、石雕百壽牆…等。

宗教100-97.jpg   

75.金門縣---沙美萬安堂宗教園區

金門沙美萬安堂宗教園區包括萬安堂、內閣三忠廟、涵源宮財神公園、大士宮地藏公園、浩氣長存三忠公園、歷代名家心經園、萬安堂起源地紀念公園。

金門沙美萬安堂,歷史十分悠久,依據金門縣誌記載,係元朝時興建,堂主為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原廟址在現今小浦頭自來水場槍樓附近之地(又稱大道公地,萬安堂王爺若有巡境,必至此地),故廟史已有七百多年,傳說萬安堂經三次重建,於第三次時遷建現址,時間為清同治十年(1871年),為沙美人張珪笑所重建,迄今亦有140年之歷史。萬安堂本堂分設正殿、藥師殿、五文昌殿、月老殿等四殿。

內閣三忠廟採天圓地方的外型設計建築,有別於傳統宮廟格局,是海峽兩岸三地唯一的宮廟造型,含有宮廟及紀念館雙重性質,主祀南宋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三位忠臣,內分三忠殿,九天玄女殿,薛王殿。

財神公園主宮廟為「涵源宮」,沙美境眾俗稱「水尾宮」,主供奉福德正神即土地公,神職主在擋守沙美村境之水尾;即所謂的土地公守水口。

宗教100-99.jpg   

76.金門縣---烈嶼保生大帝廟

重建於民國85年,採鋼筋混凝土結構、宮殿式構造、大殿加掛太子亭,廟高17公尺,前殿雙臺脊,殿內龍柱壁堵、人物鳥獸全以青斗石材雕飾,工藝精巧細緻,栩栩如生。廟前是花崗石組砌的牌樓,全部面積650平方公尺,規模不但為烈嶼全島廟宇之冠,全金門的民間信仰寺廟中也無出其右者。

保生大帝廟連續9年農曆大年初一到初三舉行擲筊活動,結合烈嶼鄉公所籌辦的春節遊藝活動及陸軍烈嶼指揮部舉辦戰力展示活動,每年吸引大批民眾參加。

 宗教100-98.jpg  

77.連江縣---馬祖金板境天后宮.燒塔節

金板境天后宮曾出現於史料中。清光緒28年「福建沿海圖說」曾記載南竿有座「鐵板山」,臨海澳口稱「鐵板澳」,建有媽祖廟一座。天后宮確切的建築年代已不可考,不過廟裡還留有同治八年鑄造的威武陳將軍(已升格為陳元帥)香爐,足以證明天后宮至少經歷了一百四十年海風吹佛的歲月。天后宮旁的大王宮石碑刻有「林有才喜捨中統鈔20貫」,是可以證馬祖歷史的文字,此石碑登入歷史古物。

金板境天后宮是馬祖地區唯一獲得連江縣政府指定的歷史建築,廟身是傳統的閩東封火山牆建築,此外廟裡還保留了一樣老古董—清同治八年的香爐及籤版,訴說著馬祖過往。仍保有木製籤版代替紙籤詩,是難得一見的文物。

廟裡供奉的少女媽祖更是獨一無二,不但是馬祖唯一的泥塑媽祖神像,更接近史實原型,形像年輕,面容清秀素雅,符合媽祖得道昇天時的形象。少女媽祖即可能是台灣地區歷史意義上最古老的媽祖分身,無論在信仰上或學術上,都具有不凡的價值。

金板境天后宮的「廟中廟」為馬祖僅有,「廟中廟」其實是特有神龕的一種形式,傳說廟中廟因威武陳元帥而成。陳元帥信仰源於西莒青帆,清末時期南竿之鐵板與西莒青帆往來密切,陳元帥信仰傳入鐵板後成為地頭神,借廟於天后宮,其地位並非陪祀神,故有廟中廟之說。

鐵板燒塔節活動是目前全臺灣唯一創意活動,於每年中秋節左右舉行,有創意的踩街藝術表演及傳統技藝展現,將現代與傳統作結合成為獨特的吸晴活動。如果你有不如意的事,可至鐵板聚落天后宮寫一張除穢卡,廟委會會於燒塔節時,將除穢卡放入塔中,隨著烈火將不如意的事燒掉,期盼在未來的一年事事如意。

宗教100-100.jpg  

 

http://web.topwin.com.tw/WalkToTaiwan/ViewIndex.aspx

 

 

arrow
arrow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