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是臺灣冬天細雨綿綿的擾人季節,沒辦法外出爬山走古道,只好到熱鬧的廟宇閒逛,也注意到了隱藏的臺灣民俗,尤其經常被廟宇門口鎮守的門神十分好奇,好像每個廟宇的門神都長得不太一樣,甚至連武器裝備也大不相同,就算自由發揮也不能太過離譜了吧。閑也閑著,就下定決心上網訪查資料,必也正名乎。 

話說門神分為武門神和文門神兩種。一般廟宇的大門通常雕刻或彩繪全副披掛、手執兵器的武門神為多;常見的武門神有『神荼、鬱壘』、『秦瓊、尉遲恭』等。至於第二道門或其他房門則雕刻或彩繪文門神為多,常見的文門神有三星、五子登科、狀元及第、加官進祿等。 

唐朝以前之武門神多為『神荼與鬱壘』,相傳遠古時候,神荼與鬱壘為一對兄弟,兄弟倆都擅長捉鬼,如有惡鬼出來騷擾百性,神荼與鬱壘兩人便將其擒伏,並將其綑綁餵老虎。後來人們為了驅凶,若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及老虎的像,亦有驅鬼避邪之效果,而流傳至今。南北朝時,民間已有在門上繪「披甲持鉞」之神荼、鬱壘門神的習俗。後世歷代相沿所繪神荼像為白臉、喜相,而鬱壘像則為紅臉、怒相。神荼大多手執斧鉞居左;鬱壘則手握金瓜鎚居門右。「二神」之造型,據【封神演義】描述,神荼是「面如藍靛,眼似金燈,巨口獠牙,身軀偉岸,方天戟上縣豹尾」;鬱壘是「面似瓜皮,口如血盆,牙如短劍,髮如硃砂,頂生雙角,加鋼皮斧似車輪」。

ms-1.jpg  

 

至唐代以後,武門神另增加『秦叔寶與尉遲恭』等二位,台灣一般廟宇亦常雕塑或彩繪秦叔寶與尉遲恭為門神。秦叔寶與尉遲恭為唐代武將,輔佐太宗安邦,唐太宗勵精圖治乃有「真觀之治」盛世。有關其傳說可見《西遊記》第十回記載:『太宗道:卿是不信。朕這寢宮門外,入夜就拋磚弄瓦,鬼魅呼號,著然難處。白日猶可,昏夜難禁。』叔寶道:「陛下寬心,今晚臣與敬德把守宮門,看有甚麼鬼祟。」太宗准奏,茂功謝恩而出。當日天晚,各取披掛,他兩個介冑整齊,執金瓜鉞斧,在宮門外把守。…二將軍侍立門旁,一夜天晚,更不曾見一點邪崇。是夜,太宗在宮安寢無事。可見秦叔寶與尉遲恭武功高強,鬼魅也怕。後來唐太宗命人將兩位將軍的畫像懸在宮門,以鎮壓鬼魅,尉遲恭和秦叔寶也因而成了門神。秦瓊(秦叔寶)繪作白臉持雙鐧,胡敬德(尉遲恭)則繪作黑臉持鋼鞭。

ms-2.jpg  

 

以後的武門神除了較常見的神荼與鬱壘,秦叔寶與尉遲恭之外,陸續增加了封神演義的哼哈二將, 道教的韋陀與伽藍,佛教的四大金剛。而文門神之外,也有了太監及宮女。也就是較尊貴的神明配有武將, 而主神若為文官或階級較低的神明,則門神多為文官, 若主祀之神為女性, 則多以宮女為門神, 若主祀之神為後妃者, 其門神為太監(如台南五妃廟).

ms-3.jpg   

 

哼哈二將:在佛教中,有兩位金剛力士,一位叫密跡金剛力士(吽形),是「二十諸天」之一,另一位叫那羅延天(阿形)。《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記載兩位護法有功,被封為仁王。因此兩位金剛力士,就守衛在在佛教寺院的山門內的左右,密跡金剛在左,那羅延金剛在右,而山門又被稱為仁王門,或仁王殿。據封神演義記載, 二人為商周之將軍鄭倫與陳奇. 哼將為青面閉口, 手持蕩魔杵與乾坤圈. 哈將為紅面開口, 手持降魔杵及定風珠.

ms-4.jpg

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說,鄭倫原來是商紂王的督糧上將,曾拜西崑崙上上的度厄真人為師,真人傳以竅中二氣,將鼻子一哼,響如鐘聲,還能噴出二道白光,吸人魂魄,置人於死地。周伐商時,鄭倫常常以哼鼻戰勝周軍。後被周將擒獲,轉而成為周的將領。在一次戰役中,鄭倫被商將殺死。而陳奇也曾是商紂王的督糧官,受異人秘傳,養成腹內一道黃氣,張口一哈,黃氣噴出,見之者魂魄俱散。在與周兵交戰時,常常以哈氣取勝。他後來被周將哪吒刺死。周滅商後,姜子牙封神,令鄭倫、陳奇二人鎮守佛寺山門,保護佛法。 

 

四大天王:為佛教護法神, 多見於佛寺中. 東方持國天王﹐別名提頭賴吒天王﹐持琵琶. 南方增長天王﹐別名毗留勤叉天王﹐持長劍. 西方廣目天王﹐別名毗留博叉天王﹐持寶塔. 北方多聞天王﹐別名毘沙門天王﹐持傘蓋.(由於資料較多,另外為文介紹。)

 ms-5.jpg  

 

陀與伽藍:威猛莊嚴甲冑鮮明,兩人分持降魔杆與關刀,為護佑叢林鎮守佛門; 一般都在佛教大殿內, 座落佛祖或觀世音前, 或背靠佛祖,向著大殿後方守護。 

伽藍菩薩其實就是武聖關公,關公為何會變成佛教寺廟的守護神呢?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中,有一說法:關公於臨沮被斬首後,一魂不散,蕩蕩悠悠的漂遊到荊州當陽縣的玉泉山。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靜,原是汜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因雲遊天下來到這裡,見此地山明水秀,於是就在山上結草為庵,每日坐禪參道,化飯度日。有一天晚上,普靜法師正在庵中靜坐時,忽然聽到空中傳來有人大叫「還我頭來!還我頭來!......」。普靜抬頭一看,只見空中有一個人,身騎赤兔馬、手提青龍刀......普靜認得這個人正是關公,於是問道:「雲長安在?」關公英魂聽到有人呼叫,立即下馬乘風落於庵前,叉手問:「請問法師是誰?法號如何稱呼?」普靜回答:「老僧普靜,昔日在汜水關前的鎮國寺中,曾與君侯有一面之緣,您忘了嗎?」關公說:「曾蒙相救,銘感不忘。但今日我已遇害且身首異處,怨氣如何吞下?」普靜答:「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將軍您今天為了被呂蒙所害而被殺,心有不甘所以大呼『還我頭來』,然而當年您過五關時,斬了顏良、文醜等六將的頭顱,那些人又該向誰索討被砍下來的頭呢?」至此,關公恍然大悟,於是發願要維護佛教寺院不受侵擾。 

韋馱,原為戰神,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淨梵行童真之業。世傳,佛祖入滅後,當諸天神和眾王共商收取佛舍利,以建塔供養時,突然來了一個「捷疾鬼」偷走了兩顆佛牙。韋馱菩薩立即以他健步如飛的速度,剎時捉獲「捷疾鬼」,取回佛牙,贏得諸天眾王的讚揚。此後,韋駝菩薩便擔當起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重任。有六頭十二臂,手執弓箭,騎孔雀。此神之崇拜, 最初流行於南印度,五世紀後傳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為伽藍(即道場之意)的守護神。為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乃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在中國的寺院殿宇裏原印度血統的韋陀已經漢化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國武將,英俊威武。他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降魔去妖,威風凜凜。天王殿中所塑的韋馱,一般具有兩種站立的姿態:一個是雙手合十,橫杵於腕上,直挺而立;一個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雙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叢林,歡迎來客,遠遊的行腳僧可安心住下。後者則示本寺不接待來僧掛單,行腳僧不要自討沒趣,最好另投山門。

ms-7.jpg   

 

太監門神 

ms-6.jpg 

 

宮女門神

ms-8.jpg   

 

補充説明:

武將門神簡易識別:

神荼與鬱壘---兩人爲兄弟長相與手持武器相同(金瓜錘),有鬍鬚。神荼白臉。

秦叔寶與尉遲恭---秦叔寶臉黑,手持鞭。尉遲恭白臉持鐧。

哼哈二將---兩人無鬍鬚,手持武器不同。哼將為閉嘴,哈將為嘴半開。

韋陀與伽藍---伽藍有紅臉黑長鬍鬚,手持関刀。

 

老少太監門神:

    位在龍門的門神為老少太監,分辨老少太監的方法主要是從面貌的不同來區分:年長的太監臉上刻畫出歲月的刻痕,年青的太監則面色圓潤。在服飾方面,由上而下依序為圓「領衫」、「束玉帶」、「蟒袍」,而腳穿的是「笏頭履」。所執的侍器,兩人亦有不同:年長的太監右手捧香爐,左手持拂塵;年輕的太監右手扶玉帶,左手捧著瓶花。民間俗稱二人所捧之侍器為「香、花」。

 

宮娥門神:

    位在虎門的兩位宮娥頭上均作束髮,且打雙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紋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墜」。在服飾方面,身披「披帛」飄帶,給人有一種輕盈的感覺;身穿「直領襖」,上有菱形花紋;衣著大袍,腹有「圍腰」加「束」,「束」下懸有「宮條」和玉佩流蘇。在所執侍器方面,左側的宮女左手捧桃果,右手執玉如意;右側的宮女右手捧高足的燈具,左手亦執玉如意。二位宮娥和老少太監所捧的侍器加起來,正好是民間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燈、果。

 

加官進祿門神:

   門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與「官」諧音,「鹿」與「祿」諧音,組合起來便有了「加官進祿」的意思。 

富貴進爵門神:

   門神則一人捧「牡丹」,一人捧「爵」(酒杯),「牡丹」比喻富貴,「爵」比喻「官爵」,結合起來,便有「富貴晉爵」的意思了。 

其他:

    仙桃和石榴代表長壽多子,花和花瓶代表平安富貴,香爐和茶壺杯子代表獻香晉福。

 

 

 

 

 

arrow
arrow

    weng3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